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老师演讲稿

|少兵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不仅是学生的楷模,而且还是学生道德的的引路人。下面给大家分享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老师演讲稿,欢迎阅读!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老师演讲稿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老师演讲稿(精选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守望教育的“星空”》。

有人说,人总要守望些什么,哪怕是一轮红日,一弯新月,抑或一种精神,一个梦想。因为守望是一种昂扬的生存姿态,是思考的张力,行动的动力。生命的活力。回眸11年的教育历程,我涌动着幸福,徜徉着快乐。因为一路走来,我一直追逐着梦想,守望着教育的'星空'。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一句话也惊天动地”,童年时,我便对这首歌耳熟能详。心里充满了对教育“星空”的敬仰和神往。

是我的老师诠释了'守望者'的神圣含义。他从教多年,带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书卷气,从朝气蓬勃到鬓染霜花。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的赤诚,让我对守望教育的'星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我们学校有的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每天一到校就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哪怕生病,也未曾给孩子们落下一节课。他那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连年轻教师都自叹弗。我想这就是一种守望精神吧。

有的老师是小学调入五里界中学的教师,他们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刻苦钻研业务技能,他们在教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再难管束的学生到了他们手里,都会谦虚有礼;成绩再糟糕的学生到了他们的班级,也会勤奋有加;他们带的班级即没老师的时候,仍能有序学习;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当老师的都知道,我们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很不容易了。可们却能年年如此,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不是我们应当守望的教育“星空”么!

有的老师是我工作中对给予帮助他们是循循善诱的长者,一直指导着我的教育工作。曾多次深入我的课堂听课,帮我修改教案,改进教学。让我在业务上不断提高,在境界中不断提升。可以说是们守望着我的成长,让我有了守望教育“星空”的向导和航标。

我尊重这样的老师,敬重他们的人格。他们身上的守望精神,照亮了我未来那璀璨的教育“星空”。

“桃李不言,下子成溪”,只要看到节日里那飞燕般的贺卡,校外一张张即熟悉又陌生面孔得一声声老师好,周末里师生相逢时的快乐,假日里长期不见时的思念,我便觉得守望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也许有人说,这种守望是平凡的、给予的、助人的、有限的。是的,教师的守望是平凡中体现伟大的幸福,是给予中有收获的幸福,是助人中有自助的幸福,是有限中有无限的幸福。

守望,就是抬头见大——心中装着教育者对民族的使命,经常掂量自己的责任。

守望,就是抬头望远——心中念着教师对学生终生的影响,经常考量自己的言行。

守望,就是抬头仰高——心中想着为人师追求的永无止境,经常丈量自己的天空。

守望,是一源活水,润视线,泽我心田。老师们,让我们去守望吧,让我们用我们的青春、智慧和爱心去守望那片光芒万丈,绚丽夺目的教育“星空”吧!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老师演讲稿(精选篇2)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转眼之间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变成了初为人师的大女孩!要知道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我从小到大的理想呀!那时候连听到“教师”这个词就会心潮澎湃,眼睛里似乎都会冒出些闪亮的光来。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他们在我心里的形象无一不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他们就像一株株参天古木,用自身的力量指引着身边的棵棵小树苗迎风成长!老师就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我记得唐代杰出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毕业之后从事了两年多的教师工作,我才渐渐对这句话的含义有所领悟。老师,是专门来传授学生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的人。每个人都有疑惑,这就需要专人来解答,由此可见老师的重要性!

做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因为只有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孩子的心灵既纯洁又脆弱,教师需要用真诚的心爱他们,鼓励他们,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我喜欢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他们的笑容让我倍感轻松自在。从接班那一天起,我们就注定要日日相伴,一起把绵长岁月温暖融化。

开学伊始,我有幸接了五年级的毕业班,这是我的第一批毕业班孩子,我一定要把他们带好,我暗暗地在心里下决心。五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在飞速发展,有些孩子变得非常有个性。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基本具备了自我行为的调控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他们迫切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他们分得清谁对他好,更明白他需要获得什么方式的爱。这种种都需要老师不断地变换教育方式加以指导,使他们乐于接受,乐在其中。

以爱为开端,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基础。有了对学生的爱,才有了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才是平等的。我爱学生,尽管他们不是我的孩子却胜似我的孩子。从点滴小事中他们就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例如某一天下午我自己加班写材料,下班的时候看到传达室门口站着一个小小的熟悉的人影,原来是我们班的小班长,询问之后才知道他爸爸加班,要稍微晚点过来接他,我怕他一个人等的着急,于是在跟他的爸爸电话沟通之后送他回了家。

