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微课说课稿15篇

|康华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课微课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15篇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1)

大家: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4课《戏曲人物》。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我国的戏曲艺术品种繁多,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遍及全国每一个城市,涉及到每一个民族,剧种有三百多种,剧目数以万计。本课是从拓宽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情感角度来设置的,这是一个具有浓郁民间文化艺术特色的课题。现在的学生对于流行歌曲兴趣浓厚,但对于戏曲却是非常的陌生。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并宏扬祖国的戏曲艺术。所以本节课要培养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和热爱,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走进文本,我发现它是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通过欣赏、认识,引导学生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神态和动作,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关于戏曲的知识是本课的新知识,水墨画学生在第六册《我爱大熊猫》那课虽已接触过,但由于平时学生很少运用水墨画去作画,因此技法的指导还很有必要的。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确定为:对戏曲人物神情、动作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稚拙、天真地加以表现。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多媒体辅助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录像、音乐等传统媒体;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播放京剧的磁带录音,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学习戏曲人物创作的同时,了解戏曲。

2、自主探究学习法 :

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的欣赏,在自主参与、体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让学生既学习了运用水墨形式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又加深了对戏曲内容的理解。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示范教学法、合作交流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块是说说教学准备: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在这节课前学生要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而我要准备的是课件,水墨画工具。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6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游戏激趣,触碰戏剧。

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老师手持一根制作的马鞭,踱着方步走进学生的视线。这样,在一片浓浓的京剧味中,我们的美术课拉开了帷幕。这个开场,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刺激,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课程主题上,更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关于戏剧的最初知识。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比如,戏剧的伴奏形式,马鞭等道具的'含义,戏剧演员表演时身段的特点等。我会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来的吗?(聪明的学生会说是骑马,这样道具的含义就能抛给学生去讨论去学习了。)

你觉得老师走进来这架势如何?有没有兴趣也来骑骑马?(寓教于乐,还能展现学生的能力)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戏剧的知识呢?(学生根据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给学生展现的空间,并相机把我们身边的戏剧形式介绍以下,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爱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二个环节:欣赏探究,走进戏剧

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第二个环节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了。多媒体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会播放经典的段子给学生欣赏,比如《三岔口》、《闹天宫》,在欣赏前,用激情的语言讲述这两出戏的精妙之处,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学生在欣赏时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资料: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七册第十四课,属于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资料。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继第8课《校徽设计》、第9课《精美的邮票》、第10课《做年历》之后又一节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资料。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前面的几课学习资料属平面设计知识,后面的学习中将学到立体造型的资料,所以本课是起到从平面设计知识到后面立体造型学习做好铺堑。

3、教学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设定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造型的多样性,及汽车的组成部分和结构。

(2)、经过想像设计造型和功能独特的汽车。

(3)、培养创新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

经过想像设计出造型和功能独特的汽车。

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知识学生难于用直观形象的符号表达出来,所以我定此为重难点。

5、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及汽车模型、教学图片、彩色笔或蜡笔、绘画纸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必须的观察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着基本的绘画造型能力。对美术的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资料课型已学习过,具备必须的绘画基本设计能力。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欣赏、分析能力较好,这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提问法——侧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路。

2、讲述法——经过讲解、陈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3、启发联想式教学法——经过事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示范法——经过教师的示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依据:我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做到突破重难点,经过提问、讲故事、观看汽车图片、分析造型、色彩,启迪创新思维,我主要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学生经过观看图片、思考分析总结进行构思设计,主要用了“直观感受法”、“模仿迁移法”。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五、说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经过提问,观看模型,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从家到学校,你们认为是坐汽车快,还是走路快呢

师: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汽车模型看看,同学们看到的模型汽车与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汽车有何不一样(模型汽车理念化,着重于设计型与色的新颖。)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汽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外观上有驱动、车厢等,概括出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

依据: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坚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所以我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

(二)、兴趣入手,粗略了解。(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那么你们明白汽车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

师: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发明汽车,讲述汽车发展史,总结出创新给工业带来的繁荣,自主创新给民族带来荣誉及可观的经济效益。

依据: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目的:使学生初步对创新精神的理解,总结出创新给人类交通带来方便快捷的生活。

