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题目10篇

|福萍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怎么自拟?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具有标题醒目,让人一目了然的特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题目10篇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1)

歌颂红岩事迹,传唱红岩精神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连我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一首囚歌,一腔热血。一首诗篇,一身热诚!

一本“革命的教科书。”诉说着革命的艰辛。无数党的忠诚战士被他铭记着。一首“黎明时刻的悲壮史诗。”诉说着革命的伟大。无数的血汗与心声被铭记在内心深处。

《红岩》夹杂着多少令人悲痛的过往,那是必须所被铭刻的!

《红岩》的两位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经见证了革命的诞生、成长和胜利。他们亲身经历过集中营里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亲眼目睹过反动派的残忍,恶毒,当然也见证过同志们坚韧不拔,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同国民党作斗争,同黑暗作斗争。

嘉陵江与长江汇聚处的山城,孕育出一群可爱的人。有积极上进,忠心向党的成岗,有不畏敌人,沉着应对的许云峰,有关爱同志,坚持斗争的江姐,更有象征着新生力量的余新江,刘思扬,华为,成瑶以及“监狱之花”。他们都是党的好同志,他们为党无私奉献,他们的事迹会被传唱,他们的精神会被传承,他们会被人民所爱戴,所感谢,所尊敬。

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事迹是值得被流传的。《红岩》中所记载的不止停留于文字。他所衍生的更有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使人感受到为革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无畏战士。电视剧《江姐》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革命工作的艰难与困苦。他们都是红岩精神流传的最好证明。

60年的峥嵘岁月,5000年的血色中华。黎明前的黑暗要结束了,那个黑暗的时代过去了。风霜雨雪六十载,中华民族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五星红旗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大地!

5.12的汶川大地震,8.8的台湾水灾,03年的非典,都是我们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次的新冠病毒,我们的白衣天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浴血奋战,用生命铸造长城,绘出希望之光,正是靠着红岩精神取得了伟大胜利!

近现代的发展中有不少红岩精神的传承者。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场著名的革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其运动中“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不惜奉献生命也要坚持革新。伟大的革命领导人__、__、__等,他们都充分贯彻了红岩精神,并通过这些精神来领新中国走向民主,走向富强,走向世界!

红岩精神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具有红岩精神的人。为班级搬水的同学,管理班级的班干部,及引导班级的老师,他们都在为了班级无私奉献。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争当助人为乐,彬彬有礼的好少年,可以是捡起一张纸片,可以是在公交车上让一个坐,可以是以礼待人;同时,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也可以学习革命先烈,同困难作斗争,直面困难,勇往直前!在多次重温之下,我意识到红岩精神其实可以贯彻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利用红岩精神去实现我们人生阶段中的目标,我们可以将眼前的理想,拆散成几个很小的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实现,最终成就遥不可及的,迸发式的跃进!

历史的长卷翻过了一篇又一篇,而我们的祖国始终屹立在历史的长河。我们要充分继承并发扬革命先驱的精神,我们要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在苦难与光辉下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我们要提起手中的笔,在历史的长卷中写下最豪迈激烈的一笔!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2)

寻文化根脉,展经典未来

《一起向未来》一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底蕴深厚、朝气蓬勃的中国。作为一本平语近人主题用书,它语言生动简练,毫不晦涩,纵使是文化这般略显“枯燥”的篇章,也让我读之心中一颤。

对于中国传统,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根源。”魏徽的这段话或许就给出了答案。从这段话中,我们得以窥见“根源”的重要性。我想,将之放在文化层面上,亦是如此。在__的一个个报告中,一次次讲话中,古代典籍,经典诗文,名言佳句,他信手拈来,字字珠玑,震惊四座,他从寻根到展望,以行动诠释了自身对于文化根源的态度,是传承文化的率先垂范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中的杜岚,同样以一己之身扛起了传统文化的大旗。1947年,杜岚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冒着生命危险,在这所学校升起了澳门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她便在这里开始了七十多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即使身处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杜岚依旧没有忘记她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文化血脉,而是以坚毅勇敢的行为捍卫了文化的根。这令我想起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她与莫高窟厮守五十个年头,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或是教育,或是坚守,她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寻找着文化的根,传承着文化的魂。她们就如同找寻中华文脉的“盗火者”,将一颗颗文化的火种播撒进了人民的心间。