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尊重学生,最重要的即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如,班上一个小姑娘上英语课因为没有带作业本,又怕老师批评,看到同桌前后两页作业纸用了不同颜色的笔写,所以“灵机一动”拿同桌第二张作业纸给老师看,说自己是做了作业的,不巧这个行为被后排的同桌举报了,因此她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我听说这件事后就找了这个孩子单独谈心,询问她这么做的原因,以及这样做的后果,因势利导,告诉她“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谁都会犯错误,改了就是好孩子”,并给她举了生活中常用的例子,如果大家都投机取巧,馒头、饭菜缺斤少两社会就会陷入混乱……通过桩桩件件的小事,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与我更加亲近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不知震撼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少年儿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责任,老师又担负着教书育人、使之成才的使命,这责任,这使命,不可不谓之大,不可不谓之重。所以,这都要求教师具有超强的责任心!

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尤为重视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就如同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如果一件事连老师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做到呢?就算学生勉强去做了,恐怕这时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光辉形象也不免会大打折扣吧。例如,站队列时,我要求学生挺胸抬头站直,不能弯腰驼背。在提醒他们的时候也是在告诫我自己不能驼背。再如,要求学生不能随地乱丢垃圾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做到,就算暂时没有找到垃圾桶,也要先把垃圾拿在手里,待看到垃圾桶之后再把垃圾丢进去。路上看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级的卫生区。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有了显著改观。

独木不成林,滴水不成冰。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说真正美好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关系应该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家长和老师站在统一战线,最终目的都是一切为了孩子。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多交流,多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时常与孩子们谈谈心,聊聊家常,因为多了解他们一些,就能对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反常行为多一些把握,从而进行有效引导。

大家都知道,世间绝无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孩子亦然。每个孩子都像是不慎落入凡间的小天使,古灵精怪,独一无二。他们中有的或安静,有的或吵闹,有的或顽皮,有的或乖巧,正因为他们在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才要求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五年级的孩子心里敏感复杂,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矛盾、纠纷,甚至大打出手。我总是利用班会、晨会做好各项心理辅导工作,遇到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技巧调解化解。渐渐的学生们之间的纠纷越来越少班级越来越和睦。孩子是一棵棵幼苗,有了爱的雨露的滋润他们会更加茁壮地成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愿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近学生、倾听学生、细心观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孩子们携手共进!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老师演讲稿(精选篇3)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的确,不管外面世界如何美丽动人,教师永远守在他们的三尺讲台上,播洒着知识的阳光,照耀着即将绽放的祖国花朵。“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在我看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他们完成了人生中最稳固地基的建设,才有了缤纷世界的五彩斑斓。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书写了每个少年最美好的童年,唤醒了多个奋发图强的梦想。

在踏上这个讲台前,我的校园角色还只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而现在却多了另一个身份——人民教师,从前一辈老师的手中接过了他们的责任之棒,继续他们未完成的使命。在我的印象中,教师是藏在校园中的默默耕耘者,耗尽了自己的光阴,照亮了孩子的学习之路。现如今,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一个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并站在这个三尺讲台上,努力完成新的任务,伴随学生的成长,共同铺就少年们的成长之路。

