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教案15篇

|康华

教案是指教师为一节课或一项教学活动所准备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性文件,用于指导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15篇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3.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将手放在胸前,深深的吸气和呼气,感受胸部的运动。提问:呼气和吸气时胸部是怎样运动的?(吸气胸部向外扩;呼气胸部向里缩。)

提问:我们能够感受到呼吸时胸部的变化,那么呼吸到底是怎样的过程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多媒体展示肺部图片,提问:肺的位置、形态特点及生理功能?

(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明确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播放呼吸时胸廓和肋骨变化的Flash动画,组织学生观察肋骨和胸廓的变化。提问:在吸气和呼气时肋骨是怎样运动的呢?胸廓是如何变化的呢?

(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增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3.提问:是什么导致胸廓容积的扩张和收缩呢?学生无法解释,教师讲解原因: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还与膈的运动有关。顺势介绍膈的位置及组成。

4.再次播放视频,提问:呼气和吸气时,膈肌怎么运动的,胸廓容积又有怎样变化的?同时组织学生填写表格。

(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5.过渡: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学生疑惑。)

6.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分别模拟胸腔内部的哪些变化?如果气球破损漏气,或者罩口密封不严,结果会怎样?

(放松橡皮膜时,气球胀大;橡皮膜向上运动时,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模拟的是膈肌舒张,胸廓变小,胸腔内气压变大,肺变小,呼气。橡皮膜向上运动时,模拟的是膈肌收缩,胸廓变大,胸腔内气压变小,肺变大,吸气;气球没有变化。)

7.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肺与外界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呢?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隔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増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这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三)巩固提升

出示放松橡皮膜、气球胀大状况示意图,学生判断是吸气还是呼气。

(四)课堂小结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查资料了解呼气、吸气成分的变化。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肾单位的组成及作用,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通过动手探索的形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肾单位,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实例:病人看病,医生有时会要求病人做尿常规化验。提问:这项检査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

(泌尿系统)

追问:泌尿系统中肾脏是最重要的器官,尿液在肾脏中是怎么形成的呢?进而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

(1)观察肾脏的模型,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感知肾的颜色、性状、大小,肾脏中的什么结构起重要作用?

(肾外形如蚕豆,紫红色,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2)观察肾单位结构图,小组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肾单位由什么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在黑板前板画并标注出各部位结构的名称。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囊壁和肾小管壁为单层细胞。)

2、尿的形成

过渡: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组织模拟活动:筛粮食

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

(用筛子筛去杂质。)

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将含有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教师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

(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

教师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

(筛出去和捡回来。)

(2)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提问:筛粮食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巩固提高

尝试尿的形成的示意图并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哪些物质被过滤出去了?原尿流经肾小管又有哪些物质被重吸收回来了呢?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点。

3、学习家蚕的生命史及其对人类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

难点:昆虫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生物科技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旧知,提问:提问植物的生殖方式有哪几种什么是无性生殖什么是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过程无性生殖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多的生殖方式。

追问: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是昆虫,那么种类繁多的昆虫是如何生长如何繁殖后代的我们一起来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探讨一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完全变态发育

展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视频资料,提问: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丝绸从何而来

向西方贩卖丝绸制作成的衣服和被子的商业路径蚕宝宝。

教师讲解: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在数千年前中国的丝绸已传布到了世界各地。

过渡:蚕宝宝又是怎样吐丝的

展示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图片,组织学生观看并思考一下问题:

1、家蚕各发育要经历几个阶段

四个阶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各时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是怎样多的

蚕虫阶段全身柔软,有环节,8对足,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吐丝结茧后不吃不喝最后羽化形成6足、羽披鳞的成虫最后成虫通过交尾产下受精卵。

3、还有哪些动物多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方式与家蚕相似

蝴蝶、苍蝇等。

教师总结:像家蚕这样,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的差别,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发育

多媒体展示蝗虫发育过程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1、蝗虫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比较蝗虫幼虫和成虫的差异

受精卵、若虫、成虫阶段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基本一致,若虫的翅膀未发育完全。

教师总结:像蝗虫这类昆虫与家蚕不同,他们的发育过程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三、巩固提高

成语中,蝉的幼虫变为成虫的现象我们会用金蝉脱壳来表示,那金蝉脱下的“壳”是幼虫的什么呢?