跳脱书中的文化之道,我发现当今的文化之火依旧不灭。刚刚过去的2022年春晚,整台晚会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春花”为主线,串起了传统戏曲,古典舞曲,经典乐器,相声武术等艺术门类,一方舞台,千年古韵,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全世界品味来自东方的味道。原来对于文化,我们从来都不需要仰视他人,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给了我们足够的底气与力量。而我们的学校,则从细节处传承文化点滴。从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诗文到教室走廊上的名人名言,从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学典明理到每周班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甚至是食堂里李绅的一句节俭珍惜的简单的古诗,处处都展现着文化的样貌,也处处都给予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展望未来,吾辈青年,理应用心品味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学习中,我们应努力吸取文化知识,这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应灵活运用文化知识,这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乐观生活的力量;在实践中,我们应专注宣传传统文化,这是它带给我们的永不停歇的力量。

寻文化根脉,展经典未来。了解、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应该成为我们当代青少年的本能,把创新思维和先进科技融入传统,让传统文化再造活血,焕发生机,让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全新的力量,我们青少年该与传统文化来一场双向奔赴了!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3)

览千古绝唱,品荡气回肠

何为经典?《说文解字》中言:“常念为经,常数为典。”或曰:“治国持家平天下之书,谓之经典。”而在中国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经典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久经不衰的传世之作”,在我看来,经典能超越时空,是历史筛选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作品。

那么,经典的价值与特色在何处呢?

词藻,是经典之体。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的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反复的推敲而得出的。苦吟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用的很妙,但光是这一个字贾岛就思考了3个多月,到底是用“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呢?“推”“敲”这便是“推敲”这个词语的来历。无独有偶,王安石也曾在用词上纠结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反复斟酌出来的。可见,经过反复酝酿,斟酌,推敲的词藻,是流传千古的前提。

意境,是经典之韵。《人间词话》中倡导的“境界说”便是最好的论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经典,以意境为最上,有意境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思想,是经典之魂魄。《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打响了制止利用现代科学手段破坏环境的第一枪。这本书的思想高度至今都是无可超越的。阿尔·戈尔曾说:“一种思想的力量远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这也是经典之魂魄所在。只有当作品中的思想高度能推动时代思想进步,让人类历史上到一层新阶梯,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经典。

经典,是时代的结晶。读《水浒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经典,是时代的眼泪。读《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经典的价值无与伦比,那就来看看经典在当今社会的现状吧。

某大学出版社论坛上,有这样一个帖子“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荣登榜首”,外国名著《沙乡年鉴》《巴黎圣母院》位居前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再喜欢读经典了,经典从神位跌入泥潭。我们不禁发问,为何经典经过了千百年的锤炼与淘洗,却在我们这个时代伤痕累累、哽咽泣泪?

我认为原因有三:其一,经典与我们有着时代的隔阂。少则跨越世纪,多则穿越几千年历史长河。正因岁月的冲刷与洗涤,经典有了自身的晦涩性,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等的出现,为经典蒙上一层层面纱,这就是出现“大眼瞪小眼”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现代作品的通俗易懂,自然更得青睐。其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已然衍生出新的阅读方式。网络小说创作门槛低,以至于涌现出海量作品,泥沙俱下,浮渣泛起。这些方便、浅显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学审美。“碎片化阅读”的盛行,使人们不再潜心阅读,很多人宁愿刷2个小时的短视频、朋友圈,也不愿意读两章书。其三,快节奏生活的来临,使人们缺少阅读的时间。新时代快节奏生活的来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没有人可以腾出2~3个小时潜心阅读了,人们的思想普遍心浮气躁,更不会有“啃书”的思想了。

