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
通过制定和实施小学语文上册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希望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
2.哪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3.谁能只用短短期20个字,把它复述下来呢?(卢纶可以)
二、品读古诗
1.板书课题、作者,指名读,齐读。
2.小组内先处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注意指导“塞”、“曲”、“棱”的读音)
3.小组展示(达到目标:通顺无错误)
4.划节奏读----小组再试读----再次展示(达到目标:有清晰度、表现力。适当的停顿)停顿是表达语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5.关键词语重读----加着重号-----再次重读展示(能说明重读它的理由,渲染环境,读出意境)
6.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演绎(配乐朗读)
7.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试背《塞下曲》
三、全诗整合。
1、诗中的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师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广作为我国历的一代名将,赞颂他的可不止卢纶一个,其中唐代的王昌龄也写了一首诗———《出塞》。
五、作业
办一期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作业
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3】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具准备: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学习前4个自然段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4.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5.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6.师:在与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不过老师可没办法带大家到沙漠中去看,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7.师:看,这就是秋天里的胡杨。它的枝叶——(生接说茂盛、茂密等),它的颜色——(生接说灿烂夺目、金灿灿等),它的生命力——(生接说旺盛等),充满了勃勃生机。美吗?这样的金黄之美让我们陶醉。
8.过渡:这么美的树在黄沙中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洗礼,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又变成了怎样的一种树?
9.学习胡杨的特点。
㈠请大家拿出笔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生拿笔在书上画。
②指名回答。
③师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㈡为什么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呢?
引导学生从4个方面理解:
①根茎20米,对比感受: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请大家算一算。(约7层)感受根茎之长以及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
②耐炙热耐严寒,可让学生拿自己在严寒酷暑中的体验做比较;
③不怕盐碱腐蚀;
④不怕风沙侵袭。
⑤:胡杨够有韧劲儿,够坚强,它忍受了我们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副铁骨铮铮的本色。(出示课件直观感知)
㈢说它无私是因为什么?
引导学生将胡杨与牡丹、桃花进行对比,理解它的无私。
①硕大的牡丹,粉嫩的桃花都见过吗?漂亮吗?怎么个漂亮法?(生答)一个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另一个是白里透红、娇艳
欲滴,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生答“稍纵即逝”)。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②而胡杨呢?是否被人所熟知?是否有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它们只是在——(生答“长年累月地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③:出示课件,来看看这沙漠前的屏障,有了它们的冲锋在前,才会有那身后的繁华景象。
④再来品读一下这无私的树好吗?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㈣它的悲壮又体现在哪里?
①指名回答。
②作者在文中反复的使用了一个词,让老师的印象极深,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千年)出现了几次?(三次)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胡杨)
③:出示课件,看那,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三个“千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凛然的英雄气节。
④让我们来读出他的悲壮好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胡杨的美仅仅是外表美吗?更美的是它的什么?(内在)它有着极其高尚的品质,这样的树都为人类做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胡杨具有哪些特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明白胡杨为人类做了些什么?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胡杨的?(五六自然段)
师:胡杨的贡献真大!可人类是否善待了胡杨?他们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对胡杨有什么影响?
生一一回答。
㈡理解胡杨流泪的原因。
师:人类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就完全不顾及在与沙漠进行顽强抗争的胡杨了。胡杨也哭了,它为什么流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师:这小小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那些上游的人们依然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他们怎能()?怎能()?……难道()?难道()?……
生接说。
㈢交流:如果你就是一颗胡杨,你会对“上游的人们”说些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
3.作者的希望与信念
过渡:如果你站在这胡杨林中,看着那些正在拼搏着的和已经倒下的胡杨,会有什么感受?(伤心、悲痛、难过等)会想些什么?(指名回答)作者也无比悲痛,他在那里默默祈求。
㈠作者在祈求什么?
