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肉类消费远超膳食标准什么情况

|和杰

中国人均肉类消费远超膳食标准!这是什么情况?你爱吃肉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均肉类消费远超膳食标准什么情况,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中国人均肉类消费远超膳食标准什么情况

中国人均肉类消费远超膳食标准什么情况?

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点工作的意见》中

粮食安全依旧是

大家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了全面提升粮食产能

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我国明确实施新一轮

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并且提出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

力争多增产的目标和任务

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保障粮食安全

有哪些新的亮点?

如何让种粮农民挣钱得利?

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保障粮食安全?

针对这些问题

由伊利集团冠名播出的

《三农三人谈》邀请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中国驻意大利米兰总领馆前副领事

高级国际商务师

谷广朝

为大家做专业的解读

《三农三人谈 |聚焦“一号”——粮食供给,如何确保安全?》

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保障粮食安全

有哪些新的亮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之前相比,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哪些新的亮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新增1000亿斤粮食是一个新目标。为了保障这个目标的实现,今年也有一些新的政策,比如增加了一些新的农业保险政策等,激励农民有更高的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此外,国家也制定了一些科技发展方面的政策。从生产关系方面使农民有生产积极性,地方政府有抓粮的政治责任,并且通过转移支付给他们积极性,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提升来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驻意大利米兰总领馆前副领事、高级国际商务师 谷广朝:

文件很明确地提到怎么让农民多挣钱,农民不挣钱得利就没有种粮积极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专门提到不允许毁青苗。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今年还突出提出,要增加油料的生产率、自给率。现在我国小麦、水稻的自给率很高,基本接近100%,也就是说我们消费的水稻、小麦都是自己生产的,基本很少依赖于国际进口。但是,大豆85%以上来自于进口,每年进口的大豆接近1亿吨,甚至有时超过1亿吨。去年,我国产量是2000万吨左右,所以今年在中央一号文件里也提出,要增加油料作物的产量来保障油料自给率。

如何让种粮农民能挣钱得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那么,如何让农民能够更多地通过种粮提高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现在我国做的主要有两方面:①直接补贴,最早的时候叫四大补贴,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后来前三块转移成了耕地质量提升补贴,类似综合补贴,实际上也是保障农民种粮种地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②对于水稻、小麦这种重要口粮,有一个最低收购价补贴。如果市场价格很低,政府就要敞开收购,保障价格不会大幅下跌,也是保障农民收入。如果发生了灾害,今年还有一些通过保险的补贴。此外,国家也做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大力发展、鼓励合作社的经营,选择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合作社、社会服务公司进行支持,甚至给一些技术补贴等。通过生产的经营规模、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农民种粮收益提升。从国际上看,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能提高农民收入?哪些经验值得借鉴?中国驻意大利米兰总领馆前副领事、高级国际商务师 谷广朝:

从农业补贴来说,基本上现在美国农民收入的产值20%到30%来自政府补贴,也是联邦财政补贴。还有很重要的金融补贴和保险补贴,实际上农民交的保险费很少,基本都是国家交的,哪怕颗粒不收,都要保证收益。还有金融贷款。贷款公司定好了,比如一亩地今年产1000斤小麦,一元一斤,如果产量和价格高了,实际收的产量为1200斤,这一亩地能卖1200元,可以把贷款利息还了,粮食自己去销售,如果已经卖给国家收购了,市场上粮食价格高了,还可以拿回来在市场按更高的价格再出售。如果今年减产了,800斤一亩,政府定的是1000斤的,还会给1000斤的补贴,力度很大。凡是农业补贴做得好的,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提高,会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欧盟的农业补贴政策也很厉害,叫共同农业政策。他们在补贴的里加了一些条件,比如环境要符合管制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农户规模大的时候好监管,规模小有时不好监管,所以确实要有个过程。

我国粮食人均消费量600多公斤

全球都很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目前,全世界粮食的储备和生产总体是什么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全球的农业生产年产量在27亿吨左右,去年稍微有一点下降,一方面是有一些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是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的产量下降。但是,目前全球存量基本都在20%以上,超过了国际粮农组织17%的安全线,全球虽然有一点紧平衡,但整体形势问题不大。全球人均粮食占有量或消费量在380公斤左右,而我国2021年是484公斤,这个数非常高。一般来说,国际上的安全线是400公斤,我们远远超过安全线。前年是6.7亿吨,进口了1.6亿吨左右,加起来以后,我们一个人一年消费600多公斤,量非常高。全球粮食安全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从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现有的国际粮食安全整个大背景的情况来看,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中国驻意大利米兰总领馆前副领事、高级国际商务师 谷广朝:

