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淑娟

今年第一波寒潮的后劲刚过,第二波寒潮预警又来了。关于这次寒潮热门话题的噱头也不小。今天小编整理了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寒潮的危害有哪些呢?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中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

寒潮造成的大面积降雪

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危害不小。寒潮的移动速度为每小时几万米,与火车的速度差不多。影响中国的寒潮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西路。这是影响中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一条路线。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中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第二条是中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国一带,经过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有时经过中国东北,有时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中国东部沿海一带。从这条路线南下的寒潮主力偏东,势力一般都不很强,次数也不算多。

寒潮大风

寒潮大风是由寒潮天气引起的大风天气。寒潮大风涉及面较广,中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河南北部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均是寒潮大风频发的地区,淮河以南到中国南海中部海域也可以出现寒潮大风。寒潮大风主要是偏北大风,风力通常为5~6级,当冷空气强盛或地面低压强烈发展时,风力可达7~8级,瞬时风力会更大。

中国寒潮大风地理分布广泛,可遍及全国,年大风频次(日数)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多数地区大风年平均日数在20~70天左右,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在10~75天之间,西南地区、华南及长江流域为3~25天。全国有三个大风日数高频区:第一个是青藏高原,年大风日数达75~100天及以上,是中国范围最大的大风天气高发区,经常引起雪域高原出现大风灾害,影响牧业生产。第二个是内蒙古北部和新疆西北部,该地区是寒潮入侵的必经之路,尤其内蒙古北部地势平坦,寒潮大风畅行无阻,大风日数多达50~80天,导致该地区风沙及风蚀沙化非常严重,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第三个大风高频区是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大风日数在25~50天左右,该地区是东北气旋发展加强的区域,并且其西部有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东部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大地形的狭管效应增强了风力。该地区春季寒潮大风频繁,常造成春旱,影响春播生产。中国寒潮大风的季节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大多数地区春季大风日数多于冬季和秋季,夏季大风日数最少。

寒潮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取决于风力和大风持续的时间。就全国来看,瞬时出现的最大风速,除了高山和有力的地形外,只有内蒙古北部出现过40m/s以上的寒潮大风。据多年大风过程统计,中国沿海较内陆大风时间长,北方较南方大风时间长,偏北大风比偏南大风持续时间长。寒潮大风对农业生产、渔业生产、航运和军事活动等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的可酿成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寒潮冻害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寒潮冻害特指冬季严寒对越冬作物的冻害。寒潮天气过程是高纬地区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南下,使经过之地出现剧烈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

当气温下降到0℃(冰点)以下或较长时间持续在0℃以下,就会引发越冬作物的植株体结冰而丧失一切生理活动,造成植株枯萎或死亡,严重的低温也能引起牲畜患病或冻死,造成严重的农牧业气象灾害,即寒潮冻害。寒潮冻害主要是0℃(冰点)以下的低温造成植物组织冰冻而受害。很多研究成果表明,低温导致细胞组织结冰是植物死亡之原因。

中国处于世界上典型的季风区域,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在冬半年,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吹西北风,华中为北风,华南地区是东北风,冬季风带来的天气是严寒和干燥。

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如中国的冬小麦和柑橘生产常因冻害而遭受巨大损失。寒潮冻害不仅取决于寒潮路径和强度,而且与农作物种类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中国受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麦区,冻害发生最多的区域是北方农业农业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以北冬麦区因降雪少,秋旱,冷空气活动频繁,山川河谷容易积聚冷空气,常出现冻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因丘陵山地多,冷空气南下受山脉阻滞,停留堆积,导致洞庭湖盆地和浙、闽丘陵地区出现的冻害持续时间长、温度低,并常伴有降雪、冻雨天气,部分江河湖泊封冻,使麦类、油菜、蚕豆、豌豆和柑橘类经济林木遭受严重冻害。在西部的荒漠和高寒山区,因很少有越冬作物,因此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大。

寒潮雪灾

在寒潮过程中,最突出的天气是降雪(雨)、大风和剧烈降温。冬季适量的积雪覆盖对于农作物越冬、增加土壤水分、冻死害虫卵、减轻大气污染等是有益的,但寒潮带来过多的降雪,甚至连续数天或十多天的暴风雪,就会造成灾害。在牧区,由于寒潮暴风雪而酿成的“白灾”,牧草被雪深埋,牲畜吃不上鲜草,干草供应不上,造成冻饿或因而染病,发生大量死亡,对畜牧业危害很大。

