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

|文凤

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你们,关于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就由小编带来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

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精选篇1)

在我比现在还年轻三岁的时候,曾于一次意外看到了一本书——《活着》,很快,我就被这本书所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深刻的描写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时事的变迁,这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岁月史,这本书更能让每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掉泪。

书中讲了一个名叫徐福贵的老人,老人从最先的纨绔子弟后因赌博而倾家荡产沦为佃农,父亲在倒卖家产的过程中摔死在缸里,故事由此开始,老人在日子里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日子逐渐流去,他的力气越来越小,他的亲人也一个一个离去,如果说有庆的死让我恨欲狂,家珍的死让我感觉到无力,凤霞的死让我感觉天意弄人,那么二喜的死,在那个既是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环境下,我已经麻木不仁了,直到福贵的孙子,苦根的死,我的心灵又遭遇的一记重创。就这样,老人亲手埋葬了三代人,他死之后却不知道被何人所埋,他找了一头牛当做自己的伴,给它取了福贵,凤霞,家珍,有庆,二喜,苦根的名字,过着剩下的日子,这让我很震惊,死亡就在那一瞬间,地震,山洪,台风等等因素都很容易致我们于死地。所以,我们活着要有个目标不是吗?实现了目标,死而无憾,那么什么又是目标?现在很多人把发财当做自己的目标,希望自己有钱,有多少人为了这个目标而抛弃了生,选择了死。

其实,我想说,不,这绝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不在物质,而是活着本身,生活谁也无法预料,谁也不能说清前方有些什么,但是当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已经活着了,我们的目标,是将活着本身体验完,这是一种权利,无法剥夺的权利,不管前方有什么,都要活着走下去,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

我想,这就是《活着》这本书所传达的精神吧。

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精选篇2)

喜欢夜的黑,那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仿佛一切都慢了下来,安静独坐一隅,敲击键盘跳跃的字符所带来的温暖和踏实。

如果一个作家没有透彻的感悟,也写不出来让我们有灵魂震颤的作品来,我一直认为在文字的流淌中,抒发作者的是一种情怀,读一本好书,尤如和作者促膝长谈了一次,心灵的感悟与碰撞。

而每一部作品都是源于生活,余华先生所著的《活着》就是建立于一首歌的感动之上。当他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离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而写,书中主人公福贵面对种种的困境,一个个亲人的离去,现实的残酷已经身心疲惫,读到这时我认为一个正常的人是无法坚持下去了,然而他依然坚强的活着,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没有一句报怨的话,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只是尽力完成他本就应该完成的事情,让我们明白,活着更多的是忍受,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人的内心的强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没有不可能,只有你自己放弃了自己。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福贵的一生在我们眼中是悲惨的一生,而在他的世界里更多是这就是生活,生活不管怎样对待我,我依然要坚强乐观的活着,与别人无关。

跨过去,不管是阳光还是黑暗,都是崭新的开始,去迎接一切生命所赋给我们的,正如福贵一样,面对一切,只为自己,在什么境况下,都不放弃,去承担,去忍受,不报怨,都要坚强的活着,只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

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精选篇3)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年少阔绰、家道败落、战争离乱、贤妻早逝、儿女双亡,最后只和一头老牛相伴…这些苦难叠加于一个人的身上,的确显得有一点戏剧化,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或许不必执着于苦难本身的形式,于人而言,活着的痛苦经常是一样的,或残阳如血,或黯然如尘,尽管苦难的形式会不同。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读起来平淡中有些窒息,却也不乏温情和感动。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不离不弃时,也便没有必要自怨自艾。正如我们终会明白,无论现时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亦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而对那个结果,我们终将毫发无伤。

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精选篇4)

