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音乐说课稿范文汇总集锦2020

|小姚2

师生在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音乐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三音乐说课稿范文一:欣赏西藏民歌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西藏民歌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西藏民歌常见的节奏特点。

二、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新疆的民歌,感受西藏民歌的风格。

三、初步了解西藏民间舞蹈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西藏音乐,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走近西藏音乐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屏幕播放《走进西藏》

(二) 视听感受、了解西藏民歌节奏特点

1、 教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走进西藏》,你们对西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_,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____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

2、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

3、 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藏族歌曲有:《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4、 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

(三) 对比欣赏西藏民歌和蒙古民歌

1、 播放《走进西藏》歌舞片断,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

2、 分组讨论西藏民歌、蒙古民歌以及新疆民歌的不同音乐特点。

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

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

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弹布尔、东不拉、独它尔等。

小结

高三音乐说课稿范文二: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40分钟)

教具: 音响、录音带、投影片、钢琴、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表演)

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

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30分钟)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四、总结(2分钟)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高三音乐说课稿范文三:走近京剧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鉴于当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power 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

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2)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

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

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

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印象。)

(3)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净行:

净,俗称“花脸”。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____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净,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

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

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

(通过观看投影让学生分清净行的各种类型)

(4)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丑行:

丑行,扮演以滑稽而伴有杂耍性表演的人物。丑和净一样要勾脸,但净要勾画全脸,勾大花脸,而丑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为“小花脸”,丑又与净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称“三花脸”。丑角脸谱简单,只勾画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

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角色上亦有文武之分。有的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播放投影,让学生欣赏《时迁偷鸡》中时迁表演的一段绝活)

丑行扮演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扮演女性的丑角,有彩旦与丑婆之分。彩旦与丑婆的区别仅在于年龄的大小。

这部分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辨认人物行当及角色,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划分的理解,初步解决本课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京剧人物行当划分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京剧表演形式:

京剧表演形式分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念白。做:表演动作。打:武打。

(1)唱:京剧是歌舞剧,歌唱占主要地位。京剧的唱,就是把生活中的语言加以凝炼和艺术化,并以音乐的唱腔来加强气氛,成为一种舞台语言。

京剧唱腔分为西皮、二黄两大类。西皮,曲调高亢刚劲、活泼明快;二黄,曲调沉着稳重、凝炼严肃。(欣赏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起解》)

(2)念:京剧表演时,只说不唱称作“念”,念又叫“念白”或“白”。俗称“唱重四两,白重千斤”。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念白按音韵划分,可分为韵白与京白两种。

韵白的四声调值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语调,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性。

京白是一种以不含土音的北京方言为标准的念白。突出了北京方言的京腔京味,并加强了它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欣赏京剧《玉堂春》中崇公道的一段念白)

(3)做:就是京剧中的表演。它不同于话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的表演,京剧的表演动作,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人们常说京剧的表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就是说京剧的所有念白都具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京剧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欣赏京剧《柜中缘》中刘玉莲的一段表演)

(4)打:指的是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武打”,武打是京剧特有的艺术特色。

京剧的里的武打场面是丰富多彩的,它根据剧目、剧情的特定环境以及人物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武打动作。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京剧就是巧妙地把人物放置在矛盾、冲突的顶峰----武打的情节中,表现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欣赏京剧《华容道》中的一段打斗场面)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分别了解“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并凭借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音乐教学的信息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审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三、复习巩固:

1、欣赏京剧片段,让学生辨认所出现的戏剧人物行当及表演形式。通过直观感知,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及唱、念、做、打表演形式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加深理解本课重点、难点。

2、跟唱京剧名段《苏三起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多年来,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它根基深广、枝叶繁茂、花果丰硕、色彩万千。我国的戏曲艺术非常丰富,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京剧的一般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还将帮助大家了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并进一步了解我国戏曲与音乐的关系和戏曲的音乐特色。(结束全课)

    4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