(三)、开拓视野,了解创新。(分析汽车设计大师的作品,了解汽车造型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设计师们设计的概念汽车造型新颖、色彩亮丽的汽车(图片)。当我放到中国吉利跑车的时候,问:“同学们,你明白这辆车是哪个国家、哪个公司制造的吗”(小朋友:不明白,或许是中国……)我说:“这是中国的吉利公司制造的跑车,它是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开发的汽车。吉利跑车它的外形及发动机都是中国人自我创新开发的技术,它走出了国门,登上了国际汽车大展的舞台。让中国人在世界汽车行业的舞台上争得了荣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骄傲。【让学生了解大师设计的思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分析画面汽车设计的创新——造型与色彩。经过观察、分析、总结出变幻的主要元素】

(观看汽车的'分类,进一步加深对设计造型的理解,明确设计新产品的理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我设计一辆造型新颖、色彩亮丽的汽车呢师:同学们看过设计大师设计的新产品,作品与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有何不一样

【了解汽车用途的多样性,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四)言传身教,直观感知。(经过观看教师演示与分析设计要素,理清设计的根本思路及表达方式。)

师:那么你先看看教师是如何想,如何画出来的。我把我的构思说出来:我生活在美丽的海南岛,一年四季如春,阳光明媚,有美丽的沙滩,有椰风海韵吹拂真舒服,那教师设计一辆外形美观车顶开蓬的休闲型汽车,敞开车顶就能够呼吸到清鲜的空气,多舒服啊。之后示范画出我描述的汽车,边示范边讲解设计要素与设计意图,然后让同学们把自我的构思说说再画画……。

【将抽象的知识演化为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主要是经过以上讲解与演示,学生总结出设计的主要元素:造型新颖、功能独特、色彩亮丽】

(五)、理清思路,意出于形。(学生陈述自我的构思,对其构思用绘画形式来表达。)

师:展示同龄学生的汽车设计作品(有画的、也能够是手工立体制作的)作品,总结主要体现了作者设计的主要理念。

【加强学生设计表达能力】

(六)、展现自我,突出重点。(作业:用绘画方式设计一辆造型与功能独特的汽车。)

口头描述自我将要设计的汽车外形和功能,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细化作业指导。

【经过动脑、动手,将梦想变为现实。】

(七)、分享成就,促进成长。

学生作业展示、学生自评、教师小结。

【经过展评活动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八)、拓展思维,造就未来。课后拓展—可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表达形象的变幻(如: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立体的新颖汽车)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地球的新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资料,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主要资料是学习海报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报的制作方法,经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这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美术课程。

2、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美丽家园以及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培养孩子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期望和提议。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保护地球的海报、手抄报来表达自我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难点: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必须的生活体验,本节课的设置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节课我采取了情景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引导观赏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的优美的教学情境。新课一开始,我经过让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一个民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投入地学。

2、问题讨论法: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束缚,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如

3、引导观赏法: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四、说学法

根据教学资料及教学特点的需要,本课我倡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所以,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你明白这是怎样画出来的吗?”等,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习

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自学尝试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所以,在讲到的制作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说说、谈谈、画画,动脑、动口、动手,自我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合作学习法: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学生除了自身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此,我在学生作业这一环节设计让他们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播放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短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到课堂中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地质灾害问题,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二)引导启发,探究新知。

1、展示教师设计的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用欣赏图片的方法,比较课本第10页选取两幅图片的共同点,让学生说出两幅海报图片的共同组成部分。

A、文字B、图片C、色彩

3、教师出示四种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①写实②装饰③抽象④漫画

4、教师示范,探究制作步骤。

①确定主题②构思构图③充实完善

(三)巩固练习,合作创造。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幅《地球的新生》海报设计,要求:主题明确、色彩鲜明、构图简洁。

(四)展示作品,激励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我说说自我的作品名称,觉得自我什么地方最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我的看法,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提议也能够提出来,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以激励性的方式,结合学生作品的不一样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学生参与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德育渗透,课后拓展。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宣传活动。

六、板书设计

我将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展示教师范作,中间板书本课知识点,右边展示学生作品。本节课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究、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多谢评委教师!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喜怒哀乐》这一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活跃的时期,结合这一学龄特点,教材要求让学生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观察与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表演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为一个课时教学。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技能目标: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

情感目标:理解不同表情下不同的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本课的重、难点:分析五官的微妙变化所产生不同的表情。结合表情特征,大胆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

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方法,我说课的第二板块就是教法。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中的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