这是经典难读的理由,但不是经典可以被忽视的理由。我们在《道德经》《论语》中习得仁善之道;在《红楼梦》《三国演义》中品味人性冷暖;在《月亮与六便士》《瓦尔登湖》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历史的烟云,不会因岁月冲刷而轻易消散;精神的丰碑,只会在时间流淌中熠熠生辉。在经典编织的精神中,我们一跬一步,丈量出自身的品德与价值。木心说,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若我们冷眼看经典被疏离,今后的文化又由什么来承载?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迎不来文明和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典传承亘古不变。如何传承经典?已成为时代难题。我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经典与流行相结合。比如:《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和《朗读者》等综艺节目都借着时代的新衣——网络,为经典装扮出动人的姿态;短视频网站中的“银发知播”为经典搭建传承的桥梁。

经典在众多助跑着的带领下愈走愈远,实乃幸事。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即将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更要勇担文化振兴的使命,继往开来,带着朝气蓬勃的壮志,带着滴水石穿的恒心,传承经典,筑梦未来!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4)

《科技托起强国梦》

她从荡荡亘古走来,跫音响彻,经久不衰;她自杳杳迷蒙走过,血泪交织,涤荡铅华;她向煌煌辉光走去,盛筵弥长,开辟莽荒。华夏子女以无数日夜编织绮丽强国梦,梦如舴舟,科技托筹。

科技沉稳,绘强国蓝图弘盛:以梦为轴,上苍穹,下海潮,通四方,达微毫。东方国执百二河山起身敛容,裙裾俨然、妆钿雍贵,争教六合心驰,九州神往。

神州盛况如鹏之魁伟,凭六月息扶摇而上,乘科技投梭瀚宇。正如“天问”一号掣电入冥窈,无色火焰锻冶国之利器直御苍穹,舔舐星垣,纵破幽远,回望尘寰,激昂河山。“天问”系列的规划,是继“天宫”之后又一划时代巨作,彰显了航天强国背后科技的迅猛腾飞,因其兴盛亦成其点缀。中国航天由科技扬发,知问九天。

“天问”御苍穹,“蛟龙”统玄冥。蛟乘海运,突冰逐浪。南极科考非“龙”莫属,达成新高压级探测腾誉而归。不惧浪谲云诡,各路大国工匠洒江倾海为龙醒倾心力铸金方,执科技之刃先驻长城再拔中山尔后剑指昆仑。怀千秋之梦,赴苍莽之荒。中国足迹烙炽冰原白雪凄冽。如此种种,皆国人尽一生之力而送之。无论是蛟龙深海寻,亦或是科考莽原察,全然作科考强国遒劲一笔,渲凝历史,入木三分。

天海洞想,源国之梦;岸江弥壑,源国之强。武汉长江大桥与港珠澳大桥的相继开通,变天堑为坦途,化沟壑为康庄。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有沉甸甸的科技加成,无一不为强国之证。海底隧道沉堙,国之自信却备得升扬。大国重器饱含工匠们的汗水和智慧,以科技之名为强国烘云托月,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奠千钧之基,助推国情由盛转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千万气象,天高水长。神州定会从国人殷切勤恳所设之“桥”步向强盛与辉煌。不惧百罹而成,只因科技承梦。

天高海渺岸崎,中国人用智慧布弘章,上至星原浩瀚,下达微观涓埃,是以科技求索穷极究竟。“墨子号”开辟量子通信新土,深究刻录,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盛发至臻纯之精。借古哲人之思辨付诸当代科技繁荣。中国人又一次挑战不可能,填补了通信加密窥视的当代技术鸿沟。“肃德有端明,端后成物灵”,科技这位成熟老练的“操盘手”正以一种极度张狂的方式带给中国惊天巨变,掀起新时代的壮阔思潮。其狡黠精明令世界叹服。不辞科技手以托强国梦。萦怀科技强国,白首不辞苦辛。

