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语文说课稿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下面给大家分享短歌行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
短歌行语文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
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
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短歌行语文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
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
二、简介
(一)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
(二)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
譬如朝露(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ōu)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qì)(yàn)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齐读。
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
明确:就是“忧”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
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
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
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
六、课外拓展
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曹操。
七、作业
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来评价曹操其人。
短歌行语文说课稿(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短歌行》。
一、“说”教学构想:
1、渗透两个原则:①诵读是诗歌学习、品悟的基础②让学生结合诗句自己讨论分析,既要读出“作者”,也要读出“自己”。
2、对学生来讲,这一首诗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是一个学习难点,应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解读诗歌意象等角度来理解。
3、全课教学过程整体构思:通过初次诵读,让学生基本熟悉诗歌内容→师生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其思想感情→结合德育目标的要求,深入体味曹操的“忧”情。
二、“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7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它们包括:《<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这些诗作不管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也为了唐代诗歌高潮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如果能掌握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不同作品在创作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点,那么对后边的诗歌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各抒己见,谈一谈曹操到底“忧”什么?);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又在“忧”什么?)。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重点:字词句的梳理,学生要读懂读懂句意(典故较多,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短歌行》的过程中,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及其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和求贤若渴的情怀。
② 教学的难点:初读曹操的《短歌行》,很容易误解为曹操要抒发一种人生苦短、仕途失意等忧烦的情感,实则不然。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曹操骨子里的那种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将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通过学生整合小说、影视中关于曹操的形象信息、借助课文注解,合作探究、展示个性表达等课堂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好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运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营造一种感知三国英雄形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查找资料、圈点勾画课文注解信息,课间相互交流有关“曹操”的故事。
2.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堂教学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详见教案)。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学习内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研读诗歌本体,师生共同探究:曹操到底为何而“忧”?(激发学习兴趣)------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忧”)
④拓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忧”?(结合学生个人生活追求)
教师总结,并布置相应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短歌行语文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
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①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②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③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④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
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八、说板书设计
表达格式:手法内容作用或效果
运用了 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表达(抒发、体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怀、理想、高尚品德等
艺术手法
用典 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兴 形象生动
借代 引人联想 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
思想情感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短歌行语文说课稿(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
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
二、简介
(一)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
(二)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
譬如朝露(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ōu)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qì)(yàn)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齐读。
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
明确:就是“忧”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
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
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
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
六、课外拓展
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曹操。
七、作业
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来评价曹操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