(2)示范指导法

(3)引导欣赏法

以上的方法主要使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之中。

三、说学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问题讨论法

2、自主学习法

我时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让他们充分体会创作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亲近学生,游戏导入。(本环节用时3分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轻松进入课题,我出示一幅有趣的`故事画。一只鸡蛋打碎了,旁边的四只鸡蛋看到这一现象露出4种不同的表情。学生观察故事画,提出两个问题:旁观鸡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表情?猜一猜谁才是这只碎鸡蛋的好朋友?经过学生一翻讨论,得出了答案。并借此机会引出人物四大表情:笑、哭、怒、愁。

(设计意图:使用游戏激趣法,用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入手导入课题。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很快认识到产生的表情和心情有关。)

2、解析图例、总结规律。(本环节用时6分钟)

这一环节,我首先给大家出了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出示的人物表情照片和对应的简笔画表情连起来。学生很快就把对应的表情连起来了。而在简笔画人物表情中五官变化的对比非常清晰。使用问题讨论法,让学生根据简笔画中出现的五官特征,讨论总结出画表情的口诀。学生边读口诀边亲身体验做出喜怒哀愁四种表情,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降低了总结五官变化规律的难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由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得出的结论更能被熟记和领悟,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3、游戏测试、巩固知识(本环节用时2分钟)

这一环节中,我例举了产生微妙变化的眉毛、嘴巴、眼睛等单独的五官,让学生先讨论后猜,这是哪一种表情中的五官。

(设计意图:使老师对学生掌握五官表情的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为后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4、欣赏名画、感受意境(本环节用时7分钟)

本环节,我准备了4副具有代表性的大师作品。首先为大家讲解这幅肖像画当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自己感受画面主人为何有这种神情。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发表感慨,再继而让学生讨论分析作品中五官变化和规律。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大师作画的意图和情境。这一阶段是作为本堂课情感升华的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由情入景,深切的感受到画面的心情与意境,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作时大胆抒发心情奠下基础。)

5、步骤示范、技法总结(本环节用时5分钟)

示范前,我先抒发自己的心情,讲述今天发生了许多让我感到开心的事,可以用一个“乐”字来概括。我忍不住想把“乐”画出来。在黑板上示范自画像。边示范边提醒学生作画可以将五官适度夸张,结合表情口诀。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虚实等,并留出一个五官“嘴巴”,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根据我的表情添加。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指导法,让学生更清楚更有效的掌握作画的步骤,留空示范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合作意识,与老师建立亲密关系。也为他们后续无拘无束的作画做好铺垫。)

6、大胆创作、巡回指导(10分钟)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在积累了一定的美术技法和情境之后,学生的表现欲望已经很强烈了。这时我给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以镜子中的自己为模特,画一幅生动的肖像画。也可以画你的同学、父母、老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表情。

(作业设计意图:这一阶段是对自主学习的体现。让学生对自己抒发心情后五官的微妙变化产生了兴趣。让他们画出具有表情特征的自己,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也间接教育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在巡回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知道想要表达的心情,但由于拘泥于技法,又害怕把自己画的不像,导致人物表现的很紧、构图不饱满、表情不夸张生动这些问题。于是我立刻当堂挑出一位学生的作品,这幅作品线条画的不够流畅、也不是很像自己,但将人物表情表现的很夸张,笑的时候颧骨和下巴也会跟着变形,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大胆的画出了自己的感受,我抓住机会大力的表扬这幅作品。这时很多同学不再纠结于画像不像,都放开手笔,大胆的去创作,随心所欲的去表达自己的心情。以至于来后出又现很多生动的作业。

7、展示作品、自评互评。(本环节用时5分钟)

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尤为重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

1)学生自评,给自己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为大家讲述这张心情背后的故事。

2)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猜画面所表达的是什么表情,也可以从美术技法,如线条、构图这些方面去评价(这样设计评价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8、课堂小结,扩展延伸。(本环节用时2分钟)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色彩与生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资料。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资料。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经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必须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过列举很多生活实例,帮忙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构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则是: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一样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提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供给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我会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继续追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为什么揭示课题《色彩与生活》。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色彩三要素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天空及衣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当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两组家居装饰图,鼓励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一样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不一样的色彩搭配方法。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本课学习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方法,为校服进行色彩搭配。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能够相互评价,教师做最终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评价。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所以我最终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6)

