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

|梦荧

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关于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仅供参考。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

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

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

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

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图拿出来,分组交流:学校大门、办公楼、池塘、花坛、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确定平面方向”)

你还有其他的确定方向的方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几种确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动3: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提示:图距与实距之间经常要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师:比例尺有哪三种形式?

明确: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

练习:学生分组全作、讨论转换表达的形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1︰3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千米0 20 40

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指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活动第2题,计算实际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练习:比较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完成表格

中国地图北京及其附近地区

表示范围大小

地理事物详略

比例尺大小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明确: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魇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互动4: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P10图例、快速、熟悉。然后抢答题目。

明确:我们熟悉了图例、注记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3、达标反馈:

(1)填空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把地图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表示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它们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2)计算:把实际距离为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绘制在30厘米的图纸上,该选用多大的比例尺?(1︰20__ 000)

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从甲地到乙地图上距离为4。5厘米,请问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45km)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请一名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2)方法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读图、比较、计算、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2】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宗教的信仰情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

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

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准备

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

四、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

1、增长速度很快;

⑴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

⑵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

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

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

1、种族:

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

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

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

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

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

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

②分布: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

⑷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

(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

(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

(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

(三)小结:

语言人种

居民(板书)

宗教民族

课后作业

1、作业本:P2—3第1—9题

2、填图册:P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3】

第三节 印度(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

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 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

1、 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 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 指导学生评价

四、互动探索:

1、 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A.从1951年到20__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B. 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

五、精讲点拨:

1、 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耕地(公顷)

水资源(立方米)

粮食(千克)

钢(千克)

总量

1.6亿

21019亿

2236亿

136亿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 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

六、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

七、课堂检测:

1、印度的人口超过 亿,仅次于 ,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

G. H. I.

(3)①是 ②是 湾

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还有没掌握的是

第三节 印度

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及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重点:水旱灾害频繁、自给自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

教学难点:印度降水变化的原因,印度主要资源和工业的分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印度的地理位置

2、 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二、自学质疑:

1、 自主学习课文:读图6.10和7.38,思考讨论:

A.印度属于 ?

B. 印度的气候特点是 ?

C. 与东南亚相比,印度的降水更加集中在 月份。

三、交流展示

1、 组内板演并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2、 师生评价

四、精讲点拨:

A. 出示图7.39和图7.40,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图

师述:印度6~~9月是雨季, 10月~~次年5月是旱季,这两个时段的风向是什么?

B. 准确判断,然后将A~~F填入下表:

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五、互动探索:

1、 分组讨论: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2、 读图7.41和7.42,说出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和地形的分布关系。

3、 各组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六、出示图7.43,分组讨论,印度矿产、棉花、黄麻等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原因。

七、迁移应用:指导完成课课练27页30题。

八、随堂检测:

1、印度夏季盛行 风,冬季盛行 风,给印度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风。

2、印度的矿产主要有 、 等,它们主要分布在 高原的东北部,储量丰富。

3、印度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

4、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自余,还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 。

5、印度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工业部门是 。

6、印度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是 。

九、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

还需要掌握的内容是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4】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阿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㈠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oE以东,最西在20o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

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读图6—21非洲1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10℃左右。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6—22非洲7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三.读图6—23非洲年降水量

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__㎜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四.读图6—24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归纳

读图6—25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

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读图6—26尼罗河和刚果河

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6—24,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5】

教材分析

《地球公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初中阶段的重点是: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及由此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优秀生在1/4,中层生占1/2,有1/4的学生成绩不是很理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通过组内、组间、师生合作互助交流,解决问题,实现全体学生成绩的提升。

2、七年级学习过的内容,现在有所遗忘,通过复习,温故而知新,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课标考纲要求

1、分别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课标)

2、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考纲)

3、知道四季更替和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造成的;(考纲)

4、懂得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考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观看教学视频、动画等,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

2、熟悉地球公转中的知识点并系统化。

3、分析图形,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播放视频、动画,投屏,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理解抽象理性的地理原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2、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统筹分配时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展示、评价、互助,面向全体学生。

