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第一天是什么意思
我国进入三伏的尾声——末伏。末伏期间一般已经进入立秋节气,此时,高温的强度和范围相比头伏和中伏会有所减弱、减小,但部分地区暑热依然强盛。下面给大家分享末伏第一天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末伏第一天是什么意思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末伏是什么
末伏,汉语词汇,拼音是mò fú,是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 前一天这时段,共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
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末伏有什么气象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
末伏时间
“伏”的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我国古代一些地方常用天干和地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在六十年(月、日)当中,每一个年(月、日)都有一个不同的干支名称,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等。庚日就是每逢有天干“庚”的日子,因天干有10个,所以每10天就有一个庚日。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至立秋以后的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结束。
末伏养生很重要补水养肺莫贪凉
由于之前的头伏和中伏对人体的消耗很大,因此末伏要特别注意养生。末伏既有炎夏的湿热,又带有秋天的温燥,此时补充水分更为重要。由于秋燥易伤肺,所以除了喝水外,还建议喝些滋阴养润的汤水,防燥又养肺。
末伏期间,有些地方依然高温闷热,还需要开启空调。但此时吹空调一定要有节制,不可贪凉,切忌猛吹空调、过度吃冷饮,也不宜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以免伤及身体阳气。在北方部分地区,虽然白天还比较炎热,但早晚会明显变凉,昼夜温差加大,应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以免着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