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出现大面积鱼群跳跃
据报道,昆明滇池最近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大面积的鱼群跳跃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事件不仅吸引了当地居民的目光,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媒体和专家的密切关注。
昆明滇池出现大面积鱼群跳跃
8月6日,昆明滇池出现大面积的鱼群跳跃现象,引发热议。据当地市民、游客反映,8月6日上午开始,在滇池海埂西码头、滇池-草海连通泵站排水口处,不断有大量白鲢鱼跳出水面,形成一道白鲢“跳龙门”的奇观,有一些还会跳到船上、岸上,引发阵阵惊呼。
很多网友看后猜测,这会不会是地震或者地质灾害的前兆?也有网友认为,没必要盲目恐慌,还要等待科学结论。
群鱼在海面跳跃是什么征兆?
传统中认为,鱼跳出水面是好兆头。俗话说“鲤鱼跃龙门”,比喻的是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另外,这也说明了鲤鱼喜欢跳水的习性。鲤鱼和其它许多鱼都喜欢跳水。不同的鱼跳水的本领也不同。有的鱼跳得很高,如有一种叫做“跳鱼”的鱼,它能跳离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说是鱼中的“跳高冠军”。鲤鱼有时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
为什么地震时鱼会跳出水面?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由于很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它们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鱼会表现的很慌张,生活的习性发生变化,例如鱼跃水面,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
据称在唐山地震前,鱼缸里的金鱼,会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鱼塘中一片哗啦啦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在海里面各种鱼儿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许多的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
滇池属于什么湖泊?
滇池是一种特定的湖泊,也被称为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它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是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的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滇池的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约为330平方千米。
在出水口的位置,滇池的水通过螳螂川汇入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的支流普渡河。
滇池在中国的旅游度假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四周有很多知名的风景区,如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
在过去的年份中,滇池的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此外,从1955年开始,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后修建了十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了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这些措施有效地解除了洪涝灾害,并确保了农田的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
滇池的鲤鱼、鲫鱼、金钱鱼等水产资源丰富。
昆明滇怎么游玩?
游玩滇池,可沿着滇池东岸的观景路走走,这条路修的非常漂亮,冬季时候,市民也常到此投喂红嘴鸥,其乐融融。路对岸既是西山森林公园,旁边就是滇池海埂公园,去往西山森林公园的索道就在海埂公园内。乘坐索道直达西山龙门,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风光无限。走完观景路,也可以顺路到海埂公园北侧的云南民族村游玩一番,感受云南省多民族的风情。或者在滇池北端的大观公园内,乘坐游船游览滇池风光。游船有手划船、机动船和快艇,价格都在几十元上下,可自行选择。
昆明滇池的历史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
也有的认为是彝语的“甸”,即大坝子之意。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氐羌“叟族”、“_族”或“填戎”),楚将庄_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第四种说法认为:“滇”是壮语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