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

|郑航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1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朝政府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的、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了。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作文600字:民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作文600字:民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法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2

1911年10月10日,是一个普通却极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一声枪响,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一声枪响,掀起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开始了。100年过后,今年的10月10日,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要牢记这个日子。

也许,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世纪宛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也在变迁,我无法想象,如果一个世纪前,没有这些英雄因为信念与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追求新的希望,那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虽然,历史没有留下血雨腥风的生活,也没有留给我们奔赴战场的机会,但我们要更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以新的方式去推进,寻找奋斗的新道路。

就让我的思绪回到100年前,洋务运动失败了,戊戌变法夭折,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在当时萌芽。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一份大任;兴同盟博爱号联俄联共创生园之新元。多少千古英雄用英勇的.生命谱写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我觉得英雄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壮志情怀是我们怎么也做不到的,这种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仰……

既然辛亥革命发端于湖北武昌首义,作为一名荆楚学子,我们更应该了解辛亥革命,并将辛亥首义精神传承下去。

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对于这场革命,我想一分为二看,这场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我觉得它最终获胜的硕果被一些卖国贼窃取,失败是令人扼腕。但是在我心中这场革命成功的点睛之笔更值得人们去铭记。一场辛亥革命推翻了旧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统治,给衰微的祖国开了一剂救济药方,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让人们思想振奋起来了,中国睡狮开始觉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当代中学生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仅仅享受着童话般梦寐的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传承首义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今后,我们青少年要敢闯、敢干、敢试、敢为,更要学习这种团结,拼搏的精神。在学习上也要不怕困难,一心向前。

既然忘不掉这段历史,就让我们深深铭记:永远的不朽精神,永远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3

今天我们住在大房子里,吃着可口的饭菜;今天我们坐在汽车里,听着美妙的音乐;今天我们过着舒适的生活,更不用提饥饿难当。然而在100多年前,没有那些革命烈士,我们能有这样的生活吗?我们的中国能有现在这样的强盛吗?一个国家的由弱变强,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孙中山那时候要推翻帝制,建立起以民为主的社会,这个过程就叫革命。孙中山曾说过:我想要一次不流血的革命;然而也有人说:革命就要流血。

如今我们看待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的战士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是敬畏的'瞻仰还是哈哈一笑?现在的人根本不能理解那时的苦,更别说吃冰、吃雪、吃草根,就连吃不饱也已成为笑谈。有些人觉得革命很简单,想回到那个时代,然而那个时代的人们向往的何尝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呢?革命并不好玩,革命是用烈士 的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4

在中北路与白鹭路的沿线上,有一排关于辛亥革命的文化墙。我这才想起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文化墙由红色作为底色,既像烈士们的鲜血,又象征着革命的热情。无论怎样,辛亥革命的的确确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间接起到了拯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作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它打响了无产阶级民主的第一枪。

文化墙正中间描绘的是一幅孙中山的肖像。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参加生产劳动,深知广大民众的疾苦,长大后便投身于革命事业。他为了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孙中山肖像旁的是一张起义门的画像。起义门作为辛亥革命的见证,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它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起义街。小时候,我就被母亲带到这儿参观过。远远望去,城门上还有重檐歇山顶城楼,朱柱青瓦,斗拱飞檐,虽饱受沧桑,却依然傲然挺立。回想起以前登上城楼,远眺洪山,丛林蓊蔚,禅院清幽;近览紫阳湖公园,亭台错落,柳丝飘拂,与辛亥革命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它既是一个历史的终结者,又是一个历史的开创者!