说活动教学思想

美是一种艺术,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更是发展为强烈的审美情感。幼儿园的审美启蒙教育是将各领域的审美体验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就美术活动而言,应当将启迪智慧与完美的心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在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中,给幼儿以丰富的感官刺激,鼓励他们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我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所谓美术,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很容易出现两者对立的情景:一是有美无术,幼儿只是在理解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图式,因而失去了表现和创造美的热切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美与术的统一,如何将各种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我想这是我们审美启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在这一方面作一个初步的尝试。

说话动教材

《背太阳》这一资料选自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带有一丝童话色彩,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人熟知的太阳作为主人公,将房子、大树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为了让太阳工作得简便一点,朋友决定轮流出来背太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经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仅有在表现创造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那里所说的情趣即为审美情趣。在绘画创作中。技能水平能够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背太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说活动目标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当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运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在构图上,那些连成一片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或是手拉手的云朵等衬托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大的太阳,大与小、名与少的比较配合。给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忙及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些抽象的情感品质经过资料语言及图象会给孩子一种具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幼儿经过自我的创作进一步体会到这些美丽情感品质的美.而这种美会使整个活动极有光彩。

说活动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他们常用的水彩笔和蜡笔外,还供给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能够用记号笔描线,能够用蜡笔勾边,也能够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说活动过程

1.主题引入

为了更好地把握幼儿对资料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运用更好的方法大胆表现自我体验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题引入:“太阳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们商量着怎样让它工作得简便一点。”从而引出后面的演示讨论,许多房子、许多大树、许多花草都来背太阳。使这种情感体验逐步深化与升华,并能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2.提问设计

在感受物体重叠关系时,我用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视觉效果较好。在活动设计中,为了让幼儿理解创作技能或为了提出让幼儿争论的话题.我很注重设问的技巧。如:一级提问(较为笼统的问题)、二级提问(有各种答案的问题)、封闭式提问(即寻求标准答案的问题)等等。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往往会注意了设问的资料如何为目标服务,而忽视了完整性,教师则成了既是情景的创设者又是情景的破坏者。

为了设问资料与情景巧妙地结合,在引导观察房子间重叠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一幢房子背太阳背得动吗”提示幼儿应有许多房子才能背太阳。演示二三幢房子后又问:“咦!这幢房子怎样造了一半就背太阳了”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这幢房子给别的房子挡住了。所以只看见一半。让幼儿感知房子怎样挤进去呢从而告诉幼儿重叠的.表现方法: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提示房子与房子能够不断地重叠。当许多房子最终将太阳背起的画面出现后,孩子们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观察感受,下头的尝试就变得简单了。用大树作为相关绘画经验的迁移为孩子在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样的,教师在示范讲解时所用的设问都围绕着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而设计的。

3.活动拓展

在引导创作时,我用“一年有几天”的问题激励幼儿想像各种图象.拓展创作思路。如果说,在欣赏与讨论环节教师应对的是幼儿整体的话,那么在指导创作中的教师应对的则是不一样层次水平的幼儿个体。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幼儿创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奇的构想或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并经过语言这一媒介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充满活力地投人创作。

为了坚持活动的完整性,这个环节教师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创作中由于儿童对重叠与省略的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幼儿时期也只是这一过程的初步认识阶段,在那里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教幼儿一种方法,只是为了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而不是限制。美的构图形式是多变的,对于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图式,教师的随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讲活动特色审美教育的根本在于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背太阳”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关心别人、帮忙别人的欢乐。我想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教师不应单纯功利性地评价谁的房子画得好,谁的小花画得美,而应从请来了哪些背太阳这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一天房子背太阳.第二天请了谁背太阳在不断介绍幼儿创作资料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样一来,将重叠与省略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融会在优美感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中。这样幼儿最终得到的体验是“勤劳工作的太阳得到了地球上许许多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忙”,而不是仅仅学会了重叠和省略。

俗话说:“画无成法,教无定法。”我想那种“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是应当避免的。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7)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的衣裤,换上了轻便美丽的衣装,可以无拘束的游戏、玩耍。小动物们也从长长的睡眠中醒来了,所以我预设了这节有关于小动物的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是适合于小班孩子的,因为5—6岁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与小动物交朋友。所以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手指点画课,其次我还收集关于幼儿美术的研究资料,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 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现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来到了活动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现在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接触美术这门课,还不懂得什么是美术。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啊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让幼儿爱上美术。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成功的快乐。主要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因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欣赏"四个部分。

