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10篇
“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1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1
窗外,夜已深,唯风悄吟;窗内,如豆灯火隐隐约约,我正邀历史走入《红楼梦》……
四大名著令国人乃至世人无不为之赞叹,其深刻的内涵与凝练的语言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精品与凝聚。其中《红楼梦》受我喜爱最深,它揭露了旧时社会繁华表面下的伤疤,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更像一位忠实的历史记录者。
初得《红楼梦》时,抚摸着那崭新的封皮,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头扎了进去!一口气读完后,合卷沉思,心生几许感慨。贾府,不可谓不富,然而为何最后破败?细想贾府的奢华无度,连丫鬟都穿金戴银,岂能说那小姐之服饰?想必是浑身流光溢彩,柔软圆滑了,上面描龙绘凤,栩栩如生,虽说不价值连城,可也够华丽的了!这便是贾府破败之根源,此乃我初次读是也。之后因又偶得新书,便渐渐地淡忘了。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偶听人家谈论及曹雪芹,又念起那初得《红楼梦》时的喜悦,再联想起“温故而知新”的古训,不觉再拿起《红楼梦》,将那书皮上覆着的一层薄薄的灰弹去,又开始新一轮的思绪历程。读完后,心中又生许多新的感慨,比上次更加深刻。林黛玉虽才华横溢,如花似玉,但怎能敌贤惠、美貌、高贵、饱读诗书的宝钗呢?全怪在林黛玉乖觉的性格,太过孤洁,不但没与宝玉喜结良缘,最后竟只落得个伤心至死的下场!而宝钗则是实现了心愿,当上了宝□奶。有人说,林潇湘之死尽怪蘅芜君,其实不然,皆因她们各人性格所致如此结局。
宝钗上尊敬贾母、王夫人,下对丫鬟和下人体贴,为人厚道,林黛玉这点不如宝钗,因此小时候便略有显露:丫鬟多愿意与宝钗嬉玩,而不愿与林黛玉玩。黛玉的诗过于凄婉,给人以悲凉之感,使人顿生“秋风扫落叶”之感,令人不快;而宝钗的诗浑厚含蓄,且豪情万丈,字字透出一种英雄气概,令人不觉神清气爽,令人感觉到她的热情。所以,做人当做宝钗那样的人。贾府,贾宝玉,就需要这种温婉、热情、贤惠、厚道却不失精明的宝□奶!我不觉暗自对宝钗生几分好感。最讨厌的便是贾宝玉,脾气怪诞的不得了,成天婆婆妈妈的,虽有几分同情心,但不过是对美女而已,哪里有男子汉的英雄气概!作为男人,就该为家争光,不去进取状元,在家里的美女堆里泡着有什么好处?虽说有几分怪才,可他不去展示,想来真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呀!幸亏他生在富人家,若是生在穷人家的话……哼,看他再不思进取吧!再说林黛玉,我心中不免也多了几分怨烦。不仅性格怪癖,爱发脾气,爱流眼泪,还“助纣为虐”,鼓励宝玉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哎,悲哀,悲哀,亏得她还是贾母的外孙女儿,竟原来不为贾府着想!纵心中好一会子不得平静,虽痴痴呆呆了几日,可终究因他事,竟又冲淡了对红楼梦的一段情意。
一天,不经意之间瞄了一眼书架,“红楼梦”几个龙飞凤舞、刚劲飘逸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心中蓦然动了一动,又拿下了那已不再崭新的《红楼梦》。轻轻地翻开已经略略发黄的纸页,心中又平添几分感叹:写作手法真是种类繁多呀!瞧那四字词语,文中处处可见,竟觉再妥帖不过,生动而形象;笔锋犀利,“你们贾府里的人,只有两个大石头狮子干净”,形象地写出了贾家人贪婪的本性,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文中处处有照应,这样巧妙地使文章浑然一体。真令人读完觉得荡气回肠,让人惊叹曹老先生的深厚的文学造诣。
