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励志奋进文章
人们都希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越走越前,但是工作中的困难可能会阻碍人们前进,不妨看看小编准备的工作励志奋进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工作励志奋进的文章:打开心流触发器,提高500%工作效率的11个技巧
从技术上来讲,心流(flow)可以被定义为,当我们的感觉和行动都处于最佳状态时的意识状态。
心流是一种“如有神助”的体验。
德勤尖锐创新中心的联合主席John Hagel III说道:“公司高管报告,当他们处于心流状态时,效率会提高5倍。”
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打开心流的开关呢?
心流基因组计划告诉我们,原来心流真的有触发器,一起来看个究竟吧!
一、环境触发器
心流的环境触发器是指能够驱使人们沉浸到更深层次的心流当中的环境品质。
1、敢于冒风险
当我们极端专注时,心流会伴随而来,而往往事情的结果总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当我们敢于冒风险时,我们的专注力就会自动的被调用。
只有我们承受了某种程度的风险,无论是情感的、智力的、创造性的、社会性的,我们才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事业上源源不断的动力,竟然是来自于年少时,冒着被身边的朋友,家人,同学不理解,小看的风险,才一直坚持下来,也让我更好的了解了没有被人当过傻逼的人生是不圆满这句话。
2、丰富的环境
丰富的环境包括了新异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3个元素。
如果你一直呆在同一个环境中,你会发现很难达到心流状态。
比较好的方法是,尽量去获取更多新的体验机会,无论是工作,还是旅游,我们能通过这些机会认识新的人,从而创造出新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会让事情足够复杂,帮助你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3深层体验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能记住,还要记笔记。
如果从探索心流的角度来看,就是为了获取深层体验。
边学边实践是最容易得到深层体验的方式,当我们学习一门学科时,比较好的方式是,理论学习+实践+分享。
二、心理触发器
心流研�咳嗽毕K乖尢孛坠?�(名字好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找到了触发心流最关键的3个因素。
1、明确的目标
如何定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不是看你的目标多宏大,而是看你的目标能否分解成最小可执行的一个一个小任务,并且为每个小任务设定对应的目标。
如果你要写一本书。你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面跟自己讲,我要写这一本书,这样肯定会完蛋,比较好的做法,就是今天我就写一篇文章吧,压力一下子小多了,你才愿意坐下来写,才会有心流的产生。
2、即时反馈
我们做一件事情,即时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反馈周期越长,你的事情越难办成。吴伯凡老师讲精益创业的内容时说,做产品,产品迭代就好比一个口吃的人跟别人聊天,因为口吃嘛,别人听不懂,然后就会问它什么意思,一来一回,如此循环。
因为你听不清楚他在讲什么,你问他,他停下来重复了,然后你就清楚了,这就是即时反馈的力量。
3、挑战/技能比
调查发现,任务的难度与我们的能力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系时,我们的注意力集中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如果难度太大,我们就会焦虑。
如果难度太小,我们就会厌烦。
心流一般出现于厌烦和焦虑之间的中间值附近,在心流通道上,任务的难度足以激发我们去努力想克服,同时又不会让我们产生畏难情绪。
三、社会触发器
有一种心流叫群体流,也就是集体版的心流。事实上,除了运动员外,在一个初创公司,群体流是十分常见的!
因为初创公司每天都面临着不同的可能性,有利于产生心流,如果你的创业团队能创造出越多的心流,你们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1、亲密感
一个组织有了共同的语言与知识库,内部的交流也是建立在相互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在面对新的见解时,大家总能达成共识,而不是进行无休止的解释。
2、集体交融
当不同的人同时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集体交融,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贡献力量。
3、控制感
你有自主权,自由做你想做的事情,同时也有自我掌控权,做好你想做的事情。
但是你选择自己想要克服的挑战,获得必要的技能。
4、深度交谈
当你跟别人进行深度交谈时,有没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你不需要思考下句话怎么接,问题怎么回答,口上说的,就是心里想的。
5、做加法
互动的时候,不需要去争谁赢谁输,而是努力完善对方的观点,为对方做加法。
创新总是产生于不断放大彼此的想法和行动的过程中。
好比你跟你的异性朋友吃完烛光晚餐去散步,她说,今天的天空好美哈,很浪漫,然后你很不识趣的说,这么多乌云,一点都不美呀,其实你亲手扼杀了一段你们之间的心流。
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说,对呀,今天晚上和你一起看天空真的好特别!
