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以网络信息为载体,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通过展示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预习和分析课文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基本扫清课文障碍,大致了解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经济条件落后、知识面狭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孩子来说,特别对状物类课文的学习比较困难,仅凭课文中生动的文字描述和课本中有限的几幅插图往往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相信学生能在我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置身于课文中,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位置和得名。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总结赞叹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本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珍禽异兽。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有关九寨沟的知识。
②学会“插入云霄”、“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掌握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③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2.能力目标。
①能通过文字,想象并表达出课文描绘的童话世界般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③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感受课文描绘的九寨沟美景,培养喜爱九寨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长难句,理解描绘九寨沟的一些词语,体会九寨沟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美丽,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好,并且懂得这样美好的家园是需要大家一起精心呵护的,树立起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视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过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2、板书课题:10 九寨沟
3、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范读课文,欣赏美景
1、同学们对九寨沟这个地方一定向往吧。可是要想拿到走进九寨沟的门票,必须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找一找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异兽珍禽)
3、位置。
4、谁知道“沟”是什么意思?(山沟)
过渡:几条普通的山沟竟然会像童话世界?看来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跟着巴金来感受一下它的美丽风光吧!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俗话说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九寨,透过文字去聆听九寨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板书:自然风光)
2、用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九寨沟哪些奇丽的自然风光,用着重号在文中标出来。再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认真地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读第3自然段。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雪峰(板书:雪峰插云)
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B、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你觉得作者哪些词吸引了你?
从“一座座”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多、重重叠叠)
从“插入云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高)
C、过渡:九寨沟的雪峰高耸入云,重重叠叠,峰顶白雪覆盖,在阳光的映照下银光闪闪。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吗?
D、指导朗读:“一座座”读得重而急,以突出雪峰多、重重叠叠的样子,“插入云霄”读得重,读出雪峰的动态美,“银光闪闪”读得深情、缓慢一些,把银光读“闪烁起来”,读出雪峰的雄奇璀璨。
E、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男生齐读。
湖泊
A、(课件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湖泊?
B、(指名说)找出描写湖泊的相关语句。
C、体会湖泊的特点。
从“大大小小”“颗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泊多)
学习比喻句: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了解湖泊和沟谷的特点,体会比喻的用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水清、湖底石块色彩多)
D、出示五花海、五彩池的图片。
大家看,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的倒影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使湖泊变得分外壮丽,真是美不胜收呀!这就是五花海、五彩池的美丽景色,怎么样?美吗?大家能用朗读把这美表现出来吗?
E、指导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象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
F、指名读,女生齐读。
森林(板书:古木参天)
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九寨沟的森林很多,遍布着九寨沟。)
B、教师指图讲述:是啊,这个地方叫河谷,从河谷到山坡都布满了森林,这样的景色可真美呀!
C、指导朗读。
D、指名读,齐读。
瀑布(板书)
A、你能找出描写瀑布的相关语句吗?(指名读)
B、(课件出示句子:“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齐读。
C、九寨沟的瀑布有什么特点?(瀑布十分壮观,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D、你知道“白练”、“银花”是指什么吗?
E、(课件出示瀑布图片)你们看,那瀑布激流而下,或宽或窄,或高或低,哗啦啦,轰隆隆,白浪翻滚,水花四溅,犹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呀!由于九寨沟的河谷有高有低,出现了“一级级天然的台阶”,因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谁能再读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有感情朗读)
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又领略了雄伟壮观的瀑布,用书中的一个词就是——平湖飞瀑(板书:平湖飞瀑)
F、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美)
(4)同学们,九寨沟的山美、树美、水也美,让我们齐读第三段,把这童话般的世界留在心中。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学习第4自然段(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
1、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呢,真是名不虚传啊!领略了九寨沟绮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看看又会发现些什么呢?
2、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动作
3、交流、汇报。
(1)金丝猴(板书)
①为什么喜欢它?
