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为什么

|和杰

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的财经消息上了头条,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为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为什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为什么

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为什么?

北京时间3月15日晚,资本市场大风暴再次来袭。

当地时间3月15日,瑞士信贷银行开盘跌近30%,续创历史新低,后跌幅收窄,截至收盘,瑞士信贷银行报2.155美元,跌幅14.14%,市值84.93亿元。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瑞信已向瑞士央行请求支援,恳请瑞士央行显示出愿意对其施以援手的姿态。美国财政部则表示,正在密切观察瑞信的状况。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表联合声明,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支持。联合声明发表后,瑞士信贷银行股价盘后涨超10%。

央行发声力挺:如有必要,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支持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3月15日晚,瑞士国家银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市场不确定性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某些银行的问题不会对瑞士金融市场构成直接蔓延风险。瑞士信贷满足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如有必要,瑞士国家银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支持。

联合声明指出,瑞士的监管要求所有银行保持资本和流动性缓冲,达到或超过“巴塞尔协议”标准的最低要求。此外,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必须满足更高资本和流动性要求,这样能够吸收重大危机和冲击的负面影响。

联合声明还指出,最近几天,瑞士信贷的股票交易价值及其债券价值尤其受到市场反应的影响。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与银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可获得与监管法相关的所有信息。在此背景下,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确认瑞士信贷满足适用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更高资本和流动性要求。此外,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和瑞士国家银行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与瑞士联邦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金融稳定。

联合声明发布后,瑞士信贷银行盘后股价回升,涨超10%。

据悉,瑞士信贷成立于1856年,有167年历史,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2022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第494位。

为防止信心危机威胁到全球金融市场,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之下,瑞银集团同意收购瑞信集团。

这桩历史性的并购交易将以全股票方式进行,总对价30亿瑞郎(32.5亿美元),不到瑞信上周五74亿瑞郎市值的一半。

瑞士央行将向瑞银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同时政府为瑞银接管的资产的潜在损失提供90亿瑞郎的担保。瑞士金融监管机构Finma表示,价值约160亿瑞郎的瑞信债券将被完全减记,以确保私人投资者帮助分担损失。

瑞士央行行长Thomas Jordan在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瑞信是一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瑞银董事长Colm Kelleher表示,他将收缩瑞信近年来持续亏损的投资银行业务,保留瑞信旗下表现较好的Swiss Universal Bank。

Kelleher在宣布交易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让我说得更具体一点,瑞银打算缩减瑞信的投资银行业务,使其与我们保守的风险文化相一致”。

瑞信称其财务报告存在“重大缺陷”

本周早些时候,瑞信表示,该行在2021年和2022年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发现了“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给予了否定意见。

上周,瑞信被迫推迟了2022年年报的发布,此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希望该行进一步澄清普华永道发现的该行内控缺陷。瑞信在周二发布的年报中则表示,“管理层没有涉及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流程,以识别和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和风险。”

瑞信表示,尽管存在这些重大缺陷,报告期内的合并财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都相当符合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然而,就瑞信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发布了否定意见。

瑞信称,这两年“集团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失去了作用”,管理层因此认定“我们的披露控制和程序无效”。此外,这些重大缺陷还造成了另一个重大缺陷,即管理层没有设计和维护对现金流量表的分类和列报的有效控制。

就在苏黎世时间3月13日(周一)瑞信CEO Ulrich K·rner还表示,该行的客户仍在继续从该行撤资,但规模远低于去年年末,当时瑞信遭遇了1110亿瑞郎的资金净流出。K?rner还称,瑞信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流动性覆盖率为150%,远高于监管要求。

瑞信银行信用崩塌事件

瑞信成立于1856年,有167年历史,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的银行。瑞信的业务遍布全球,到2022年底,它的资产约为5800亿美元,是上周倒闭的硅谷银行规模的两倍多。这意味着它一旦破产,恐怕会产生比硅谷银行更大的辐射效应。

事实上,近年来瑞信深陷一系列丑闻和动荡,包括基金爆仓,业绩暴跌、涉及贩毒、洗钱等等,在一场接一场危机中步履蹒跚。3月中旬,随着金融环境动荡加剧,市场不安情绪如滚雪球般加剧,昨日自爆财务缺陷和大股东“撒手不管”,触发了瑞信的暴跌。接下来从下面6个问题来了解瑞信“暴雷”的始末。

1、什么引发了瑞信的暴跌?

去年四季度,Ulrich Koerner临危受命,担任瑞信CEO,发起自救行动吸引流失的客户。这一努力似乎在1月份得到了回报,该公司报告称1月份存款为“净正”。

然而,好景不长,3月9日,SEC在瑞信提交2022年报的最后一刻提出质疑,瑞信不得不推迟公布报告。而此时正值硅谷银行倒闭,恐慌情绪蔓延,投资者开始抛弃任何与银行风险和存款流失相关的股票。

3月14日,在银行危机时刻,瑞信自爆已发现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股价随之暴跌。

屋漏偏逢连夜雨,瑞信中东大股东“撒手不管”,沙特国家银行董事长Ammar Abdul Wahed Al Khudairy在金融行业会议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

此外,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法国巴黎银行通知客户,将不再接受涉及瑞信的互换合约更新,此举旨在降低其对瑞信的敞口。

2、情况到底有多糟糕?

瑞信有167年历史,是瑞士第二大的银行。瑞信的业务遍布全球。这意味着它一旦破产,恐怕会产生比硅谷银行更大的辐射效应。

最大股东拒绝援助后,瑞信债券的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从3月14日的836个基点飙升至3000多点,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违约概率大幅上升。

另一个压力迹象是,瑞信的1年期AT1债券交易价格低于面值的80%,达到了通常的不良债价格水平。如果降至预定水平以下,可能会被减记。即使是4月份到期的债券,其交易价格也远低于面值。

瑞士信贷的问题令以金融业为主的瑞士经济蒙上阴影。在2020年,瑞士银行业资产约占瑞士GDP的500%,约为美国银行业资产的五倍。

瑞士信贷的困境给瑞士其他较小规模的银行也带来了压力。瑞士一家银行Lombard Odier的现金解决方案主管 David Callahan 表示,他自己的客户也很紧张,瑞士信贷让我们睡不着觉。硅谷银行和随后其他银行的倒闭,让人们质疑,是不是应该把大笔的钱存在银行里。

    3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