外骨骼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2、知道什么是食物网

3、解释食物网链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教学重点、难点:

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食物链,我们做了个游戏 是有关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继续让学生将这些生物联系在一 起,让学生去发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 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食物网

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 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所形成的食物链往往不止一条,学生通过连接会自己去发现这一点,那么这节课结合上节课的食物链,让学生接着连起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出食物网。

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

复习光合作用的公式,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为,能量以日光形式进入生态系统,以植物物质形式贮存起来的能量,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生态系统,以动物、植物物质中的化学潜能形式贮存在系统中,或作为产品输出,离开生态系统,或经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有机体呼吸释放的热能自系统中丢失。

总之,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 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 ,在流向肉食性动物。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网)的影响

阅读课文,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堂小结

师:我们学习了食物网的知识,并且知道了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在流向肉食性动物。另外,我们看到了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影响,这告诉人类,只有保护每一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阅读分析课本102页,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课本103页的资料,让学生分析,再总结出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果食物链(网)受到人为的破坏,提出下面问题:

生态系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 社会问题,具有社会 责任感。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

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

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

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

二、讲授新课

1、分类的依据

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

要求:

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分类的等级

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

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

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师: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

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

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

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生:通过老师播放幻灯片进一步加强了动物的分类等级

师:要求学生说出马在分类等级中的`地位

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

3、分类的意义

师:通过前面所学的进行引导学生回答分类的意义

生:分类的意义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知道他们的亲缘关系和他们的分类等级

4、双名命名法

师:通过幻灯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双名命名法的相关知识

生:对双名命名法有一些认识

5、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7

目标

1、了解开花的一般习性、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目标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的观察、实验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

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开花季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要设置对照植株(即除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难点: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设计思想:

对于开花和传粉的概念,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准确,所以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录像的观察和教师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

1.细菌的形态

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细菌不同形态进行描述,引出细菌的不同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教师讲授细菌多是单细胞生物,独立生活。

过渡:细菌具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为什么却都属于细菌?

2.细菌的结构

出示细菌结构模型,对照教材上的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从内到外观察细菌的结构特点,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归纳总结出细菌的基本结构。教师板画,请学生填写名称。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荚膜。)

通过多媒体播放细菌的运动的视频,提问:是否所有细菌都具有鞭毛和荚膜?鞭毛和荚膜具有怎样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帮助细菌进行运动,荚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随后引导学生将细菌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从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与植物细胞比较,得出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三)巩固提高

结合着细菌的结构,思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小结作业:细菌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下节课一起讨论。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二)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第一课时)

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

即2050年的人口数量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师: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_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

2、臭氧层空洞

3、温室效应

4、水污染

5、噪声污染

6、农药、化肥污染

7、生活垃圾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结构和功能观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2.基于有丝分裂的事实,能够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进行总结。

3.在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能够动手画出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图像。

4.感受生命的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特征。

难点:区分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提问:象与鼠个体大小差距悬殊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说是细胞大小,有的说是细胞数量的多少。)

教师讲解:动物个体的大小大多取决于细胞个数的多少。细胞分裂可以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有怎样的特征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周期

展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提问: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细胞周期的概念?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提问:四幅图片显著的不同之处?

(有的细胞的染色质绕成一团,有的.染色体已经开始分离,有的则快要形成两个细胞。)

展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图解,提问:各时期特点?小组讨论。

(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连接在着丝点的两侧,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开始向两极运动,使细胞中两极中各有一套染色体,两套染色体相同,且和亲代染色体也相同。)

(末期: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出现,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现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

教师总结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巩固提高

有丝分裂哪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级。)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课后尝试自己动手画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示。

四、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动物名称。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列举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

2、课程新授

(1)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

具鳍,用于游泳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做板图: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同学在纸上画。学生分析所展示鱼的特征。

(2)讨论证实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据自身经验,提出实验方案。

(3)课堂小结

回顾已知的鱼类适应水中游泳的特征

五、布置作业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2

一.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

1.什么是生物?

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提出问题:

“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

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

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

4.巩固练习:

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

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3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2、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课前准备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

教学法

小品表演、谈话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欧洲战场上的怪事…

思考、回答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abo血型划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图),介绍abo血型。

观察、思考利用模型辅助教学,既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又能较好地解决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四种血型及其划分的依据;

②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对抗关系;

③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小品表演(输血原则)

1、展示输血关系表。

2、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输血原则。

3、学生表演,分别扮演医生、病人、护士,给病人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导致不同的结果。

4、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创设情景,把理论知识生活化。

四、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1、第一组主题:献血,输血与传染病。

2、第二组主题:无偿献血教育。

3、第三组主题:明星怎样看待献血?