《红楼梦》的题目意思是:它宛如一场梦般荒诞离奇,也暗示了这是虚构的事物,可曹老先生却写得人物个个血肉丰满,活灵活现,做到了“言之有物”,令人觉得真实,就好像一幕幕场景一般显现在你的眼前,这是因为他细心观察,反复推敲,终于写成了这部惊世巨作——《红楼梦》。
窗外的夜更深了,凉意向我袭来。如豆灯火不再闪烁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手里紧紧握着《红楼梦》——她的爱物,头埋在臂弯里睡着了……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2
伴随着瑞典皇家科学院中的掌声,莫言获得了20__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从高密走向了世界。于是有人认为,我国应设立“李太白文学奖”,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文学,有评鉴世界文学的话语权。
我以为,初看起来这想法固然不错,因为这会优化国民文学修养,提升我们文学地位。但是,我国现在真的具有评鉴世界文学的能力吗?如果弄巧成拙,不仅使其它国家冷眼相望,使之成为我国自己的自娱自乐,更会直接影响我国的世界地位,往自己身上抹黑。
现在,我们没有成熟的条件来设立奖项,从自己的角度评鉴世界文学。我国虽已强大,但在文学领域,始终没有强大的话语权。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势力的对立甚至敌视,西方对中国乃至第三世界的恶意丑化,都让我们在该奖的设立上值得三思。
首先,我们应重新审视莫言获得诺奖的原因。莫言的作品被西方授予诺奖,真的代表他的作品具有纯粹文学美吗?从西方人的有色眼镜来看,完全与我们的想象相反。《娃》被他们认为是从计划生育政策最黑暗、最沦丧人性的一面抨击;《丰乳肥臀》则非赞美祖国,而是夸张贫瘠无知的土地。欧美国家,正是从这一病态角度“欣赏”莫言的,中国的,甚至第三世界的文学作品。西方人尚且以这种角度扭曲我们,我们即使从正统的角度评鉴世界文学作品,白费一番功夫后只换来他们的白眼与嘲弄。
其次,我们应明白诺奖背后的政治指向性。这种政治因素,也让“李太白文学奖”走不出国门。众所周知,西方政治集团操控当今世界。但在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走向和平稳定,与之对峙,在文化领域一直一统天下的他们,怎能允许第三世界的我们拥有话语权,从不同于他们价值观的角度颁发奖项?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到莫言的高密,我们始终被丑化,从未被正视。单从几年前诺奖颁给一个中国政治犯来看,有强烈政治指向性的诺奖有时只如跳梁小丑,干扰轻视甚至侮辱真正纯洁优秀的文学。
最后,我们应知道如何让“李太白文学奖”拥有说服世界,成一家之言而群雄洗耳恭听的能力。国家虽越来越重视文学方面的建设,但作家创作时仍背负沉重枷锁。优秀作品,来源于自由文学之风的劲吹。其次,国人的阅读水平太低端。低俗小说的点击率完胜滞销的经典名著。而且,文学作品的过度商业化,也让书商见钱眼开。三流作品畅销,却出现作家出版文学学术专著还要自费的现象。更多自由,更高素质,更具朴实,才能提高我国文学领域的实力。我们应奋力向上,在文学领域影响世界,用实力证明自力的角度,拥有话语权!
今之国人,不应被诺奖迷惑,被政治化的文学评价愚弄,而应证明自己的角度,拥有能力,才能让“李太白文学奖”在更成熟的未来颁给真正优秀的作品。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3
“对着悲哀微笑。”
——莎士比亚
其实这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生离死别的苦笑,强作欢颜的冷笑,向主人道歉的赔笑无不是一种伪饰,是一层表面的东西。就像死人的殓衣,揭去了就是赤裸裸的。而在表面里的本质,却负荷着很大的苦楚、辛酸。对为何而生,为何而死的质问,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屈服,对世道不公的唉声叹气?某时,我们心里或许会发出一阵可怕的狞声,无声又有声。而当他借他人的嘴发出来时,我们会感到一阵颤栗、寒意。怀疑:世界尽是这样的!