体态粗壮
攀吊眨巴窥视(偷偷地看,读的轻一点,调皮一点。)
②金丝猴虽体形粗壮,但是那样机灵可爱。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
(2)羚羊(板书)
①喜欢理由:善于奔跑
②“突然窜出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速度快)
比较:句子中把“窜”换为“跑”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分组读。
(3)大熊猫(板书)
①喜欢理由。
理解“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咀嚼”。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小熊猫(板书)
①喜欢理由:行动敏捷
②去掉“美滋滋”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同桌互读,做动作表演读。
4、理解“也许”。
(1)来到九寨沟,我们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是吗?为什么?前面用的“也许”是什么意思?去掉不行吗?(不行,因为他们住在---- 林深叶茂处。)
(2)指导学生认识本段中的排比句。
(3)在九寨沟你还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动物呢?也许,——(什么?在干什么?)
想象力真丰富!如此多的异兽珍禽在九寨沟落户,说明什么?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4)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5)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家园。如果我们们每个人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山、九寨沟的水、九寨沟的树一样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假如我们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动物一样对待我们周围的小动物,那么我们整个的生活、整个的世界,都会变得美伦美幻,都会变得像九寨沟一样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如此美得景色,我们很珍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样需要保护。
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你觉得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是啊,九寨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用作者的话来说:“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师引读)”(板书:人间仙境)
(1)这句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2)比较句子。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3)通过小组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前后照应”的特点。
2、此时,作者也用他那饱含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九寨沟的无限赞美之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3、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对九寨沟的感受吧?
四、作业
办一张关于九寨沟风景的手抄报。
五、拓展升华
1、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吟诗做画,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赞美九寨沟。我国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2、其实,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九寨沟一样的“人间仙境”,比如: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的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有朝一日去祖国的各地看一看!
板书设计:
10 九寨沟
雪峰插云
自然风光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金丝猴
异兽珍禽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前后照应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形近字:婉(婉转)
宛(宛如)
生词: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冰心在国外求学,在山中养病,在大自然中流连的经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选自《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23岁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的拥抱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与感悟。 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课文选自第十篇。散文中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是小猫,然后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本篇课文在重点描写小鸟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2.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教学难点:
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4.教学突破点: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词语:玲珑娇小 倚枕倾听 心魂俱静 幕天席地 偷卵捉雏
(1)学生自由小声练习读词语,然后指名或开火车读一遍。
(2)注意几个字的字音:偷卵捉雏
(3)重点理解一下“幕天席地“的意思。
2.预习课文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可以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两方面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教师抓住重点强调。)
二、整体感知,品读细节。
1.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小鸟的可爱、善良……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2.浏览课文,作者都介绍了哪些鸟?按照叙述顺序是什么
(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3.青鸟就是翠鸟,我们在《翠鸟》一文中欣赏过它鲜艳的羽
毛,可是作者爱青鸟是因为它美丽吗?
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 从“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 的便是青鸟。” “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这两句话中体会青鸟报春早,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4.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
当张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想象作者会做什么?
(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的鲜艳的颜色……学生充分想象)
5.当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蜂雀出现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我在山亭中有时瞥见,只屏息静止,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眼珠都不敢动、弱不禁风、小仙子“等词语感受作者对蜂鸟的怜爱之情。指导朗读。
6.当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体会作者倚枕倾听,领略以鸟鸣春境界欣赏之意)
7.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从小鸟的一家找寻到哪些乐趣呢?自由读读课文的5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破壳而出、学走路、学唱歌、离家筑巢等方面体会小鸟成长过程的有趣。同时体会,作者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必定是观察良久,经常观察的结果,从而感悟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情。
8.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的爱的语句,读一读“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朗诵。
9.这句话是直接表达对小鸟一家的爱,还有间接表达的语句,找一找。通过“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小鸟的保护之情。
10.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现自己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11.在这么多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再读句子“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谈谈学生自己的理解。联系上文中 “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爱家人,也爱动物,能将心比心,拥有一种博爱的胸怀。
12.小结:在外求学的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雏鸟,爱雏鸟的双亲的同时,也是在呼喊“想父母,爱父母”心声。写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下节课,我们再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体会另一部分课文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仞、岳、蓟”等6个生字。本文要求会正确书写6个字,关键是“仞”和“遗”这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应重点指导。
2.阅读理解
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从军行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古诗三首)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谁知道“从军”是什么意思?(参加军队)
2.每一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从军行)
3.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预设:
(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4.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5.铺垫渲染。
(1)教师引导:我们读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2)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
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从军行》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来。
(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
(2)教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
(3)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首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谁来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预设:
(1)“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
(2)“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3)“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
(4)“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古诗,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这首诗的`大意。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课件出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2)追问:什么样的雪山?请仔细观察文中这首诗上面的插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3)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
(4)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而流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低落的)带着这种低落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5)在你积累的诗句中有写到玉门关的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一次。
2.教师小结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课件出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2)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被磨破,不可思议呀!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
(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4)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刀光剑影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带着这份豪情壮志来读读这两句诗。
(5)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想象诗境,初步体会古诗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知道非洲吗?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二、合作交流
1、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检测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出示幻灯片)看谁认识这些字词,找同学来读一读(找两到三名同学领读)。
2、同学们已经认识这些字词了,那我相信大家也读了这篇课文,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交流阅读感悟,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为进一步感悟文本奠定基础。
3、现在同学们在自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非洲的“彩色”?