①指名回答。
②感受作者强烈呼吁人们去“保护环境”(板书)的心情。
③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祈求吧!生齐读祈求的内容。
㈡作者的信念。
①作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们,他始终怀有一个坚定地信念,是什么?指名读。
②师指导朗读,要读得坚定些。
㈢回归课题。
①作者还坚信直到某日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是啊,大片的胡杨依然挺立在烈烈西风中,这就是——西风胡杨。(生齐说)
②孩子们,让我们带着作者对胡杨的爱,对胡杨的同情,对胡杨的赞美,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全文
同学们,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胡杨,通过胡杨让我们知道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希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来保护环境,来保护胡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9西风胡杨
最美、最古老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保护环境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4】
一、教学要求
㈠知识要求:
⒈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抒情方法。
⒉用心理解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各地民居的特点。
㈡能力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独具特色的民居。
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㈢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⒈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居。
⒉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重点词句,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⒊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具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课文配乐朗诵的录音。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不但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说,而且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这些都是那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去参观领略一番。
2.(板书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民居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子。
㈡.学习《客家民居》
⒈播放《客家民居》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⒉自读课文,了解并找出体现客家民居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达特点
⑴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生: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板书: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生:用料奇特,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生:造型奇特,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生:异常坚固,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
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生: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
生: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生: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使文章真实可信。
⑷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生:体现了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中华传统文化。
3.教师小结:圆形土楼真不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客家人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独特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勤奋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㈢拓展延伸
你想了解自己家乡民居的特点吗?那就赶快用你的慧眼去寻找吧!
第二课时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看这些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傣家竹楼)这节课我们再去傣家竹楼参观领略一番。
㈡学习《傣家竹楼》
⒈播放《傣家竹楼》配乐朗诵的录音。学生更读,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⒉默读课文,了解并找出体现傣家竹楼特点的中的词语和句子。
⒊合作交流,感知表达特点。
⑴思考:傣家竹楼给你的是什么感受?
生:傣家竹楼是緑色之家
(板书:傣家竹楼緑色之家)
⑵想一想,为什么称傣家竹楼是緑色之家?
生:傣家村寨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质量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是緑色家园,
生:去傣家做客,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
生:列数字,通过“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等,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点。
生: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使文章充实具体。
⑷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习俗?
生:体现了美观、吉祥、平安,家道兴旺,平等互助等中华传统习俗。
⒋教师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㈢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緑色之家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3。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假日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
2。学生自读
3。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
4。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应投影出示图、文: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
在森林中有这美丽的蔷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
5。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①相应出示: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疾风骤雨暴雨如注
③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指名说,点评。
6。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说每一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在书上做标注。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学生默读自学。
2。组织交讨论
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
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
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
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反问)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
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就是反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
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是懂得的,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
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
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删掉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副板书)
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
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
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
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
投影出示三次对话分角色读,读好母子对话。
3。总结
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4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四、联系生活,检测导结
1。你会用那些词形容萨沙
( )( )( )(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
2。投影出示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
3。总结:许多都会事物发生了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样,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6】
设计意图: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笔者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第一段。
导学流程:
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2、板书课题:掌声(学生齐读课题。)
3、声能传情,读课题也要有讲究,怎么读,就能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热情?(生读得更热情整齐些了。)
4、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学生自由说。)
5、在别人送给你掌声时,你谢过人家吗?(大部分同学没有)带上你心中的那份谢意,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感受掌声的作用。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
二、读准词句,整体感知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是很容易读错的,请留意一下。(学生自由通读课文。)
2、出示本课词语,在字音方面,你认为哪几个词是最容易读错的,给大家提个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复正音,直到读准。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够准,(指着麻痹症的偏旁)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这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严重时导致残疾甚至瘫痪。有病了身体就不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皱着小眉头读。)
3、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
5、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容易,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时间逐词、逐句、逐段地读,必要时教师还要作示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听互读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也包括“你读我读”,在互读互听中夯实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基础。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外貌及性格特点的词句。
2、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静是什么意思?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①、学习生字:‘姿、势’老师范写,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联系下文的“一摇一晃”来理解“残疾”一词。
③、体验说话:英子走路“一摇一晃”,她不能像我们一样。
④、她是多么难受啊,带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3)、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①、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英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这三个词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们带着一种感动,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体会到了她的孤单和自卑。现在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好第一段话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想想哪些笔画特别需要提醒。
2、重点探讨“烈、著”这2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范写。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并及时进行指导、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读书感悟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课前准备:
1、《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
2、爱心卡、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3、收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诗句。
导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触发情感
1、认读词语,做猜词游戏。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忆一下,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一边小结一边板画:这是哭泣、伤心的英子,她文静、自卑、没有朋友,假如你在她身边你会为她做点什么?