上学时总是喜欢仰望讲台,生怕会遗漏哪个知识点,也怕偶尔地走神会被老师捉到。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对老师怀着敬爱和畏惧的心理,总是觉得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角色,害怕老师的批评,喜欢老师的夸奖。不知道何时起,我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也站在了这个三尺讲台。在这个讲台,有滔滔不绝的老教师,有绘声绘色的中年教师,还有妙语连珠的青年教师,而我的努力目标就是成为后者。这就需要我把每一节课演绎地生动传神,像色、香、味具全的美肴一样,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这是每个教师在舞台上的使命,也是做好一个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的根本就是上好每节课,尤其是认真对待第一节课,认真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报答。我人生中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记得就在军训后的一周,在美丽的十七中,我开始了第一节课堂教学,也是第一次登上这个三尺讲台。在上课之前,我曾无数次地思考着上课场景,在进入教室的那一刻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当五十多双渴望的眼睛注视着自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还有在授课开始后,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学生,是严肃地不苟言笑,还是友善地和颜悦色。其实,我那时多么希望自己的课能排在后面,这样我就能先聆听一下其他老师的课,模仿他们如何跟学生相处、如何讲解知识点了。那时的内心,可以用“激动”和“忐忑”两词形容!很快学校安排的课表公布了,我的课排在了当天第一个,我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硬着头皮往上冲了。在上课的前几天,我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了很多课本知识与课堂教学方法,并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换位思考问题,尽量找出每一种潜在的遗陋,为完美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同时,为了给学生留下好印象,之前一天我特意去整了发型,穿上了得体的衣服,并于第二天画了个淡妆,踩着高跟鞋,拎着电脑包,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走向十三班。当我迈进十三班那一刻,迎面而来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心里暗自得意,同学们这么热情,应该对我印象还不错,也正是在这份激情的鼓舞下,我内心的紧张感逐渐消失。于是,我神采自如地向孩子们介绍着化学魅力,讲解着精心准备的小故事,还顺利开展了小组问答环节。就这样,带着孩子们的期待与鼓舞,我从容地完成了另两个班的授课。就在当天晚上,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告诉我,孩子们非常喜欢上我的化学课。这句话让我高兴了许久,学生们喜欢上我的课,是对我教学和工作的肯定。而在兴奋之余,我细细品味了一下,孩子们为什么会喜欢我的课呢?是因为我年轻有朝气,跟孩子们比较亲近?还是因为在第一堂课我讲述了化学的有趣故事,让整个课堂更加新鲜?如果仅仅如此,老师的新鲜感不再有,或者遇到了教学的瓶颈期,学生们是否仍然喜欢我的课?我逐渐陷入了沉思!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决定观摩讲台上的其他老师,一是去学习老师们的学识感悟,二是品味老前辈的课堂魅力。在学习的日子里,我发现何老师授课时,严谨认真,有条不紊,在知识的海洋里,尽心游弋;郭老师的课堂,热情激昂,活力四射,在欢乐的氛围中,播洒知识,张老师的课,娓娓动听,倍感亲切,在美妙的乐符上,徐徐漫步。在三尺讲台上的每一位老师,均由内而外散发着引人入胜的知识花香。那饱含学识的言语,无时无刻不召唤着学习的激情。而我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认真地回味这醍醐灌顶的知识美浆。我突然间发现,原来真正有魅力的教师,不在于你的环节有多少,你的课堂氛围有多热闹。在于当孩子们需要一杯水时,你的内心里不只有一桶水,而有一条自信的溪流在流淌;当孩子与你交流时,不是点名道姓地一问一答,而是深入其中地关注孩子们的想法。当每一节课完成后,不仅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与孩子们共同享受了知识的大餐。只要每课多一分钟的思考,多一份的认真,那么你的舞台也是绚丽多彩。

就像有位名师所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甘为人梯不争春”。的确,老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是学生成长环节中的一块丰碑。当真正踏上了三尺讲台,我才真正理解了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从第一节课起,学生们就是我人生的蓝天白云。除课堂之外,还要从小事做起,做出表率。将课堂引向人生,除了授人以鱼外,我们还是授人以“渔”。从容踏上三尺讲台,紧紧握住我手中的粉笔,书写人生多彩的舞台。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老师演讲稿(精选篇4)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位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上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患上了急性心肌炎,当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吗?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授不上课、副教授少上课、提了职称减少课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李振华老师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从繁华的南京大都市来到山东偏僻的小山村,这本身就是一种胆量,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挑战。在没有电灯、家徒四壁的情况下,李老师决然地留了下来,而且为了山东的教育事业,一留就是四十个春夏秋冬,这种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李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感情很融洽,他走到哪里,学生就跟到哪里,人们都戏称他老母鸡。其实,我们也能感觉到在日常的教学中,融洽的师生感情能促进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能进一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最值得我学习的是李老师那种恪守诺言的精神,在工作中、生活中时时处处讲求诚信。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再困难也要做到。正是这种讲求诚信的精神,感染了他的学生,感染了他周围的老师,使得奇迹一个个的出现。这也是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也要讲求诚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努力做到。

大德无碑。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把谁刻上心碑!在沂源县,李振华的名字已深深刻在了人们的心坎上。他工作过的韩旺镇的群众和县实验中学的师生们自发地为他塑起了汉白玉像,活者被塑像敬仰者,世上能有几人?一位89岁的老奶奶老得已忘记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提起他的名字,却一个劲地连说:“他好、他真好!”党和政府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先后被授予省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世纪英才等荣誉称号,并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多次受到刘少奇、李鹏、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沂源县委、县政府多次下文号召向他学习。

李振华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李振华同志忠诚事业、无怨无悔的执著追求精神,安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人梯”精神。学习这些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联系个人工作实际,干事创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以实际行动向李振华同志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应从现在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联系个人工作实际,干事创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以实际行动向李振华同志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在我校争创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征途中,一流的师德师风必将反映着我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更是哈理工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看到,正是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哈理工56年的光辉历史,才谱写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美丽华章,才可以让我们展望哈理工的宏伟蓝图!