生:自由读文。然后找生汇报师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言语实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暴露学生思维状态中纠正概念混淆,层次不清等思维混乱问题。
三、品读体验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孕育着这样一个世界?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你想对非洲说什么?出示课件
是的,一踏上非洲的这片神秘的土地,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原始、强悍、粗犷而热烈的气息。请你再次朗读,再次感受这种不同寻常的美丽!
面对神秘的非洲你想了解它什么现在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方法自已学习最感兴趣的段落,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3、生可随意汇报
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
1、赏读彩色的植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2—3人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设计意图:这个语段作者用色饱满,想象奇丽,植物形象鲜明,因而采用朗读、想象、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在充分地读中强化形象,积累语言。图片的呈现,一是为了印证想象,丰满形象;二是为了营造情境,感悟文本。
2、比读彩色的'动物:
“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在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这一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人
们曾说:非洲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这里是植物的乐园,也是动物的天堂。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就在非洲
设计意图:作者通过强调色彩词,表现非洲色彩斑斓的特点,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文本的表达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也有利于学生文章意境的体验。
3、悟读彩色的非洲人: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人们常说,非洲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请同学们朗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自然景观骄阳蓝天。
色彩斑斓植物
动物
日常生活
艺术
教学反思
《彩色的非洲》是“异域风情”的最后一课,是一篇描写非洲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观的略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关于金字塔,有很多有趣的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着”,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的神奇与魅力。(重点)
3.阅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同一种事物。(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
四、品读释疑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文章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引人遐想。
第二篇文章是说明文,运用图片和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雄伟、神奇的特点以及古埃及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金字塔夕照
1.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夕阳、田野、沙漠都是金色,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由此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的夕阳、田野、沙漠、泛着金光的河水、像是纯金铸成的金字塔,调动读者的视觉,写出了金字塔的绝美意境。
3.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远望所见的金字塔的美丽样子。
4.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把这里的景色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突出了夕照下金字塔的雄壮美丽。
(2)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意境?
作者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的、局部的特色,而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5.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对令人陶醉的金字塔的赞美,也体会到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
6.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运用对比,突出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最美。
7.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这是一篇“风貌通讯”,也是散文,文章结构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描绘非常出色,构思巧妙。
(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内容介绍的是胡夫金字塔。作者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了胡夫金字塔的塔高和塔基边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塔的重量、体积和塔基面积,简洁、明了、直观。
2.◇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非常高大雄伟,在当时的情况下,修建十分不容易。
3.仿写: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胡夫金字塔的概况呈现了出来。请你也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
示例: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轻。今天我看见一个小型的笔记本电脑,居然跟平时用的会议记录本大小相当,薄厚也差不多,我感到十分惊奇。看了一下说明,它居然只有?25厘米长,15厘米宽,2厘米厚,重量只有945克,真是名副其实的'笔记本!
