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育祥

说课稿应注重评价和反思,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好的改进和提升。避免术语的滥用和专业性的过强,以确保同事或上级能够清晰理解和接受所述的教学内容。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宇宙的另一边》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要求学生在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想象的神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陈诗哥的一本儿童绘本《宇宙的另一边》的一部分内容。文章充分发挥想象,设想了宇宙的另一边和我们这一边完全相反的事情,激发了学生想象大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吁”这个生字,会写“淌、秘”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都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3.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并能试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什么秘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都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是本课的重点。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并能试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什么秘密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朗读感悟法。文章语言新奇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办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激发想象。

2.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3.发挥想象法。启迪学生联系生活,充分发挥想象,看看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新奇的事情会发生,开拓学生思路。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导入

师: 在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什么?有像这边一样的国家、一样的城市、一样的街道、一样的孩子吗?那里的孩子怎么生活,怎么学习呢?那里的孩子会看见什么样的自然风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索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吧。

板书:宇宙的另一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会写的字:淌 秘 密 栋 梯 铃 乘 绪 篇 越

会认的字:淌 秘 栋 吁 绪 篇

3.老师范读读课文,注意感情和节奏。学生跟读。

4.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课文是如何宇宙另一边的世界的呢?请试着划分段落,并总结段意。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浩瀚的星空引发了“我”无限遐思,“我”想象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第二部分(6—9):“我”始终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想象宇宙另一边神奇的数学课堂。

第三部分(10—12):“我”向大家分享“我”的美好想象,大家 被宇宙另一边的世界迷住了。

四、认真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同桌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彼此的

疑问。

1.这个“秘密”真的是星光告诉“我”的吗?是什么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

这个“秘密”不是星光告诉“我”的,而是“我”看着浩瀚的星空,感觉宇宙是那样的广袤而神秘,从而引发了“我”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2.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这里的倒影指的是什么?(PPT出示倒影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倒影的意思)

“倒影”是指倒立的影子。它与景物自身总是相反的。所以宇宙另一边的世界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样,与“我”这边的真实世界是相反的、相对的。

3.你觉得在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与这边不一样的自然现象?

预设:

师:通过读前文我们知道宇宙另一边有和我们一样的世界,但是那个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和我们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相反,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筋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奇妙的事情发生?

生1:在宇宙这的一边,候鸟要飞去南方过冬,在宇宙的另一边,候鸟都得飞去北方过冬。

生2:在宇宙的这一边,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在宇宙的另一边,大树迈开腿到处跑,喜欢呆在哪里就呆在哪里……

五、品读课文第6—9自然段,充分发挥想象。

1.播放课文第6—9自然段范读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2.“我”为什么感到有些尴尬?

因为“我”想象中的宇宙另一边的世界太神奇、太美好了,“我”沉浸其中,都忘了“我”正在上语文课。老师发现了“我”想得入出神的情态,所以“我”感到有些尴尬。

3.“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还可以等于什么?快想一想,说一说吧。

师:这样学乘法真是有趣,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还可以等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哪位自信的小朋友可以大胆地举手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六、品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充分发挥想象。

在宇宙的另一边,他们的习作课还会写什么?会怎样写?

在宇宙的另一边,在习作课上,如果要写花,就得闭上眼睛,想象花的样子,然后慢慢地变成一粒花的种子,生根、发芽,沐浴阳光雨露,最后看谁的花开得最美,花开得越美,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七、串联线索,整体回顾。

1.读完课文,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宇宙另一边的世界和“我”这边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八、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预设:

生1:当我考60分的时候,宇宙另一边的他会不会考90分呢?