设计意图: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能唤起人们一定的情感。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画图再现,语言描述等手段,再现了英子困境,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萌发对英子的同情之心。
二、录像导入,引发情感
1、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千手观音精彩片断)。看了这个节目你最想说点什么?或者你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学生被录象的精彩片段深深打动。)
2、在演出过程中,全场观众不断抱以热烈的掌声,但主持人告诉我们,再热烈的掌声,这些演员也不可能听到,因为他们全部是聋哑人,我提议我们也用这种特殊的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好吗?(师生互动“高举双手,摇晃手掌”哑语鼓掌的意思)。
3、是啊,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演员怎么能准确无误地踏着音乐的旋律表演出震惊世界的舞蹈节目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掌声》,在《掌声》中,在英子身上,也许我们能得到很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残疾人为什么能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生自学思考:
(1)、学生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分组交流自学情况。(第一次掌声,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尊重;第二次掌声,除了鼓励外,还包含着大家对英子的赞扬。)
(2)、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心理变化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去?“犹豫、慢吞吞”这两个词告诉你什么信息?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态和表情。
(2)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从“注视、终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什么?体会一下英子的心情,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
(3)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忧郁是什么意思?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角色体验,畅谈感受。
(1)、从英子的变化和同学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使自己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2)、假如你是英子,你会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之中,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地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
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1、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聋哑人为什么能演《千手观音》这样精彩的节目?再次回味《千手观音》精彩片段。这掌声包含着什么?仅仅是这掌声吗?(关爱、友情……)
2、小结:人人都需要关爱,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爱心送给别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来表达。
3、小组表演:假如在你的身边,有人考试成绩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自惭形秽,或者因外形不好看而内心痛苦……你怎样针对这些情况给予帮助?使他们鼓起对生活的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4、拓展练习:掌声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和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以这样表达(出示小诗齐读,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大雨中的一把小伞;
爱是给汽车上的老人让出的座位;
爱是给下班回家的爸妈送上的一杯茶;
爱是;
爱是。
……
请把这首小诗工工整整地抄在爱心卡上。爱还可以怎样表达?也把它写下来。(学生在音乐声中续写小诗。)
5、总结: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家庭会变得更加和顺,邻里会变得更加和睦。请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意图:以“爱”延伸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通过交流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实现“爱”的内化和迁移,同时也在读诗、写诗实践中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2、读读记记文中出现的新词语。感受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珍藏着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访蒙娜丽莎!
