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春节习俗300字

|新华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1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先,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此刻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这天我的收获太大了,明白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2

中国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叫春节,春节可是有热闹又有趣,而各个地区也有着不用的习惯。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我老家的春节——河北的春节。

春节这重要的节日,大家都要早早的准备才行!“猪肉啊!猪肉啊!新切下的猪肉!”“白菜,卖白菜的,各个又大嫩,是做菜的首选啊!”在平房门口的小事及早上六点开始了“活动”,但各家的大人们都不着急,因为大家要先开始大扫除虽是体力活,但一家人一起干,怎么也不累。因为大家要先开始大扫除虽是体力活,但一家人一起干,怎么也不累。

大扫除结束后,女人们就会去买几斤猪肉、白菜,大蒜和面粉。干什么?听我说,老一辈的人用独门手法将猪肉放在大盆里,用手将部分猪肉压成肉,你放一点盐和油做调味,手一握,一个肉丸就做好了,放进油锅里煎几分钟,等到外皮变成金灿灿,就将其拿出;剩下的肉放入碗中,将油与花椒煮熟,肉放进去后,再在锅里蒸一会儿;年轻的妇女们这把几周前用醋泡好的腊八蒜拿出。

说到腊八蒜,北方与南方的泡法不大一样,应北方更冷,所以用陈醋泡着的蒜几周就可以吃,切记,不能泡太久,否则颜色会掉一半,味道也就一般了。

男人们则带着孩子上街买花灯和包用的纸,花灯的样子真多啊!荷花样的、雀儿样的、玉兔样的……数都数不尽,这些花灯,可是卖家们辛苦用手做出的,甚是好看。

大一点的男孩子带着小一点的男孩去买炮竹,红红火火的,五颜六色。价钱又便宜,大炮、小炮、小连炮、一根炮……都想买回来。

哦,我忘了最重要的饺子!看老人与妇女们在大院里,一边聊天一边擀着面、和着面团;还有的在拌白菜猪肉馅的饺子馅;而未成年的女孩们在包饺子,筷子舀一把馅放在饺子皮中间,轻轻一拧,好了!饺子就完成了!

准备好后,早已经到了晚上,大家围在餐桌旁,诉说着打工、上学时的趣事,气氛是那样的好!菜上齐后打开电视举起杯子互碰,说完祝福语后便津津有味地吃起年夜菜,还一边看着春晚。饺子则是在最后才上的,虽然那时候小孩子已经吃饱了去外面玩了,但闻到了饺子的香味后,又跑回餐桌旁,伴着腊八蒜和饺子一起吃了起来。

这就是河北的春节,你家乡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浩大的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千古绝唱的好诗总让我想起了家乡过年的习俗,我至今都刻骨铭心。

过年是一年中令我最开心的时刻,大人们开心,我们小孩子更加开心,因为我们小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我一整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外面疯玩,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这些晚辈们最开心,那就是收压岁钱。长辈们给我们压岁钱是想让我们这一年都过得平平安安的,因为“岁”与“祟“同音,收到了压岁钱就可以镇压邪祟,这样一年都会过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

元宵节来了,春节又到了一个热闹的时候。正月十五到处都挂满了灯笼,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广场上还有美丽的表演呢,家家户户还要吃元宵,这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正月十五的确是一个好日子,过了正月十五之后,这个春节才算真正的过完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美好的春节。春节中的一些习俗我会一直继承和发扬下去。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4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5

要说到春节的习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这样多的数不胜数。但这样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这样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这样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这样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这样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这样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这样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这样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你这样不这样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习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6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在我的家乡千岛湖,吃米羹可算是春节一大习俗。

每到春节的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几大脸盆米羹,用保鲜膜盖起来,存放在阴凉处。等到客人来了,主人就舀一些到锅里加热,给每人盛上一碗米羹。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论家常,谈着来年的计划等等……幽默的客人总不忘调侃一句:我们现在可是在吃香喝辣呢!往往惹得众人哄堂大笑起来。

据说在家乡的一次大饥荒中,农民们颗粒无收。大家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在饭里加野菜、树叶等杂物,但还是无济于事。眼看着自家的米就要见底,一位读书人想了个办法。

他向大家收集大米、辣椒,用石磨将其磨成米浆,放入大锅,熬成米糊。又让大家挖来各种野菜,清洗干净,然后把它们放入大锅中,和着米糊一起,熬出了最早的“米羹”。人们你一勺,我一勺地品尝起来,随之而来的温饱的感觉,不禁让人们流出欣喜的眼泪,在感动之余大家都对这美味赞不绝口。从那时起做米羹、吃米羹的习惯,便流传下来。

家乡人对米羹的执着,我有着一些独特的体验。

舅舅在杭州开了家饭店,来店里就餐的千岛湖人很多,有的是多年生活在杭州的,口味渐渐的改变了,但是每次只要到店里,米羹是必点的。

前几年,外婆家响应政府的城镇化的号召,从小山村的土房搬到了镇上的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还特意在新家里做了一个柴火灶。由于柴火灶费事,平时就闲置在那里。我一直不理解这个大锅是干什么用的?外婆说,“春节熬米羹用的”。用石磨磨出的米浆,在柴火灶的大锅内熬出来的米羹,口感才地道。