从全球产量和全球人口来说,应该吃饭没问题,但是为什么还有饿肚子的?全球饥饿的人口大概有七八亿,深度饥饿的大概1.8亿左右。十个产粮大国,中国产得最多,但我们人口多。美国是第二产粮国,人均1700多公斤,也是粮食出口大国。全球产的粮食全球来吃的话,是不会有饥饿的,但是全球的粮商大概美国三大家,法国一家,我们叫ABCD,粮食是高度垄断的,有分配不均的问题。我国14亿人口能吃饱饭还是很好的,但是不能掉以轻心,我们的消费粮食、工业用粮还在增长。

我国一年食物浪费量

够2亿人一年的消费量

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最需要着力的措施都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①要保生产,或者说要保生产能力,消费也要调控。此外,国际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很重要。从生产端来说,耕地是命根子。今年也特别强调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现在已经是10亿亩了,占18亿亩到20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今年也有一些新目标,比如再增加几千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②种业问题。农业技术进步50%来源于种业技术进步,承载在种子里,种子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在植保技术上,植物减灾防灾技术都是新技术,是在生产端要做的一些方面。未来也要关注消费端。我国很多消费量远远超过膳食营养指南的标准,比如吃的肉,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我国人均的肉类消费量一年接近70公斤,远远超过膳食营养指南推荐的18公斤。 在肉类消费量里,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猪肉,占50%,但国际上鸡肉是第一大消费量。1.8斤饲料可以产一斤鸡肉,而3斤多饲料才产一斤猪肉,如果我们把肉类消费结构作出调整,把需求端降下来,也是保障粮食安全。我们之前保粮食安全更多的是保生产,到现在这个阶段,人均的消费量很高,浪费量也很高。我国现在一年2000亿人民币的食物浪费量,能够满足2亿人一年的消费量,所以如果在这些方面做好,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如何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牵扯到很多方面,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那么,如何利用好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来保障粮食安全?中国驻意大利米兰总领馆前副领事、高级国际商务师 谷广朝:

从长远来讲,粮食结构安全问题就是大豆问题。我国现在每年进口的大豆大概9000万吨,最多的是前两年,超过1亿吨。我们不能不进口,去年国产达到了2000万吨大豆,之前每年1500万吨。如果不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会出问题,比如美国、巴西有自然灾害了,大豆大幅度减产,就没有大豆可进口了。现在最好的国际化就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建议农业龙头企业或其他企业走出去,做援助、投资、技术合作等来种粮食,基本都是大豆、玉米、小麦。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培育一家大粮商。现在80%的粮食都是ABCD四家在控制,他们可以决定粮价和出售与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①贸易,就是直接进口产品。②投资。国内的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我们要在一些地方增加农业生产,可以运回来。最近这些年思路也有所转变,走出去但不一定要直接去种地,我们去投资运输、加工、流通、仓储这些环节,利润比较高,而且真正抓住了粮源。③援助。比如,我们在帮助一些非洲国家,通过技术手段或者一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来提高他们的产量。他们产量增加后就不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很多粮食了,我国就可以从国际市场进口一些粮食,价格也不需要那么高了。援助就是间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种手段,其他人不需要进口了,国际市场上就有空间来增加我们的进口量。

我国为何要加力扩种大豆油料?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到,要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怎么理解“加力”这样的表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我们去年是通过比如大豆的补贴增加,使农民有种大豆的积极性,还推广了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大豆的播种面积、大豆产量。去年,大豆产量达到了2000万吨以上,是历史比较高的数据。我国一年消费大概3800万吨植物油,而我们自己产的植物油在10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大概75%即3000万吨的植物油要从国际上进口,量非常大。1.5亿吨的大豆才能产出3000万吨植物油,所以在植物油上进口的压力很大。万一国际市场不稳定, 就会影响国内的消费,因此我们要提高植物油自给率。粮食安全不是一个经济账,而是一个政治账。我们也在探索,到底还有什么手段能够提高油料自给率,保障粮食安全。中国驻意大利米兰总领馆前副领事、高级国际商务师 谷广朝:

我们不可能完全代替进口,大豆要完全代替进口的话,需要差不多7亿亩耕地,不现实,总要慢慢想办法来补短板。从国家战略考虑,我们必须要尽量、尽可能提高大豆总产量。

为何要把保障粮食安全

上升到法律层面?