好吧,大概就是这样。
四、创意触发器
创造力的本质是模式识别和风险承担。
模式识别:大脑把所有新想法链接起来的能力。
风险承担:大脑把这些新想法呈现给这个世界的勇气。
这两种体验都会产生巨大的神经化学反应,帮助我们进入心流状态。
有一点定的事实是,心流无处不在,无论你是谁,你在哪里,只要熟练的掌握前面说到的11个触发器即可。
工作励志奋进的文章2:你的高度取决于你的态度
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场“菜鸟”能冲到怎样的高度?让一位乡下的灰姑娘来告诉我们答案。
初入职场时,她被一家广告公司安排负责接电话等琐碎的工作。薪水很低,但一心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她,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接听电话,她总是爽朗亲切地向对方打招呼,默默地熟记经常来电者的声音,用心到只要接过一次电话,第二次她就能听出对方是谁。就这样,不到三个月,她便认识了公司的所有客户。客户交代的事情,她也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公司负责相关业务的人员。
她相信,第一份工作不会是永远的工作,但唯有努力地把第一份工作做好,才可能有下一个工作机会。凭着这种工作信念,她要求自己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极致。一年后,公司财务部出现一个助理空缺,主管马上想到她。尽管只是一个临时雇员的角色,她还是欣然接受,并做到完美。后来她陆续进入不同部门工作,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别人或自修,从基层一路做到公司主管。
她的第一个广告客户是在业界以挑剔出名的南侨。许多资深同事都劝她以平常心看待,因为根据以往经验,这个客户得提案三四次才会过关。
为了这次提案,她每天提早一个小时进公司,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她虚心向同事请教,但得到的建议却让她无所适从:有的认为南侨最在意价格,有的认为南侨对广告时段最挑剔,有的认为南侨最重视曝光度与媒体选择。
综合同事所有意见,她准备了4种方案给客户挑选。首次出马,她因准备充分,让提案一次就过关,引起全公司轰动!秉持这种永远比客户多想一些、想早一点的准备,她渐渐地在广告客户中建立起口碑。
33岁那年,她担任和信媒体传播事业总经理,成为当时广告界最年轻的女总经理之一。再后来,她一手打造出傲视台湾广告产业的王国。她就是被誉为台湾“广告教母”的余湘,现担任着当地规模最大的广告公司群邑集团的董事长,掌握着三分之一的广告业务。
在英文中,Altitude意即“高度”,Attitude意即“态度”,两个词仅一个字母的差别。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个人所能到达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其有着怎样的态度。余湘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从她面对工作的态度,我们可以知道,她能冲到这样的高度,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工作励志奋进的文章3:你以为换个工作就顺心了
好友子弹比我大5岁,现在活得特别牛气,光鲜亮丽,典型的“富一代”。
我一直觉得“光鲜亮丽”是对一个人的褒奖,因为不是每一个有钱人都可以看上去神采奕奕。至少意味着你的资本以及气质,让自己看上去强大无比。恩,子弹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经营理念里,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坚决不招频繁跳槽的人。他的标准是,如果一个人三年跳槽三次以上,说明他不够。
人在职场,最重要的是忍耐、等待、变强。他以我的大哥的身份和我说:你信不信,大多数人跳槽的原因,只是因为不顺心。于是无法忍耐,然后不愿等待,最后一事无成。
我之所以想到子弹,是因为前些日子,有一个小姑娘和我说,她现在工作两年,换了五份工作,怎么总是遇到坏人。前一次被同事穿小鞋,后来也被领导为难,这一次又是,感觉自己被孤立了。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你?