4.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几千年前的工匠手艺精湛,技术高超,超乎人们的想象,太了不起了。
5.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写出了金字塔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金字塔的巧合,引人深思。
6.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那里是亡灵的世界。陵墓正好是两个世界的交界口,由这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然后再从东方再重新出现,所以他们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7.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这段文字与哪段文字相印证??这段文字与“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相印证。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金字塔夕照》用流畅、饱含韵味的文笔,展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金字塔的概况,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课堂小结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我们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六、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简单又神秘的游——金字塔(节选)》
板书设计:
意境绝美
金字塔夕照译名绝妙人间奇迹
色彩难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6】
学习目的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课时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教学流程:
习作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我们筹划活动和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了解书信的写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条理地、具体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确建议,加强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按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的要求,对自己的书信进行认真修改。
教学重点:
营造氛围激发活动热情,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活动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渲染氛围。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深感无比的自豪!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对象。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交流方式: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电话、网络……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展现热闹的策划场面。)
三、集思广益,开展交往活动。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全班交流各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多姿多彩,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你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都蕴涵着你们的想法和思想。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学生分组交流,最后形成共识,做到“六个一”:
A.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
B.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的情况,并表达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写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独立完成,表达真情实感。当孩子们接到远方朋友的回信时,要提醒他们保持联系,持之以恒,使友谊不断加深,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学习,教给孩子们怎样交友收获大。让孩子们从一封封信件这个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对方小伙伴们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奋发努力。使孩子们通过信件从对比中找到自身的责任,找到助人的快乐);
C.给小伙伴送一本好书(将优秀图书送给小伙伴,使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读报更新观念,获取真知,更茁壮成长);
D.给小伙伴赠送一件当地的土特产品;
E.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
F.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讨,课外实践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与对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5年级2班 朱珩尧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小学5年级2班 王笃行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20__级1班 余楚萌
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小学5年级 汤洋
江苏省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6年级 潘晟威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4年级12班 陈奕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5年级4班 文雯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5年级 张文博
广东省佛冈县第一小学4年级1班 邓先飞
……
3.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异地的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共筑美好未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9】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体会九寨沟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色,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珍稀动物,激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欣赏中品味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的相关信息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九寨沟风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九寨沟风景图片(两三张),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追问。
2、引出课题:九寨沟(美美地齐读课题)
3、师介绍: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九寨沟是我国的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到那游览,九寨沟究竟拥有怎样的神奇魅力,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尽情地去享受吧!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把预习中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或向同学请教,然后再放声朗读课文。
2、出示四字词语,学生练读,把字音读准确。(雪峰插云、林深叶茂、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平湖飞瀑、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诗情画意、人间仙境)——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别人知道它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4、师: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描写景色的)
5、检查读课文。
三、再次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钢笔字描红。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提问:你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九寨沟(齐读课题),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再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
2复习: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九寨沟在什么地方 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课件2句式:九寨沟位于 , 因 为 ,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学生口头填空。齐读课文课文第一自然段。
3导入:教师引学生口述第二自然段内容"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板书:童话世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整体感知:那是怎样的童话世界?一进入风景区,你能看到哪几个景点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景物名称的词,用笔圈出来.(学生读后汇报,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导读: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景物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最吸引你的描写景物的语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象描绘的画面.(板书:朗读,品味,想象),也可以和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
3学生品读交流:
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引导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教师播放课件3,让学生欣赏.
再引导学生说所看到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九寨沟三条沟谷,层层叠叠,山势挺拔,皑皑雪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登上的尕尔纳山,眺望远方,还能看到云海连天,如波浪翻滚,峰顶再云海雾浪中沉浮升降时隐时现,似乎在天宇中遨游.)
湖泊:①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播放课件4,学生欣赏,再说说看到的景象. 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指名读描写湖泊的句子
引导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令人身临其境,真似到了"童话世界".
②这些湖泊还有好听的名字,是什么?("五花海","五彩池")为什么叫这些名字呢?书中是怎样说的?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引导体会"五花海""五彩池"之美和名称的由来.
