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南北习俗有何不同

|和杰

又来到一年清明传统节日,清明节南北习俗有何不同?清明节的十个小知识你知道几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南北习俗有何不同,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清明节南北习俗有何不同

清明节南北习俗有何不同?

南方清明节的习俗特点

1. 扫墓祭祖

南方的清明节主要是扫墓祭祖,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祭品和纸钱,走过茫茫坟墓,祭拜亲人祖先,缅怀先人。在祭拜之后,还要给亲人扫墓,整理坟墓。这是南方人最为重视的传统习俗。

2. 吃青团

南方清明节还有吃青团的传统,它是一种用糯米、绿豆做成的小点心,甜味可口,香软可口。吃青团是南方人祭奠先人的必备食品。

3. 踏青赏花

南方的春天比北方来得早,清明节正好是万物蓬勃的季节,所以南方人喜欢在清明节踏青赏花。他们会到公园、山区等地方,欣赏漫山遍野的花海和五彩缤纷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芬芳。

北方清明节的习俗特点

1. 入土为安

北方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就是扫墓祭祖,人们会提前购买好用于祭拜的纸钱、烧香等物品。不同于南方,北方人喜欢在清明节前后办理入土为安的手续,以便让坟墓更加安稳。

2. 寒食节

北方在清明节前有个特别的节日——寒食节。寒食节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唐朝,人们在这一天会禁火3天,不做饭食,吃寒食。寒食节和清明节关系密切,是为了在清明祭祀亲人时,保证香火不倒。

3. 吃清明粥

北方人在清明节期间还会吃一种特别的食品——清明粥,由糯米、豆腐、芹菜等食材制成。清明粥口感清淡,寓意清明节要“清清爽爽”。

南北清明节习俗的共同点

除了传统特色外,南北两地对于清明节也有着一些共通的文化和习俗:

1.洗净墓碑:

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人们都会前往祖坟上洗净墓碑和敬奉供品。这其中包括刷洗像碑文表面积水等传统形式。

2.荡秽之物:

南北两地都有人会在清明节期间割发剪指甲,让自己摆脱不幸之物,并把它们放向流动水中以祈求福来运转。

3.爱护在祖先信仰中的概念: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对于自己亲人和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都是一致的。

清明节的十个小知识

清明节的节日主题是怎样的?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是节气也是节日,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郑艳认为,首先,清明节表现着顺天应时的精神。清明时节,播种耕耘、养蚕采桑正当时。各地的农人们有着自己对于自然规律的体认,会举行与农事相关的祭蚕神、饭牛等活动,体现因时制宜的含义。

其次,清明节表现着生命关怀的意识。清明祭祀与各种纪念活动,是对逝去生命的一种关怀,敬重过往,慎终追远;清明节的各种娱乐休闲活动,展现的是珍爱生命、珍惜当下、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最后,清明节表现着知恩感恩的态度。祖先祭祀,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在追思中学习感恩,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关爱与同情。

清明节气何时出现?

郑艳介绍,清明这一称谓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管子·幼官图》里已明确提到清明,即“十二清明,发禁”。

汉代《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加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称作清明。

民俗学家研究认为,作为民俗节日的清明产生于唐代,主要是将当时寒食节的习俗活动收归名下的结果。

它与寒食节有啥关系?

寒食节,顾名思义即是吃寒食(冷食)的日子,传说其起源与介子推有关。

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南北朝时期寒食节的节期具体到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习俗活动也开始变得丰富。唐代,寒食节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节日。

资料图:制作好的清明粑放在叶子上,并放在锅里蒸熟。李鹤 摄

寒食节从冬至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算起,时间一般长达三天以上,日期也在清明节气日前一到两天,所以寒食节的相关活动也会在清明日举行。

上巳节,一般日期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汉代,上巳被定为节日,魏晋以后,固定时间为三月初三,主要活动有祓禊,以及外出踏青。

由于时间相近,慢慢地,上巳节和寒食节的相关风俗逐渐融入到清明之中,由此,清明逐渐改变了自身性质,兼具了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

清明节时有啥户外活动?

风和日丽之时,很适合去户外走一走。清明节习俗中,便有荡秋千、放风筝、踢足球、拔河等多种活动。

秋千最初流行于北方,《艺文类聚》中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唐代,荡秋千已经兴盛,并有“半仙之戏”之称,是寒食节、清明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宋代,人们还发明了“水秋千”,据资料记载,清明节前后,都城汴京的金明池里会举行水秋千表演。

到了元明清时期,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人们甚至将清明节称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清明时分生机盎然,这些强身健体的户外活动,是对人类生命活力的展示与张扬。

清明节为啥流行放风筝?