子弹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关于他自己。
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考进体制,好不容易在毕业前找到了一份工作,去了一家小型的软件公司。他说,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混得也太差了,一辈子都不想见同学。
满心欢喜地进入职场,结果去的第一周,就被部门领导在工作例会上批评,批评的那句话是:你一个大学生,怎么什么都不会,还不如初中毕业的。子弹回想了一下,大致是那一次的文件上有两个错别字。子弹是独生子,从小到大的好学生。是,好学生从小是含着糖长大的,给他一帖中药,就好像要了命。于是,第二天打了辞职报告。
年轻的代价,就是你以为还可以耍脾气,而别人只会当你坏脾气。当天,领导就批准了他的辞呈。
H城没那么好混。于是,第二个月,子弹不得不问父母借了1000元,然后又开始找工作。有些时候,学历真的是通行证,第二份工作来得快,竟然通过了一家大企业的面试。
如果小公司是池塘,那大公司就是河流。深水之下,鱼虾涌动,你不仅仅是不起眼,还根本没机会。
一个月过后,子弹发现自己除了每天烧水、打水、校对文件、文案,什么事都没参与。以及没有朋友,以及如果有任何错误,似乎都可以往他身上推。一个月后,他又受不了了。这一次,他没有辞职,而是去了人事经理办公室。
子弹说,人事经理是他这辈子最要感谢的人,是他一语点醒了他。
他问了子弹两个问题:一是你会干什么;二是你想干什么。
子弹回答完后,人事经理说:你与部门主管去说。人活在职场,所有的机会都是需要自己争取的。你知道,其实,我们这个圈子很小的。你曾经的事,我也有听闻。一星期就辞职,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因为不顺心而换工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希望,下一次如果真的离开我们单位,是因为你自身的能力已经让我们觉得汗颜,而不是因为你不顺心。
子弹是个聪明人。聪明的人一旦被激怒,就像是一只猛兽,它终于一往无前,它终于到达无法企及的高度。他的业务连续三年保持全公司第一名。七年之后,当所有人以为他会成为业务主管时候,他辞职下海。
他说,那一次离职,不是因为什么不顺心。而是终于想高兴地和过去说再见,就好像是那一年大学毕业,你获得了一张人生某一阶段的毕业证,你终于可以再次出发。
其实,改变自己会比改变环境容易许多。这不代表你要同流合污,而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这个职场获得了最优解,你们水乳相容,你们也相爱相生。你获得了成长,它获得了舒适。
我大学毕业入职培训的时候,我印象特别深刻,是一个培训领导说的一段话:如果你在一个工作岗位实在混不下去了,你可以考虑换一个岗位。因为确实会存在你与某些岗位或者某个单位气场不和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就好像,你总不可能事事那么顺利,也人人那么顺心。但如果再换一个单位,你还是碰到同样的情况,那么你要开始检讨自己,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单位的问题。恩,多半是你自己的问题,那你就得改了。
钱钟书有一句话是: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是,我们总是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却无限放大别人对你的一举一动。职场从来是复杂的,新人有新人的苦恼,老人有老人的烦忧。
新人的苦,无非有以下几种:一是摸不清别人的脾气,然后有莽撞地错误;二是一不小心说错话,连个纠正的机会都没有;三是干很多活,也增加了犯错的机会,且不说领导有没有批评你,大多数时候,告诉你错的那一刻,你就崩溃了;四是可能还有背黑锅的可能性,并且百口莫辩;五是不敢拒绝,于是你终于发现你是那个不停被需要的人,也是那个他们可以不顾你的感受,随意指摘的人。
老人的也有老人的苦啊,比如,你工作那么多年,总不可能人人都与你为善吧,于是你终于也有了敌人,哪怕始终善良,不喜欢你的人,还可以说你是“伪善”;你可能工作真的很努力,业绩也很出色,可是你还是可能因为自己的内向,失去了许多机会。
但你以为换个工作就顺心了?
职场有个性,但也是有共性的。人与事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的地方就有人。它与你学习的时候不同,你的学习是有标准答案的,但职场没有。言下之意是,有人在的地方,江湖就不可避免,有妖魔鬼怪,也有得道高僧,你忽然觉得使劲了全身的力气,也并不一定行云四海。而你最好的成长,始终是,你变成了最好的自己,与生活和谐相处,让自己繁荣生长。
我很喜欢美剧里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什么人,因为这个世界不会忘记,你要化阻力为助力,如此一来才没有弱点,用它来武装自己,就没有人可以用它来伤害你。
我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变强大的理由。许多时候,我们总是让阻力成为弱点,然后让自己无法向前,我们身陷囹圄,然后忘记是谁。
我们总是以为可以通过不断地逃离,离开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其实,你的弱点就是不喜欢的一切一直围绕着你的原因。无论前途多么艰险,你先让自己变成一个自己都觉得无法打败的人,然后,你会发现,所有所谓的不顺,都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已。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世人不会嫉妒比自己强大百倍的人,只会对比自已优秀一点点的人心怀嫉妒。
而我很想告诉你的是,强大的人,从不与人计较。说个最俗的道理,你不要总是想着逃离,先把自己变成野兽,然后,才有万千山水等你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