生2:在宇宙的另一边,果树倒着长在半空中,它们的根努力靠近太阳,吸取更多的能量,树上结出了更多更甜的果实。一阵风吹过来,苹果呀、梨子呀、枣子呀扑腾扑腾往下掉。地上的小朋友可开心啦,拿起小篮筐,捡了这个又装那个。

2.课下搜集《宇宙的另一边》这本书的其他作品读一读,并把自己觉得想象奇特的地方摘抄下来和同学交流。

九、课文小结

本文描写了“我”的对宇宙的无穷遐思,“我”想象宇宙的另一边是这边的倒影,在那个世界中自界万物与这边截然相反,课堂更是新奇有趣……想象妙趣横生,展现了一个美好的童趣世界。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2】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XX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板书】

29、掌声

忧郁──爱──开朗

小英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3】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点)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点),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点)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点)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点)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点)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点)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作用。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3、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使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4、教学难点:小稻秧、杂草、喷雾器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及表演。

5、课时分配:本篇课文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教练生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第二课时:抓重点词句读中分析、理解、领悟、表演,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1、情景创设 读演感悟

情景创设,意在中低年级儿童形象直观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语文、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2、小组合作,启迪智慧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各小组合作表演使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共同完成表演任务,是各成员间互相接纳、认同、启发和鼓励。

三、说学法

1、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读中感悟道理,分析、体会感情。

2、边读边写,读写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整体感知,复习揭题

教师请学生回忆课文,再次体会小稻秧的境域。接下来,用几句话来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上节所学内容。这一环节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

2、读演感悟,品读课文

学习1—2自然段,小稻秧遇险。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逐步启发学生思考:“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不由分说”等关键词语的意思,练习读、指导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意并借助表演加深印象,感悟文章。

学习3—4自然段,小稻秧脱险。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稻秧如何才能脱险,而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得出结论,最后读演课文,加深印象。

学生是认知发展的主题,教育的本质是唤起学生主题内在的需要、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不断创新自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的体会出杂草的“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小稻秧的柔弱无助,喷雾器大夫的正义凛然。

3、升华体验,综合实践

这一环节先总结、回顾全文在给学生留下拓展想象的空间。既能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在表演交流中使学生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角色的独特体验。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5】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2课《槐乡五月》。

课文以生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生动地展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热情好客的特点。文中长短句的交错,叠词、拟声词的恰当运用,使文章琅琅上口,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情趣。

课文语句优美,对我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课文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10个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槐乡五月优美的景色,体会槐乡孩子纯朴可爱、天真烂漫的特 点,培养审美情趣。

我设想通过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打算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正音“浸和襟”、“醇和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熏醉、大大咧咧”等词语,比如“熏醉”这个词,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很难有真切的体会,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读前面的有关词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悟到槐花香味的浓烈,令人陶醉,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槐乡花的美,槐乡孩子的可爱。

以上是我对第一课时的简要设想,下面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我主要采用3个环节进行教学,1、品味探究,体会槐花之美;2、入境体验,领悟槐乡孩子的内在美;3、拓展延伸,内化表达槐乡美。

一、品味探究,体会槐花之美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感受了槐乡优美的景色。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五月槐花盛开的美景,(图景由远到近,由全景到特写)然后请学生谈谈看到的景象,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四人一组讨论,你认为槐花美在哪里,讨论后进行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会谈到多种感受。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是从“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中的“白茫茫”感受到槐花的美丽的。也有的学生可能说:“我是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句话体会到的,当学生说到这句话的时侯,我首先表扬学生会读书,找得好,接着鼓励学生继续细细地读课文,找找有关表示槐花动态的词,引导学生想象“槐花抱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槐花挂满枝头有时怎样的情景呢?”之后,我又播放课件,展示槐花像玉雕的圆球,进一步帮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槐花的美;接着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增强感悟。

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捕捉语文信息,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接着,我以“槐花开满了各个地方,你闻到香味了吗?”为过渡,引导学生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读后请学生以“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开头练习说话,如:“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桌上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春香、浓香……”这样结合具体的语词,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表达,再配以师生合作赏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槐花遍地、槐香飘散的令人神往的美景。

二、入境体验,领悟槐乡孩子的内在美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觉、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与学生轻松谈话:“假如你来到槐乡,你会看到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镜头来说说”,然后请学生自由品味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同桌先进行交流,我在学生中间巡回指导,作适当点拨,再组织集体交流。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进入槐乡,去体会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感受槐乡孩子天真烂漫、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比如,有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说:“我来到了槐乡,看到了一位小朋友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我就抓住“熏醉”这个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槐花的浓烈香味,同时结合“傻乎乎、卧”这些词,引导学生品读、想象、表演,体会槐乡孩子天真可爱、充满情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加深体验。当然,针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其他语句都表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的特点,(板书:纯朴可爱)学生可能还会说:“我来到了槐乡,好客的槐乡孩子会把我拉到家中,请我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我来到了槐乡,看到槐乡孩子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槐花……”等等。