(一)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和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引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引起学习的兴趣

1、幼儿说手指歌: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跳跳跳。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好棒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可真开心,这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现在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采用"示范讲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画法,"示范讲解法"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一下,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为了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欣赏与评价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都找到了她,真高兴啊!她到我们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当中还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

七、活动延伸: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喜怒哀乐》一课是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六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科主要教学资料是经过欣赏、观察、体验等环节来学习表现人物喜怒哀乐不一样表情,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体验表情的作用及乐趣,并试着拿起笔用富有感情的线条来表现喜怒哀乐。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开始,便陪伴着他们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的手段,五年级的学生属小学高年级,心里上已渐渐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强,对生活细节感受较深刻,对绘画则更显谨慎,常常感想而不敢画,而一课恰好接近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与夸张的用线。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心境与表情的关系,以及喜怒哀乐不一样表情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任务头像造型手法与用线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

3、教学重点:学会描绘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4、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表情特真,大胆夸张,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

二、说教法

依据本科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了更好的到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开始我便出示自我的头像表情,让学生猜可能发生了什么,即让学生猜“情景”,这能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动脑并主动地学。

2、示范指导法

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擅于模仿,所以教师不但要在语言、品行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并且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也应予以示范,在画表情时,提醒学生构图及用线的相关知识。

3、引导欣赏法

美术史上很多大师作品值得借鉴,也值得学生去欣赏,我例举了《蒙娜丽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幅典型的名画,对人物表情分析,感受名画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构成审美意识。

三、说学法

1、问题讨论法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带着难题相互讨论,不但意义深刻,也颇有成效,我组织学生讨论多种表情的特点,为他们画表情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法

本校现提倡“先学后教”,让学生先学,产生疑问,如书中的技法点击部分,我会先让学生先看书自学,然后再带着疑问看教师示范,这样才能逐个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

四、说教学过程

1、亲近学生,激趣导入

首先我将出示明星不一样表情的照片,以头像为主,提问学生,“猜猜?”这样学生便能快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理解不一样表情来自于不一样情境,不一样心境,从而导入本课课题《喜怒哀乐》

2、欣赏名作,技法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利用课件展示引导欣赏《蒙娜丽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头像表情,并请学生猜猜人物可能身处的背景,在学生回答完成后,出现完整图,帮忙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人物表情与作品的关系。然后我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除了范例中的几种人物表情外,还有哪些人物表情,请学生作出不一样的表情,并描述每种表情的五官变化。然后我再和学生一齐看书中知识窗的资料进行小结,组织学生读一读,如:“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学生边读,教师边出示相关表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

3、步骤示范,技法点击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经过课件展示,欣赏人物的脸型、发式、眼、眉、鼻、嘴、耳的各种不一样表现方法,这一环节能为能力弱及无从下手的学生供给帮忙。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的“技法点击”,掌握作画步骤,我将以一位学生为例,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边按作画步骤示范,尤其在画五官时,提醒学生运用知识窗内的古代画诀,同时鼓励创新,适

当夸张,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和虚实。

4、鼓励创作,品评欣赏

这一环节我首先会对学生提出作画要求: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同学的'人物头像,注意构图与表情的刻画,可适当夸张。在学生作画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分组作画,细心观察学生的写生表现程度,适时指导,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帮忙与鼓励,让他们建立起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尤为重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1、学生自评,给自我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2、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欣赏、比较、了解五官的微妙变化能产生不一样的表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景,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最终,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共同体验表情的乐趣,共同学习画表情的活动,技法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力,让他们在玩中学。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9)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

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10)

一、说教材

《巨匠童心》是湘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齐白石和毕加索两位艺术巨匠的艺术风格,提升同学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时学会一些美术技法,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美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齐白石,毕加索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能力目标: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情感目标: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

难点为: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五、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美术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和本课的具体情况我打算采取师范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示范工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水粉笔,水粉颜料,调色盘,4开纸张,小水桶。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炸东西,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

1.齐白石

(1)简介: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

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

2.毕加索

(1)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1901年6月24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1973年4月8日在法国慕景市过世。

(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

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技艺上的,心态上的……

三、巨匠童心的规律

1.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2.游戏连一连:找出上面三副图分别是哪副作品的构图空间布置。

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

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

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试一试

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

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讨论

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

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像。

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

3.教师巡辅。

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巨匠童心》一课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谢谢大家!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11)

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大家看张图片(放幻灯片一张鸟窝),看完后你想到了什么建筑?生:鸟巢,师:说的`很好,那么你从鸟窝想的鸟巢的这个过程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图形与联想

二、探索求进,讲授新课

1、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刚才我们由鸟窝想到鸟巢的过程叫什么呢?现在知道了吗?)