风和日丽的清明时节,很适合放风筝。风筝早期用于军事活动,曾被称为风鸢、纸鸢、纸鹞、鹞子等。民间传说中,风筝是楚汉相争时谋士张良创造出来的。

最迟在唐代,已流行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宋代《武林旧事》中记曰:“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此外,有的地方人们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最后会选择将线割断,寓意让风筝带走一年的霉气。

蹴鞠与拔河曾用于军事训练?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传说“蹴鞠”也是为训练军队而发明的一项活动,起初没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唐代时,“清明蹴鞠”已十分流行。

早期的鞠是以皮革制作的实心球,唐代的鞠出现了充气球。宋人很喜欢清明蹴鞠,《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都人出城采春,“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同样,拔河最早也出现在军事训练中。春秋时期的楚国一带,军中已经出现拔河运动,用来训练士兵,称为“牵钩”。

唐代以前的拔河活动以拉扯竹索为主,到了隋唐时期已将竹索改为绳。唐景龙四年清明节,皇宫中举行过一次拔河比赛,场面较为盛大。

此时为何要去踏青?

清明之时,生机勃勃,正是春日出游、亲近大自然的好时候。郑艳说,人们于此时前往郊外远足,也称踏青。

踏青又叫踩青、春游,起源很早,但最初并不在清明,唐代以后随着清明节的形成和地位上升,才逐渐成为清明节的习俗内容。

踏青是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表达人们崇尚自然、顺应物候的态度,民谚有曰:“清明踏了青,不患脚疼病”,揭示了踏青具有重要的养生功用。

清明为何要吃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的节令食品之一。郑艳说,食用青团的习俗早先属于寒食,是寒食节祭祀祖先的食物,也称为粉团。

宋代《岁时杂记》中提及两浙习俗时说到,因为养蚕禁火的缘故,所以用青团红藕作为冷食,算是寒食节的遗风。

明代郎瑛《七类修稿》提到,“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由此可知,青团是由染青色的饭演变而来,到明代就变为青白团了。

《清嘉录》中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因为清明节与寒食节逐渐融合,所以吃青团也就成了清明节的时令食俗。

清明节还有哪些美食?

清明节的食俗很丰富。郑艳说,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兼种五谷杂粮,清明节食物就多以各类面粉为原料,主要有馓子、子推燕、子孙饽饽、蛇盘兔、石头饼等。

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清明节食物多以稻米或米粉为原料,主要有青团、糯米饭、清明粽、茧圆子等。

清明节食品花样繁多,但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多数食品可以冷食,这与清明节与寒食节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关。

比如,老北京有寒食十三绝,即驴打滚、艾窝窝、糖耳朵、糖火烧、姜丝排叉、芝麻酱烧饼、萨其马等等,也是清明的节令饮食。

可以如何送上祝福?

此前有人表示,清明节绝对不能说“祝你快乐”。

郑艳则认为,“清明节快乐”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可以的,但是要分场合、分具体情况,主要在于人们对于清明节的关注点不同。

“随着历史变迁,清明节融合了诸多习俗活动,文化内涵有很多。”她表示,清明节作为寄托思念、追悼的日子,很多人会去扫墓祭祖,如果此时祝快乐,可能有些不合适;但如果人们只是出门踏青或者郊游,那祝一声“快乐”未尝不可。

当然,如果无法判断对方在清明节的活动,或许可以简单明了地道一声“平安”“安康”,似乎更为稳妥。

清明节其实是三个节日

01清明节

我们现在所说的清明节,其实,它本身代表的是一个节气,即为:清明时节。

清明节气,是24节气之一。

清明节气,一般出现在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为常见。

清明时节一到,意味着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草长莺飞,春意盎然,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时节。

这一点,我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自然不必多说!

那么,现代的清明节,还包括哪两个节日呢?

下面,继续细说。

02寒食节

你知道吗?现代意义上的清明节,还囊括了一个节日,即:寒食节。

什么叫寒食节?

顾名思义,所谓的寒食节,即:吃冷食的节日。

寒食节,的确有吃冷食的习俗。

但是,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你知道吗?

据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一位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而设立的。

这位大臣,名叫:介子推。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为躲避祸乱,流亡他国长达19年。

期间,许多人都离他而去,唯有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追随晋国公子重耳左右。

有一次,在晋国公子重耳快饿死的时候,介子推甚至“割股啖君”!

后来,重耳登上王位,成为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感念介子推当年的不离不弃,于是,召他入朝做官。

但是,介子推一生淡泊名利,带着老母亲隐居深山不肯出来做官。

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便下令放火烧山,以为这样就能逼介子推出来。

谁知,晋文公的这一把火,竟然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给烧死了。

晋文公知道后,十分后悔自责,于是,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由此,便产生了“寒食节”。

过去,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清朝的时候,寒食节定在清明时节的前一日。

如今,寒食节,几乎已经与清明时节融合在一起了。

03上巳节

还有一个节日,叫作:上巳节。

上巳节,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它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在古代,习惯把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

后来,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农历三月初三,所以,在许多地方,上巳节,也被称为:三月三。

话说每到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谓之:祓禊,也叫春浴日。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时期,十分繁盛。

但是,从宋元时期开始,在汉民族中,上巳节渐渐就没有那么受重视了。

时至现在,清明节已经融合了上巳节的某些习俗。

不过,在部分少数民族,三月三,依然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比方说:壮族三月三,就相当出名。

    40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