3、投屏包括:平板屏幕投影,平板控制讲台电脑,平板充当移动的实物投影仪,增强教学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角色扮演,培养学生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实现学生上的“精准扶困”,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地轴倾斜指向。

2、地球公转过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位置及昼夜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

2、系统化地球公转中的知识点。

3、分析图形、数据,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感性到理性认知法、问题导学复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原创ppt课件,投屏教学的软硬件,自制教具等。

【学生准备】导学案、地理书、图册等。

【应用的'新(相对)技术】

利用路由器(或随身wifi等)及希沃授课助手实现同屏(投屏)教学,用平板电脑或手机无线操作讲台电脑,减少被讲台的束缚,提高效率;把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投影到讲台电脑屏幕及白板,打开录像功能,实时拍摄学生答卷或活动过程并同步投影到讲台白板,变成移动实物投影仪。

利用PPT功能创作: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变化的动画,控制歌曲播放时间,ppt中有ppt对象,控制答案显示。

地理功能室应用:白板书写,双屏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三合一: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跟岗老师汇报课

斗门区城东中学地理室验收展示课

珠海市初中地理小组合作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整合研讨课

总设计意图:

整理加工知识,构建思维线索和知识网络。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已经讲过的知识,设置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应用的机会,让学生爱听,加强理解,加深记忆,并能思考应用。疏理系统、整理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相同知识归纳,不同知识重组,相似知识迁移,相关知识联系。

通过小组合作、投屏等教学技能的优化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练习

课后制作环保教具

教学后记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6】

【重点】

1.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矿产资源

【难点】

经济特点

【教具】

南非教学课件

(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

(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

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

(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

(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

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

(引导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

(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

(简要讲解)

(课件展示)开普敦

(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

(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

(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

(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

(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

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

(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的储量均居世界首位,尤其是黄金占世界的39%,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

(提问)南非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利用丰富矿产发展以矿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工业,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和先进的工矿业国。

(课件展示)南非的矿产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约翰内斯堡

(讲解)南非最大的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中心

(承转)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该大陆最富裕的国家,被誉为“非洲之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非在国家上的声誉却很不好,那时我国与南非也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原因在与当时的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抵制。

(课件展示)南非人种统计图

(提问)南非的主要人种有哪些?

(讲解)南非的长期统治者是白种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在南非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才被废除的。

(课件展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

(讲解)曼德拉的事迹

(设问)我们能够从曼德拉从囚犯到总统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

南非最大港——开普敦

2.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1)主要矿产

(2)经济特征

3.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7】

第三节地图

第一课时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要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甲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丙点在乙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甲点在乙点的正北方向,丙点在乙点的正东方向

提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P19“C图-a”,谁发现了这张图与“C图-c”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4、5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断: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

黑板画板图:

讲解: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这样的地图怎么判断方向呢?

学生:用人们常说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活动:1)分别说出B、C、D各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2)假如图中B、C两点的实地距离是90千米,分组讨论怎样确定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B点在A点的正东方,C点在A点的'正南方,D点在A点

图2的西北方向。

提醒学生:知道实地距离,确定比例尺,首先在地图上用直尺量出B、C两点的图上距离,再与实地距离相比,可得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2厘米2厘米即:1:90千米9000000厘米实地距离

板书:3、一般定向法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学生: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方;当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南方。

学生活动: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假如在野外考察或旅行迷了路,你能根据什么来确定方向?(在北半球)看哪个小组的点子多?