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来,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之约,仿佛是在跟朋友约会,感觉好浪漫;作者没有把它当成一幅画,而是当成一个人,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幅画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这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课文中一些词语和生字容易出错,请大家看课件。课件出示:
有朝一日 赴约 交涉 脸颊 颈项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
矜持悄然流露转瞬即逝 蜿蜒隐去璀璨的明珠难以捉摸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并对这幅画的艺术魅力进行了赞赏。)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
(找到5——7自然段)
2、请大家自由阅读5——7自然段,并根据学习要求读懂课文。请看课件:
用心读5——7自然段,你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产生了怎样的想象,请用波浪线批画出来。
3、学后交流:
⑴课件出示: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预设:她不像是画中的人物,而跟真的一般,太神奇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真美;作者看到这幅画就如同跟真人面对面,可见这幅名画的魅力。)
⑵ 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预设: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产生无数的想象,很难想象这只是一幅画;这几句话是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的具体描写,作者把看到的跟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她神秘的微笑一样。)
达芬奇凭着自己的天才想象力及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
引入资料:(课件出示)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显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法?(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过度:达芬奇精湛的艺术,这幅画独特的魅力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里?(引出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七段(达芬奇不仅把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画得耐人寻味,还注重她的身姿、服饰的搭配以及他身后背景的衬托,可见达芬奇的艺术高超。
⑷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回顾这三段话,想想作者是如何来介绍的?课件出示:尺寸大小、色彩、整体外形,面部表情、神秘的微笑,身姿、服饰、身后背景。描写中加入自己的想象。
过渡: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除了这些,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无穷魅力?请大家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4、学生读课文1——4段,思考回答:(抓住两个“慢慢”体会;抓住“队伍之长”体会)
四、总结升华。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能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画的神奇,还能够从人们的等待中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示最后一段)
1、齐读这段话。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引读:我相信蒙娜丽莎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已经成为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请大家读:
读到这里,让我们不得不对这幅世界名画的作者无比赞佩,他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请看课件: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五、课外延伸。
《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的名画,它是世界著名的宗教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来描述一下这幅名画。
板书:
蒙娜丽莎之约
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蒙娜丽莎之约》背景知识
达·芬奇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 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 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 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 多个,藏有36.5 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 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 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 万件。
我国的苏州园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 年9 月才由我国苏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轩十分吸引观众,不时听到游客问:“中国花园在哪里?”为了避免拥挤,规定了专门路线入园,由定时电梯控制人数。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一些美国游客坐在凉亭里闭目养神,宛如中国的墨客骚人,甚至摇头晃脑的姿势也带上了“中国味”,十分有趣。
早期创作
当他在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 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 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站在基 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构图虽没有创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绘却已注意到了空气氛围的表现。这表明他一开始就致力于解决写实与典型加工的辩证关系。稍后创作的.《吉内夫拉· 德本奇像》,一反15 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 年创作的《博士来拜》(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
盛期创作
1482 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画及山岩间花草逼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 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1503 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厅绘制壁画(因再次去米兰而始终未完成),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这是两幅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他的每一件作品以素描作基础。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5000 多件笔记和未完稿的《画论》中,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生平简介
1452 年4 月15 日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文西与卡特莉娜所生
1465 年进入维落琪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 ~14 岁)
1473 年创作《圣告图》
1476 年被告密与维落琪奥的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 岁)
1482 年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 岁)
1483 年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 岁)
1495 年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 岁)
1502 ~1503 年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 岁)
1516 年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 岁)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金色的沙滩上和一个小姑娘一同与浪花嬉戏,你们想去吗?(想)好,先闭上眼睛,听到声音再睁开,好吗?(动画出示课文插图)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海浪声,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认识”浪”字,说说识记的方法。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语气。
4、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读两遍,要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比如:一会儿……
5、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四、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段,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二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中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
2、再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4、说说你读了这段有什么问题吗?
5、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沙”“浪”“泪”让学生用记部首的方法记字形。“走”让学生了解字的演变来记字形,多种方法认读,了解字意,进行扩词练习。
6、指导用虚宫格写“丫”“才”。
五、作业布置。
1、积累好词好句。
2、读课文,说说你还有那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读生字新词。(出示写有生字的幻灯片。)
2、指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2、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这两句话哪儿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3、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
4、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5、指名读这段,看谁读得好;
6、识记“雪、贝”,了解“贝”的字理演变,扩词并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1段是描写浪花来了和退回去了,第2段写浪花又来了一次,那儿浪花就来回这两次吗?请看第3段又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这段。
3、浪花为什么会跑去又跑来呢?你觉得它像什么?