天高星海空濛深远,海陷冰脊仓皇寒坚,岸崎江涛危渚钩连,毫末秘钥百炼苦勉。科技为炎,冶国之利器;科技为旗,扬国之志气;科技为江,载国之梦舟。逶迤长途亦无驻,但请神州步入辉光深处。泰岳成妆,嵩华作堂,挣脱晦暗桎梏,摒弃血泪枚苦。借科技结髻挽发,令四海见其美而惊诧;凭科技斩除敝麻,得八荒羡其巍而雍雅。

同谱华章,庆我华夏贵美富强;共举霞觞,祝我神州盛筵弥长。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5)

《新时代科技托起强国梦》

懵懂之初,我就开始诵读中国遥遥五千年的历史故事,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事迹,知道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怀揣着梦想的彩带,向有雨的地方奔去,绘制那一幅壮丽的彩虹。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关乎着中国的未来,代表着民族的希望。而强国梦,则是中国梦的根本内涵。“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可见,前沿的科技,才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纵观古今,从最初野蛮的猿人,到如今充满智慧头脑的人类,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答案简而易见,是科技。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他用他智慧的头脑与辛勤的双手不断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而科技的飞速发展,也让人类从远古时代走向现代文明。

思接千载,历史的电影在我脑海中回放。几十年前,西方的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大江南北,那区区小小的英国,为何能将我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打败?这一切都要归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当时的英国早已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拥有无数机枪大炮,而清政府却对此不闻不问,而刀枪棍棒怎能是机枪大炮的对手呢?致使我国只能任人宰割。而现如今,我国已然成为科技强国,科技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东风-41洲际导弹,成为我国的国之重器;“蛟龙”号潜水器,突破世界新高度;“嫦娥”系列工程,托起中国“奔月”梦——各项发明都稳居世界前列。更有“华为”的5G技术,连世界第一的美国也要忌惮三分。

由此可见,科技的发展,不仅能改变国家的命运,更能影响世界。

还记得今年的疫情吗?科技,在这次抗疫战斗之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北斗卫星实时定位,无人飞机投送巡防,网络普及学习不停……正是我国拥有高端的科技,才使得这次疫情能如此快的控制住。试想一下,如果在这次疫情之中,没有实时新闻,没有先进的医疗技术,那么隔离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想想结果就令人胆寒。

从古至今,无论是活字印刷的扮演,还是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诵;无论是京剧的愉悦之声,还是丝绸之路的艰苦之旅;无论是簪花仕女的文雅,还是击缶而歌的朴拙;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恢弘大气,还是“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以及包括长城、兵俑、“飞天”、昆曲、太极和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或高文雅典,或灵动轻盈……

曾经好似一张“白纸”、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中国,如今早已被亿万华夏儿女以坚强不屈的意志、以智慧的手笔绘画得绚烂多姿、丰富多彩,我们还将以昂扬的姿态继续描绘祖国的辉煌未来。

我愿勤奋刻苦,用自己聪慧的大脑,托起伟大的强国梦,用自己辛勤的双手,让我华夏大地,屹立于世界之巅!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6)

《我为祖国而骄傲》

绿水青山,春风杨柳,古老而美丽的祖国,你在地球的衣襟上,织出一片醉人的锦绣。你辽阔的幅员上——风光何等旖旎;你富饶的地层下——宝藏无比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版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的名字响彻全球乃至星空,我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忆祖国的昨天,历代王朝的腐败无能,只保自己的江山,不顾国民的死活,外来侵略者频繁不断。杀人、越货、抢劫、欺压屡见不鲜。人民心目中,国将不国,多少能人志士为祖国的崛起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祖国大地,烽火叠起,长城内外硝烟弥漫,捍卫祖国主权侵略反抗呐喊声响彻云霄。亡国之恨扎根于民众之心,恨日寇,屠杀平民百姓不计其数,很蒋介石的卖国行径。王二小、刘胡兰等小英雄精神传播于全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四万万同胞的觉醒,用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赶走日寇,推翻蒋王朝,人民做了主人,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看祖国的今天,从无到有,从小米加步枪到原子弹氢弹,宇宙飞船升空,饱含多少科学的汗血。钱学森的回归,李四光的石油梦想成真,袁隆平杂交水稻,是他们开创了新中国科技的新天地。人民富裕了,国家强盛了,全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这支神笔绘制了一幅崭新的蓝图。

