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说课稿优秀范文模板
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可以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及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真情,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学习的语文课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广大的教师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三语文说课稿范文一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是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
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即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要在教学中具体体现这样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及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真情,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学习的语文课堂。
1、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指单元鉴赏重点,也可以说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2/6页
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2、学习和鉴赏本诗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还要知人论世,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
3、诗歌要重在诵读,所以我要突出诵读教学。这首诗很长,但却是诗歌诵读中难得的精品,非常适合反复诵读、咀嚼。要注意的是,诗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旨要求,我将"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入课堂,为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2)品鉴法。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鉴赏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四、说学生活动预设: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预设,我主要设立了以下四点:
1.、感受亲情。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宝贝。他们已经习惯于接受不求回报的父爱和母爱的呵护,他们把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很少能去切身体会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所以我希望借助于这首赞颂无私母爱的诗歌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报恩之志。
2、反复诵读。"新课标"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既要品人,又要品文。而好诗都能通过反复的诵读而获得精神上的感染和心灵上的巨大启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诗更是需要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入口、入脑从而入心。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深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3、知恩报恩。《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虽然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但诗歌的字里行间所抒发出来的人间大爱和深挚情感却是亘古永恒、历久弥新的,它依然启迪着跨世纪的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孝道,体会善良、无私、博大的母爱父爱,学习知恩报恩,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感恩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之材!
4、模仿练笔。在感怀、感悟、感恩的同时,真情发自于内心,我要求学生参照本诗所运用的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为目的,模仿本诗任意诗节的的形式,写一小节诗。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可以适当放宽,只要抒写出对人间善良美德的体察和感悟即可。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训练让学生学会体察生活中细微的真情,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说教学过程预设: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3/6页
利用古诗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感恩母爱的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㈡、检查预习资源共享: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㈢、品味语言揣摩鉴赏〔读诗〕
1、听朗读录音,设置思考题:
2、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示范诵读(选读一至两小节);
教师指导:注意朗诵诗歌的要求,对诗歌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加以引导,
3、学生配乐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
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味。边读边体会大堰河对诗人不是慈母却胜似慈母的深沉的爱。
4、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朗读效果:
㈣、探求精要深入揣摩〔品意〕
这部分是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
1、提问:大堰河对诗人深沉、无私的慈母般的爱主要体现在哪些诗节中?
2、思考题:
①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
②第5节诗虽然仅有短短的四句,每每读到此处却总是会逼出我的眼泪,为什么这样简短的一个过渡段会有着这样震撼人心的力量?
③第8节里有哪些细节描写?哪一处细节描写感触最深?为什么?
3、重点研读鉴赏第1、3、7、9、10节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堰河的形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思考题:
①、为什么艾青会用这样深沉的笔触去赞美他的保姆大堰河?
②、在诗人的笔下,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大堰河最突出最闪光的品质是什么?
基于以上问题的设置,我认为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深刻意义。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
4、研读第11、12、13节诗,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对大堰河深挚的爱戴之情。㈤、体会鉴赏拓展延伸〔悟方法〕
以第4、6、10节诗为例,把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
1、提问: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有哪些作用?
2、提问:通过诵读和鉴赏,你有哪些感悟?
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㈥、小结:
诗人由朴素的感恩为起点,进入到人类情感的内部,体验并升华着自己对农民、对大地、对祖国、对人类的感情,从而对爱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沉思。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不仅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沉咏叹,还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扩展了爱的内涵,寻找到爱的原因和力量。
第4/6页
㈦、深化主题自我完善:
课堂练笔:写一节4—6行的小诗,运用排比、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来表现一个人的善良美德。
㈧、结束语:
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是啊,正像大堰河给予艾青的深沉母爱温暖了诗人童稚的心灵一样,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也永远燃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当我们抬头看看那苍老的目光依旧温柔,就让这种温暖和感动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的脚步吧!
六、说板书设计意图:
基于上述教学过程预设,配合本单元鉴赏重点的设置,我把意象的捕捉与情感的把握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通过"手掌、梦、笑、泪"这些典型意象的刻画,从而完成对大堰河"慈爱善良、一往情深、乐观坚强、卑微凄苦"的形象塑造,水到渠成地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怀念、讴歌、赞美".
附: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厚大的手掌"
抚摸慈爱善良
"不能对人说的梦"深爱一往情深怀念
讴歌"含着笑"劳动乐观坚强赞美
"含泪的"死卑微凄苦
以上是我对《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的教学设想以及教学过程的预设,相信通过教学实践的磨练,我会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进一步的深刻领会和巩固。
高三语文说课稿范文二
一、开头语
各位评委老师()午好,(鞠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速度放慢》(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介绍
这是一篇(),通过()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三、教材分析(说教材):
1.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本课内容所选教材
是人教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课文以()为主题展开。(本单元各篇课文题目,内容。)
(2)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所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内在练习如何?这部分是学生在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以及将来学习有何影响?
