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之美食大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清明节之美食大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清明节之美食大作文1
潮汕人喜欢吃“粿”,正如有一首潮汕歌所唱“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敢粿油炸粿,候粿软粿牛肉粿,菜头圆卡壳桃粿”,潮汕的“粿”系列有着庞大家族。
逢年过节,人们将“粿”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在祭品中仅次于“三牲”。潮汕人每逢各种节日,做粿是最重要的家庭节目之一。据闻,粿品做得好吃不好吃与漂亮不漂亮还是衡量一个潮汕媳妇贤惠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传统的潮汕妇女都必须会做几样粿。如今很多祭品都可以更新换代了,粿还是要按老样子老规矩摆上神台。
潮汕的粿品也蕴含着很多民间故事和传说,因此“粿”贯穿在潮汕人的整个生活图景中,牵扯着他们心中的乡情、亲情,与他们的欢乐和悲苦紧密相连。
这个“粿”到底是哪种东西,值得潮汕人如此钟情?其实,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统称为“粿”。
虽说“粿”在潮汕地区是日常点心,但他们也会根据每个节日而呈现出不同的做法,即所谓“时节做时粿”。例如过年要做“鼠曲粿”,元宵节要做甜粿、酵粿、菜头粿,即“三笼齐”,取其甜、发、有彩头之意,而在各种祭拜神明或祖先的清明节则主要做朴籽粿。
朴籽粿的来源与潮汕当地的树有关,这种树叫朴籽树,叶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无毒,有消痰下气之效。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
朴籽树还记录了潮汕人的一段心酸历史,据传当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州,杀戮掠夺,民不聊生,被迫无奈而避入山林之中,在这些饥荒年中,潮州人便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果籽充饥,后人为永记深仇大恨,在清明节加工蒸制“朴籽粿”,沿袭至今。故潮汕地区有“清明食叶”的民谚。
做法:
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朴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朴籽为草绿色,个个咧开嘴大笑,总是给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觉。
据《中国药植图鉴》称,朴籽树叶,性辛,凉,入肝经,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清明节之美食大作文2
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我看奶奶在忙碌着,就知道她一定又是在做青团子。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做青团子。因为江南一带,清明节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色泽翠绿,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咬一口,满嘴巴艾草的香气,深受我们全家的喜爱。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清明节食品中显得格外重要?
青团子是用艾草做成的,团子的馅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的,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青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除了青团子,江南的美食还有艾饺,艾饺是浙江省传统节令小吃之一,属于浙江清明节民俗,清明食艾饺,能驱邪禳毒。它是用鲜嫩的艾叶和米粉和匀作皮,包入白糖芝麻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其颜色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在众多美食中还别有一番风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爱。
清明节之美食大作文3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来,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各种习俗,这一天大家都在进行各种活动。
我来到外公家,外婆正在制作清明果,看着就叫人眼馋。我和妈妈去洗完手后,也就参与进去了。
前部分由于我笨手笨脚的,也不会做,就在旁边记着做法:先准备各种味道的清明果馅;再把艾叶用热水焯,压出苦汁,后又放入凉水冲洗,反复两遍;然后加一点调料,将艾叶在锅里煮烂。
然后我便可以动手制作了,将艾叶连汁一起和糯米粉反复搅拌、揉匀。之后再将其搓成条,分成很多小块,将馅填入,最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捏成各种形状了:外公外婆都将其捏成饺子形状
我不断尝试,总算有一些饺子的形状了,到后来,一个比一个好。外公外婆也都夸我聪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我在网络上查询的关于清明果由来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他化装成农民模样。没有抓到陈太平的清兵在村里添兵设岗,检查每一个出村人,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食物。
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便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身上都染上了绿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采了些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青溜溜的米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也就形成了现在吃清明果的习俗。