而眼泪又是另外一种东西。它或许是一种真实的流露,但谁又能保证他是绝对的真实呢?到底是微笑着对待悲哀,还是满脸泪痕地跪在他的脚下,这是一个问题。有时我们并无法进行正确的抉择。
2、“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
恨没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突然觉得莫名的辛酸。虽然也恨辛弃疾壮志难酬、时无知己的悲凉,也为他“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哀伤而思忖,却更加关注他所提及的红巾翠袖。他们为什么落得这般处境?从古至今又为何一直有青楼妓院给她们谈笑风生?其实我并没有任何的嘲笑或者贬低她们的意思,只觉得莫大的悲凉。不知道在她们面容姣好、肤如凝脂之外暗藏什么。我想着她们会悲哀自己的悲哀,会愤怒自己的愤怒,会悲悯自己的悲悯。他们能够怎么办。像苏小小一样?像柳如是一样?世间并没有那么多的苏小小,出一个,也就够了。所以我也并没有顿悟——觉得她们应该如何如何。我也只如一只蝼蚁,在土地上踽踽独行,并不时观摩周围的芦苇丛。看看,是否有一根正在思想着的芦苇。
3、“孤独也许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但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
看到“孤独”这个词,必然会想到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在湖畔盖一幢小木屋,喝一口朗姆酒,惬意地伸个懒腰。每天听嘤嘤鸟鸣却一直不会厌倦,每天看淙淙流水却永远保持兴趣,这该是多么安逸。当人们都以为他的逃遁是种智者的愚蠢时,他的睿智却越来越按捺不住一分敏感、一阵悸动。当人们穿梭在香榭丽舍大道感慨生命的华美时,他却在静静地享受着孤独。真正理解生活的人懂得孤独会赐予他们生活。一颗思维着的大脑正谱写他的辉煌,心底缓缓淌过有灵性的甘泉。
然后我想到那些与世隔绝的隐士。无论出世入世,都保持着内心的躲避,进而是一种超脱。潇潇洒洒、无拘无束。
还有因自然或人为原因而困守在一个乡村里的百姓,不想着走出村庄探寻外界的纷繁复杂,而是执守那么一份淳朴与宁静。他们在有意无意间保持住了与外界相隔的孤寂。
4、“回忆到这儿,我突然热泪如倾,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底还是不肯放弃,到底也是甘心。”
——三毛《背影》
其实三毛说的这个道理很浅显、很直白,我们都懂。可它又是那么真实、那么深切,我们都需要它。有时候觉得我们就是爱的俘虏。在面对父母亲的背影时,放下武器,脱掉伪装。俘虏,其实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就是要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在真性情面前,我们情愿妥协。有时候更觉得在爱与被爱面前,我们都是赤条条的。就像一个已经荒废的生命数据库,密码也已经荒芜,似乎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的程序,可以翻开全部的文件。甚至可以拿走,如果你愿意,我不会在意。归根到底,它就是种甘心的付出。
而有时我又会思索为什么爱来源于真实。为什么人们可以爱别人,并且知道这种行为就是爱呢?谁给爱下了定义,是你、是我,还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不要跟我说那是仓颉。或许爱可以包含一切物质、非物质。就像黑洞一样,指不定那所谓的无私的、博大的爱会将你的所有吞噬了呢。在我看来,我们似莎士比亚乎又都是无知的,无知到不了解自己所主宰的世界——这个兽性(或是文明)的王国。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4
读书就像大海中的小舟,我就是舟上的人,它将伴随我成长,载着我漂向远方——题记
书 ,像一双千里眼,让我们了解世界;书,又像一个时间隧道,带我们回想远古,想象未来;书,更像慈祥的知识老人,把深奥的知识传授给我们。
懵懂的5岁,我总要听着妈妈为我讲的故事,心中想象着故事中的画面,才能酣然入睡,或许这就是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能一日不读吧。
单纯的7岁,我读《海的女儿》,那是一个非常唯美的童话,那时候的我还完全不懂得。只知道当读到:小美人鱼化为泡沫落入水中时,我伤心的哭了。虽然我还不明白她痛苦的牺牲为什么,也不明白究竟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公平与不公平。但是却在我的心中添了多愁与善感,学会了善良。
认真的10岁,我怀着对四大名著盛名的憧憬,阅读了这四个风格迥异的故事。《西游记》中的人魔妖仙让我的心情随着情节而波动,《水浒传》中的官逼民反让人热血沸腾!《三国演义》中的兄弟情义,让人感动不已。而《红楼梦》却让我读不懂,为什么林黛玉要如此的多愁善感?世界这么不美好吗?为什么要这么悲观呢?还记得其中有一回谁拿了些头花给府里的姑娘们戴,可是,黛玉因为是最后一个拿到的,她又嫌说是人家拣剩下的,自己不稀罕。这实在让10岁的我好不理解……
青涩的13岁,我仔细的品读了,巴金的《家》,可是读时心里就像堵了一块石头一般,封建的家族使觉新与梅,被迫分开了。觉新与瑞钰在一起了,而梅却最终因为一直郁郁寡欢而因病去世,而觉慧和鸣凤因为门第观念而无法在一起,这一切仅仅因为鸣凤是个丫鬟,高家甚至让鸣凤嫁给一个有生意往来的老爷子冲喜,受不了这一切的鸣凤最终跳湖而死,而觉民和琴……我的心中不禁一阵阵难受。真是时代的悲剧啊!!!直到后来我才渐渐懂得生活其实也需要悲剧,我们不可能总是在快乐中浸泡,正是那些悲伤的事,我们才会得到历练,才会坚强,才会直面社会,巴金的悲剧丰富了我的认知面,使我的思想更加成熟。
