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处中考素材作文高分推荐5篇

|德龙2

  在我走进谷仓最深处的时候,我也发现外婆早已经走进了我内心的最深处。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走向深处作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素材作文走向深处1

  小径蜿蜒而上,攀向山林深处。

  脚下凹凸不平的感受有些陌生,却似乎比城里一成不变的道路感觉亲切。步入密林,光线渐渐幽暗。一眼望去,满目翠竹,翠竹修长的身影交错矗立,竹荫下的空气沁凉且带了些淡淡清香。

  仿佛听到了溪流声,不多会儿便有一泓小小溪涧横在路前,像是新生婴儿般以稚嫩童音描绘着梦想,潺潺溪声柔和而愉悦。它来自山的深处,奔向山脚,奔向远方理想的海。

  目光上浮,我看到一个模糊的剪影自深处走来。走近了,发现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挑着担,担子两头是满装的鲜笋。她似乎留意到了我专注的目光,便停在溪边,放下篮子取了几枚嫩笋放入清水,透着白的笋身上的泥沙便一点点退去。老人抬头一笑:“小姑娘来山里玩啊?”我点头“嗯”了一声,不知该怎么开口。老人也不再作声,或许是对我的冷淡感到不快?只是,她仔细地洗净了几株挑出的笋娃儿,竟向我递来,我愣了愣,迟缓地接下,一句“谢谢”支吾了半天才出口。老人朴实地笑了笑,吃力地用普通话说道:“咱们这儿没什么好东西,这会儿就这满山的笋最宝贝,鲜得很哩。”我惊讶于老人的热情,连忙再次道谢,这才想到确实没有刨了笋在半路上洗干净的道理,想来是她见我好奇的样子才这么做的。

  “趁着新笋还没老,今儿个还得再上一回山,小姑娘,我先把这些带下山了。”说着老人直起身,又挑起担来。与那沉甸甸的篮子相比,她的身子显得有些柔弱。然而,在我的目送中,她渐渐远去,脚步却是那样稳稳的,像是给予一个萍水相逢的朋友一份厚礼后,担中换上了一份厚重的回礼。

  她自深处走来,一如来自深处的竹,尽管没有笔直的脊梁;一如来自深处的溪,尽管没有清脆的声响。她以竹一般坚定的步伐,溪流般缓缓走下山去。

  “妈妈,这么干净的河水是从哪里来的啊?”

  儿时的问题,此刻有了答案。来自山的深处,来自那善良淳朴的深处。

  山脚,溪水汇入小河,我想,它必定会流向更远处,不息奔流。

  中考素材作文走向深处2

  我搁下笔,从卷子中抬起头来。桌上的咖啡已凉透了,连带着还有一颗饱蘸咖啡的苦涩的心。一阵风吹来,风铃响了七下——要下雨了。

  窗外的绣球花开了,像是蓝紫色的火球在温柔地燃烧。还有那在风中飘落的白色杏花,染白了行人的头发。我忽然想起安意如那句“人生如白驹过隙,一蹉跎,便两鬓苍苍。”是的,人生是何等苦短的旅程,就像是连接天地的一条泥泞小路。

  忽又忆起那条从未敢踏足的小路。

  路两旁,尽是高可参天的白杨。路的深处,随风摇晃的树影投射在落叶满地的小径上,光影斑驳,欲显诡谲。那时候,我望一眼,便觉阴森的地方。可这时,书桌前奋笔疾书的我,却厌倦了如今这日复一日又枯燥单调的生活,想觅一点不寻常。

  索性不再写,出了门,开始去寻找记忆中的那条小路。行人都在急匆匆的赶路,没有人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女孩。我太平凡了——个头太矮,不足150厘米,黑黑瘦瘦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而且没有骄人的成绩。

  不觉间,我已走上了那条小路。还是那种冷寂的感觉。我深吸一口气,走向小路深处,深一脚浅一脚,战战兢兢。

  雨中慢行的我,脑海突然闪现儿时的那些天真又清晰的梦想。随着年龄增长,瑰丽的梦想逐渐暗淡无光,等到后来才发现,我竟然连个梦想也没有!我做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做不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做不到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我,何等悲哀呀!

