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正式入伏!5省份局地达40℃以上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这在往年极不寻常。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明起正式入伏 5省份局地达40℃以上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览借鉴!
明起正式入伏!5省份局地达40℃以上
7 月 10日,明起正式入伏。据报道,此次入伏长达 40 天,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届时,南方多地气温将高达 40°C 以上,局部地区甚至会出现极端高温。这将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较大影响。
入伏后,我国南方多地气温将持续升高。据气象部门预测,江南、华南等地区的气温将高达 35°C 以上,局部地区甚至会出现 40°C 以上的极端高温。这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高温将导致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减缓,产量下降,价格也会逐渐上涨。同时,高温还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为了应对高温灾害,各地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应该加强预警和监测,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防范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清凉饮料等解暑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同时加强安全生产,防止高温引发的各类事故。
此次入伏将给南方多地带来严重的高温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各地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警和监测,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也呼吁公众积极应对高温灾害,做好自我保护,共同度过这个炎热的时期
入伏吃什么好
入伏吃馄饨开胃
俗话说: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天气也随之进入了伏季,酷夏难耐我们怎样应对呢,首先还应当从饮食开始,不同的地区在入伏吃什么是有不同的讲究的。北方在伏天多吃面,在头伏吃饺子也成为传统习俗了;而南方人入伏时吃的东西不象北方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各有不同,略举一二: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上海人平时就喜欢做大馄饨吃,入伏了还是吃大馄饨,显示了其节俭的民风。杭州人吃的是鼎鼎有名的浙江金华火腿,也在情理之中。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入伏吃面解烦热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入伏吃蔬菜营养
进入入伏天,人们最容易没有胃口;蔬菜是在这时候是最好的选择,这时候来一份南瓜海鲜沙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南瓜海鲜沙拉的摆盘本身就带有地中海的美感,南瓜的颜色非常的饱满,又熟又甜,大颗的扇贝鲜甜又弹牙,蔬菜是冰凉爽脆的,沙拉碗里的食材颜色显示出了强烈的对比度,食欲就这么鲜活了起来。
初伏的具体时间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入伏第一天有什么讲究
1、劳逸结合
入伏第一天,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劳累,也不要太懒散。要做好劳逸结合,休息好身体。
2、坚持午休
入伏第一天,要注意坚持午休。午间小憩休息一会,有助于下午精力充沛,也有助于晚上的睡眠,午睡时间不宜太长
3、不要洗冷水澡
入伏第一天,要注意不要洗冷水澡。有些人到了夏季很喜欢洗冷水澡,殊不知这样做其实很伤身体,会让身体遭受寒气,引起身体的不适。
4、合理运动
入伏第一天,要注意合理运动。到了伏天,适当运动出出汗,还是很有必要,因为可以起到排毒的作用,还可以维持身体体温的平衡。也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5、开窗通风
入伏第一天,要注意开窗通风。到了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关窗开空调,但要注意开空调时,隔一段时间要开窗通风,以免室内空气不好,引起身体不适。
6、合理饮食
入伏第一天,要注意合理饮食。饮食习惯不好,在伏天也会很具体,在伏天最好均衡饮食,少食辛辣躁性食物,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入伏需要注意什么
今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7月16日至25日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中伏,8月15日至24日为末伏,共40天。
1.颈椎最怕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2.喝水最怕快
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建议: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更不能贪凉,10℃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3.眼睛最怕晒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
建议:如果要在10点到16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
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
4.晨练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习惯早早到公园去晨练。但夏季空气污染物最多,一般早晨6点前还未完全散去。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
建议:夏季晨练时间宜在6点之后。
5.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
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