2、图形联想的常见方法:接近联想(由魔方想到手)类似联想(由圆想到了太阳)因果联想(由云想到了雨)对比联想(由红花想到了绿叶)(幻灯片展示)由学生举例 难点的解决:联想时要找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举例说明(幻灯片7)

三、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除了从形状上联想之外,还可以从色彩、味道,声音等方面展开联想,举例(幻灯片8、9、10)

四、热身活动:图形循环联想

由一个图形展开联想,经过几个环节最后还回到原始图形。

五、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1、创新思维培养,幻灯片展示

欣赏利用虚拟物过山崖的动画,分析作者创意

2、看图,画想像画

六、奇思妙想展示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意联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很丰富,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当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想像画时,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学生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12)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为了让学生体会速写艺术的魅力,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速写作品,期望通过欣赏名作、佳作,领略其中的韵味,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现水平。

二、学生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美术特长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素描训练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物象也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技法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速写练习,可以提高他们对线的认识,对线条的利用,增强审美感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速写的认识、学习速写的方法以及速写的表现形式。

四、作业内容与提示:

采用以线条为主的形式,进行人物的写生练习。

要求:线条流畅,构图饱满。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人物全身照片一张。

(一)导入课题:

师:每人取出一张32开白纸,把自己手中的照片里的情景用线画下来,注意整体感。

学生认真描摹照片中的人物。

师:你们以前画过这样的作品吗你们知道这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绘画吗

学:线描

师总结:刚刚我们大家所画的画就是用线来构筑形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那就是——速写种类之一的线描。

(二)欣赏范例

师:欣赏儿童画和大师作品四幅

什么是速写:

看字面的解释,顾名思义快速书写,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敏锐地抓取所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速写作为记录和反映生活的有效手段,其特有的真实、生动与鲜活是其他表现形式难以替代的。

师:第一幅人物画是以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表现画面

学:线条表现

师:第二幅儿童人物画呢

学:线面都有

师:第三幅速写是什么表现方式

学:线条

一次类推

师总结:

速写的.表现方法:

1、以线为主,线面结合

2、以面为主

3、线描

师: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第一种表达方式,以线为主,线面结合。

讲授新课:

师:速写学习中线条的运用极为重要,同学们再欣赏几件作品,体会线的作用与表现。

通过绘画元素来分析(形体结构、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物象的内在力量与意蕴、物理性质、人的内心世界)

学生通过专业绘画语言的元素分析画面,

学生1:第一幅画面以色调为主,黑白对比明确,体积空间感强烈。

学生2:第二幅画面不具体,主要是用线描作画,能看出形似,感觉作者画的比较轻松。

学生3:第三幅自画像运用素描的语言来表现,结构清楚,透视正确,形象特征突出,有黑白对比,但是比较弱。

学生4:画面抽象,不是素描的基本元素表现,不太懂,有黑白对比,没有空间变化,感觉人物内心不正常(此时学生哄笑)

学生5:这幅画不像在生活中看到的树木,不是写实类的,但是还能看出是树木,黑白对比弱,形体不具象,空间趋于平面。

师总结:以上几幅画面都是速写的种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主观表现在线条运用上,可以看出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造型艺术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三)技法表现:

出示几件作品学生欣赏

思考问题:

1.这些作品在表现风格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3.你喜欢哪幅作品你觉得哪幅作品中的线条最美为什么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思考以上问题并回答。

学:比较喜欢写实的作品,最看不懂的就是最后一幅抽象画,好像是个人物,但是太难看了。不理解。

学:第一幅很漂亮,第二幅也很具体,是一张嘴,速写太乱了。

师总结:

1.写实性速写——以展现客观物象真实感为目标的线条绘画。

2.表现性速写——表现画家对客观物象主观感受的线条绘画方法。

3.抽象性速写——为表现事物内在的精神、用纯粹形式符号进行非物象化表现的线条绘画。

速写教学中离不开线条的表现,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线(如地平线、沙滩的波浪线、冬天的树枝、电线、人的轮廓、山峦流水、云彩等等)

师:这些景物中运用了哪几种线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成组讨论并回答上面问题。

教师总结:

直线——刚强

曲线——温柔

粗线——豪迈

细线——精致

斜线——飞跃、前进

水平线——静止、平和

垂直线——严肃、动感

锯状直线——焦虑、不安定

师:绘画中的线和数学中线的概念不同,它具有方向、形态、质感、明暗、虚实等特性,线之间也有远近、疏密、前后、曲直、横斜等对比变化。

通过上述的学习,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线的感觉用笔修改你刚才的作品,注意线条的表现力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并请两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绘画内容以及采取了哪些线条的表现形式。

(四)本课总结

师:本课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什么是速写

2.速写的几种表现方式

3.了解作品中线的运用。

4.归纳了几种线形的区别

5.注意整体把握对象和线的形态和走向。

(1)写实性线描写生

整体——局部——整体

(2)表现性线描写生:

整体观察(局部——整体)

老师示范:现场作画

(五)家庭作业:

作业题目:我的同桌同学

表现形式:以线为主,以面为辅

纸张要求:16开大小一张

画笔材料要求:铅笔、炭笔、钢笔等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13)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

重 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二、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5分钟)准备

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1课时

主讲:石门县第一中学 欧文博

(二)复习导入:(2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

(三)新课讲授(28分钟) 创设情景:

1、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 (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2)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1页。

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3—4学生回答)

(1)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我们来欣赏“熨烫”部分。

(2)展示“熨烫”部分图片。

(3)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

(4)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

(5)教师小结: 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启发式、社会学式鉴赏)(3—5学生回答)

(1)教师语:阅读课本第32页的文字内容,要求学生介绍这幅作品表现的内容。

(2)教师小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部分。播放琵琶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

(4)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

(5)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

(6)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

(7)教师提问:哪位是状元郎粲?画家捕捉到他的动态,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举动吗?

(8)学生回答:穿红色状元袍;比较得意、忘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9)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师提问:画中李嘉明的侧身、回头,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

(11)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

(12)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13)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

(14)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史资料。

4、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启发式、形式鉴赏)(6分钟)(4—8学生回答并体验)

(1)教师演示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并思考这首诗是指哪幅中国名画?

(2)学生回答: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教师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观看视频,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

(4)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

(5)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师演示:出示范画《清明上河图》。

活动:让学生分组走近欣赏、感受这幅名画。并模仿体验画中人物动态的描写。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轿的人等等。(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7)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

5、出示: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分钟)

(1)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了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课堂总结:(1分钟)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总结并同时演示上课内容:

(五)实践练习(12分钟)

(1)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展示点评:(3分钟)

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

教师最后点评:

(七)作品欣赏:(3分钟)

1、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2、演示图片:出示古代人间生活的一些图片(20幅,每幅6秒)

3、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中国古代画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活状况,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对生活得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谢谢大家!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有关要求,选择“星空”这个与天文、地理、航天等科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主题星空,指导学生运用收集图片资料、观察星空、绘制和设计有关星空题材的美术作品等方法,了解美术星空与科学的关系。

教材从认识星空入手,展现了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认识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大量的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艺术创作灵感。通过绘画与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艺术视野,拓宽美术的表现题材。学习收集图片、处理图片和从有关的图片获取创作源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课文以观察和讨论的方式导入,逐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星空”的丰富感受。包括地球与太空,’人类与宇宙的探索,有关星空图片的获取,星空的色彩,星球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等,从而获得美感启示。

教材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安排学生绘制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视觉感受的能力,立足于学生兴趣,鼓励多种技法的尝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体会视觉艺术中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构成要素所形成的视觉美感。 “活动二”安排学生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件平面设计作品,力求把设计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设计意识的培养,并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制作手法,培养灵活处理表现手法的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学习电脑绘图软件的操作,利用电脑制作。

“评价建议”一栏中,提出了从图片中获取美感启示、从作品创意等方面对学习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检测知识、能力水平的参考。

“资料库”收集了有关绘画特殊技法的介绍,供作业时借鉴使用。

“学习大空间”提供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图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科幻画的创意表现,使学习得以延续,且提供了教学选择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