憧憬祖国未来,全国人民信心百倍,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领,亿万人民的努力,我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祖国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960万平方千米大地将迎来新的面貌。

勿忘国耻,心中有祖国。作为祖国花园中的一朵,我将倾全身精力,发奋学习,不辜负祖国对我的期望,争取早日成才,长大以身许国。

要想发展中的祖国更强大,立于世界先进之林,我想,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离不开党的领导。我国人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斗争。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才能使全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民主主义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决不允许资本主义民主替代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它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三要,改革开放是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无可动摇。但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新模式。__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从此改革由农村推向城市,遍及经济、政治及其它各个领域,并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科技兴国,教育固国,中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声望与日俱增。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为此我感到骄傲。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7)

《一朝追梦,三省吾生》

立身于世,当有三问匿于心,时刻警醒自己:一问是否始于修身,二问是否得于宏志,三问是否成于实干。若以此三省为日日所思,又以祖国大业为已任,天下之理想怎不可运之于掌?

一省修身与养性。修的是亘古不变的坚守之心,养的是静待花开的沉静之气。回看蒲松龄的一生,自十九岁春风得意后,一路高开低走。换作常人,早已放弃,但蒲松龄却坚守本心,沉稳执着,为文学史上增添了《聊斋志异》这朵耀眼的奇葩。文章谋篇布局之巧妙,遣词造句之精当,仿佛他每次下笔都带着凛凛的敬重感,一字不苟且,一笔不草率。他极其孤独,没有知音,只以一杆笔面对千秋万代,倾注毕生心血;他执着坚定,坚定到就像他已经知道,这部《聊斋志异》在后世也一定会光芒万丈。从蒲松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努力追逐梦想的自己。在这条崎岖的路上,唯有坚守理想,沉静执着,不躁不恼,我们才会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和广阔的世界过招。如此,再普通的追求,因为修身养性,也能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二省立志以报国。立的是个人小志,报的是国家大任。袁隆平院士年轻时就立志于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断拼搏,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五十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他的身上有一种强大的信念在支撑前行,这信念是源于对农田事业的热爱,忠于稻田的醇醇初心;是以自我理想为国家命运的无疆大爱;是孜孜追求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伟大写照。我们如果也有此等意志品质,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相关联,“偏有荷在心,长长雨季又有何所患”呢?如此,再渺小的理想,因为报效国家,也能追寻到更高更深的人生价值。

三省实干促前行。以躬耕不息的三牛精神,践行艰苦奋斗的实干理念。如果说良好的心性,坚定的志向是火焰,那么将一切付诸实践的行动就是点燃火苗的干柴。要想旺火,必须加柴。敦煌莫高窟的研究员李云鹤先生是实干的老黄牛,几十年无惧风雨,在洞窟内穿梭、检查、修补,凭着自己朴实的行动坚守着敦煌的传奇;吴孟超院士是创新的拓荒牛,他勇闯“禁区”,搭建了60年前第一张手术台,在“有限”中抵达“无限”,凭心中的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黄文秀是勤勉为民的孺子牛,甘愿下乡,与山区村民共同攻克贫困大关,甚至在扶贫路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无数个时代楷模为我们指引了光明的航向和实干的意义。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唯有实干。我们应以此自勉,如此,再遥远的道路,因为脚踏实地,也终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如何实现梦想?千言万语只凝聚成这三句话:始于修身,得于宏志,成于实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以天下为己任,想天下之理想,谱天下之华章。命是自己的,而运却和整个国家相关联。当我们每个人都在为理想奋斗时,伟大的中国也会稳步前行。历史的洪波涌起,即使我们微如沙粒,却也能奔腾入海,也能汇成史诗。

三省吾身以净吾气,一朝为梦,终为报国。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8)

