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身边道德模范】—“纸质文献守护者”彭克

|庄宇

2023年1月,成都市启动第七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历经基层推荐、群众推举、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又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5大类、共计50名(组)道德模范脱颖而出。

他们中有警察、军人、医生、教师、学生、工人、农民、公交司机、外卖骑手、非遗传承人......他们用不同寻常的故事为城市树立了道德标杆,照亮了城市夜空。

本次推送的是,第七届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获得者“纸质文献守护者”彭克。

他在国家鼓励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创业的号召下,投身纸质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行业,敬业勤勉、不忘初心,为古籍保护事业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他领导非盈利机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国家级非遗),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50余名修复师,已累计为国内200余家古籍公藏单位修复古籍善本、古字画等纸质文物,为50余家公藏单位整理普查馆藏古籍20余万册/件,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机构。

他就是纸质文献的守护者,彭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理事长、主任。

传承文化事业

让古籍修复大放光彩

用彭克的话说,他人生的上半场一直循规蹈矩、稳扎稳打,是生在红旗下,长在体制中的典型。

参军退役回来后他就被安置在老家通江县就业局,后来调到巴中市人事劳动局,不久又到了团市委、团省委、成都文化宫工作,32岁时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很难想象,他会在不惑之年,放弃“金饭碗”,裸辞进入古籍修复的行业。

十多年前,彭克的父亲彭德泉与几位老图书馆人创立了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这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古籍保护机构,主要从事古籍、古书画等纸质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修复,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2007年,全国的古籍修复从业人员甚至还不足1000人。

一直以来,彭克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对于古籍文献保护的重要意义深有体会。考虑到父亲年龄大了,还患有脑梗,2018年,彭克毅然辞职,选择继承父亲的事业。

刚成为掌门人时,彭克的感悟是深刻而痛苦的。刚接手时,彭克迎来了人生第一次为了“饭票”失眠。于是,他不得不连续几次向妻子借钱为员工发工资。这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不把经营搞上来,实现收支平衡,靠吃老本和一腔热情,没有办法带好团队。因此除了带领团队苦练修复技术,彭克也不得不主动出击,去寻求新的业务、探索新的经营办法。

2019年,在龙泉驿区的公开引进下,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从成都市中心搬到了洛带古镇,政府为其提供了办公场地,免收租金,纸质文物修复事业的春天也随之而来。办公地址的搬迁,运行成本将增加很多。彭克也曾犹豫过,但是只有走出去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现在回头看来,入驻洛带古镇是一次冒险与创新,但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品牌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并且各种关怀和奖项也是接踵而至。”彭克说。

2020年4月11日,《人民日报》5版发表文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寻找文献中的历史》,对洛带·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进行了报道,字字句句间还原了古籍修复这门非遗技艺及介绍了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特殊能力的这群修复师,它和他们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彭克的带领下,2020年9月,一千三百多平方米的古籍文献修复研学培训基地在洛带古镇建成开放。基地设有研学培训教室、古籍修复体验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等,集专业人员培训、中小学生研学、非遗展示体验于一体。目前,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纸质文物修复机构。

如今,古籍文献修复已成为龙泉驿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修复师们的巧手慧心,让蕴藏在古籍碑帖里的文脉赓续传承,也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彭克也定下了一个小目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打造成为国内最好的纸质文物修复机构。

缝补文明伤痕 传承历史记忆

风雨修复十年路,古籍保护满园春。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正肩负着古籍文献抢救性保护和修复的历史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守护最初的热爱,刻苦磨练技艺,抢救更多古籍,力争在古籍保护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向模范致敬,向模范学习,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模范人物往往奋战在平凡的岗位上,像螺丝钉般执着坚韧,以平凡的小我成就非凡的自我。恰恰是无数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耕耘付出,努力散发光和热,汇成磅礴正能量。

    73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