能从自己获得的星空图片中获取某种美感启示。

初步懂得美术作品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表现宏观世界,从而有助于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能运用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业。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依据学习活动设置选择图片。在列举的图片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星星、行星、星团、星云、科学探索等图片以及绘画与设计作品,并采取艺术作品与星空图片相对照的方式呈现,启迪学生的创作思维,为教师实际教学选用图片时提供方式上的参考。作业指向是将美术的触角伸向遥远而神秘的太空,体验运用美术语言表现更为广阔的宏观世界,对于材料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较为宽泛。教材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学生作业和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学生作业时的参考,对教材中提供的绘画中常见的表现技法可作尝试。

2、教学组织

课前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如有关星空的图片、绘画作品,星空的科学知识,神话故事等。安排学生采用不同途径,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把收集的图片资料粘贴在教室里。使学生课前就有交流,为本课学习作准备。学生还要准备绘制工具,例如水彩纸、毛边纸、色纸、颜料、上色工具以及盐等。

3、教学策略

首先,以“美丽而神秘的星空”为题,组织一次讨论活动,讨论内容包括人类是怎样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古今中外有哪些关于星空的美丽传说?你对星空有哪些了解?获得哪些美感启示?围绕讨论做好有关准备,如相关知识、图片、文字资料的搜集,掌握赏析图片的方法,考虑小组的分配,座位的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

接下来是学生的创作活动。在学生获得了初步的美感启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作品的构思、构图与表现展开师生的交流活动,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呈现的绘画作品,分析其创意、构图、色彩、表现形式等等,教师就某一特殊表现技法如撒盐法作演示,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构图、材质、色彩、技法等内容的具体的想像、创意上,为作业做准备。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一节课参照收集的星空图片,借助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绘制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绘制方法不限,水墨、素描、水粉、水彩、油画棒等工具都可以画出很好的效果,表现形式抽象、意象、具象均可,并可尝试各种特殊技法。第二节课作业借助收集的资料,以星空为题材,制作一件平面设计作品,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星空图片展之类主题的招贴画,绘制手法可以手绘,可以用材料制作、图片剪贴,也可尝试用电脑制作。重点在营造神秘的氛围,表达对宇宙的独特感受。

4、教学评价

作业展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业的评价可参照教材上的建议,一般采用互评、自评与教师点评的方法。教师注意评价方向的引导,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其明确改进提高的方向。 “活动一”的作业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技法,同时加强构图意识; “活动二”的作业注重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考虑作业的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培养设计意识的.形成。

本单元学习能有效地进行学科综合,因此学习评价可关注学生是否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为我所用”,体会美术与科学的联系。

四、教学选择

可在下列程序中选择实施本单元的教学:

1、古今中外关于星空的想像与描绘——人类的科学探索——对图片的赏析——表现技法的介绍——想像创作活动。

2、用学校天文台观测星空——交流感受——赏析——创作活动。当然,我们不排除还有更好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

“活动二”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可能会有困难。因为对于主题不明确、脱离学生生活的平面设计,要此年龄段学生设计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有相当难度,一般会指向对画面构成意识的关注,而作业往往流于简单,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教学调整。建议把学习大空间的内容安排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借助星空的题材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让学生尝试画一幅关于星空的科幻作品。另外也可以根据第一节课的作业情况,组织一次本年级星空题材的图片、作业展,第二节课就以此主题设计一幅展览的招贴画,既符合教材中活动二的安排,又使活动有实用价值。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6 课内容,美丽的星空。 (出示图片)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 ( 深蓝色的天空,星光灿烂,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上,闪闪地发着光)师:这时候的夜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 学生:美丽、寂静、旷阔、神秘……

展示新课教学:

教师:神秘而美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们有没有细心的同学观察过?美丽的星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由学生思考交流星空的知识)

师:(小结)当然,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我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

师:星河留给我们太多的美丽,大家一起来谈谈星空的美丽吧。( 由学生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感 ) 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 ? 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 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 教师:星空美丽而神秘,如果把它表现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了解了星空,鉴赏了星空,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幅表现美丽星空的作品呢?

学生做画,(表现方法不限)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学生作品。

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你们的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

美术课微课说课稿(篇15)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幼儿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幼儿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幼儿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幼儿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幼儿实施影响。

    7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