再往旁的,是一刀一枪。那些前赴后继的革命先驱,便是依靠它们推翻了封建社会,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不敢想象,如果今天的中国还是那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缠足,蓄辫,跪拜这样的陋习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该有多么的可怕啊!所以辛亥革命带给我们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辛亥革命虽已过去了100年,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长久的。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5

今天,我们去金花世纪影城观看了一场电影,讲的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故事。

电影虽然场面很血腥,但却十分真实地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艰辛。看看吧,清王朝腐败无能,人民起义,为的是有一个强盛的中国,可是,执迷不悟的清王朝却残暴地进行镇压。战场上,槍声响处,血如泉涌,炮声过后,房屋灰飞烟灭。战斗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无情的大雨打在他们冰冷的尸体上。但是镇压得住吗?也许镇压得住的仅仅是他们的肉体,却镇压不住他们的思想和灵魂。但还是有许多热血青年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这些人的死,却换来了整个国家的生,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电影看完了,我思绪万千,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抱怨美好的.今天呀!而这些人中,很多都是我们小孩,当今的小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声令下全家人都要围着他转,个个都当上了小皇帝小公主,可是我们还不满意,漂亮的衣裳嫌不够名牌,美味佳肴嫌不够档次,处处都不尽人意。可是你要对比一下以前的生活呀,像在抗日时期,日子有多苦:你在吃汉堡,他在啃皮带,你有各种牌子的衣服换着穿,他只能一件破外套一年穿到头。所以,你不必抱怨。当你抱怨时,看一部革命电影,看完了,我想你就会反过来感叹今天的美好生活了。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6

“五·一节”期间,我要去武汉参加蒲公英·星星火炬青少年大赛的决赛,就顺便到武汉玩了一下。

5月2日早晨,我们来到了首义文化公园。公园里矗立着“国父”、民主革命之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铜像。

公园再往里走便是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它因建筑色的棕红而得此名。该旧址原为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1911年夏,四川保路运动和广州黄花岗赵义像一排排巨浪猛击着清玉朝这条快倾覆的大破船。同年10月10日,湖北的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在孙中山先生民族民主民生革命旗帜的指引下,“敢为天下先”,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了成功和胜利,此后,全国有14个省先后闹革命,宣布独立,腐败的清政府终于被起义推翻。革命后,在原湖北咨议局局址上,重新组建黎元洪都督的`鄂军都督府,建立中华民国。

纪念馆内陈设着各类书刊、老照片和历史遗物,包括陈天华写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写的《革命军》,谭嗣同的《仁学》和一些光绪、宣统和民国年间的武汉照片,如:汉阳兵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制大炮、武昌起义里的巷战、汉口老街上人群摩肩接踵的场面等等。除了这些东西,还有黄兴和孙中山亲手写的“推翻腐朽满清,建立民国政权,天下为公”的对联,孙中山写的“博爱”等字帖。武昌起义里志士王悼甫用过的手q和血衣,志士纪德伦用过的步枪等。

时间一晃便过,我和爸爸只好恋恋不忘地离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7

4月17日下午,我们校里组织我们一批预备党员去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我个人很珍惜这样的机会,能够让我学习历史,更加真切的认识到革命先烈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所付出的血泪。

我知道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辛亥革命博物馆又名武昌红楼,是辛亥革命中鄂军都督府旧址。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地区的革命人士发动了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进入第一个展厅,密密麻麻的不平等条约墙把我拉回了晚清,沉没的军舰,战亡的士兵…… 落后就要挨打,我脑海里不禁冒出这一句话。《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虽然栩栩如生,但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却沥沥在目。

随后几个展厅,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运动如同雨后春笋一波波跃起。虽然他们当时的物质生活上是简陋的.,他们的武器装备是落后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胜利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辛亥革命的胜利彻底点燃了中国人民要求民主、自由的欲望。百年辛亥,风云激荡,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果足以彪炳千秋。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时代的人民不会忘记的。我个人也要学习他“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参观完博物馆以后,我觉得我像是看了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电视连续剧。也给我补充了足够多的历史知识。历史虽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深受感触,也倍感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优越的时代,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革命成果呢?新世纪的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一名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义务、有责任坚定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必胜的信心。今后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革命先烈的勇于进取,吃苦耐劳、甘愿奉献的精神。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8

实现共和宪政。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随即发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不久就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地区性资产阶级民主立法,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制订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范本。《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临时约法》具有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此得到较为充分的肯定。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尽管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破坏了《临时约法》,法制观念仍为民众所接受。用宪法代替封建专制,这是共和宪政最大的特点。