看了葛优的电影才跑来看这本书的。

不得不说,《活着》是我看过哭的最惨的电影。每一处伏笔铺垫的恰到好处,每一个对比转折让人来不及喘息。时代背景,人性善恶,人情冷暖,人生动荡。里面走过的那些人,远的近的,善的恶的`,来的去的,都去了。也无非是留下一张嘴,一个饭桌,吃着一顿饭,忙着下一顿饭。在最艰难的时候,维持活着最基础的需求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最珍贵的,当最珍贵的一点点被剥离的时候,才发现总能活下去,还能活下去。而希望总是会有的,妻子儿女,外孙,还有那些叽叽喳喳的小鸡。慢慢长大吧,变成鹅,变成羊,变成牛。带着一个越来越好的希冀,活下去。

这本书跟电影还是有相当大的出入,可以说,电影中虽然将有些因果变得分明了些,譬如春生和福贵家的恩怨,但是电影还是没有舍得把书中的所有苦难都包裹进去,没有把最冷酷的人心包含进去,也还留了个温暖的结尾。

在这本书里,我真的觉得孩子的本真和纯洁是多么多么的让人心疼。这里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有血有肉,单纯的那么傻,相比于很多书本里古灵精怪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好像很早就没有供她们任性的土壤了,他们只能以一颗不谙世事的纯良的心,承担着被催熟的懂事,肩负着疼爱家人,照顾家人的累但却幸福的事。

人不该贪念太多,可以披被温暖,饱含善念,就很幸福啊!

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精选篇5)

这本书看完了,这确实是一本不需要书签的书,对于想养成读书习惯的人来说,十分推荐这本书,读起来很流畅。

一本书一共有五篇自序,这还是第一次见。在日本自序中,余华谈到了时间创造了一切,创造了生离死别,创造了酸甜苦辣,并引用了贺知章的一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对于某些事情的认识,确实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懂。就像对于读完上面这首诗的感受,初中和现在相差深远。而现在当我读完《活着》的这本书时,感触并不是很深,并没有觉得这本书写的有多么好,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上一两代人所遭受的苦难没有切身体会的原因吧。

读完之后大概有以下几点感触:富贵最大的幸运就是取了家珍这么好的妻子,这一点甚至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择偶观;凤霞因为生病变成哑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亲成功我感觉还是比较意外的;有庆一定是一个超级可爱的孩子,如果当时能给他一只狗狗陪他玩,简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毕竟绵羊和人类的互动还是很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富贵夸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时候,仅有的一次表扬,内心真得比有庆本人还要激动,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系吧;凤霞因为难产而去世,二喜因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为吃豆子而去世,这样类似的事情回老家时也听长辈提起过,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确实。

只有回老家时,才能听到长辈讲述他们年轻时的苦难,表情状态大都相似,脸上的皱纹快乐的游动着,和富贵一样,精彩的讲述着自己。

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精选篇6)

《活着》这本书字数不是很多,但是小说内容几乎横跨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地主儿子富贵在挥霍完家产之后变成了生活艰难的贫农,在父母、儿女、妻子外孙都相继离去后依然顽强的活着的故事。

我想先简述一下这个故事,让没有看过这本书的读者感受一下福贵的充满苦难的一生。

富贵是地主儿子出身,父亲和他一样是个败家子,祖上留下二百多亩地,在福贵父亲手里一折腾就变成了一百亩,到了福贵手里因为赌博债台高筑,这剩下的一百多亩地也给霍霍完了。在还清债务之后,福贵父亲去世了,剩下福贵和母亲,妻子家珍和肚子里怀的儿子有庆,以及六七岁的女儿凤霞,一家人从砖瓦房搬进了茅草房,福贵开始了下地干活的农民生活。造化弄人,福贵去城里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的途中被抓去给国军充壮丁,幸运的是历经战火幸存不死。回到家已是两年之后,母亲早死了,有庆也已经会走路了,凤霞因为发高烧变成了聋哑人。一家人心酸团聚之后,生活继续对着一家人进行着无情的折磨,但是照家珍的话却是“你回来之后一切就都好过了”。