播放课件5,学生欣赏,再说湖泊的美丽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水, 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泊终年碧蓝清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彩.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雪山树木倒映在湖水中,"鱼游云端, 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经常出现,水上水下,虚实难辨.彩池中,鹅黄,黛青,绛红,翠绿等色彩组成各种图形,如同一匹五色锦缎,视角移动,色彩立即变化,走一步,变一态,真是变幻无穷.)
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3)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引导抓住"从河谷至山坡""遍布"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要求学生看课件3-6,再说森林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1500万亩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绮丽风貌.尤其是如今金秋时节,林涛树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那橙色的黄栌树,金黄的桦树,绛红的枫树,殷红的野果子,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令人眼花缭乱.每一片森林,都有如天然大巨幅油画.)
感情朗读这句话.
(4)瀑布: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台阶.由此形成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引导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想象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师:“白练”是什么意思?“银花”指什么?
生:白练指的是象绸缎一样的瀑布,银花指的是飞溅下来的水花
师:那白练腾空就是_ _
生:瀑布就象一条白色的稠带从天而降,倾泻下来,水花四溅。
播放课件7,学生欣赏,再说瀑布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师,假如,你现在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么壮观,多么美丽。愿意用你自己的朗读来读好它吗?
感情朗读这句话.
(这里所有的瀑布都从密密的树林里狂奔出来,就像一台台绿色织布机永不停息地制造着各种白色丝绸.这里有全国最宽的诺日朗瀑布,从高高的岩石上倾泻下来,似巨幅水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激流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气.朝阳照射,常常出现美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4引导学生再齐读第三段,感受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
5鼓励学生尝试看课件8(全景),分四人介绍九寨沟景观,背诵第三段,配乐.
6教师小结:九寨沟的湖水千娇百媚, 景色处处美丽如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述过渡:"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出它们的名字,用笔圈出来.
学生快读汇报(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看课件,简单介绍,重点区别大熊猫和小熊猫。
2这些动物都有怎样的特点呢,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四字次与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出示课件9,练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走进九寨沟风景区,向林子的纵深处行进,你也许会看到( )的金丝猴,( )的羚羊,( )的大熊猫,( )的小熊猫.
上面这些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呢,请你们将描写自己喜欢动物的语句多读几遍,读出它的可爱.
3汇报交流:(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可以用书中的语句。)
(1)金丝猴:体态粗壮,机灵顽皮 抓住"窥视""眨巴""攀吊"等体会.读出它的机灵可爱.
(2)羚羊:善于奔跑 从"突然窜出"又"突然消失"体会奔跑速度极快,是长跑冠军. 读出它奔跑的本领.
(3)大熊猫:憨态可掬 从"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地咀嚼"体会.
(4)小熊猫:行动敏捷,爱美 从"行动敏捷""美滋滋地照镜子"体会.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些动物是不是只要进入九寨沟就能见到呢?为什么?(从书中哪些此可以看出来)。
这些动物正因为很稀少,很珍贵,人们不常见到,所以称它们为异兽珍禽(板书:异兽珍禽)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4引读:让我们一起再进入原始森林,希望能遇上它们.有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5 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试背第四自然段。(看课件)
5拓展补充: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还有许许多多,继续向前,也许你还会看到什么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引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人间仙境)
2出示词语,同学们说说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前面文章有没有介绍过?同学们看老师板书,引读:联系前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
3由此可知,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童话世界"前后照应)
总结.
播放课件12,教师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所有去过九寨沟游览的人回来都说,世上没有任何语言能够把九寨沟的美丽神奇都表现出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语句这么美,也不能把九寨沟的美丽全部表现,真正的九寨风光还要美得多呢!让我们用眼睛再次领略那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迷人风光.
(学生欣赏)……
同学们,你们向往九寨风光吗? 将来你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希望你们把这美景积极介绍给周围的人们,也希望所有热爱九寨沟的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珍惜爱护这片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地,让它永远成为我们祖国的骄傲.
