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路牌为什么不网红了
各地的网红路牌为什么不网红了?各地设立网红路牌违法吗?网红路牌文案被网友们“玩坏”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红路牌为什么不网红了,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网红路牌为什么不网红了?
最近很长的一段时间,有着相同的蓝白配色,底部写着坐标和指示方向,中间是高度相似的文案路牌出现在全国各地。然而,原本无数人排队打卡的网红路牌,如今成为人人嫌弃的土味路牌。
而产生反感的原因、理由无外乎两个:一是认为它的文案本来就土;二是认为原本它新奇有趣,但看多了出现了审美疲劳,有了大家所理解的“土味”。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多看效应,也可称曝光效应。然而,多看效应也有不奏效或起反作用的时候。比如,当第一印象不好时,多看效应就不管用。
网红路牌便是如此,看一次看两次还行,天天看,看千八百次,就让人反感了。也是因为网红路牌流行往往是短暂、一时的,一旦过了风头,就会失去它原本所自带的新意和我们所说的吸引力。
也因此,如果单靠树立个网红路牌来吸引游客,这显然是不行的,网红路牌本身就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现象,只能作为一个突破口,以期提升当地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但还是得看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而言,不能照搬硬套或盲目跟风。网红路牌作为新兴的旅游现象,有利有弊,更需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
网红路牌违法吗?
路牌属于公共设施
未经审批不能随意设立
记者将此事反映给城管部门和民政部门。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道路标志牌设置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和标准,未经审批设置属于违规,相关部门将依法处置。
同时,市民政局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5月1日新修订实施的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拆除、移动、涂改、遮挡、损毁地名标志。
“路牌是地名标志的一种,地名标志是国家法定的标志物,也是一种公共设施。”市民政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道路标志牌设置有着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国家标准,未经审批设置路牌属于违规,个人不能因为好玩、能引流、有网红潜质等原因就定制路牌,随意设在路边。
律师声音
可作为店内装饰
但不能与地名标志相混
就此事,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东告诉记者,商家设置这样的路牌主要是为了招商引流,提高自身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户,但是这样的网红路牌设置至少涉及地名标志和户外广告两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从地名标志角度分析,我国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地名管理条例》,街路巷名称属于该条例所称地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拆除、移动、涂改、遮挡、损毁地名标志。商家随意设置网红路牌,会涉及上述法律所不允许的“设置”地名标志。目前,国内多地市的民政局均已发出提醒,私设未经审批的路牌属于违规,因此商家不应将这样的网红路牌设置于街道。
从广告法角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路牌在社会生活中起道路导向作用,如果它设置在街道户外,会有“影响市政公共设施”“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的违法嫌疑。而如果设置在门店内部或者门牌,作为自己的标识,不会与真正的地名标志混淆,这是可以的。
综上,商家可以设置这种路牌在店内作为装饰、广告宣传,但是不要将其设置在户外与真正的地名标志相混。
网红路牌文案被网友们“玩坏”了
这种统一的蓝底白字,统一标注上东西朝向的路牌还陆续出现在多个景区打卡点。
网红路牌的反骨们出现了
他们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
商家收获了流量,路人却越来越不买帐,于是大家开始反击、开始摆烂、终于,网红路牌的反骨们出现了!
他们利用手机或ps玩起了创意,网红路牌已经被网友们“玩坏”了。
摆烂版
当代叛逆年轻人,浑身都是反骨,你可以看到各个城市版本的“很想死”......
在南通很想死
在昆明很想死
在深圳很想死
在杭州很想死
想死的风终于吹到了北京
在胡桃里等死
摆烂就算了,等死可还行
暴躁版
在合肥想揍你
在杭州想打你
(请我撸串不挨打)
在厦门很想打人
在天津忍你很久了
在版纳忍你很久了
在成都想个锤子
(戒色路没号)
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满满的怨气。
傲娇版
在桂林不想你
在乌镇没空想你
在合肥不咋想你
嘴上说着不想,实际一身傲娇......
借势热点版
告诉老默 我想火锅了
(风浪越大,火锅越有意思)
陈书婷告诉高启强
我最爱吃桥边二妹咔咔儿
好家伙,《狂飙》里高启强和陈书婷的热度,被你们蹭到了。
反向宣传版
记住除了缅北和我
没人会对你掏心掏肺
“掏心掏肺”这词一语双关,令人细思极恐。
我在公安局很想你
反向宣传用得好
迷信版
我在长安想发财
这届年轻人,最朴实的愿望就是——“想发财”
扎心版
在上饶没人要
在长沙没人要
在常州没人要
在上海没人疼
没有人会想你
谁看完不说一句扎心了
可爱版
来昆明一起浪费时间啊
你要往哪走
把我灵魂也带走
图片素材均来源于微博用户分享
恶搞文学的背后
是年轻人的情绪宣泄
之所以出现这类恶搞的现象,是因为年轻人总是追求个性化,敢于打破常规。
当某种流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么会自然出现一种反其道而行的模式与其对立、将其消解。就像曾经的“青春疼痛文学”,“鸡汤文学”与“毒鸡汤”,“打鸡血”与之后的“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