4、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
5、指导朗读。(“又”“淘气”要重读、突出浪花来回的次数和浪花的可爱。)
6、识记“去”,并指导用虚宫格书写“泪、贝、去”。
7、让我们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来齐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读课文,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画一画你心中的浪花。
反思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第23课《看浪花》,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完全撒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去,嘿嘿!让他们有一个真正做学习主人的体验。
导课后,我让孩子们开始分组合作,完成我提出的学习任务。
1、认读生字;
2、解决本小组提出的问题;
3、仿写一小节,并画一画你们心中的浪花。
接下来的时间就全总交给孩子们了。对于分组合作学习,他们并不陌后,但让他们填写研究记录表,这可是第一次。在以前的学习中,上了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练习填写,现在,我拿给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能用好吗?我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最主要怕他们浪费了这表格哟。
时间、课题、组别、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时间控制员、小组发言代表,时间不长,孩子们就填完了,他们可比以前那部分学生聪明多了,我没说,他们就会填了。不过,是不是真正会用这表格,还得看他们后面的学习情况。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才进步了一半。唉,两课时完成本应一课时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让孩子们做学习主人的代价。如果孩子们在这样的合作中学会学习,我想还是值得的。
下午第二节课,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我则密切关注着。十多分钟过去了,一萱小组第一个完成任务,接下来,子佳小组也完成了,再接下来,是伊诺小组,再再接下来,哟,让不清了,二十分钟后,有8个小组完成任务,他们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还有3个小组没能完成。
我先是检查生字。一圈下来,2个小组各有一名孩子认读有困难,其他孩子顺利过关。随后,我检查孩子们第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一个组一个组地读着,孩子们认真听着,嘴里时不时地发出“啊”、“呀”的声音。读完8个小组的,我请孩子们评价。他们第一个选出子佳小组的,宗琛小组也榜上有名。嗯,8个小组中,有2个小组完成不错,这也算是收获吧,也算是收获不小吧。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9】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乐园
教学重点:
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0】
教学要求:
学会9个生字,8个认读字。能正确读写8个词语,认识是食字旁,新笔画竖折撇。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语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用具: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
简单介绍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他从小爱好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主要靠自学成才。以研究狩猎蜂和推粪虫最为有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查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后标序。
3、检查词语。(带音节)
故事、动物、传来、声音、饥饿、一定、胜利、唱歌、纺织娘
4、指名三人读课文。
大家思考:课文讲了法布尔的什么故事?
三、感悟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是哪国人?他的家乡在哪呢?请读第一句话后告诉我”。(法国人,家乡在小山村。)
2、教师出示有青山的图片。提问:“小山村里都有什么?请读第2、3句后告诉我”。
3、教师随着学生回答,把小溪、花、草、树木、小鸟、蝴蝶、小虫、鱼等图片贴到大图上。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贴。
4、提问:“为什么老师贴了这么多条小溪呢”?引导学生体会“小溪纵横”。
5、请学生说说法布尔看到这些小动物后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好奇心”。
6、指导朗读:
(1)“小山村这么美、这么富有生机,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啊”?指名读。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说说师、生读的有什么不同?
(3)请学生配乐朗诵,体会大自然的美与生机勃勃。
7、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先弄清每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试着背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一天,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引起了法布尔的.好奇心。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
2、“原来是他听到了一种“嘎吱嘎吱”的声音,法布尔听到这声音后是怎么想的呢”?
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1)教师先用陈述的语气读,在用疑问的语气读,让学生比较前后有什么不同?
(2)学生朗读,从中认识问号,体会问号的作用。(采用生生、师生评读的方法。)
(3)读后面的句子,然后说说法布尔对这种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后,是怎么做的呢?
(引导学生明白法布尔去了好多次,体会的他的好奇心真强。)
(三)“法布尔一连去了好多次,可还是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在叫。这时,他有没有放弃呢?他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下节课再到第3、4自然段里去找找答案吧”?