雪灾可能发生期的长短由积雪开始期和终止期决定的。积雪初日越早,终日越晚,雪灾发生期就越长,反之亦然。中国大部分牧区雪灾可能发生始期在10–11月份,终期在3–4月份,可能发生期约6个月。但各地雪灾可能发生始期差异较大,平原区一般是从东北向西南推迟,山地和高原牧区则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前。终止期和始期正好相反,从东北向西南逐渐提前,山地和高原牧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推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500m以上的高寒牧区,雪灾可能发生期从8月中旬到次年7月中旬,几乎整年都可发生。

积雪期的长短只反映雪灾可能发生期,而是否形成雪灾还要看积雪深度、密度、牧草高度和畜牧本身状况。据牧区的调查分析,中国牧区雪灾实际发生的主要时段在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主要发生期在11月份和3–4月份,分别占年总次数的50%和40%左右。由于11月份的雪量大,表层积雪可日融夜冻,形成冰壳,牲畜不易破冰雪采食,造成“饿灾”。3–4月份牲畜膘情最差,部分牧区又处于接羔保育期,此期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一旦发生雪灾,牲畜损失大。此外,雪灾危害的程度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因各种牲畜的生理特性以及抗灾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寒潮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百姓如何防范寒潮】

1.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2.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要做好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

3.外出要采取保暖防滑措施,当心路滑跌倒。

4.司机要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路况,听从指挥,慢速驾驶。

5.牧民应将野外牲畜赶进棚圈内喂养。

6.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7.处在危旧房屋内的人员要迅速撤出,尤其是遇到暴风雪时。

8.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居民。

9.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

【部门防御寒潮要做什么工作】

1.公用事业单位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

2.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如遇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可关闭道路交通。

3.农业要积极采取防冻措施。在南方,热带、亚热带果树要采取防冻措施。

4.牧区要备好粮草,做好牲畜的防寒防风工作。

寒潮是冷锋还是反气旋?

寒潮是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关于寒潮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冷锋,有人则认为是反气旋。那么,寒潮究竟是冷锋还是反气旋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冷锋和反气旋的概念。冷锋是指冷空气在锋面附近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常常带来降雨、大风等天气变化。而反气旋是指在一个气压系统中,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圆形涡旋。在反气旋的控制下,天气通常比较晴朗。

寒潮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极地或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移动,与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锋面。在这个过程中,冷空气会向暖空气一侧移动,导致气温骤降,形成寒潮。因此,从寒潮的形成原因来看,它更符合冷锋的特征。

然而,反气旋在寒潮的形成中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当反气旋与冷锋相遇时,反气旋的高气压会抑制冷空气向南移动的速度,使得寒潮持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此外,反气旋还会带来晴朗的天气,使得寒潮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寒潮既具有冷锋的特征,也与反气旋有一定的关联。它是由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移动与低纬度地区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锋面,并受到反气旋的影响而持续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的天气现象。在寒潮来临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等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

寒潮是高压还是低压

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在特定条件下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的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中,寒潮通常被定义为一种高压系统,但实际上它并不是单纯的高压或低压。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形成的冷空气团有关。当这种冷空气团受到某些气象条件的影响,如高空槽、低气压等,它会向中低纬度地区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寒潮会伴随着气压的降低和气温的骤降。

从气象学角度来看,寒潮可以被视为一个冷高压系统。这个冷高压系统在向中低纬度地区移动的过程中,会与当地的暖湿空气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气象现象,如大风、降温、雨雪等。

然而,寒潮并不是单纯的高压系统。在寒潮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气压的降低和气温的骤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寒潮既包含了高压系统的影响,也包含了低压系统的作用。

总之,寒潮是一种复杂的气象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到多种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虽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高压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单纯的高压或低压。寒潮的形成和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气压、气温、风向、湿度等。

寒潮的原因是什么?

在北极,由于阳光较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的热量较少, 全年都是冰雪。冬季,阳光直射位置穿过赤道,到达南半球, 北极寒冷程度增加,范围扩大,温度一般为零下40C — 50C 下面。大范围冷空气团聚到一定程度,在适当的高空大气环 流作用下,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的具体标准:中央气象台26年制定的国家冷空 气等级标准是:冷空气过境后,24小时内温度下降8C以上, 最低气温降至4C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小时C以上,最 低气温降至4C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小时C以上, 最低温度为4C以下。如果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可分为 强冷空气、强冷空气、中强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72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