后来有庆慢慢长大上学,一家人为了让有庆上学差点将凤霞送人。日子是越过越紧巴,公社倒闭,上交给公社的粮食都吃光了,又碰上灾年粮食歉收,方圆几里的野菜都被人挖光了,老实善良的凤霞会因为被人抢走刚从地里挖出的一小块地瓜而和人打起来,家珍会因为被队长要走一小把米而心疼地掉眼泪,然而福贵的磨难不止于此。县长夫人难产需要输血,有庆的血型匹配,结果被无良医生抽光了血而死,然而更加令福贵痛苦的是新县长是他被抓当壮丁时认识且关系要好的春生。

此后,福贵的亲人接二连三地离他而去。凤霞好不容易嫁人了,结果生孩子时难产而死,刚从有庆的死中缓过来的家珍紧接着去了。凤霞的丈夫二喜和凤霞生了个孩子苦根,孩子三岁时,二喜在工地干活发生意外而死,此时就剩下富贵和苦根爷孙俩了,但是造化弄人,苦根七岁的时候发高烧,福贵赶着收棉花,给苦根放了一碗煮豆子,结果孩子吃豆子撑死了。前后几十年,身边的人相继离去,此时的福贵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福贵悲伤,但是依然顽强的活着,后来他从宰牛的手中买了一头即将被宰的老牛,继续着生活。

我想福贵的苦难应该到此为止了吧,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

看完这部小说,心里很感概,看书的时候常常会为福贵悲惨的命运唏嘘不已,感叹着自己的人生幸运。但是幸与不幸也是相对的,福贵能从一碗稀米汤中喝出幸福与满足,这对于我来说却很难。从旁观者的角度,我有时候认为福贵是幸运的,经历了破产,灾荒和亲人的离去,他依然顽强的活着,有时候又认为福贵是不幸的,命运只惩罚他一个人活着遭受着这一切的苦难。

在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和钦佩就是家珍和凤霞了。家珍本是个女学生,米行老板的女儿,就因为被当时还是地主少爷的福贵看上了,就嫁给了福贵,用富贵的话说是嫁给富贵后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可是她的一生,任劳任怨,伺候福贵,操持家务,这种心态值得令人钦佩。还有凤霞,尽管变成了聋哑人,可是始终保持着对这个家的付出和爱护,保持着自己老实和善良,没嫁人前下地干活挣工分,操持家务,嫁人后帮助邻里扫大街,织毛衣,获得了邻居们的称赞。我想有这两个女人在福贵的生命中出现,也是福贵的一种幸运。

福贵这样的故事在现在并不多见,可是事实上,我们有多少人在精神上像福贵一样不断地遭受着折磨,又有多少人像富贵一样顽强的活了下来。用作者余华在序言中写的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有的时候,放过自己,轻松一点,也是一种豁达。

高中生活着读书心得(精选篇7)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拿到这本书,我的内心是欣喜的,毕竟这本书足足让我等了一月有余。之前没有了解过这本书,也不知道是散文、小说,还是什么,买它只是因为听说过它,知道它是余华写的,它是让我在疫情期间消磨时间的一本书。所以,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读完之后,让我长叹口气,虽为活着,但却让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紧凑的故事中一个个死去。因为福贵的吃喝嫖赌败坏家业,气死了老爹,老母随之病死、儿子因救县长夫人抽血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妻子也随之而去、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最后唯一的外孙竟在那个饥饿的噎死了。真不知道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的,本来所有的事情因他而起,他如果不吃喝嫖赌,结局是不是又不一样。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用不满老茧、粗擦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和内心的伤痛,却还得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大概就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看完之后我在想,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悲惨的人和事儿吗?

福贵到最后只剩下人生存的唯一理由——活着。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活着的,只是再想起这本书时,也许刚好在疫情期间,每天能看到很多生死别离的新闻,内心有了些许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而活着,就要担当更多难以承受的苦痛,这是对生命最后的敬畏,也是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秉性——活着。我读《活着》。

    25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