在迷路时,书籍是指路标;在黑暗中,书籍是擎着的火把;在人世间,书籍是情感的丝带,在选择中,书籍是警示牌……
书亦是会飞翔的的天使,把我带到美丽的大自然间。书给我带来思考和成长。文学伴随着我的成长,以前是,如今是,将来也是……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5
《红与黑》是一部长篇小说,出自法国作家司汤达之手,红极一时,被世界各国读者青睐。
这篇小说描述锯木工场主的儿子于连索黑尔,从小野心勃勃,渴望金钱、权势,崇拜拿破仑,想建立军功成为“世界的主人”。但在波旁王朝复辟年代,一个平民子弟无法爬上将军的高位,于连便转而寄希望于教会,并以精通拉丁文《圣经》而得到西朗神父的器重,被介绍给小城的市长德瑞那先生家当家庭教师,不久和德瑞那夫人发生恋情,遭致与市长争权的敌手揭发而被迫离职,转入到神学院。他的“才干”深得彼拉院长赏识,经院长推荐到巴黎担任宫廷保皇党人木耳侯爵的私人秘书,由于他非常卖力效劳,很快得到侯爵信任和重用,成为保皇党上层贵族和高级教士的忠实爪牙,并参与复辟卖国的政治阴谋活动,与此同时,又和侯爵女儿玛特尔小姐发生爱情关系,并签订婚约,从而迫使侯爵赠给他贵族封号、军衔、金钱和土地。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同侯爵小姐结婚时,德瑞那夫人在教会特务的威逼下,写来一封告发信,婚约即被取消,他野心未遂,愤而持枪打伤了德。瑞那夫人,因而被捕受审,判处死刑。
小说以波旁王朝复辟最后几年为背景,以个人野心家于连?索黑尔向上攀爬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1830年前后法国的社会面貌,真实地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既勾结,又争权夺势的复杂关系与罪恶阴谋,并预示了七月革命的政治形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人也许从孩提时代起就憧憬美好的将来,梦想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可是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甚至会背道而驰,我们为理想奋斗努力这是应该的,甚至有时为得到别人的认可绞尽脑汁、改变自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当权利、金钱、地位的欲望发展到让人难以负荷或是走出“道义”的轨道时,人们应该深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的价值并非在于他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得到过什么,而在于他为社会、为身边需要他关爱的人付出过什么,一个一心只想攀上权利顶峰的人,生命都不是完整的,而当他们以恶毒的手段,悲劣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的那一刻,其实他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失去了他活着的意义,以至最终必将孤独地过完此生。
我们应该努力,只为那小小的进步,小小的成功;我们不求功名利禄,只求今生踏踏实实,无怨无悔,这就足矣。无论是人生的悲剧或是喜剧,都是由自己亲手谱写的,一篇佳话会流芳千古,而一生贪婪,只会遗嗅万年。
努力吧,用正当的手段,用辛勤的汗水,用踏实的步伐,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用汗水浇灌的田地必将硕果累累。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6
总是怀着敏感的心与孤寂的愁,漫步在微雨后,感时伤事;总是念着伤感的昨天与未知的明天,迷茫着,寻觅着……
遇见元稹,是在一个张扬的午后,夏雨过后的溽腻尚未完全散去,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朵。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看着《唐诗校注》,尔后一首馨香淡雅的诗涌入眼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沉吟片刻,不禁怅然若失。
读这首诗,想到的一定是爱情。原以为,爱情纯粹的,没有目的,没有枷锁,有的只是流淌在耳傍心际,那亦浅亦深的爱恋。后来读《西厢记》——传世的爱情名篇——很喜欢,然而有些失望,仿佛在一刹那戳穿了我以为本该纯粹的爱情。如同梁祝化蝶般,莺莺与张生那么美丽的爱情,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的解读下,俨然成了反抗封建的范本,成了忠贞不二、不为礼教所迫的爱情传奇。可我的心是小的,不想再见杨过苦等小龙女十六载的辛酸苦楚,不愿再看霍小玉赌咒发誓刚烈而死的决绝……
断断续续的,我回想着他们和她们的爱情:张爱玲遇见胡兰成,觉得自己很低很低,在尘埃里为他开出花朵;徐志摩遇见顾小曼,仿佛一场痴狂,日夜为她绘写《爱眉小扎》;陆游遇见唐琬,于沈园的一池春波,惊鸿照影而来……只是若干年后,胡兰成沦为汉奸,爱玲断然决裂;志摩随飞机陨落,空留红颜寂寞终老;陆游唐琬沈园再见,空留阕钗头凤予后人评说……于是我想起元稹和他那同样苍凉的爱情。
