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密接者需进行21天健康监测

|倩愉

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958年在实验动物猴子身上被发现,该病于1970年初次在人类中发现,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猴痘密接者需进行21天健康监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猴痘密接者需进行21天健康监测

猴痘密接者需进行21天健康监测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近日联合发布《猴痘防控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猴痘样症状监测,对猴痘密切接触者实施21天自我健康监测。

猴痘密切接触者包括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方案明确,对密切接触者实施21天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21天,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第7、14、21天电话或上门主动询问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查处置。密切接触者应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体温高于37.3摄氏度)、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与随访联系人取得联系,接受猴痘病毒核酸检测。

猴痘病毒如何预防

因为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针对天花病毒的疫苗对猴痘病毒也有保护效力,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的效果约为85%。常见的家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猴痘病毒。照顾患者时建议穿上防护装备。

基于暂时没有发现明显的人传人,病例总数量仍然很少,中国也尚未发现的考虑,实际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特别影响,大家不需要太过紧张,日常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避免食用野味,避免接触来历不明的动物。

预防猴痘最有效的方法

猴痘是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散发、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预防猴痘这一类烈性传染病,主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猴痘易感人群三方面着手。

1、控制传染源:避免与野生动物,如草原土拨鼠等直接接触;

2、切断传播途径:严格隔离感染动物及患者,切断传播途径,病人和患病动物及密切接触者应严格管理;

3、保护猴痘易感人群:保护易感者,可接种天花疫苗。

猴痘是怎样的一种传染病呢?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类中出现的症状与过去在天花患者身上所看到的症状相似。但是自1980年世界上消灭天花以后,天花已不复存在,而猴痘仍然在非洲部分地区散发。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苏雷什·马哈林加姆表示,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人在出现症状后2周至3周就会康复。但是,猴痘感染对于孕妇有较大风险,因为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传染病学家桑贾亚·森纳那亚克介绍,此次在欧洲被发现的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于较为温和的。在7天至17天的潜伏期后,猴痘患者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高烧几天后出现皮疹。这种皮疹是大范围的,持续时间最长可达4周左右。患者还可能出现肺炎、腹泻等症状,但死亡率很低。

猴痘传播方法

猴痘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直接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体,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和体液。但是,猴痘的传染性远逊于天花病毒。

感染猴痘的人可能会出现6到16天的潜伏,常见的猴痘症状是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皮疹,肌肉痛等。

虽然痘病毒很擅长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但它就像“病毒界的大象”,其结构和复制能力使它更容易被“瞄准”,人类几十年的基础研究已找到了这种病毒的弱点,对可能的威胁做好了充分准备。人类已经研发出了针对天花病毒的药物和新一代疫苗,这也为应对猴痘提供了选择。

    61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