本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地位,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
2.教育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学生的实际
初中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为思维的具体性、行为的模仿性、兴趣的广泛性和学习的依赖性。一般说来,少年期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起主要作用。这个时期的学生模仿性极强,喜欢模仿教师、家长、社会名流特别是影视明星的语言、行为等,接受好的影响快,接受坏的影响也快。由于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广泛而不稳定。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获得的东西多,但往往对老师、家长的依赖性强,语文活动中缺乏自制力。
高中是一个人的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走向生活的准备时期,因而心理上包含了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表现在语文学习上的心理特点,为思维的抽象性、思想的社会性、情趣的分化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等。因为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已接近成人,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均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尤其是理解记忆占了优势,其思维的抽象性加强了,且抽象思维已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3)教学目标(各目标解释一下原因)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B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研读鉴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文所传达的感情和思想观点。分段概括段意。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C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目标,与下面"学习方法"相对照)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规律、特点。/通过关注学习过程、方式、手段、途径掌握学习策略。/初步了解本文文体的特点。基本的自学能力。
D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能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品位感受文本的语言和哲理的审美过程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修养。
3.重点,难点:(也可结合到上面教学目标中)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学策略(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秉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阅读、对话、实践、自学、研究、电教/语感教学法、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导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2.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是抓住两点,一是读,二是悟。做好这两点就等于抓住了语文学习的关键。结合本篇课文,学生需要训练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朗读法、联想法、感悟法、短文写作法)
五、教学程序:
本篇课文共分()课时完成,三课时的教学目标分别是一,();二,()。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课时,共分以下()步完成。
1.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
(2)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信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导言揭题
好的导言是成功的一半,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的导入方式是()导入法。
(导语)
3.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借着学生对课文的好奇,我继续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作简略交代,让学生对课文进一步的了解,形成一个大体的情感轮廓和价值评判。
4.排查生字词。
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如()。这为写一步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举例,如__字。)
5.通读课文,划分段落
大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6.研读课文,理解文意并赏析文章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一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首先针对每一部分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各段进行精读。深刻理解每一大段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此处插入学法指导,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比如本篇课文的第()段。
第一环节,提出两个问题:A,(),B,()。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本段,讨论并回答问题。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允许学生对课文有不同见解,只要能大胆创新,自圆其说都提出表扬。
利用多媒体,挂图、PPT等。
第二环节,分析理解关键语句。(此处重点分析)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让学生用其喜欢的方法表达对此段课文的感受,教师略作点评。
第四环节,全班齐声朗读此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本段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利用文章思想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之后利用学生注意力分散期插入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如讲解与作者有关的逸闻趣事、课文背景常识等。)
总之,结合每一段的特点进行教学,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突出朗读、加深体验的原则,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自然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推荐相关文章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8.板书设计(分散体现在教学程序之中)
9.为下一课时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六、结余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设计,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七、鞠躬擦黑板离开
注意:说课时抓住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高三语文说课稿范文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德州市实验中学的教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板书题目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与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教学过程如下:
三、说过程
1、导入新课
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__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__、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就整篇文章发问: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点探讨
1)两处人物对话。
A.鉴赏"__话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①分角色朗读"__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②鉴赏对话
问题: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语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关心)
"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细心,机敏)
(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细心、稳重的性格和对丈夫的忧虑与关心。)
b"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责怪当中含着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摆正了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以上几句对话,可用词语替换法或比较重音语气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__话别"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语言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动员和鼓动;其次,学生的阅历所限可能使他们理解成年人的内心和情感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联想,彼此交流探讨。)
B.鉴赏"商量探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④赏析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活画出这个女人的含蓄、聪明伶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
"听他说,敌人要在同口安据点……"是水生嫂说的,表现了她心细、考虑问题周到、善于思考的个性。
"哪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失。
"我本来不想,可是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活画出一个羞涩忸怩而又十分可爱的形象。
小结:作品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地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人物语言能够体现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学生对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不够准确,可以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逐个讨论。)
2)细节描写
分析鉴赏一个细节。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__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3)鉴赏景物描写:
①放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②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水生嫂们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结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及和谐的氛围,也为下文伏击战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一节。
这里只有两句话,一句写荷叶,一句写荷花,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这里是荷叶荷花,也是铜墙铁壁,是监视敌人的哨兵,也就是埋葬敌人的战场。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4)小说的情感:__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__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________、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5)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4、布置作业
⑴赏析文中"寻夫未遇"归途中的对话描写。(举一反三)
⑵赏析文中三处关于"捞"和"丢"细节描写。
四。效果分析
经过这一堂课,学生对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能够有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