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法布尔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逮住了那个/会唱歌的小家伙。原来/那不是鸟儿,而是一只/颜色嫩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3)教师出示有关“纺织娘”的图片资料,简单介绍它的生活习性。
(4)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法布尔能成为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5)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空隙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板书)
(6)指导朗读:
“法布尔/成了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7)简单介绍昆虫学家法布尔。
四、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自己为自己的资料做解说。
五、用问号写一句话:
1、让学生针对刚才的材料介绍提出质疑。
2、问学生:如果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应该用什么符号?(问号)
3、启发学生再提出其他问题,再把问题写下来。
六、作业:
1、正确读写9个词语。
2、背诵第1自然段。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1】
教学目标
认识“村”、“居”等7个字,会写“忙”。
背诵古诗,能准确、清楚的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背诵课文。
“醉”的识记、“忙”的书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凤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这是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互相交流。
5、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涌
1、师范读,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忙”字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小朋友亲手做个风筝和家长一起放一放。
2、课外读背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做批注笔记,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在读中理解人物思想变化。
3、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含义较深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直奔中心。
1、孩子们,我们学过《触摸春天》这篇课文,盲姑娘安静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要想使安静重见光明需要一样东西——眼角膜(出示),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的薄膜,相当于相机的镜头,捐赠眼角膜可以使盲人重见光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捐赠眼角膜”有关的课文——18、《永生的眼睛》课题前有一个“”,说明这是略读课文,我们将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它学完。
2、齐读课题。什么的眼睛?读——;永生的是什么,读——
3、质疑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是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评价:会提问说明你们会思考,我喜欢爱思考的孩子。那么你们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多读读课文内容,你一定有收获。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课文读完了,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吗?先来看看你能不能过“词语”这一关。谁敢读?
捐赠盲人痛苦难忍给予与世长辞遵从热泪盈眶重见天日
(个人读,处理多音字,齐读。)
2、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谁?(琳达、父亲、母亲和温迪)简单的说就是“琳达一家人”,他们做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琳达一家人捐赠眼角膜的事。)
你们的确很棒,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即什么人做了什么。这是我们班的发现,就命名为“班要素归纳法”。
会读词语了,也能概括课文内容,那么现在就来想一想“永生的眼睛”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是你的看法,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但是要想深刻理解它的含义,还要细细读读课文,品味品味。2、不知道没关系,有我呢,老师出马,一个顶俩!)
其实编书的叔叔阿姨们在单元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了,就是要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的词语来学习。那么这一课又怎么学呢?请看86页课前导读。
三、紧扣“骄傲”,探究文本。
1、请找出来文中含有“骄傲”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骄傲”一词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自豪。那么“骄傲”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呢?请自豪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2、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谁为谁骄傲?温迪为“我”和外公而骄傲,我们先想一想外公值得温迪骄傲吗?外公的那些言行值得骄傲,请画出描写相关语句。
⑴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引导:哪个地方让你骄傲?(痛快)
师生对话。
预设评价:你的回答毫不犹豫。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⑵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个人读。男生读。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而父亲则认为最珍贵的是“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的一部分”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而父亲和母亲愿意死后捐赠这些最珍贵的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同学们,我理解此刻你们的感动之情,但是此时的父亲并没有如此激情澎湃的说话,而是——平静地说。母亲去世了,此时的父亲伤心吗?伤心的父亲却又“平静的说”是因为他觉得(引读)——如果我们的死……
⑶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你知道“美妙”的近义词吗?(神奇,美好,奇妙),盲童重见光明,美妙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吧。想象你就是一个盲童(配乐叙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轻轻推开它,你就能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是一扇永远打不开的窗。你的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你看不到老师,看不到同学,看不到爸爸妈妈……如果这种痛苦延长到一天,一个月,一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此刻你最渴望什么?(光明)突然有一天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重建了光明,快来睁开眼睛看看这美丽的世界——(课件)
②重见光明后美妙吗?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美妙吧,读——如果一个盲童……
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自豪吗?让我们自豪地再读这句话——如果一个盲童……
