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端午节的传统节日

|文凤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介绍端午节的传统节日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端午节的传统节日,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介绍端午节的传统节日

介绍端午节的传统节日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来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日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相传屈原提倡富国强兵,一组联齐抗秦,但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了城,流放到了沅、湘领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爱国的屈原心如刀割,最终抱石投汩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拿来家里的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此后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挂艾草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用它驱病、防蚊、辟邪。

这就是我眼中的端午节,一个美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

风俗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

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风俗8:点雄黄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突破,驱邪避害。

2023端午节放假安排

2023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45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