提出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新概念。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和中华民族概念为此后中国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思想基础。从民族革命角度说,反满是要反对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统治特权反映在民族关系上,就是民族不平等。因此,孙中山曾说,民族主义,是要扫除民族的不平等。当然,这个民族不平等,也包括后来他所说的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不平等。取消民族不平等,是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就是“五族共和”的主张。五族共和是以取消民族不平等为先决条件的,五族共和就是五族平等。随着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就是中华民族新概念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概念规定了中国境内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这个称呼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所接受。

提倡以人民为本位的公仆精神。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从而确认人民为本位。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为感谢各省代表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在致各省都督电中称“今日代表选举,乃认文为公仆”。把大总统等同于人民的仆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他曾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而无特别之利益”。他还说过:“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孙中山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国民公仆形象。孙中山曾对来访者言:“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这是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也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政治和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9

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电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时间定格在一九零七年……

影片一开始便把我引入一位妇女身上,她身戴枷锁一步一步顺着被围观群众开辟的道路中走着。她的步伐铿锵有力,头发凌乱却目光坚定……她就是革命同盟会中的一位妇女代表——秋瑾。她边走边望着周围的群众,尤其是妇女们和刚出生的婴儿们,她的眼神是同情的,也是愤怒的,但她唯有望着这些无知愚昧的所谓的“大清子民”一声不吭地走着。此时她已在脑海里交出了一份对“革命”的答卷:革命并非革谁的命,而是为天下所有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当一位清朝官员对她说:“你的两个孩子快要没母亲了……”而她却坚定地打断:“不,是天下的孩子们失去了我一个母亲。”那位清朝官员听完之后吓坏了,急忙解开枷锁,并让桧子手准备。而秋瑾说完,便毅然走上了断头台……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这看似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因为就在这一天,武昌城城头的一声枪响,不仅预示着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这就是辛亥革命的`开端。然后,经过各地义士如雨后春笋般激烈的起义之后,光复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光复完毕后,一个崭新的中华民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武昌首义前后,影片中无数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新生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令我敬佩。他们那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熠熠生辉,万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辛亥武昌首义精神,所谓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为“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和“协作精神”而武昌起义的成功,与湖北革命党人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辛亥革命值得纪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10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为辛亥革命。1911年9月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艰苦奋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11日,起义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议局,在咨议局议长汤化龙等人的参与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军政府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11月,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它是全国第一个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拟定的`地方宪法。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未完结的梦,人类的思想!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11

仲夏,爸妈带我一道游览武汉三镇——听江涛声、登黄鹤楼、看二七遗址、闻琴台知音,名胜古迹,应接不暇,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

站在起义广场,远远望去一座红色建筑庄严耸立,“武昌首义纪念馆”几个大字镶嵌在门庭上方,首义旗帜在微风中飘荡。走进馆内,一副副照片,一件件反应历史岁月的实物映入我的眼帘,历史的场景震撼着我的心灵。一边看存列展品,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不懂的地方我时时细声问爸爸妈妈,仿佛首义的枪炮声在我耳边响起,先烈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呈现在我眼前。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吴兆、,熊秉坤等领导革命军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攻占了武昌城。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领导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胜利。首义的胜利,如星星之火,呈燎然之势,席卷全国,不到两月,全国十四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如今先烈早已离我们远去,只有耸立长江两端的龟蛇历经风霜血雨的洗礼,见证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不能忘却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生活在明媚阳光下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先烈的遗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巨龙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12

今天我和吴江琪一起去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博物馆前是宽阔的首义广场,博物馆是赭红色的,像一块巨石奠定了共和国的基础。

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是《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我们首先来到一号展厅,两面条约墙向头顶压来,《南京条约》等12个不平等条约压得人喘不过气,条约墙尽头是被列强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晚清时局图》。

接下来的二号展厅,展示了孙中山随母从香港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开始求学、行医、开创革命事业、成立同盟会的历程。

展厅天幕上星光点点,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纲领高悬。

进入第三展厅仿佛进入了武昌城内小巷,1911年10月10日那晚惊心动魄的一幕如在目前。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多功能展示厅。

