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
未来,“一孩难求”和“一园难求”的双重困局,可能同时存在,那么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希望大家喜欢!
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
首轮幼儿园关停潮背后的逻辑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少子化—3-6岁幼儿学前教育需求萎缩。幼儿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幼儿人口支撑的话,终究会因为“规模不经济”(收益不达标)而及时止损、关门大吉。
从“一园难求”到“一孩难求”,供需不平衡的逆转是因为少子化效应,学前教育的需求萎缩继而引发幼儿园之间“抢生源”为核心的生存竞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幼儿人口缩减可以预判,学前教育市场已经从“园方市场”(上幼儿园难)转向“生方市场”(招生难)。目前学前教育存量过剩,这是首轮关停潮发出的信号,不宜再继续在总量上做文章。
无疑,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构成的人口负增长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新矛盾。
但是,这并不是说学前教育就不需要增量了,“有增有减”才是平衡之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口变动不居,如农村的空心化和人口的城镇化,都时刻在改变人口的再分布状态。幼儿人口作为从属人口,其学前教育需求变化快速,城市化、区域化、社区化特征明显。
所以,政府要重视照应生命周期和生源供给的中短期规划和区域规划(如社区规划),以便快速捕捉人口需求信息的变动,并及时作出回应。面向可预见的未来,需要的策略或许是“消化总量,控制增量,合理分布,调整结构”。
今后低生育率和少子化仍将继续,而且大概率是难以逆转,成为人口的新常态。现在宏观上的少子化是微观家庭异质性、差别化生育现状的平均反映。虽然总体上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在一个社区或者一个区域,生育的多样性依然存在。
趋势性的少子化和多样性的低生育,构成了一对容易被忽视的矛盾,这意味着规模化学前教育需求缩减的背后碎片化、个别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也依然存在。
所以,对幼儿园来说,可能是“一孩难求”并围绕这个展开生存竞争;对有些家庭来说,则可能会遭遇“一园难求”的困局,深受“入园难、入园贵”老问题的困扰,反过来会进一步遏制生育意愿,导致生育率持续低迷。
把握人口动态的客观规律
我国需要警惕新的人口负增长规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学前教育资源的存量宜消化转化,以顺应少子化、婴儿退潮的趋势;增量则须合理适当,要结合结构和区情的变化。
“存量宜消化转化”,即对一些生源不足的幼儿园,预设两三年“观察期”,政府给予补贴帮扶其度过困难期,过观察期后再做生死去留的抉择。
对预判再无生源、办不下去的幼儿教育机构,关停并转化以及时止损。譬如,幼儿园可以向下延伸,探索托育托幼一体化服务,转型为学龄前婴幼儿的托育托幼机构或者托老育幼并存的机构,这不失为一个思路和出路。
“增量须合理适当”,是指“当建则建,宜建则建”。
譬如,在人口快速城镇化、都市化的过程中,就要顺应人口集中化、定居化的变化规律。一般新社区的崛起需要配套设施的跟进,因此建设一些成本低、风险小的小型公建公办或者公建民营的普惠性幼儿园或许是上策。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以来,入园难呼声一度甚嚣尘上,各地政府就大力兴办普惠性幼儿园,现在却因少子化效应初显而面临首轮关停潮,也许过两年又开始入园难了,这种变化起落也不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着眼于区域的话,人们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结构性失衡不匹配的变化。
然而,我们必须做供给收敛和布局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面对人口负增长的系统性挑战,有前瞻性思路和超前规划,紧紧把握住人口动态变化无穷的客观规律,尽量减少这种结构性不匹配的问题。
为什么幼儿园会一孩难求
简单来说,这种变化缘于两大原因。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出生人口明显减少。据报道,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仅为2016年的50.77%,也就是说,6年来,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了一半左右。当新生儿减少,对幼儿园学位需求也就自然减少。另一方面,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幼儿园数量显著增长,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增加必然改变原有的招生格局。
这种变化对幼儿及家长而言,似乎是值得欣喜的事,因为供过于求,似乎意味着孩子入园不再难不再贵。以笔者所在小区幼儿园为例,八 九年前对每个孩子每月收费三四千元,而从民办园转为民办普惠园后,如今收费标准为每个孩子每月700多元。对幼儿家长来说,不仅不用为抢学位发愁,还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喜人变化源于政策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扩大资源供给。
当幼儿入园不再难不再贵,无疑有助于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使更多孩子享受到学前教育。而且,政策推动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彰显出国家特别是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和担当。当然,这也对民办幼儿园直接形成竞争压力。在此情形下,部分民办普惠园为了生存向托育服务延伸,弥补了托育服务不足。
显而易见,在幼儿园数量增多而生源减少的情况下,“一孩难求”将促进各类幼儿园进入激烈竞争状态,只要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将会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总体质量,并且对提升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在看到幼儿园“一孩难求”带来“喜讯”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面。当一些省份民办、公办幼儿园均存在招生难的情况下,很可能造成部分学前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甚至,部分民办园(包括普惠性和非普惠性)很可能出现“关停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学前教育资源增加和配置上,尚未与新生人口增长做到精准匹配,造成一定程度的“过剩”。
因此,在宏观布局方面,既要对我们新生人口的增长态势作出精准预测,并适时调整各类幼儿园的数量,使幼儿园学位供给总量与新生儿需求总量能够基本匹配,避免造成浪费和关停。此外,也要根据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幼儿园,避免人口稠密地区幼儿园学位紧张而其他地区学位闲置浪费。同时,还应该鼓励错位竞争,让民办园办成各种“特色园”。总之,不能让幼儿园“一孩难求”发展到“关停潮”,要通过及时调整和科学引导,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针对幼儿园一孩难求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扩大幼儿园的规模和数量,以满足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其次,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打击虚假招生、买卖学位等违法行为,维护幼儿教育的公平性和正常秩序。此外,家长们也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名师,而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