尊敬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老师演讲稿(精选篇5)

孔子作为至圣先师,曾说育人应该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颜渊曾经这样评价孔子的学问为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学生的学习到了想停止不前都不可能的地步,是因为老师善于慢慢而有步骤地引导,用诗文典籍开阔学生的眼光与思路,用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的为人与言行。由此可见,真正的师者,该是以德礼率人,以诗文服人,在教育的道路上做学生循循善诱的引路人。

乌申斯基说:“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为人师者十余年,且教且思,觉得自己的角色有了一些转变,而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蜕变。刚参加工作时,觉得自己应该是舞台上的“演员”,要竭尽全力地表现自己,要让学生认可我,可结果是演技没有得到认可,弄得自己狼狈委屈;后来觉得自己应该做“导演”,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可后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不是会错了意就是规行矩步,依然没能激发他们的“个性解读”;再后来我觉得可以适时地当一下“顾问”,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权威的有说服力的指导和建议,其他可以让学生各显其能。教育角色转变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越来越主动,而自己也渐渐明白并深信:求知的路终归要学生自己走,而我,该是他们的引路人。既是引路,必先探路、识路。而在教育的路上,我辈必须以博爱待之,以厚德载之,以宏学育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的爱,在我看来,既要爱事业,更要爱学生。若单把教学看作是糊口的营生,不免会让自己陷入惶惑苟且,若单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就会死水微澜,而终归止步不前。唯有爱,能让一切愉快惊喜地前往。

曾几何时,一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风靡网络,河南实验中学老师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后决然辞职。于她,是想去目睹外面的世界,去亲身经历不一样的生活。诚然,世界很大,阡陌无涯;讲台很小,三尺而已。可是,我们在这三尺之内,可以通古贯今、臧否人物、谈天说地、心游万仞,这样看来,我们未尝不可以说:世界很小,讲台很大。所以,选择了就要发现它的美,爱它、坚守它。

作为教师,会遇到不同性格的学生,唯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当我们爱学生的时候,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每年的教师节都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或者祝福,今年的祝福里,有一张明信片最让我感动:“亲爱的老师,谢谢您出席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段。”我们经常感慨道,铁打的教师流水的学生。我们似乎对每一个三年都熟悉到开始倦怠,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神圣的。我突然有了一种内疚的感觉。不免想起那个小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是啊,每一条“小鱼”都理应得到我们的关爱。

爱孩子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师者的本能。而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会他们自爱、爱人才是目标。我的第一批学生里面有个姓马的男生,不爱说话,很少和别人交流,整日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甚至有几次跟他谈话,他都只是低着头。我便每次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一些鼓励他的话,或者极力找出他的优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庆幸,这个孩子有了一些改变,他开始慢慢地帮助别人,尽管也依旧是冷冷的。我很欣慰,我想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对这个孩子而言也是质的进步。

不学礼,无以立

在孔子看来,礼是道德规范。而我们的教育如果缺乏礼德,学生连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都做不到的话,这样的教育便是失败的。赫尔巴特也说:“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所幸,德育教育渗透越来越得到重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注重德育的环节。德与识应该是本与末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本着这一原则去组织课堂,才会逐步引导学生懂得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当然,德育的渗透应该是无声无痕的。例如,讲《我不是个好儿子》,就会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的母亲,母亲为我做了什么,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等等;讲《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就要让学生试着角色朗诵,学伟人,励自己,激发他们的意气;讲《赵氏孤儿》可以让学生讨论“义”,时代在变化,那么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程婴的行为?……

李贽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作为教师,光言传还不够,身教的作用更大,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以身示范。

不学诗,无以言

教师的本职便是教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学,就要思考教谁,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孔子倡导因材施教,他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颜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得禄,真于持身”,仲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贡是”瑚琏之器“……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每个孩子会因自己被关注而努力地扬长避短,加以教师的顺势引导,每个孩子都将是独一无二的。

学高为师,教学生知识,首先我们自身要懂得很多知识,就像给学生一杯水,我们需有一桶水甚至更多。这样才能博观约取,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就如薛谭学讴于秦青的故事,薛谭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自身才高八斗,才能吸引学生孜孜追寻。

想让学生掌握知识,要循循善诱,这便是教法的问题。我曾经问过已经毕业的学生,语文课还记得什么,学生笑笑说印象最深的是“吃货苏东坡”那节课。讲苏轼的时候,我一改之前的思路,从苏轼每回被贬之后的生活入手,被贬黄州时发明东坡肉,被贬海南时发现荔枝好吃以至于不想回来,被贬儋州不毛之地时研究生蚝怎么吃等等,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苏轼的“豁达乐观”。没有人喜欢听生硬的说教,寻求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应该以足够的耐心与爱,在教育的道路上“约之以礼”“博之以文”,引导着学生们在求知的路上自由地快乐地成长

    41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