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要注意什么
秋分是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四个季节的分水岭。秋分开始就真正进入秋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秋分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分养生要注意什么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健康饮食专家指出,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秋分节气的含义
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从冬至开始白天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天比晚上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天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才白天比晚上短。
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秋分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秋分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古籍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
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
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秋分养生方法
1、调饮食防秋燥
秋分已至,阴气渐盛,阳气渐收,要注意预防秋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补充水分,但喝白开水并不能抵御秋燥带来缺水效应。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也就是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良方。并宜多食梨,梨既能润肺,又能化痰止咳,为秋季养生佳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2、适当“秋冻”防感冒
俗语云:春捂秋冻,为什么要秋冻,我们中医讲人与天地统一,人与天地的变化协调一致,秋分以后天气转凉,草木逐渐枯萎,天地之气逐渐收敛,人气亦宜收敛, 秋季适当少穿些,实际上有助于帮助秋季的收敛,从现代医学角度,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物,能够预防感冒。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总之既达到锻炼身体目的,又不宜大量出汗。平时可适当用冷水洗脸对预防伤风感冒有一定效果。
3、养阴补肾好时机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我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除了润凉燥,秋分还是养阴补肾的好 时机,秋分过后,天气越来越冷,夜开始变长,睡眠上宜早睡早起,早睡宜选择在10点左右,早起但不宜过早,宜5-6点为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饮食上要忌食过多辛辣食物。多选一些性质平和的食物,滋润养阴,又不会损害脾胃。
秋分饮食宜忌
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
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
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某些性质,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秋分节气的习俗
NO.1 秋祭月
听到秋祭月这个词是不是很容易想到中秋节祭月和圆圆的月饼?
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分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的活动在以前都是在秋分进行的呢。
那为什么后来中秋节与秋分分开了呢?原来是随着秋分一次又一次的到来,人们发现并不是每年的秋分都有最大最圆最亮的月亮,于是八月十五的月亮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任了。
NO.2 吃秋菜
“秋菜”是什么呢?“秋菜”实际上是一种野苋菜,也被称之为“秋碧蒿”。在某些地方,到了秋分就会出去摘秋菜,回家后再与鱼片做个“秋汤”。其实也不过还是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大家吃过“秋菜”,喝过“秋汤”吗?
NO.3 送秋牛
忽然听到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是会和小编一样好奇呢?毕竟不可能会有农民年年养牛干活,年年把牛再送走吧……
“送秋牛”送的自然不是牛,送的是“秋牛图”和吉祥话。“秋牛图”画的.也不仅仅是牛,是那画上了节气与农夫耕田的红纸或黄纸。这些送图人也个个是善言唱的“秋官”。“秋官”“说秋”,主人家听着高兴了,就会给钱了。看来送吉祥换财源,并不是春节的专利。
NO.4 粘雀子嘴
这次可是名副其实了。就是粘爱吃庄稼的雀儿的嘴,粘嘴用的是黏糊糊的汤圆。啊?原来汤圆也不是元宵节的专利。
NO.5 放风筝与竖鸡蛋
这两个活动是为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设立的吧,难道是秋收时节到了,父母看护不及,就把小朋友安置在一起玩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啦。其实,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而放风筝就简单了许多,它更多的表达了一种对辛苦半年终获丰收的喜悦,是庆祝性的娱乐活动。
当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各地庆祝秋分的习俗远远不止于此。现如今,我国又把秋分这一天立为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NO.6 中国农民丰收节
如果上面的习俗你都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那么这个丰收节你一定知道。在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于是每年秋分有了一个新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一天不少地方会举行文艺汇演与农事竞赛,小编就曾在不少媒体平台上看到过相关演出活动。
俗话说:“秋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秋分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每一份付出都有回报,一年的辛勤耕耘,换来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收获满满的农民伯伯喜笑颜开。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习俗渐渐被人们淡忘。即使国家特地设立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未能大幅度带动人们对“秋分”时节的了解。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数优良传统值得我们这代人去传承。所有传统文化的背后都是老祖先们留下来的生活印记,这份印记,恰恰是支撑社会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