学生:1)可用指南针

2)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定方向

3)晴天的夜晚可以利用北极星定方向

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想的点子非常多,说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也说明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图可以表示出地面的各种景物,是怎样表示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观察“一些常用图例”。

板书:三、图例和注记

提问: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一种特殊语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怎样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相互交流记忆方法;

2)每人发三张卡片,画出三种图例;

3)小游戏: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课后小结: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

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观测校园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板书设计: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二、地图上的方向

1、经纬网定方向

2、指向标定方向

3、一般定向法

三、图例和注记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8】

一、__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地区的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记住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3、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运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独特性及其成因。

4、记住澳大利亚地形的主要特点、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5、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记住其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6、运用地图,记住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__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难点:__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

二、__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看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被称为活化石的有__等。

(2)登上澳大利亚国徽的是:__和__。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国家)、

B__(国家)、

C__岛、

D__洲、

E__洋、

F__洋。

(2)图中红色粗线为__纬线,这说明A国位于__半球。

(3)从图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大陆上有__个国家,国名是__。

(4)A国领土包括__大陆、__阿__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

3、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在今天看来,他们虽然显得有些原始,但是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澳大利亚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这段文字说明,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数量和种类__。

(2)澳大利亚被誉为__。

(3)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①位置(联系大陆漂移学说);

②自然条件(对比南极大陆)__。

学习主题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

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没有羊。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绵羊的数量迅速增加。欧洲殖民者看到了养羊业的大好前景,随后又从西班牙引进了美利奴羊。经过不断选种改良,培育成产毛量高、毛质细长柔软的美利奴新种细毛羊。现在,澳大利亚的绵羊大部分是这种羊。

(1)这段文字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羊的数量多的原因是__自然__条件和人为因素:__挑选优良品种__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大型的食肉动物。

(2)自然条件一般包括__地形、气候、水文、__等因素。

2、读澳大利亚地形图,回答:

(1)澳大利亚大陆地势__,地形大致可分为西部__、

中部__、东部__。

(2)中部地势最低处有湖面海拔为—16米的__湖。还有地下水丰富的__盆地,在低处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__井,但井水盐度高,不宜作灌溉用水,可作牲畜饮水。

(3)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__(山脉)。

(4)全国最大的河流__河,从大分水岭西侧发源,向__注入__洋。

(5)在东北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__。

(6)对照课本P74图8。37,回答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①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__的和大面积的__(地形),__丰富,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所以这些农牧业区为__带和__带;

②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__(地形)地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二者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__带和__带。

3、关于澳大利亚,读下图回答:

(1)判断下列各图所表示的气候类型,写在图下横线上,并将其代表字母填到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的相应位置

(2)这里气候具有__半环状__分布特点。

(3)__纬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__带和__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__带(填温度带)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

(4)对照课本P74图8。37,回答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①中、北、西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__干燥__,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农牧业生产方式为__粗放_式畜牧业;

②东南部为夏季__高温多雨__,冬季__温和湿润__的__温带海洋性__气候和__亚热带湿润__气候,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__温和湿润__,夏季__高温干燥__的__地中海__气候,既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耕作业,农业生产方式为__混合__式农牧业。

(5)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是:

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平坦。而南部地区,气候适宜,降水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只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引水灌溉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这里。其他地区大多属于半干旱区,实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场实行粗放的放牧饲养,低投入低产出。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天气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识别常有的天气符号,熟悉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元旦我没一起去北京旅游,该怎样穿着呢?(学生讨论)

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关注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师板书课题: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活动”,阅读教材上例举的天气预报,完成书上练习,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总结:阴晴、冷热、风雨等。

2、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差异

总结:天气—时间短、变化快

气候—时间长、较稳定

练习:完成教材上活动,判断四句唐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的区别。

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学生自读教材相关部分,看谁最先总结出来。

总结:探测信息——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

同学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天气预报员吗?首先必须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4、引导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常见天气符号图,识记各种符号代表的意义。教师简单指导学生:各种雨的符号、雪的符号,特别讲解风的符号、风向的识别、风力的识别

5、识读天气预报图

学生自己完成教材上的活动练习,教师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教师示范:用语言叙述图中北京市的天气预报内容,学生叙述上海、重庆两地的天气预报内容,鼓励学生争当合格的天气预报员。

三、总结:

1、天气、气候的区别

2、熟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作业

1、坚持看中央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

2、识记常见的天气符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的反思: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过于简单。

2、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特别是常见天气符号部分,没能引导学生当堂记忆。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0】