  雨点愈加密集,像片片利刃将我划得遍体鳞伤。滂沱的雨浇灭了我对不凡的渴望。我在泥泞中深陷……听,那是什么?来自泥泞深处的蝼蚁之声——就是这样的人吧。他们没有理想,迷茫又庸碌,和蝼蚁有何区别?近代史上,卖国求荣、丧失气节的蝼蚁嬉笑着看同胞被杀戮,那些愚昧的笑声,仿佛在邀请我。

  不,我不要,我奋力挣扎,不甘堕入深渊!即使命运已然造就我的平凡,我也绝不做迷惘麻木之人!“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即使不可改变的命数已将我锁住手脚,我也要尽力挣脱——带着命运的镣铐高歌世界的美好,忍受平凡的烙印,视它为最美的刺青。

  平凡又如何?平凡二字于人,就像给你一块质地一般的大理石,真正的雕琢还需自己打磨。琢磨的过程即使痛苦,需裁去多余,磨平棱角——就如我那些不分昼夜的苦读之日,也如那些笔耕不辍的苦读之人。而只有庸碌无为之人才会选择甘于平凡,渐渐湮没在生活的泥泞之中。

  须臾片刻,一切,渐入佳境。

  天已晴,我走向小路深处——怒放的野花在雨后依旧高昂着头,丝丝阳光执着地穿透稠密的树荫,在泥土上留下斑驳的光影。

  我明了,即使平凡,也有追逐梦想的权利。

  走向小路深处,我看到别样的风景;走向平凡深处,我看到——梦想瑰丽灿烂的光芒。

  中考素材作文走向深处3

  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

  ——题记

  在红檐绿瓦深处,深藏着一口古井,它牵引着我,走向记忆的深处。

  故乡小院,自爷爷奶奶来城里后,已许久未回。去年暑假,一天黄昏,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迈进了这个久违的四合院,陡然发现,院子中央的这眼老式压水井,依然伫立在那里。

  我的思绪像风筝一般,渐飘渐远,飞到儿时的记忆深处……

  脑海中模糊的印象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我上下打量这口井,爷爷见状,笑着说:"闺女啊,想把水压出来,是不是啊?其实也不难!"只见他舀取一瓢清水倒入井口,双手按在稍长一点的木杆上,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着木杆,那水也就缓慢地流淌出来。我很好奇,走上前,也想试一试。爷爷告诉我按压的要领,我踮起脚尖,用尽力气一下一下地用力压着,很快,细细的水流从出水口汩汩流出,亮晶晶的,在阳光里跃动着,珍珠一般,唱着欢快的歌,泛着晶莹剔透的光;情不自禁,我说:“爷爷,你来压,好吗?”爷爷随即接过压杆,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前面,把双手伸到水流之下,“好凉啊,冰冰凉的,跟泉水似的!”我欣喜地叫出了声,问爷爷,这怪怪的物什,不知有着什么神奇的力量,能把地底下的水,给吸上来。爷爷随即语重心长地说:"这叫‘压水井’,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洗衣做饭,都得指望它呢!不过它可不止这点用途,老祖宗的智慧都在呢,你长大了慢慢琢磨琢磨吧。”我懵懂地点点头,便不知到何处与蚂蚁蚱蜢一起玩耍了……

  风筝般的思绪渐渐收回,我把目光再次投向这口井。已上中学的我,知道了这压水井是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劳动创造智慧,生活处处都是学问,目光看向这小院,院子里种着几棵榆树、香椿,绿树成荫,正值梅雨季节,夕阳落山,落日的余晖照在这个静谧的小院里,疏影摇曳,这口井的四周有了美丽的陪伴,是绿色的精灵——苔,这绿色肆意蔓延着,遍布了院子里的各个角落,在这口压水井身边尤其茂密、青葱,阳光斜斜地照过来,有些耀眼,这青苔绿得空灵,绿得缄默,绿得人心恍惚。与井的斑驳锈迹交织在一起,似乎又多了点什么?嗯,是寂寞,与世隔绝的寂寞。

  这井就要被人遗忘了吧?就要消逝在这个角落里了吧?

  我感到有些惋惜,思量着这压水井究竟蕴含着先哲怎样的智慧。对于其中的内涵,我想,那一瓢灌入的水,是活泉喷涌的必要条件,是付出与收获的互换,也是"舍"与"得"的平衡;而压水过程中按照一定节奏,象征着我们要不急不躁、遵循事物客观规律来办事,但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需要我去感悟的还有很多吧。

  爸爸和爷爷的对话传入耳中:

  "那井不用了吗?"

  "当然不是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耐用着呢,啥时候需要,它都会发挥作用。"爷爷笑了笑,答道。

  原来,在我走向深处的同时,“水滴汇成溪,稻穗集成束”,人世间的道理,先贤的智慧还有待我们去仔细探究;只要潜心下来,用心去做,深处的源头定会使"泉水"喷薄而出。

  中考素材作文走向深处4

  青山绿水,白墙朱瓦,袅袅炊烟深处,是一个遗落在大山深处五彩斑斓的梦。

  趁着冬日的假期,我满心欢喜地造访多情的江南,欲在年代湮远的廿八都古镇一览梦中的烟雨风情。

  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等各式文化的烙印深深镶进了廿八都的土地里,空气中抑或是城墙一嵎。

  就在我踏入那低矮白墙的一刹那,竟在苍穹中捕捉到了一丝浮起的炊烟,袅袅地摇着细长的尾巴,悠悠荡荡地朝河水的另一头飞去。

  这古镇竟还延续着它原本的使命!