参观完辛亥革命博物馆,我觉得今天我们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呀!辛亥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主共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终于推翻了封建王朝,为我们今天的共和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13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沿着历史的轨迹,我们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成了一个禽兽们的乐园。蚕食鲸吞,偌大的一个中国沦落成了一个任禽兽们角逐的地方。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而不求上进就意味着在一切外交上丧失尊严。而辛亥革命正是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此刻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辛亥革命113周年作文篇14

最近几日老在往汉口跑。周六的时候聆听了罗时汉作家的讲座并和人文武汉的一些朋友们聚餐;周日前往汉口则因为计划临时被打乱而打了场乱仗;今天我又来汉口,是为了观看电影《辛亥革命》。

先来打个总分。如果以100分为满分的话,单纯以普通电影观众的身份,这个片子我可以打80分。但是无论是以一个湖北人、武汉市民或是一个历史工作者的身份,我都顶多只能打个65分。

那就先说说这个80分。整部片子的架子还算是可以的,从秋瑾就义到孙文辞去大总统,这个时间段的选择是比较恰当的。从各个部分来看,秋瑾就义和黄花岗起义这两个部分拍得不错,特别是黄花岗一段,气氛渲染很好。而以前不大被人们注意的阳夏保卫战,在这部片子中也着了较多笔墨。

接下来我就要以另外三个身份来吐槽了。首先,如果我是湖北省委宣传部,看完这个片子我会比较窝火的。你看看黄花岗,再看看武昌起义和阳夏保卫战,前者看得人想哭,后者看了却没多大感觉。好歹我们出了很多钱给你们搞,你们还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广州,怎能不让人讨厌?黄花岗起义和武昌首义阳夏保卫战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历史事件。固然黄花岗的历史中存在许多值得文艺创作的良好素材,但是难道武昌起义和阳夏保卫战就没有了吗?武昌起义的镜头全是几个匆匆而过的走马灯,一场赶一场,几个巷战镜头的街景哪里像一丁点武昌城?分明看着恍若上海的租界。从头到尾我觉得还不如《建D伟业》片头那个城头插旗的镜头有feel。更荒唐的是蛇山炮战的一个镜头,民军的火炮竟然是在朝山脚下的咨议局打,这实在是惊世骇俗。武昌起义中的一些动人瞬间,比如塘角纵火、攻占楚望台、炮轰总督署、廖克玉劝跑瑞澂、瑞澂打洞出逃等全都完全没有涉及。最可恨的是阳夏保卫战的部分。首先这个外景就很荒唐,武汉近郊方圆二百里,都很难找出像那个样子的高大山体,那哪里是阳夏保卫战?换成拍27年后的田家镇保卫战还差不多。虽然编剧涉足了阳夏保卫战这一段历史,这一点值得表扬,但我觉得其对这段历史的解读和理解啊实在是too simple和naive。刘家庙首战大捷、冯国璋火烧汉口、龙王庙激战、民军反攻汉口、清军包抄汉阳、归元寺大火等等等等……无数可歌可泣,令人动容的历史片段,他都没去拍,拍来拍去就那么几个荒郊野岭的镜头和唧唧歪歪的`对话,实在是既失望又讨嫌。这里又要强调一个我认为这个片子里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从头到尾,武汉特色太淡太淡。没有一个武汉三镇的全貌,没有警钟楼、奥略楼、洪山宝塔、汉口水塔、龙王庙、归元寺、晴川阁、古琴台等当时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也没有一个汉江的镜头。看完了这个片子,还是对辛亥革命时的武汉的历史面貌一无所知。

再说武昌起义后,几个民军士兵升起十八星旗的镜头倒是不错,不过接下来的一个重要事件——《鄂州约法》的诞生又只字未提。在这个问题上,这部电影还是陷入了俗套,只提后来的《临时约法》,而完全无视《鄂州约法》之前的存在。此外,另外一个重要事件:黄兴拜将也完全没有一丁点涉及。这里就要说到黎元洪这个人物了,总的来说,这个黎元洪的刻画,比以前要进步了,但是我认为其仍然有较为严重的贬损倾。

    75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