教学目标: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P126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板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边板图,边讲解。

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做练习巩固:

写出地形名称:

⑴⑵

⑶⑷

⑸⑹

读图:读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__~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新|课|标第|一|网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提问: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不一样。)

讲解: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P30图I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P30图I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小结: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画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

一、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⑴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⑵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独具特色。

2、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通过分析巴西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的变化,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2)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巴西之旅”,为了能够充分享受这次旅行,我建议同学们先了解一下巴西的基本概况。

教师:多媒体出示8—51图

学生读图分析巴西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位置特点—纬度位置、海陆信置地形特点—亚马列孙平原、巴西高原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总结:巴西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

教师:巴西不仅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而且还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和面积居前6位的国家。因此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几个大国家之一

教师:圣保罗不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还是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出示课本图8—56。

学生分组探究:巴西的资源状况和工农业的发展变化。工业组:矿产(铁矿石)—工业分布(东南沿海)

农业组:农作物(咖啡、甘蔗、柑橘)—农产品(咖啡、蔗糖、橘汁)历史组:单一经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二战前:单一经济(农产品、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二战后: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现代工业跃居前列。 总结:巴西已经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读图中是否注意到:巴西的能源矿产不多,那么巴西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能源矿产短缺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1: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学生2:巴西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学生3:巴西还加强了海底石油的开采。??

第二课时

“巴西之旅”第二站——巴西利亚

教师:我们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首都城市——巴西利亚。

教师:多媒体出示巴西利亚城市风光片(无条件可用图片代替)学生:伴随幕后解说,仿佛置身于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漫步于繁花似锦的城市街头,体验着巴西的腾飞。

教师:通过欣赏巴西利亚风光,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学生1:为什么巴西利亚位于热带,却四季如春?

学生2:世界著名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为什么巴西的首都却从沿海迁到内陆?

教师:巴西将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不仅体现了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内陆的开发和管理请同学们课后讨论一下,这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在意义上有什么异同?

教师:我们愉快的“巴西之旅”即将结束,现在是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富有神秘感的一站,希望同学们拿起你的相机,记录下你在不同寻常的经历,留下美好的回忆。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2】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

教学重点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初步具备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形容一个人博学,通常都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其实,天文和地理都属于现在地理学的范畴。大家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地理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这些相信都是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从先从这里入手。

板书: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提出问题:

Ⅰ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都联想一下我们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与“地理”有关,并说出来?

Ⅱ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并选择一部分对应做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教案: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关,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地理

学生看书p2图片:

从图上看到什么?

提示:为什么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差异?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

教师对各组的回答进行教案并说明这四幅图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详解,逐步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生产与地理的关系,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

教师讲述: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人总是会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过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必然的关系。人类正是通过逐步的积累这些关系,从而形成地理学。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天文知识、地表的形态、天气、气候、人口分布等等方面,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处处都有地理。

好像一些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便能够充分说明我们生产和生活都要遵循一些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就是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我们学地理,就是要学会这些规律,让它们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好的生活。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提问: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现象和奥秘是我们目前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的,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也是以后我们要逐步要研究的问题,甚至有一些问题就连老师现在也搞不懂。而我们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形成一个地理的观念,学好地理需要有一个“地理的头脑”,面对我们身边的问题,都会用地理的方法去“想”问题。

看p3巴比伦介绍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概括,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否则要受到惩罚,自毁家园。

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看p3“姑姑的故事”

讨论:

提问:说一下这段文章的认识,试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教案:

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差异,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同时也说明尊重大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好处,这与破坏大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看p4“城市的形成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讨论:

让学生谈谈想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

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要用综合眼光,综合地分析问题。

板书:3、综合地分析问题

看4标出地话:

提问:说一下对这句话的认识,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教案概括,社会地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同时由于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等许多原因破坏了大自然,形成了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因而要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建立可以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新地生活、生产方式

板书:4、具备可持续发展地观念

教案: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对地理有了一个简单地认识。地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我们知道要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地理,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想”问题,利用地理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遵从客观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前言和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3】

学习目标

1、知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的发展中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难点

法国的地势特点。

法国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步骤

师生活动

复备

1、导课激情

2、自主学习

(由科代表组织本组成员根据学习提纲完成)

同学们你了解法国的哪些历史和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法国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经济发展状况等。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材的活动练习和以下预习练习:

1.法国的轮廓有什么特点?