元稹同崔护一样,在春光和暖的赶考途中邂逅了一位佳人,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也是“眼波回转,欲说还休”,在春日明媚的阳光里,一切暧昧都有了可能,一切心动都有了延续。我安静着,等待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在故事的开端,当元稹同他的佳人流连在无边的春景,我以为他们会长久,就像西厢中莺莺和张生一样——虽然有过长亭送别的十里忧伤,最终莺莺仍是等回了衣锦还乡的张生,而后凤冠霞帔、白首终老。然而时光匆匆,再浓的情愫亦留不住春光的流逝。在他们相恋了短短一季之后,元稹为取功名,远赴长安,终将他的莺莺抛弃,空留一树桃花日日倚盼,苦对春风。
莺莺是《西厢记》的女主角,亦是《会真记》中的由王实甫“借”去的原型。而《会真记》的作者,正是元稹。元稹在离开他的莺莺之后写下了这本精简的,如他的爱情般浅薄的怅情录,追忆他最初的爱情。与《西厢记》历经坎坷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同的是,《会真记》从一开始便知是一出没有结局的爱情悲剧。张生和莺莺,终是没有在一起,不是因为封建制度的压迫,亦不是社会礼教的不容,只是不爱了。时光冲淡了一切,也包括那些与青春爱恋有关的岁月和情感。于元稹,亦是如此——三年后,腾达的元稹迎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季女韦丛,与他的莺莺,从此天涯是路人。
很久之后才忽然想到,《西厢记》或许是《会真记》童话版,固执的保留着真正爱情存在过的痕迹。岔开说去,遥想起宝玉和黛玉在暮春的落花时节共读《西厢记》的情景,这段暧昧然而纯真的爱情贯穿着整部红楼的繁华与衰败。或许曹公最初是想撮合这段“木石前盟”的,《西厢记》作为场景的出现,让我以为一切都有了转机,以为宝黛会和莺莺同张生一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曹公仙逝,带走了所有的可能,空留残璧红楼。由高鹗续笔的后四十回,文笔纵是不弱,然而终失雪芹风骨。高鹗不是曹公,让人满怀宝黛爱情的期待;高鹗亦不是元稹,只留错失的爱情让人唏嘘长叹。他挥笔而就,绛珠泪尽归天,侍瑛蒙骗新娶——一部红楼,一场旧梦就在茫茫大雪里,了了真干净。或许,莺莺与张生,注定不能相守,这不仅仅只是元稹的无奈,亦是所有佳人才子们难以脱逃的梦魇。
七年后,韦丛亡故,元稹已是而立之年,再没有年少时的轻狂。同年他遇见薛涛,这个广负盛名的女校书。他和她鸿雁传书、青鸟探看,薛涛的桃花笺就着甜腻的胭脂香寄达,元稹的诗体和着墨香转送……只是这一切都已无关爱情。元稹的爱情早已随着那树零落的桃花,伴着他的莺莺去了,再无复还。他与薛涛的相遇也只是短暂的路过后,永远的别离罢了。之后,元稹开始纳妾蓄妓,如杜牧一般流连烟柳以慰苦闷。不久元稹续娶,亦是大家闺秀。
有人说元稹是薄情的,为了功名他舍弃他的莺莺,为仕途他迎娶韦丛,韦丛死后又同薛涛情浓意深……然而我仍小声的为元稹辩护,他或许并不是寡意的,如苏轼的一般,他多情但并不滥情。一个滥情的男子断然写不出“曾经沧海难为水”这般隽然的句子。他在韦丛死后,亦缄然多日,回首往昔,或许是有愧的吧。他黯然悼念,挥笔为诗:“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他独倚墓碑,神伤寂然,无处话凄凉。
只是我想,他是否会想起年少时欲“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莺莺呢?他是否会因为彼时的放手而懊恼后悔呢?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自他选择离开,踏上长安之途开始,故事就已经结束了,他知道,她亦明了。如《西厢记》中莺莺恋恋不舍满目怆然与张生长亭作别般,元稹的莺莺亦是如此送走他,与西厢不同的是,元稹告别的,亦是他与莺莺的爱情。《西厢记》里,张生还会回来,王实甫让他铭记与莺莺的盟约,不离不弃。而对元稹和他的莺莺来说,那已是结局,最后的结局。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纵佳期如梦,伊人未老,将爱情丢失在历史浩瀚长河里的,又岂止元稹一人?我们伤感,然而改变不了爱情的命运。至今终于明白,纯粹的爱情或许是不存在的,只是爱情的爱情,仅仅是我们的幻想罢了。如张爱玲一般,找出祖传的铜锈斑斑的香炉,焚一炉沉香屑,凭吊元稹的西厢,凭吊元稹那曾经沧海的爱情。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7
随着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国首次摘下了久违的桂冠。是时候让中国文学走出国门,与国际文化接轨了。最近有人提出设立“李太白文学奖”让我们的作品走向世界,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确,对此我十分赞同。
反对者会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会是设立此奖项的巨大障碍,中国文化的现状也对此限制严重。但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形势的不清,将左右他们正确的判断而酿成大错。没有两种文化是完全相同或是截然不同的。不要忘记曾经的日耳曼人、匈奴、哥特人。这些在古罗马古希腊文明看做是野蛮人的群落,最终还是相互融合,但至今欧洲列国仍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这就好比我们的文学作品,文化差异总能消除。至于我国文学现状,设立此奖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一顽疾,如果我们一再推脱,只会加速我们的文学陷入深渊。
