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存款创历史新高

|金梅

大家知道吗?中国居民存款创历史新高,那么具体金额大家知道是多少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居民存款创历史新高,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国居民存款创历史新高

中国居民存款创历史新高

中国央行最新披露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中国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储蓄热情高涨,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比例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为何居民储蓄规模大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超额储蓄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散点疫情频发下居民消费不振,预防性储蓄高增,二是地产风险扩散后居民购房意愿低迷,相关资金回流至银行表内,三是2022年底银行理财的赎回潮导致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储蓄。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则认为,从流量视角看,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2年累计规模为1.1万亿元,因疫情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或主要集中在2020年。

从存量视角看,基于储蓄存款余额的趋势值测算超额储蓄,结果显示2022年超额储蓄规模已提升至7.4万亿元,不同于流量视角中的超额储蓄主要来自于2020年,存量视角主要来自于2022年。

大规模储蓄未来流向何处

中国官方近期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预计,2023年释放的超额储蓄或达5000亿元至6000亿元。今年超额储蓄的释放速度,取决于信心和经济修复的速度。若政府有一定补贴,经济修复较快、增速较高,老百姓的信心也会恢复较快,超额储蓄就会较快较多地释放一部分,今年的储蓄率会明显下降。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2023年居民存款搬家,将分流至实体部门及资本市场,其中,部分“被动储蓄”将随疫情形势改善而逐步释放,主要体现为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的回暖。

目前累积的居民超额储蓄能否回归银行理财?明明称,结合中国广义理财市场的历史经验和海外情况,能否回归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储蓄可能流向消费和不动产投资的规模,银行理财对标其他类型产品对不同风险偏好居民储蓄的性价比优势,银行理财及债券市场是否存在增长机会等。

“结合上述因素,我们预计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可能维持低位震荡,而下半年伴随机构理财冲量节奏发力和债市走强机会,年中将是关键拐点,银行理财市场在2023年下半年或将迎来修复,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年中水平。”明明说。

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

2022年居民部门新增储蓄有着大规模的增长,引发市场关注。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从居民部门储蓄来看,2021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

对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增长反映出,在收入不确定性增强、消费需求受到压制、理财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居民储蓄意愿较强,消费意愿较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受到疫情等影响,居民消费场景有所缺失,一部分消费转向了储蓄,同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大预防性储蓄意愿。

分析居民存款高增的主要原因,国信证券首席金融分析师王剑也认为,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来不确定性增大,居民信心持续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是居民存款高增的核心因素。在此背景下,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

实际上,从央行此前发布的调查报告也可以看出,居民储蓄意愿持续大幅提升,投资意愿和消费意愿均有所下降。

央行《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储蓄意愿持续较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8%,比上季减少1.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1%,比上季减少0.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9.1%,比上季增加1.2个百分点。

除了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居民存款高增还与居民被动储蓄增加相关。疫情对消费场景破坏较大、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等因素影响,直接带来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下降。

    35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