2.法国濒临的海,海湾,海峡以及陆地上的邻国?

3.通过图分析法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地理纬度?看法过大部分属于那个纬度区?

4.找到法国的中央高原,巴黎盆地,阿尔卑斯山脉看法国的地势特征?

5.找到法国的重要的河流,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

6.法国的第一大城市巴黎,法国的最大的海港马赛,法国的第三大城市,法国的纺织工业中心里昂。

法国的轮廓象正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临陆地。法国的南部面临地中海,西边临比斯开湾,背面临拉芒什海峡,陆地上的邻国众多,例如: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西班牙。中央高原位于法国的南部,巴黎盆地位于法国的西北部,从地形分布上和分层社色图中可以看出法国的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根据课前预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法国。

1、在图3—27上找到法国,看看其国土轮廓有什么特点。

2、读出法国最北端和最南端大致的度数。

步骤

师生活动

复备

3、激情互动

4、魅力精讲

5、拓展应用

6、生成创新

法国的塞纳河从东南流向西北,注入拉芒什海峡,巴黎,里昂,马赛三个城市的共同的地理位置特点是沿河分布或者沿海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两个段落看一下法国的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状况,法国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此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40-60度大陆的`西岸,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降水均匀,基本上没有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发展十分有力,法国的地形平坦,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的巴黎盆地成为法国的小麦的主要产区,法国也成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法国的农业生产还具有便利的灌溉条件,河流汇总多,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这些都能通过学生的知识扩展得到。

法国的另外一种气候――地中海气候,教材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地中海气候类型,地中海的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植物生长旺盛。在此有必要让学生再次记忆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在了解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再看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种植,可以给学生出示几幅图片,进而了解法国的葡萄酒。

法国的资源丰富,煤铁储藏量大,汽车飞机制造让学生了解,法国的核电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法国的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了解法国的旅游资源。

法国法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找出巴黎盆地和中央高原,归纳法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找出法国的气候类型,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介绍法国的旅游业

7、课堂检测

法国的气候——和————哥具有什么特点?

法国的首都————坐落在————河畔。

法国的地势特点——

法国有那些旅游资源?

从什么地方反映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河旅游大国?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展示目标

即教学目标中知道与技能目标

三、自学引导及点拨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观看教材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2、纬度以哪条纬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南纬与北纬?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南纬和北纬?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低、中、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5、纬度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6、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北纬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纬是否都在南半球?

7、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建在哪吗?为什么要建在这个位置?

经线和经度

1、经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

2、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东经与西经?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经线有什么特点?

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7、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5】

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表演,是啊,天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天气的知识。

新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

(一)天气与气候

师:多媒体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内容。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描述了图片中的天气状况,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他们都用了哪些关键词来描述天气呢?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回答

师: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时间短,变化快。(即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师:天气在短时间内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说说我们当地的气候呢?

生:回答

师: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问:你能总结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吗?(学生分四组讨论,回答)

生:小组代表发言

师:总结发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一组和天气或气候相关的描述,让学生判断出该描述是天气还是气候。

1.今天风和日丽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4.东边日出西边雨

5.我们这个地方常年很少下雨

师:刚才,我们谈了很多有关天气的话题,就是因为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举例说明天气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生:回答

师:

(二)天气及其影响

师:(课件播放各种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图片,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影响,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如果我们能预知明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很大帮助的。那么我们从哪里会预知明天的天气呢?学生回答天气预报,引出话题二。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谈天论气话预报

师: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都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的呢?