当然设立“李太白文学奖”,并不是像某些野心家一样,争夺文学上的话语权,再拟定一套以自己价值观为基础的判定标准,用苛刻的眼光去判定外国人的好文章。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将自己的好文章好作品推向世界,让人们共同去欣赏去享受。而不是像殖民者,同坚船利炮打开殖民地的市场,推销商品。
因为莫言作品的获奖,我们的作品已经引起了外国人的兴趣,趁此时机,大可以乘着莫言的东风,将更多的作品与外国友人交流,这样东西方相对独立的文化氛围可以融合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国昔日的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不都是在相互的交流中博采众长,在讨论时,无形地推动了文化发展。试想,如果他们像现在一样封闭自守,哪还有诸子百家流传下来的众多经典之作。
在我们加强文化交流的同时,是一个西方人了解我们的过程,我们与西方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让他们在潜意识里对我们有抵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隔膜。而只有在他们了解我们的思想方法之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将我们的《四书》《五经》送入西方,让他们了解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儒文化或是看看更接近天下苍生的《墨子》亦可以在修养身心时读读《老子》《易经》,潜移默化中西方人慢慢接受我们,以后就能拿公正的眼光判定我们。
当然在国际间作用巨大,在国内最广泛的群众文化,此举也算一步好棋。乘势而上,我们可以鼓励更多有才情的人投入文学,唤醒人们心中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当群众有了文学基础,提升中国文坛自然指日可待,接着中国文学的地位将稳步提高,明显这俨然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也是每一位有志之士希望看到的。
所以我认为设立“李太白文学奖”是一个有益的举动,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在国际上的地位都帮助很大。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8
沉醉在文学的世界里真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杨花落尽,听雪花飘零。独倚斜粱,看淅淅沥沥的天街小雨,品味夕阳西下的独特悠然,捧一卷书香,泡一壶清茶,思绪随风似云…
雨水打着玻璃窗,恍惚之间,仿佛看到放白鹿于青崖间的旅者,意气风发,豪情壮志,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面对人生的岔路,悠然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看名誉似浮云,视荣华如光影,“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份淡泊,一份豪放,一份简单…回归自然,回归纯净,不由得只觉春风拂面。
文学—撒在心灵上的一片月光。
文学有便,上下五千年,经过历史的浪淘沙。文学成为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文学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底蕴和价值。脱口而出的文字,令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有这份奇妙的财富。
大千世界人类用什么交流?用语言。而文学,又可以准确得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你的想法,让你更容易与他人交流。灵活地运用文字,你既可以慷慨陈词,也可以含蓄道来,既可以口若悬河,也可以娓娓而谈,足以见文学之方便。
文学有情,每每远在他乡的人们抬首仰望明月,都会以文字抒发他们的胸中之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寥寥几句,寄托了无限情思,岂非文字之妙。
漫步在花园里,大雁南飞,枫叶飘尽,缕缕秋风不知携去了几分愁绪,几分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繁花尚此,更何况落叶。秋风萧瑟,晚来风急,碧绿过,美丽过,枯黄了,落叶亦有回忆…
风吹柳花,沧海桑田,人生的路,或许只能一个人走,但那段路上,对我而讲,有文学的世界值得我去回味,去沉醉,有它陪伴,一路花开不败!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9
是谁说,“文学如甘霖,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是谁说,“文学若春风,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是的,“文学”,一个美丽的名词,一个动人的字眼,一段被传唱了几千年的传说,一个被演绎了几十世纪的神话!