《唯有重视科技,才能改变人类命运》

科技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变化,为我国的发展蓝图描绘了无限生机。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只有重视科技,才能改变个人命运。

当下,中国的科技制造成绩斐然。改革开放__周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智能科技制造加快推进,一批批重大科技装备取得突破,科技有力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制,增强综合国力提拱了有力支撑。

我国的科技不仅造福了国人,还走向了世界。C919客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航程最高可达5555公里;蛟龙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它为下水搜捕提供了方便,还创造了马里亚纳海沟的世界纪录;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跑出了世界速度,使国人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缩短了时间;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可以将天然气做为轮船的燃料,更加环保,使我国的空气质量更加优质,让国人身体健康。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让世界瞠目结舌。

我国的重大科技要属我国的飞船了,在中国的神话和传说里,天空之外的世界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向往的梦幻之地。而我们的梦想早已实现:1999年11月20日至11月21日,仅仅飞行了一天的“神舟一号”,为科技航天事业拉开了序幕;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独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神二”升空,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2005年,中国人的梦想终于实现,“神五”载人飞船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了太空......“神五”的第一次登月让我们了解道了其他星球的样子和关于它的知识,“神六”、“神七”、“神八”遨游太空。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璀璨文化的古老国家,为人类科技史和航天史画出了完美的一笔。

现代科技机器人不光对我们生活有很大帮助,还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成绩。在以前胆囊炎手术需要进行破肚,但现在的微创机器人完全可以对皮肤表面减少伤害和减少人的痛苦。在现在的一些家庭里,已经出现了针对孩子学习的辅导机器人,他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在现代社会,科技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在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科技,唯有重视科技,才能改变个人命运。

今天我们身上都担负着复兴中国的重任,我们必须以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要记住这句话:科技承载梦想,知识改变命运,唯有重视科技才能改变人类命运!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9)

《让理想之光照进现实》

据传,很久以前,生活在北非的希伯来人屡屡遭灾,生活困顿,因此想寻一片新的生存之地。他们向先知摩西求助。先知摩西应允后,先用《摩西十诫》训导族人,再以东方为方向,带领族人一路前行。经过多年跋涉,他们终于寻到了“流淌着奶和蜜”的迦南地。

这个《圣经》中的故事,叫“出埃及记”。虽然古老,却充满智慧。在此方面,古老的东方,也有同样的智慧,汉代扬雄曾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这两者都告诉我们,追梦路上,有三个必可不少的环节,分别是: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和付诸行动。

端正思想,理想之鼓点才能被敲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崇高而坚定的思想,是标示航向的引路灯塔、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但这样的思想不是凭空而来,也绝不会自发形成,反而需要通过修身养性的方式,不断培养。朱熹的“格物”、王阳明的“致良知”、曾国藩的“做圣贤”,都是以慎独的方式,端正自己的思想。最终,他们敲响了理想鼓点,以伟岸身姿走向了历史深处,成为了令人仰望的精神丰碑。

明确方向,理想之风帆才能被扬起!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的话告诉我们,方向之于理想,就像码头之于船,无比重要。摩西带着希伯来人走出埃及时,永远朝着晨曦前进,因为东方是他们的方向;抗战时期,一个个有志青年突破敌人的封锁,奔赴陕北延安,因为延安是他们的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人生就不会彷徨,而会坚定向前走,虽千万人吾往矣。如此,理想之风帆会被扬起,前行之路可以乘风破浪!

付诸行动,理想之火焰才能被点亮!

