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
由于三伏天处于小暑和大暑之间,属于温度和湿度都较高的季节,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
三伏天最热是中伏。入伏后的十天是初伏,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在中伏时期,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简要介绍
初伏
初伏也叫入伏,民谚“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意思是从夏至往后数3个庚日就是初伏了。所谓的庚日,很多小伙伴不明白,古人以干支来记时日,由于干支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会出现庚日。
比如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也就是庚子日,到了10天以后的7月1日就是庚戌日,再推迟10天到了7月11日便是庚申日,也就是初伏。由于庚日的时间不定,所以每一年的三伏也都不太相同,但基本上都在7月11-20日之间。
初伏虽然已经很热了,但不是最热的,虽然温度比较高,但是初伏的雨水也同样多,地表吸收的热量通常会被雨水冲淡,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温度尚能接受。
中伏
初伏过后的10天,便是中伏,也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此时才是一年之中最为热的时候,民间常说“头伏不热,二伏热”,因为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可以说二伏地面的热量达到了最高峰。
末伏
中伏到末伏的时间比较长,也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所以我们也叫末伏为“秋老虎”,形成秋老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虽说末伏也热,但是也仅仅只是在中午,早晚的气温会变得比较凉爽。
三伏天吃什么
中医认为“夏季湿热,宜清补”。在三伏天,这是夏天,心脏在夏天回到心脏。心喜凉,宜食酸。这是因为你可以吃更多的酸性食物,如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此外,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夏季尽量不吃酸甜以外的辛辣、温燥食物;避免过度食用生食和冷饮,这会损害人体内的正气并诱发疾病。
其次,你也可以在三伏天多吃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西红柿、红豆、约伯的眼泪等水果和蔬菜。具有利尿、补水、除湿作用。是消暑的首选。
最后,三伏天人体会流失大量汗液。此时,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和盐。尽量选择含有大量水和钠、钾、镁等有机盐的汤和水。
三伏天如何计算出来的
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
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入伏,夏至后第4个庚日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出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三伏天30天,有些年份三伏天40天的情况。
2023年三伏天是30天还是40天
2023年三伏天的时间从7月11日一直持续到8月19日,总共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