我热爱着文学,正如小鸟热爱着蓝天。步入文学的殿堂,我们可以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可以尽情地欣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珠宝,可以尽情地品尝先哲们酝酿的一罐罐甜美的蜜,可以尽情地感受着清爽潇洒的文学风!
很早很早以前,我就已经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双休日,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到书柜前,捧起我最爱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边品着淡淡的清茶,一边畅游于文学的海洋中……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正蜷缩在沙发的一角里,无奈的翻着一本杂志,这时爸爸如期地回来了,一见到他手中拿着本我一直想买,但始终都没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身上的寒意顿时烟消云散了,随之代替的就只有那挥之不去的兴奋与喜悦了,仿佛寒冷的冬天也在瞬间回到了温暖的春天,于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像一只顽皮的猴子一样从沙发上跳了下来,欣喜若望地从爸爸手中夺过书,迫不及待地回到房间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感慨,他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文学”这个字眼从此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上……
整整一个星期,我都翱翔于文学的蓝天中,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文学的陪伴,我的冬天会温暖吗?我也很难猜测,如果没有文学的陪伴,我的海洋还会辽阔吗?我更难想象,如果没有文学的陪伴,我的生活,将又会是哪一番景象……
此时的我懂得了……懂得了:没有文学,我怎会懂得人生的真谛?没有文学,我怎会体会到人间冷暖,没有文学,我怎会尝尽人生百味?……文学,就像一杯淡淡的茶,苦中带甜,甜中带涩,让我回味不已……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中考作文范文10
文学是一种艺术,文学有一种魅力,文学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文学一直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的吸引着我;在学玩一篇好文章或是看到一个优美的文学语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时,那感觉真可配的上“惬意”这个词!特别地,是在自己写完一篇优秀的作文后,即使没有那些大手笔作文作的好,但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心中仍是一种美滋滋的味道,似乎是一种蜜一般的甜……我想,这对我来说,便是文学独特的魅力,也就是她吸引我的道理……我酷爱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就要落后。
读书,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使人有素质,有修养,有文化;我一直把书当作我的挚友,只要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我都会反复品赏,斟酌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不论是朱自清优美的散文也好,徐志摩精悍的诗歌也罢,还是鲁迅精彩的小说,都能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在书中,我就好似吸水的海绵一样,留其精华,舍其无用;渐渐地,经过阅历的加深书本给我介绍了更多的作家,他们又把我领如了一个新的文学境界――幽默中带有讽刺的马克?吐温;诗情画意的泰戈尔;诗如其人一样奔放的普希金;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凡尔纳……
不论读谁的书,无论赏谁的文,我都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文学给我的,是一种身心的放松,是一种精神的放松,是一种思想的放松……文学给了我无穷的智慧,无穷的知识,开发了我无穷的潜能;文学使我聪明,使我快乐。虽然我现在还到不了“下笔如神”的文学境界,但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也至少能够做到每篇文章都比较深刻。这正是文学的艺术。
文学是美妙的,文学是传神的,文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正因为有了文学对我们的语言的衡量,才让我门感到了什么叫高雅,什么叫动听,什么叫粗俗,什么叫无聊;文学之所以叫“文学”,是因为她包含有一种学问――因此,白话,无聊的话,便不是文学;只有那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话语,才足以称的上文学。
想把一种意思平淡的说出来容易,难得使用高尚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文学在我心目中也是如同走路吃饭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我爱文学――爱其美妙,爱其博奥,爱其与众不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