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苏芮台风即将在今日上午登陆

|晓慈

台风对生态系统形成一定的冲击,但也能够促进生态平衡的调整和重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杜苏芮台风即将在今日上午登陆,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杜苏芮台风即将在今日上午登陆

杜苏芮台风即将在今日上午登陆

今天6时,台风“杜苏芮”中心距离福建省晋江沿海南偏东方向约12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预计于今天上午在福建省惠安到厦门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5~16级。

28日,中南部沿海地区的部分县市阵风9~15级,局部可达16~17级;其余地区的部分县市阵风8~12级。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平潭综合实验区、三明大部、南平大部、漳州(城区、龙海、长泰、华安)和龙岩(城区、漳平、连城)有大暴雨,其中泉州大部、莆田(仙游)和三明(尤溪、大田)有特大暴雨;24小时累计雨量120~300毫米,局部350毫米;其余地区大部有大雨到暴雨。最大小时雨量120毫米。

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维持防台风和防暴雨Ⅰ级响应。福建省防指提醒重点防范沿海风浪、陆上强风和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关于台风的命名与编号

台风编号是指对台风进行的编号方式,我国的台风编号仅供国内使用。在向国外播发台风预报时,是按世界气象组织所确定的分工原则,以日本气象厅负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一编号为准。

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给台风命名始于20世纪初,首位命名者是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从1945年到1979年,各国命名台风大都采用人名。

一直以来,各国对台风叫法不一。比如,我国用四码编号命名台风,美国则用人名命名。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在香港举行会议,决定对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统一命名,由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美国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从2000年1月1日起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中国提出的10个名字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台风委员会还规定,当一个台风给一地或多地造成巨大损失时,该台风的名称将被永久除名,由提供国重新推荐一个。比如2004年8月8日,“云娜”登陆温岭市石塘,登陆时强度为45米/秒,达强台风级别。共造成1800多万人受灾,183人死亡,9人失踪,74公顷农作物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1亿元。2006年8月10日登陆浙江苍南县马站镇的“桑美”,从登陆时中心气压(920hpa)和中心附近最大风速(60m/s)来看,都算得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之一。因为影响太恶劣,两者后来都从台风名录除名了。

台风为什么叫台风

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省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

由于我国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这一名称,作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至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

杜苏芮台风属于多少级的台风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7月23日17时,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位于距离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760公里,最大风力12级,风速为 33米/秒(约119公里/小时),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目前强度等级达到台风级,未来将对福建省沿海产生严重影响。

台风杜苏芮名字的来历

由韩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彩蝶”(Nabi)因其发音近似阿拉伯语的“先知”一词而遭到撤换,并由新名称“杜苏芮”替代,仍由韩国提供,意为一种猛禽,鹰,本次为“杜苏芮”一名第三次使用。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61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