今年春节,唯一的遗憾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到亲戚家拜年的活动全部取消了。闲来无事,我翻看着妈妈的微信朋友圈,发现不少亲戚朋友晒出了自家做的米羹。看到那糊糊的浓稠的米羹,一下子便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说到距离,我曾经听爸爸说起,在我出生以前,从杭州乘大巴,坐轮船,划小船,最后要翻一座大山,往往过一两天才能到外婆家。时间进入21世纪初,随着杭新景公路、淳开公路、杭黄高铁相继开通,出行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选择自驾、直达客车、高铁出行,基本上三个小时就会到家乡。

如今家乡人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了,米羹的用料也发生了变化。加入了猪大肠、猪肚、自制的豆腐等食材的米羹,已经是招待客人的佳肴,是需要人们细细品味的美食了。我手捧一碗米羹,慢慢品尝浓稠的汤汁,想着这朴素的食物为什么能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此执着?是美味?不,做米羹的食材是每户农家最常见的。然而或许正是这朴素,孕育了千岛湖人吃苦耐劳,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品格。

我若有所悟,推窗远眺——小镇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千岛湖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美不胜收。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7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跟五千岁的中华民族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它传承至今,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们更是设定了不计其数的春节习俗,让过年变得多姿多彩,更具仪式感。

而今年的春节,更是特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有余”的生活状况。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应该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实。今年我过年,因为是本地人,所以不用挪窝,除了看个春晚熬到凌晨就没啥其他事了,所以当春节一月二十五号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我依旧还是晕晕乎乎的。这就算过年了?现在大多数人过年的仪式感基本就来自回老家、吃年夜饭、看春晚,对联福字也没人贴了,门神变成了防盗门,鞭炮当然也不能放,也没人祭灶神了。而为什么春节的习俗在逐渐消失呢?无非就那几个理由,社会现代化,人们的步调加快,生活繁忙,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经济基础不好,无暇顾及精神生活。全体中华人民都在为实现小康生活努力,无暇顾及其他。但小康生活的标准除了物质上的改善之外,还包括精神上的充实。当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地方还是物质,等到物质上得到改善时才有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现在中国也越来越向全面小康靠拢了,城镇基本上人人家里都配置了一台计算机,乡下也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之前的家电下乡。从我身边看,班级里,不会有人没有自己的手机,课间讨论的全是游戏小说,我们学校在刚入学的时候就人人都要交钱买学习用的平板,三千左右。再回到春节习俗上,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看到邻居门上的对联,防盗门也是可以贴对联的啊,春节期间的寺庙人山人海,鞭炮就不必了。当然这也只是一种体现的形式了,重要的是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小康。不过春节习俗该做的还是得做吧,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过年的时候放松一下,要是以后春节习俗真的消失了,那就是最大的遗憾。不要现在不做,等到以后去博物馆看别人演示。

最后祝贺新年快乐,武汉加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来!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8

过年啦!大家一定都很高兴,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春节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和兴旺,其中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

一般来说我国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就正式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年过完了。过年家家都要贴对联和窗花,一个大大的倒‘福’代表着‘福气已到’。传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出来吃人,但后来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于是人们就用红色的桃符木做成桃符,‘年’见到桃符就会吓得赶紧逃走,这就是对联的来历。三十的夜里人们还要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三十的夜里人们都要守岁,防止‘年’再来吃人。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还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访亲走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代表着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除了上面这些习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小知识:知识1,“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祖活动(腊祭);知识2,年的名称是从周期开始的(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到了周代才称为“年”);知识3,春节为一年之始,民间俗称“过年”。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

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对过年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9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真热闹,大街小巷有年味道。”这是小时候,阿婆教我的家乡过年时的童曲。现在大多忘干净了。但是,家乡那一道道绕过青山的年味道中的年规(习俗)我可一样没忘。

我是南方人,春节的习俗比北方多许多。

小时候,在农村的阿婆家住,阿婆和阿爹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每逢过年,规矩可多了,例如:全村人凑在一块打糟米(年糕用的主要原料)时,未出嫁的姑娘家是不可以去凑热闹,阿婆每次都不让我去,说什么姑娘家看打糟米会嫁不出,我信以为真,就不去了。可现在我也弄不清楚是真是假。那时的我只能在家偷喝八春酒。八春酒是一种药酒,是用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薏仁米,外加上几粒橄榄。泡上几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那才叫一个鲜美,阿婆是老一辈的人,是做八春酒师太,村里很多人都找她学。阿婆对村民们说:“八春酒,是强健身体的,还可以明目。”阿婆是不让我喝酒的,说什么太补了,小孩不可以喝的。

我偏不信,等外婆去打糟米时,我就跑过去偷喝,村里人每家一个地窖,我家也不例外,阿婆总是把竽头、春笋,当然还有八春酒了放在地窖里。那时候,我小,总觉得外婆家酒缸好大,不过真的好大,我那时会拿那种专门舀竹勺舀起来喝。许多次,都晕睡在地窖中,阿婆找我时,那才叫一个哭笑不得。

家乡人并不贪喝八春酒,那是因为喝八春酒是一种习俗。村里哪一家没酿八春酒,如果不酿的话,来年一定是祸害不断;相反,酿了酒的人家是一定红运当头,年年全家健康的。

再说一说我们的年席吧。我们的年席不是一家办的,而是全村人办,一家分配一个任务,东家包饺子,西家自是煮腊肉了。再把各家桌子搬到最宽阔的地方并成一排,一起过年。平时,有大人上席,小娃子就不可以上席的,可年席不同啦,大人坐一块,小孩坐一块,可热闹了。

民俗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特色和文化。

作文春节习俗300字篇10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60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