板书:童话世界 雪峰 湖泊 森林 瀑布 【朗读 品味 想象】
九寨沟 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作业:
课内:完成练习册习题:字词句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标志,同学们,看看这些资料,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播放课件,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天安门等,最后出示了威尼斯的小艇。)
2.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师板书课题)
3.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一百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07条水道纵横交叉,117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0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之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威尼斯 耸立 小艇 桥梁 纵横交叉 静寂 雇定 祷告 保姆 操纵自如
2.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
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把你认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
2.汇报: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并介绍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长长的,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向上翘起。)
4.让我们目睹小艇的样子。(出示图片)找出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教师出示对比句)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6.你能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吗?练习读,指名读,引导背。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段话,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又如何?(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到很有情趣。)
2.发挥想象,谈一谈,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
3.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威尼斯 小艇 纵横交叉 船舱 保姆 祷告 耸立 沉寂 桥梁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谁来说说。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默读第五自然段。
2.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然后填表:
3.小结威尼斯小艇的作用。学生讨论填空题:白天(商人沿河做生意)需要坐小艇,(青年妇女交友)需要坐小艇,(小孩外出呼吸新鲜空气)需要坐小艇,(老人带全家上教堂做祷告)需要坐小艇。
师: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一出门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让生接着:主要交通工具)
4.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示了威尼斯夜景图。
5.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
师: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布置作业,扩展活动
1.熟练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读了两篇文章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4.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水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2】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示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俺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出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假如是自身将会怎么做?把自身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把自身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研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俺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俺将不时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同学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俺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同学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辨析“幽静”、“幽雅”、“幽深”词义的不同。
2、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音乐家惊世之作诞生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4、搜集有关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重点难点:
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音乐家惊世之作诞生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媒体播放维也纳景色
初步领略了维也纳的魅力,能用一句话说说对维也纳的印象吗?
2、出示句子,读句。
3、揭示课题,读题
4、作者写维也纳,为什么选取穿越维也纳森林来写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理解“触景生情”的意思。
(2)想一想:作者穿越森林的路线是怎样的?用着重号在文中进行标注。
(3)课文中是怎样直接描写维也纳森林的美景的?用“~~~”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请学生串读课文。
(2)读词语:
恬静 苍翠 百鸟争鸣 触景生情 生机勃勃 俊俏 呜咽 低吟 芬芳
“呜咽”的“咽”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两个读音,一个是yàn,谁能为它组个词?(狼吞虎咽)另一个是yān,谁来组词?(咽喉)
“低吟”的“吟”最后一笔是横折。
出示1: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娜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①正音:淙 妩
②把句子读正确。
出示2:茫茫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神往,令人赞叹……
①把句子读正确。
②完成练习:在幽静的森林中,约翰﹒施特劳斯看了 ,听到了 ,想到了 ,于是触景生情,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
1、师:是啊,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媒体出示:多少年来,有多少音乐家、诗人、画家在这幽深的林中完成了许多不朽的`惊世之作,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究竟有哪些音乐家?有什么惊世之作?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小组合作学习,认真读读第4节到第6节,用“——”划出音乐家和他们的惊世之作。选择一个动人的故事交流,联系课文及课外拓展资料,说说故事为什么动人。
板书: 音乐家 惊世作品
2、交流:
施特劳斯:
(1) 理解词语:触景生情
(2) 施特劳斯触的什么景?生了什么情?
(3) 欣赏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加深体会施特劳斯在森林中触景生情,谱写名曲。
贝多芬:
(1)读课文,体会贝多芬的痛苦、抗争.