诗人艾青曾这样告诫追梦青年:“梦里走了千万里,醒来还是在床上。”的确,没有行动,梦想就只是空中楼阁,永远落不了地。“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要行动,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辽宁凤城大梨树村的“干字碑”,贵州遵义草王坝村的“大发渠”,重庆巫山下庄村的“绝壁天路”,都是明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追梦路上,实干如同园丁的锄头,砸向大地就能花香袭人;也似农人的犁铧,深入泥土就有春华秋实。

然而,揆诸当下,一些青年却空有梦想,而无端正的思想,明确的方向和实干的行动。他们思想消沉,充满负能量,人生方向不清晰,总是犹豫彷徨,还喜欢夸夸其谈,总抬头看天而不愿意俯下身子去亲近大地。如此,又怎能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呢?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思想端正者、方向明确者和努力实干者,而不会等待思想不端者、犹豫彷徨者和空想者。号角已经吹响,征程正在开启,让我们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和付诸行动,让梦想之光照见现实,努力奔赴心中的迦南地吧!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1000字新颖题目(篇10)

《理想,或“义”的达成》

三十多年前,能与理想关联起来的想法唯有读书。父亲是教书先生,薪水不多,倒也足以养家,有时候还能接济一下隔壁邻友,因此颇受村民们的敬重。“做个读书人”几乎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共有的理想,至于读了书后能做什么,没有人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只知道好好读书,会有出路。

在农村,能见到的书籍非常有限,除去卷了角的几本教材,再无别的阅读资料可看。相对而言,我是幸福的。主修中文的大哥后来也当了老师,父亲和他搁置在书架上的许多书很快成了我的精神大餐,诸如《中文自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水浒传》之类的书目都曾被我囫囵吞枣地翻看。有了这份“夜草”,原本瘦弱的“小马驹”逐年健壮起来——代表村学参加乡镇教委组织的比赛时,能够拿到作文和“百科知识”类竞赛的某些奖项。当我将汗津津的小奖品拿给母亲看时,得到的赞许与鼓励让自己恍然有了“读书人”的一些幻觉。

中学时代,我的理想仍旧是“好好读书”,能不能考上大学、考个什么样的大学根本不在自己的设想之内。稍大一点的变化是,和老师一起创办了“雏鹰”文学社,并热衷于蜡纸刻印刊物,一些豆腐块文章和短诗开始见诸报端。高一时,非常幸运地成为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首届刊授学员——所有成员人手一册《作家通讯》,都有一位指导老师,完成的作业择优刊发于《作家通讯》,配发老师的点评。很多年以后,当我以青年作家的身份走进鲁迅文学院,成为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时,一种恍若昨日的欣喜感油然而生——经历过落榜复读的苦痛,品尝了铁杵磨针的艰辛,终于来到了大学中文系,如愿走进了鲁迅文学院。我知道,我的理想一直都在,与之前相比,有了略微清晰一些的轮廓:从此不再学习令人头疼的数学,专门读书,读文学书。这些年,当我在不同场合与鲁迅先生的肖像对视时,关于理想的认知似乎多了一层含义。

原来读书本身并不具有理想的内核,实质上它只是抵达某一理想的有效途径。譬如鲁迅先生读书写作,为的是唤醒民众的觉醒;史铁生读书写作,为的是获取精神的救赎与超越;更多有良知和见识的读书人写作,为的是真善美的发现与传递。而我读了这么多年书,也写过一些长长短短的句子,其意义何在?汉代大儒扬雄曾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思忖再三,茅塞顿开——于读书人而言,最高远的理想非“义”莫属。

“义”字从“羊”从“我”,本意为“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这不正是历代仁人志士穷其一生孜孜以求的社会法则吗?儒家倡导“仁义并行”,在我来看,“仁”强调的是伦理道德,“义”更看重普遍的存在和存在的合宜性。同为牺牲之意,“杀身成仁”多少带了点目的性,而“舍生取义”更显自然、率真的一面。回望自己读过的书本,写过的文章,绝大部分显然囿于自我的小天地,或沾沾自喜,或故作深沉,与扬雄所言的“义”,与鲁迅选择的“义”相距甚远。这可能与自己生性绵软、懦弱有关,更与自己读书不多、眼界狭窄关联。

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当我终于决定将“义”作为今后的理想追寻时,蓦然看到自己无处不在的空洞和无力。这样的发现并不使我难过——我似乎更加明白从此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尽可能避免“妄”和“装”的存在。据此,我也相信,“义”的达成,必将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美意的过程。

    68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