在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我引读课文最后一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延伸,内化表达槐乡美

当孩子们对槐乡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风情所陶醉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策划一个槐花节,鼓励学生写写邀请函,设计广告词会欢迎标语,也可以介绍槐乡风情等等,这样,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语文能力。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不断的调整和改动,不足之处,恳请评为老师批评指导。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6】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的说明。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作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2、教学目标定位为: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歌曲《七色光》导入新课,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文。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美,在读中感悟太阳落山的美景,在读中感悟太阳为我们做的好事,在读中感悟太阳是是我们大家的。

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三)说学法

整节课上,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在个体读、同位读、四人小组读、给好朋友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等,在书声朗朗中,感受诗句的美。

(四)说教学程序

1、导课。播放歌曲《七色光》),师生拍手唱歌。

过渡语:太阳是温暖的,太阳是美丽的,太阳是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板书:25、太阳是大家的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歌曲中的歌词自然引入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检查生字词。

(1)抽读老师手中的词卡。

(2)同座位同学交流每小节的意思。指名读诗歌,说意思。

【本环节让学生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意思,用词卡来巩固学生的生字词。而且让学生划分清楚小节,与同位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3、品读诗意,体验太阳落山之景美。

(1)展示图片:太阳落山的时候的情景。说说图意,指名读第一小节,师范读,说体会,整体美读。

(2)这么美的景色想把它留在脑海中吗?自由试背。

【美丽的图画也能成为优美的诗句,在欣赏体会的前提下进行朗读美景自然仿佛溢于眼前。老师的范读将学生的朗读又推进了一个层次,有指导,有感悟,教学出现了层次性。】

(3)学生仔细观察第二小节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在学生的自主汇报中,了解诗句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省略号中省略了太阳做的许多好事,师趁势让生进行仿说练习。

(5)把本节诗句读给同位同学听,读给好朋友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导读下,看着黑板进行背诵。

【“说”必须读文,必须观察和思考。这种熔“读”、“思”、“说”为一体的“体验学习”,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珍视的是学生的独创性,发展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4、升华情感,丰满文本,体验太阳之情美。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小节。

(2)指名汇报朗读,用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带有“!”、“?”的句子。

(3)分句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给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在朗读中发现,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合作,由老师的指导过渡到学生的自己学习,使一个能力的提升,在标点符号的处理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动画的标点符号,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在朗读中自然的读出了语气。】

(4)师提示:太阳是无私的,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她又来了不同的国家,传递了世界各国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想想:太阳在其他国家又做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中,师巧妙地串读课文,自然的回归到全诗的第二小节,直至课题。

由指导读最后一个句子,引入问题:外国小朋友在等什么?盼什么?(指名说)

【在师生的接读课文中,教师巧妙地将课文从第四小节过渡到第二小节,最后点名主旨:太阳是大家的,即是回归了全文,又将主题再次的明确,提升。】

(5)升华主题,倡导世界和平,体验太阳和平之美。

(出示几张战争中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然后全班配乐朗读,体会自己的幸福生活。

(6)听了你们优美的朗读,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向我们走来了,(出示书中的插图)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吧!(自由写作)交流。

【在朗读中体会太阳带给我们的温暖、快乐、幸福。通过战争中孩子们生活现状的对比,更有力于珍惜我们今天的生活及和平带给我们的安宁。只有在和平中,太阳幸福的光芒才能普照大地。】

6、作业超市:

(1)把小诗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试着写写小诗中第二小节中省略号后的诗句

【作业设计也给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权,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

(五)说板书

25太阳是大家的

鲜花小树小朋友

和平安宁

幸福快乐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篇8】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

(一)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1、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3、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四、说话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总结

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板书

课后小结

    58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