生:回答

师:是啊,随着科技和媒体的发达,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越来越多,正如同学们所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都是我们了解天气的途径。

师:那么,天气预报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这幅图大家会有所了解。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的产生过程。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师: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或几天中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我们先来看看风的符号吧。出示幻灯片。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在天气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卫星云图,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阴天。

师:带领学生认识卫星云图。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优秀教学设计《多变的天气》

为了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方法】

1、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CAI课件等,建立空间概念。

2、设置恰当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

3、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明确目标

你知道以香水、葡萄酒闻名于世的是哪个国家吗?该国还有许多著名的艺术景观,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更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经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探讨!

二、小组学习,体验目标

学习任务(一)西欧大国

1、法国的地理位置、轮廓。

2、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3、法国的气候。

4、法国的工农业。

学习任务(二)便利的交通

1、法国交通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任务(三)文化与旅游

1、法国有哪些旅游景点?

五、基础测试,检测目标

1.法国境内主要的地形是( )

A.山地、丘陵B.平原、丘陵

C.平原、盆地D.高原、山地

2.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 )

A.法国B.俄罗斯C.德国D.英国

3.法国发电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

A.水电B.火电C.核电D.地热发电

4.读法国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法国地势高低。

(2)法国小麦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地区,这里属于气候。葡萄主要产区是,

这里主要属于气候。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海峡B是

C是域D是流E是

城市F是

(4)为什么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板书设计】

第四节法国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

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气候与农业

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葡萄酒畅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围绕法国优越的自然环境进行展开,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讲述法国经济时,重点突出了其工农业都很发达这一特点,并强调了农业与自然条件关系、工业发展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关系。在讲述首都巴黎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讲讲对巴黎有哪些认识,然后再通过图片和影片的展示,来全面了解它在法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原则,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创造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通过学习也激发了对地理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是真正的“学有所用”。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7】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章。由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讨论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案例

[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

1. 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 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 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 你能用数据说明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的

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石圆的,引申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同,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同学说的出,有的同学说不出来也没关系,以后我们是要讨论的;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只是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球体,这一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得的来源不同,尽情叙述,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环球航行,再谈谈感想,引导他们明白下列道理: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有可能是正确的真理,明天有可能就认为是错的,要相信科学;追求真理有时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地球的大小。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老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

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8】

教学目的

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俄罗斯地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

教学提纲:俄罗斯

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

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环境1.较平坦的地形2.温带大陆性气候3.主要河流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学习新教材第一节: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2.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东经160°经线从东部穿过,俄罗斯地跨东西两个半球。从上述俄罗斯所跨经纬度及海陆位置不难看出,国土之广大,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领土东西长达一万千米,坐火车穿越全境要一个星期,全部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板书)

[读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东西半球图》),说出亚欧两洲分界线。 [提问]从亚欧两洲分界线看,俄罗斯属于哪一个大洲?(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从上述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国土三分之二在亚洲,应属亚洲国家,但从教科书上看,是做为欧洲的国家介绍给大家的。

[提问]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而且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的国家。那么它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

4.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板书)

二、自然环境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地形区的分界线,总体看俄罗斯地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分别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叶尼塞河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以东为东西伯利亚高地。总的看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

1.较平坦的地形(板书)

俄罗斯的这种地形特点及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提问]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0℃以下,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

[教师补充]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俄罗斯气候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圈从北部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板书)

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实际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北有很大差异。

[读图]读课本“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为极地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亚欧大陆西部、中部气温、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是较为复杂的,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不开的。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

3.主要河流(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问题:从图中分析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

[教师归纳]主要河流分别于流经欧洲的伏尔加河,流经亚洲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些河流多为世界长河,是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它。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罗斯气温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却很丰富,水和热量的配合有些不尽人意,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平原,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内河航道。

过渡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不仅使各地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使之趋于复杂,而且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矿产等资源最为突出。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板书)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

[读图]在《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煤炭、铁矿产地。(教师边讲边在俄罗斯地图上贴矿产符号)。

2024年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本【篇1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2、能力目标: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3、教育目标: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2、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3、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荷兰——鲜花(尤其是郁金香)

二、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通过幻灯让学生欣赏)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74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