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到,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为什么要把粮食安全上升到法律保障层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粮食安全的保障涉及到方方面面。已经有很多比较分散的条例,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法律的效率肯定比政策的效率高,所以这也体现了我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粮食安全有了保障,就能够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过去这三年,虽然疫情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我们不担心吃的问题,如果粮食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了。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粮食安全怎么提都不为过

始终关系到国计民生

而保障粮食安全

也是贯穿于粮食生产、加工 、

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现在粮食安全保障法呼之欲出

可以说正当其时

这也进一步保障

中国人的饭碗能够越端越稳

中国平均肉食用量

一天不吃肉,浑身都难受。

这句话并不夸张。肉不仅含有人体需要的蛋白与营养,更是打工人的营养剂。加班过后、打完球后,或是节假日,不论是什么场景,大口吃肉,似乎都能为现代人“解忧”。

谁最爱吃肉?答案是广东人和川渝人。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1》对全国居民家庭人均消费肉类、禽类的统计数据,肉类(猪、牛、羊)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城市是重庆,四川、广东并别第二。以禽类计算,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则是广东。

广东以吃鸡、鸭、鹅等禽类出名,在这里的禽类为广东人勾画出一份地道的粤菜菜谱。白切鸡、豉油鸡、烧鸭、烧鹅等菜品深受广东人喜爱,更是闻名全国。

偏爱吃猪、牛、羊肉的川渝,则是著名的火锅之城。秉持“无肉不火锅”的原则,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会点满一整桌肉食。

南方更能吃肉

广东堪称全国吃肉最狠的省份。

如下图所示,按照2020年人均消费肉类(猪、牛、羊)和禽类相加的总量来看,广东排名全国第一,达到64.7千克。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广东人在2020年购买过64.7千克的猪肉、牛肉、羊肉或者禽类肉品。

具体来看,2020 年广东居民家庭人均肉类(猪、牛、羊)消费量达到了 33.6千克,排行全国第二,仅次于重庆。广东人均禽类消费量31.1千克,高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12.7千克)的两倍多。

在全国范围内看,对比肉类(猪、牛、羊)、禽类的人均消费量,可以发现吃肉类(猪、牛、羊)的地区明显更多。

人均肉类(猪、牛、羊)消费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4.8千克)的地区不少,除了重庆、广东,还有四川、内蒙古、西藏、江西、上海、云南、北京、湖南、浙江、湖北、辽宁、江苏,共14个地区,在全国31省(区、市)中占比近一半。

与北方人能吃肉的刻板印象不同,其实南方人消费肉食更多。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上述14个地区中,有五个位于西南和华南、四个位于华东、三个位于华北和东北、两个位于华中。

仔细对比猪、牛、羊三种肉类的人均消费量发现,除了在青海、新疆、西藏三地,牛肉、羊肉比猪肉畅销,在其他地区,猪肉的人均消费量都是牛肉、羊肉的倍数,最高能达到10倍。

其中猪肉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地方是重庆,为29.9千克,其次是广东、四川。牛肉人均消费量最多的是西藏,其次是青海和新疆。羊肉人均消费量最多的是新疆,其次是内蒙古和西藏。

除开猪、牛、羊肉,禽类也是肉届一大类别。要论吃禽类,南方人就显得格外积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全国31省(区、市)中,有29个省(区、市)肉类(猪、牛、羊)人均消费量比禽类多。但只有两个地区例外——广西、海南。

广西的肉类(猪、牛、羊)人均消费量为24.4千克,禽类的人均消费量超过了肉类(猪、牛、羊),达到30.7千克,仅次于广东,排名全国第二。

海南的肉类(猪、牛、羊)人均消费量为21.2千克,禽类人均消费量同样超过了肉类(猪、牛、羊),达到30.4千克,位列全国第三。

包括两广和海南,禽类人均消费量排名前13位均为南方省份。相比之下,北方人对禽类的消费不太积极。

即便是黄焖鸡米饭发源地山东,人均禽类消费量也排在全国中后位(第17名)。其他大部分北方地区如北京、黑龙江、河北、吉林、辽宁、天津等均排在禽类人均消费量榜单的中后位。