(2)拓展感受:《海里根斯泰特遗书》。
我无望地遭受着折磨……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听不到;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牧羊人的歌声,而我却仍然听不到!这几乎让我绝望……
1802年10月6日
(3) 指导读句,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舒伯特:
(1)交流所见,出示场景:磨坊 菩提树 水井
(2)练习说话:舒伯特在他的住房里经常临窗欣赏这番情景: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自主地学习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幽静、幽雅、幽深”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惊世之作的诞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自主地积累文中有关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语或句子。
4.搜集有关的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重点难点:
了解维也纳森林的景色特点及三位作曲家创作惊世之作的过程,从中感受他们热爱自然、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印象景物,初步感知
1.媒体简介
初步领略了维也纳的魅力,用一句话说一说对维也纳的印象。
2.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穿越的意思 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自由朗读课文:
1.作者穿越森林的路线是怎样的?用“。”在文中进行标注。
2.课文中是怎样直接描写维也纳森林的美景的?用“~~~”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3.交流
板书:进入森林 来到小村 来到小村 登上古堡
4.交流
出示1: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美丽的'美伦纳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1)正音:淙 妩
(2)引导读句
出示2:茫茫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空气的芬芳,使人神往,令人赞叹……
(1)指导读句
(2)完成练习:在幽静的森林中,约翰`施特劳斯看了 ,听到了 ,想到了 ,于是触景生情,创作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故事品味
是啊,维也纳森林的优美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投影句子:多少年来,有多少音乐家、诗人、画家在这幽深的林中完成了许多不朽的惊世之作,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1. 质疑(由哪些音乐家 有什么惊世之作 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2. 小组合作学习,认真读读第3节到第5节,1.用“——”划出音乐家和他们的惊世之作。2.选择一个动人的故事交流,联系课文及课外拓展资料,说说,故事为什么动人?
交流: 板书: 音乐家 惊世作品
3. 随机交流:
体会施特劳斯在森林中触景生情,谱写名曲。
(1)读课文,体会贝多芬的痛苦、抗争
(2)拓展感受:《海里根斯泰特遗书》
(3)指导读句,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4)交流所见,出示场景:磨坊 菩提树 水井
(5)练习说话:舒伯特在他的住房里经常临窗欣赏这番情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5】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俺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俺”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链接】
1、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原名萨缪尔·克里斯曼。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王子与贫儿》《哈里贝利·芬历险记》等。
2、威尼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著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水城同样闻名于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次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学习重点提示】
1、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语言,借助书中插图,丰富同学感性认知,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同学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同学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同学的感性认知,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俺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观赏吗?那现在俺们就动身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
26、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
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船梢、簇拥、哗笑、残破、耸立、停泊、威尼斯、支配自如。
3、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梢”换偏旁记忆。
艇:与“挺、庭、蜓、”换偏旁记忆。
3、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艇、艄、舱、姆、祷、雇)的意思。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局部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耸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寂静: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支配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文: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1、誊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考虑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
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考虑: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考虑:
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
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⑴ 小艇的样子奇特。
⑵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假如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
(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俺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考虑: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 )”标出。
3、讨论学习,明确:
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支配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
投影显示:
⑴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⑵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⑶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⑴ 人们:
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 去:做生意﹑郊游﹑教堂﹑看戏﹑回家。
⑵ 关系:
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烘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
小艇在哪些方面为人们起了重要作用?
(段意: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五、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课文,考虑:
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
重要的交通工具
2、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3、小结:
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俺们今后写作文也要做到这些,才干把作文写好。
六、作业
1、誊写词语并复习。
2、朗读课文,背诵并誊写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完成书后练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
1、指名分读课文:
回忆如何给课文分段,说出第二﹑四段的段意。
2、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自由背第四自然段→二人互背→指名背→齐背。
4、完成按原文填空: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 ),在( )的时候,他( )。俺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 )。俺们的眼睛( ),不知( )。
5、听写词语。
二、完成书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前进 笔直──弯曲 散开──聚集 静寂──喧闹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__X最讲卫生”或“__X行动最敏捷”为重点句,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
围绕重点句,从几个方面写具体。
例:
在家里穿衣服“__X最讲卫生”在学校怎么做或吃饭在公共场所洗澡学习时“__X行动最敏捷”游戏时 劳动时。
3、完成语训的有关习题。
三、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艄( ) 矗( ) 残( ) 拐( )
2、判断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尼( ) 具( ) 矗( ) 残( ) 斯( )
3、组词:
尼( ) 嘶( ) 货( ) 艄( ) 县( ) 残( )
泥( ) 斯( ) 华( ) 梢( ) 具( ) 线(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 笔直── 散开── 静寂──
5、填空并完成练习: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 ),在( )的时候,他( )。俺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 )。俺们的眼睛( ),不知( )。
6、用“●●●”标出这段话的重点句。
7、分层并说出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1、完成本课有关作业。
2、背诵第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