  惊讶之余,对这古镇,我顿生好感。

  踏着早已磨平棱角的青石板路,仿佛于岁月斑驳深处,我轻踩着历史的碎片,向前走去。忽然,一方小院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一位婆婆抱起一堆柴火钻进了一间小小的灶屋,不一会儿,一缕轻飘飘的,不易察觉的炊烟便悄悄地从烟囱中探出头来。

  天空悄悄地变了颜色,夕阳稍稍藏在云层后面,把光圈借给漫天云雾,这一缕炊烟勾在云的尾巴上,顺着房檐飞上了天空,渐渐的,这缕缕青烟融入天际,与云霞为伍,与暮霭同辉。

  好像,有一缕炊烟此时钻进了我的心灵深处,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脑海里,炊烟的印象不深,只是一个过客,掠过我的心湖,却荡起了层层涟漪,那股轻烟没有散去。那是外婆搬着小板凳坐在灶边,向火中添柴草的情景,冒着热气的大锅,中间的小笼中坐着软软糯糯的白米饭,锅上竹片做成的篦子里,可能会有红皮黄瓤的红薯,也可能会有一碗切成薄片的茄子。炊烟就不经意间掺了饭菜的香气,伴着家的温暖潜入我的眼际……

  一声吴侬软语唤回了我的思绪,忙完了农事的乡亲们,带着满身的倦意,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荷锄而归,走向炊烟升起的地方。

  这样鲜活而纯粹的炊烟让我不禁感慨,廿八都是一个活着的江南小镇啊!袅袅炊烟里升腾着的是安定,是美好,是祝福:“一愿古镇岁月静好,无世事纷扰,二愿炊烟于经纬的时间中长存,生生不息,三愿江南岁岁年年似今朝,物丰人安,人杰地灵。”我心里默念道。

  倚在木栏杆上,望向这湖泊密布、古桥联袂的廿八都古镇:炊烟袅袅,忽远忽近、忽高忽低,氤氲了整个村庄的上空;小孩子在炊烟下奔跑,老人枕着炊烟打盹……

  “找到一处有人烟的地方”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一笔带过的随意描写,而是真真切切、诚诚恳恳的对美好的期盼。因为有家的地方才会有炊烟,而有炊烟的地方就一定有家。

  炊烟深处,满载了农家人的梦,是期许一世岁岁平安的梦。

  天色渐沉,离开廿八都古镇时,我回望那缕缕炊烟,脚下向炊烟的方向挪了几步,以期能走向炊烟深处,走向一世平安……

  中考素材作文走向深处5

  凡事若浮于表面,便只能浅尝辄止;走向深处,才能追本溯源。

  莎士比亚说过:“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发人深省的文章,往往是最朴素的语言炼成的;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出的,总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确,只有走向深处,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不被事物的表象蒙蔽双眼,求得生活的内涵和真谛。

  落下的苹果是现象,牛顿走向深处,发现了地心引力的本质;

  浴缸中溢出的水是现象,阿基米德走向深处,发现了浮力与重力的关系的本质;

  通电偏转的小磁针是现象,奥斯特走向深处,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的本质;

  幸存战机机翼弹孔多、机身弹孔少是现象,统计学家沃德走向深处,查明了幸存者偏差的本质;

  《河中石兽》里,老河兵胸有丘壑,力排众议,让浮于表面的问题走向深处,最终寻回了石兽。

  他们见微知著,明察秋毫,走向深处,最终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真相。

  王安石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雪莱拨开云雾,得以看见满天的阳光;而大智若愚的塞翁,在失马、得马、独子残疾后,皆不为表面现象所动摇,只是道:“焉知祸福?”巴尔扎克亦有云:“真理喜欢捉弄人,他总是给你看到虚幻的真相,然后自己藏在别处偷笑。”他们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走向深处,才能看到更深邃、更广阔的世界!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不像表面呈现出的那样简单,需要我们走向深处,思考它的运化过程,发掘它背后暗藏的玄机。剥开光鲜亮丽的外表,隐藏的真谛就呼之欲出了!

  然而能不受表面所惑,走向深处、寻求真谛的人并不多。

  巴尔塔沙曾说:“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象上。”现在,人们大多缺少了那样一份追本溯源、走向深处的探索精神,在看到表象之后就急于下定结论,或是人云亦云,不懂得自己思考、分析问题,最终也只能浮于表面,永远无缘与背后美丽的真谛一见。

  冰山露出水面被人看到的只是小小一角,而水下更为巨大的部分就需要我们走向深处、慢慢发掘了。依循表象,看到本质,透过表皮,触到精神。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走向深处,做一名智者吧!


走向深处中考素材作文高分推荐5篇相关文章:

1.品味青春2020高分作文精选5篇

2.家给了我温暖满分高分作文5篇精选2020

    3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