③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安静、熟悉了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杏林子,那么,亲爱的孩子们,你除了感受到父亲这些可贵的品质外,你觉得父亲对生命又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这样的人值得温迪骄傲吗?难怪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3、外公让温迪感到骄傲,而“我”值得温迪骄傲吗?刚开始的“我”对捐赠眼角膜可是极力反对呀。
“我”也是值得温迪骄傲的,因为“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也正因此温迪会这样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文中还有一处含“骄傲”的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出示)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
①温迪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我”的骄傲,读——
②对比出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你发现了什么?琳达为什么要强调这个“14岁”呀?浏览全文,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是啊,孩子们,14岁的琳达面对角膜捐赠表现的是拒绝、是哭喊,而同样的14岁,温迪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在对比中温迪在精神是如此可贵,难怪琳达会感慨,读——
四、拓展升华,主题回归。
1、琳达一家人的品质感动。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捐赠眼角膜,比如王飞越,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医生,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看录像)。
你想对他们中谁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X,我想多你说:__________(琳达、父亲、母亲、温迪……)
2、亲爱的孩子们,你琳达对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之所以能有360°大转弯,温迪小小的年龄就有如此的奉献精神,都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对,是父亲,是父亲深深影响了“我”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课前我们提出“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把?变成!)齐读课题——用心读——再读,把你的感悟送进去,把你的感情送进去,把这份情送给琳达一家人,送给王飞越,送给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
五、补充结尾,延伸情思。
课文学到这儿结束了吗?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儿歌学习6个带有“方”字的新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字音、分析字形,能正确规范书写4个生字。
3、懂得汉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字音,析字形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看看它是谁?(出示“方”)
师:“方”字怎样写?(学生书空)
师:你以前在哪个字里见到过它?(学生思考、回答:放、房)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字形。
导入:“方”字除了这两个朋友,它还有很多新朋友呢!它们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儿歌中。(学生朗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字音
1、朗读课文,要求:书平放,手指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音。
2、师:你发现方字的新朋友了吗?
学生圈画出生字,用括号括出词语。
交流:我找到了什么词中的什么字。
3、小组内学习生字字音、词语读音。
检查各组字词读音。
4、游戏:猜猜我是谁?
(二)学习字形
1、出示:防妨。
(1)读字音、读词语。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学生自由发言)
指导:左边的耳刀和“山”有关系;古时候对女子有一种偏见,认为女子总是妨碍别人的利益,所以“妨碍”的“妨”有个“女字旁”。
(3)换词理解“妨碍”。
2、小组学习“芳、纺、访、舫”。
3、汇报交流。
芳:读字、词,记字形,读句子。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纺:读字、词,记字形,读句子。出示图片理解纺织厂、纺车、纺线。
访:读字、词,记字形,读句子。
舫:读字、词,记字形,读句子。出示图片理解石舫,简介“石舫”。
4、看图猜字。
芳、纺、防、舫
师:方字想说话——(访)
我的名字叫做“方”,我和她做好朋友。——(妨)
(三)写字
1、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2、观察几个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
3、范写“防”,书写“防”。
投影并评价,改正。
4、自己练习书写“纺”。
三、回顾全文。
拍手读课文。
四、拓展。
出示带有“方”的其他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方”的其他好朋友,和它们教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4】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学会12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从理解内容入手,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大。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
1. 学会 等12个生字,会认 等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集体力量大。
教学难点:
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 导入
1.你们知道桥是什么样的? 那”友谊桥”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请翻开书第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 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 小蜡笔们为了什么争吵?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请你们读一读2、3、4、5自然段.然后告诉你的四人小伙伴.
3.汇报,指导朗读.
知道每一种蜡笔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么、可美了、那点本领算啥”指多名朗读,体会小蜡笔的自以为是.
四.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认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指导。
五.指导书写。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和同桌说一说,你觉得最难写的是那几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注意。
3.汇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各种颜色的蜡笔有他们各自的用途,他们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2.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6自然段,看看紫蜡笔是怎么说的自由读,读了紫蜡笔的话,你知道谁的本领?
3.他们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美吗?请大家读一读第8自然段.自由度,同桌互相说从哪些地方感到这幅图很美。
(抓住“格外、像飘带、花红柳绿、一望无际、翻滚”和蜡笔们自己说的话)借机指导朗读。
4.读到这里,想一想谁的用途大?(指名)集体的`力量不仅让蜡笔们团结在一起画出美丽的图画还能使蜡笔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信,你看!自由读10-13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我很喜欢课文中小蜡笔们画的友谊桥,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友谊桥呢?