没多长时间,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欢的芝麻味,也许是自己做的吧,特别好吃,特别香,心里也特别高兴。
清明节之美食大作文4
每次提到鸡屎藤饼,人们都会好奇地问“‘鸡屎’都可以吃?会不会像臭豆腐那么臭?”其实正好相反,鸡屎藤饼不仅味道清香可口,还是广东,特别是江门五邑地区清明节必备的过节小吃。
鸡屎藤饼,又称乌芹藤饼。据全国中草药资料,鸡屎藤还有牛皮冻、屁藤、臭藤等别名,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作为南方乡村里最常见、最粗生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鸡屎藤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岩石上,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在河溪边、山路旁、荒郊野外,以及灌木丛林中都很容易找到。鸡屎藤叶被揉碎后会有股如鸡屎的臭味,《纲目拾遗》云:“搓其叶嗅之,有臭气,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 它也因此而得名,但久闻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也许这名称有点不雅,后来有人将其写成“鸡矢藤”
除了味美,鸡屎藤还能治病,农家人还会用它来辟邪挡灾。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草语·藤》载:“有皆治藤,蔓延墙壁野树间,长丈余,叶似泥藤,中暑者以根叶作粉食之,虚损者杂猪胃煮服。”此外,鸡屎藤入中草药,还具有祛风利湿、消食化积、止咳、止痛、解毒、去湿、补血等功能。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在久咳不愈、夜晚咳嗽厉害时,鸡屎藤熬汤更是必不可少的法宝。
做法:
五邑地区部分家庭主要是把鸡屎藤叶用水洗干净,用石磨把叶片磨成细碎状,晒干再与泡好的糯米同磨成湿粉,然后把粉、红糖、水等调成面团,煮至熟,加入糯米干粉,再用传统饼格压制成鱼、福字等寓意吉祥美满的不同形状的饼。制成后,再用蒸笼猛火蒸10分钟后即可出炉。
据说其有散雾毒、清热气、去滞等功效。
清明节之美食大作文5
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清明节吃荠菜的习俗。
荠菜是阳春三月的应季时蔬,又因其与“聚财”的谐音,而颇受百姓喜爱。关于荠菜,有这样一种民间传说,清明节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每人吃一碗,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另外,因“荠”与“吉”谐音,所以,荠菜也有“吉菜”的说法。
除了先祖说,传说荠菜还与名医华佗有关。据传,华佗有天采药时偶遇大雨,便在一老者家中避雨。见老者因头疼痛苦难熬,便采来一把荠菜,嘱咐老者用荠菜煮鸡蛋吃。老者吃了3个鸡蛋后便痊愈了。
与荠菜有关
的,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相传在唐末,丞相之女王宝钏抛绣球选婿,绣球抛中乞丐薛平贵,丞相不允,薛平贵与王宝钏私奔长安城南五典坡。婚后适逢西凉国反唐,薛平贵奉命西征。战乱中,薛平贵被西凉国俘虏,并招为驸马,王宝钏只身一人守寒窑18载,终于等来有情人。18年中,王宝钏靠挖荠菜充饥艰难度日,挖光了寒窑附近所有的荠菜,“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小小荠菜见证了王薛之恋的艰辛。
据闻,荠菜还因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而称为“护生草”。现代科学认为,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黄酮苷、胆碱、乙酰胆碱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中医也有记载认为,如《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载“明目,益胃”。清明前后食用荠菜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据《诗经》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
正由于荠菜很易采得且对人体有益,便与历代贫苦人民和贫穷文士结下了不解之缘,产生了不少名句。杜甫有诗 “墙阴老春荠”。北宋范仲淹《荠赋》中写道:“陶家翁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入口中,嚼生宫商角徴。”苏东坡用荠菜、萝卜和米制成著名的“东坡羹”。南宋陆游晚年对荠菜更是嗜之若命,有诗为证:“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做法:
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炒,可煮,可炖,可做馅,均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色泽诱人。
“农历三月三,不忘荠菜煮鸡蛋”,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清明节最常用的做法。具体做法其实很简单:先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2—3片生姜,可以煮成一大锅,全家吃。
做法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大有讲究。首先是选荠菜,可以到野外田头摘更好,如果到超市买就一定要选择个大、健壮的。其次是鸡蛋个数。通常是3的倍数,如6、 9、12等。最重要的是烧法。必须在晚上让小火炖上1小时,把蛋壳敲几个小裂纹再放入锅里,第二天早上吃的时候要再煮一下,才能散发出荠菜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