广东、川渝吃肉不相上下

广东与鸡的缘分早已注定。

远看广东地图,正是一只鸡腿的形状。摊开地图,仔细研究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产鸡——清远走地鸡、惠州胡须鸡、茂名怀乡鸡、肇庆杏花鸡等等。

在广东的每个城市,都会有各自独特的制作鸡肉的方式,如白切鸡、豉油鸡、桑拿鸡、盐焗鸡、娘酒鸡等等。据《食经》记载,粤菜以整只鸡为主料的烹饪,就超过30种。

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做法,但广东人对鸡肉菜品的最高赞美,还是“有鸡味”。

外地人来到广东吃鸡,可能会不太习惯。但其实保留鸡皮的嚼劲、鸡肉的原始味道,恰好是广东人对鸡肉烹饪的基本技术要求。

禽类深得广东人的偏爱。除了鸡,广东人还吃鸭、鹅、鸽子等。

在广东的老街,尤其是居民楼密集的巷子里,几乎隔一两百米就能看到一家烧腊店。一般店门口都会放一个铁架子,上面挂着刚出炉的烧鸭、烧鹅。

明亮的灯光照在烧得匀称的烧鹅上,时不时还会有一两滴鹅油滴在下面的盘子上,绝对是下班路上最大的视觉享受。饥肠辘辘的打工人隔着玻璃,用手往里指一指,那就是选好了晚上的“硬菜”。

“斩料,加餸”,这就是广东人犒劳自己的日常。

玻璃后的师傅从铁架上取下烧鹅或者烧鸭,手起刀落,烧鹅/烧鸭就被切好。会吃的老饕还会特别叮嘱师傅,“多点汁”。这样下来,晚上的那顿饭或许根本不需要其他硬菜,只要淋上烧鹅/烧鸭的酱汁,就能轻松干掉两碗米饭,拥有一顿丰盛晚餐。

鸽子肉相比鸭、鹅则矜贵一些。一盘烤到金黄的乳鸽端上来,皮脆肉嫩,一点也不腻。一口气吃下一只根本不在话下,甚至有点意犹未尽。

为了养好、烹饪好禽类,广东真的很认真。

如广东汕头澄海区,是国家级禽畜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澄海系狮头鹅”保种育种最大基地。汕头甚至打造了汕头澄海狮头鹅文化节,将狮头鹅预制菜产品出口到中国香港、泰国。

广东云浮罗定则按照“一核、两带、多基地”的总体布局,规划5个镇95个行政村,总面积92.6万亩,打造了豆豉鸡产业园,形成养殖、研发、制作、售卖、旅游一体化发展。

在吃肉这件事上,能与广东一比的,就是川渝了。

“无肉不火锅”,一句话就想象川渝人多能吃肉。在川渝地区,但凡是走进火锅店,在菜单上都能看到猪的各个部位——五花肉、酥肉、猪脑、午餐肉、猪肝、猪血等,牛、羊、海鲜类肉品也有不少。

其实川渝本地人吃火锅就像广东人吃鸡鸭鹅一样日常。毕竟,火锅在川渝历史悠久,本是夜宿的船工用来饱腹、驱寒的食物——一个瓦罐罐,装水、海椒、花椒,加入各种菜煮沸。

随着成都、重庆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城市,无数外地游客涌入川渝,品尝最地道的川渝火锅。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川渝火锅的探店贴。

需求催生市场,更多火锅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2021—2022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共有39.5万家火锅企业,其中四川最多,占比高达12.4%。重庆火锅门店数超过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成为火锅店最密集的城市。

抱着和“不登长城非好汉”一样的决心,游客踏遍川渝街头巷尾的火锅店,吞下一桌又一桌的肉,打着饱嗝满意的说:“下次还来!”

吃肉的好处和功效

吃肉具有改善缺铁性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好处。

1、改善缺铁性贫血:肉当中富含有相对比较丰富的铁元素,并且是人体比较容易吸收的血红素铁的形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吃肉可以为身体补充充足的铁元素,具有相对比较好的预防和纠正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贫血的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肉,为自身补充充足的铁元素,改善贫血症状。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改善效果比较好的肉类有牛肉、猪肉等肉类。

2、提高机体免疫力:肉当中含有相对比较丰富的优质蛋白,优质蛋白的摄入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吃肉可以为身体补充优质蛋白,为免疫物质提供动力,可以达到相对比较好的提高免疫力、增强抵御疾病能力的效果。但是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吃肉也要适量,避免吃肉过多导致胆固醇增高,进而引发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

    35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