2.这座桥不是用彩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心用团结一致的精神画出来的,让我们在读一遍课文,体会小蜡笔们齐心合力,在集体的力量下创造出美好的画卷。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
2示范指导
1) 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2) 提示要点。
3) 学生描红临写。
小学语文教案上学期【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 (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 《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板书:(节选)
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
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
小结:
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古文,三字为一韵,读来琅琅上口,但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与现代文读法差别很大,初次接触,学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朗读,为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这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在边观察私塾先生图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拿书教学生诵读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想象、体会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达到参与学习的目的`。)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
1、读准字音
师:这篇文章的多音字较多,为让大家读得更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些文字投影:窦燕山择邻处教知道教五子弟于长非所宜跟老师一起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导诵读全文
师:把这些文字送入课文,便体会读法,便练习学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师纠错―学生跟读(设计意图:文中多音字、易读错字很多,学生除度,会手足无措,设计老师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正确的导向,降低朗读的难度,使学生有兴趣探究学习,并为规范朗读打下基础)
3、逐字、句,翻译理解
师:针对古文,要想知道他讲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内容,就要把他翻译过来,请同学们想一想,翻译古文有哪些方法?板书:看注释查字典问老师同学交流上网查找师:请你们运用、选择其中的一些方法,自己翻译1-5行文字自译后,合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划上?号。全班汇报交流要求:先读-再译-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不懂问题-同学、老师解答。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名翻译-同学提问-解答-相机出示
投影:习相远
A、学习、伏羲、练习
B、受环境影响
C、习惯、习性
D、姓 习礼仪
师:这是老师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到的解释,请你判断一下,在“习相远“中应该选哪一种解释,为什么?在“习礼仪“中应该选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小结:
古文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同,我们就该象这样“刨根问底”,逐字去理解。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知道古文翻译应先看注释,初知大意,再根据大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别其中某一个字的意思,明确相同的字,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促学生思考。)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知道贵以专指名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相机理解苟:如果乃:就迁:变化道:方法、规律贵:可贵以:认为、以为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三行:西孟母择邻处字不学断机杼理解“择邻处”相机投影:《孟母三迁》图片音乐(学生或老师讲故事)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 (教育孟子专心学习)理解“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不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小结:“孟母择邻、断机杼”这两个事例,验证了上一行文字中的那三个字所蕴含的道理呢?板书:贵以专请你把2、3两行文字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四行、窦燕山有一方教五子名俱扬相机理解: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扬:传播
小结:
无论孟母还是窦禹均,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又是在讲那三个字的含义?板书:有义方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生译-师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体会: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漫不经心、不负责任。)
小节: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板书:师长的责任教育严格指名串讲前五行的意思。 (设计意图:针对2-5行文字,采用了以学生译-提问-师生互答-讲故事助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课堂是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学会质疑,学会解疑,深入文字,获悉答案。)
三、诵诗文悟诗情拓展提升
1、引导诵、背前五行文字出示投影:前五行文字指名带着你的体会诵读背诵:自由练习三个字中去掉其中两个,同桌练习背诵每行各剩开头一个字,指名背一齐配乐背诵。
2、积累、应用师:这节课,我们不但领会了古人的思想和事理,还做到了背诵,但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毕竟不是孟母、窦禹均,老师也不同于孔子那样的大教育家,对于他们责任重的“贵以专、有义方”教育严格中的“度”把我不一定很好,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学生不理解的事例,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边看边思考:站在同龄人、朋友的位置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放录像:事例
A、教师严格要求,让我学会了游泳
B、我迷恋电脑,妈妈严加控制
C、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严厉批评学生在音乐声中思考指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求,用上今天学到的事例和道理)
师:我替他们谢谢你们!
3、总结学法
师: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是则养学习这几行文字的
归纳板书:读译解诵背用
作业:
请同学们用今天这种学习古文的方法,课下自己学习课文的6-10行文字,准备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又一次感悟,对语言文字韵味的深层品味。背诵意在积累,两环节同时又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结合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