4、第四组主题:广州市需血和献血情况调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五、无偿献血

1、播放与无偿献血相关的影片。

2、提出问题:同学们长大后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

1、观看影片,思考问题。

2、进行思想汇报。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和光荣性。

六、课外阅读指导阅读,布置作业

阅读资料:心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医生。扩展知识,关注生命。

七、总结提出问题: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吗?思考,回答锻炼学生总结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尝试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及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讨论,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知识,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明确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

三、教学目标和思路

本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

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资料”及利用课本资料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特别是使学生明确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进而树立环保意识。而对“当地空气质量”的教学,一方面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交流讨论来学习,另一方面则通过“空气质量日报”、补充资料来加以拓展,使学生增加对空气质量知识的认识。教学中设计“污染空气的主要因素”的讨论,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多样性、严重性,进而为空气污染防

治的学习埋下伏笔;而让学生完成“倡议书”,主要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会,确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通过评比展出来宣传环保意识,服务社会,使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共同参与环境的保护。最后以诗的形式结束新课,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便于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教学过程

师:前面学习了人体的'呼吸,我们知道了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使外界气体不断进入肺部,又使体内气体不断排到体外。那么,你知道人每天呼吸多少次?又呼进呼出多少空气?(生感兴趣但又困惑。)

师:回忆上课内容,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

生:16次。

师:对,那么16乘上每天的分数就可以计算了吧!同学们算一下。生;(计算)23040次

师:很好,如果每次呼吸500毫升,那么一天呼吸多少气体呢?生:(计算)11520000毫升(即11520升)。

师:人一天呼吸一万多升气体,可见空气跟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并思考。

投影:你知道吗?

(1)小明同学家在20__年3月建了新房,于去年9月对新房进行了装修和油漆,可新房里住了没几天小明和爷爷就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他俩就生病住院了。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2)清晨,当你行走在一片树林中,你会觉得空气特别新鲜,心情格外地舒畅,精神也为之振奋,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生阅读思考并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油漆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到空气中,人把它吸入体内后而引起的。师:好。

生:小孩与老人的抵抗力较差,所以小明和爷爷生病了。

师:对!生病与抵抗力也有关。

生:装饰材料中也会挥发出有害物质,影响身体健康,从而致使他俩生病。

师:很好!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呢?

生:是房间里没有通风透气,使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扩散而造成的。如果让有害物质全部扩散后,再住到新房里就不会得病了。

师:有道理。那么第二题呢?

生: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了大量的氧气。

师:对!

生:树林的空气里没有灰尘等颗粒,也没有有害气体。

师:很好。

生:植物能释放出一些物质,有的可以杀菌,有的可以使空气新鲜。师:对!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从上面的讨论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很大。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分析”

(1)(2)(3)并谈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代表发言。)

生:我知道了城市街道的空气污染较公园等园林处严重,所以交通_的发病率比园林工人高。城市工业区的污染比非工业区严重,因而工业区的发病率就高。吸烟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十分严重,但吸烟的人数在增多。

师:你讲得很好。

生:我知道了呼吸系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那是因为空气被不断污染,质量越来越差而造成的。

生: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升高是因为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师:对!由以上事实我们不难发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吸烟呢?同学们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呢?

生:可能他们不知道吸烟的危害,或吸烟已经习惯了。

生:他们已经吸烟上瘾了,无法戒掉。

生:可能吸烟时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吧。

生:吸烟是为了一些工作的需要,人际的交往或出于被迫无奈。师:你们分析得都很有道理,但必须明确吸烟是危害健康的。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因好奇也吸过烟呢?请举手。

(有好几个学生举起了手,师甚感惊讶但又很沉着。)

师:噢!我班有好几位学生也吸过烟呢!那么,请你们谈谈吸烟的感受与体会。

生:我吸了一口就吐掉了,吸烟很呛。

生:吸烟喉部难受,不舒服。

生:我吸了半口就咳嗽起来,呛人。

生:吸烟不仅呛人,而且熏得我流泪。

师:以上同学们讲出了自己的体会,谢谢你们能坦诚地告诉老师。吸烟不仅危害自己,同时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所以同学们不能再吸烟。“

初中生物教学教案篇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五、教学难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学方法:

调查、讨论、归纳法

七、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

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

(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

[总结活动,得出结论]

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资料汇报]

各组代表将他们从图书馆、资料室、报刊上了解到的有关生物科技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总结,通过图片示例、录像等引出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

引导和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物学,将来利用生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思想。

[课堂小结]

展望21世纪,这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技: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学要学好外,其它各学科也都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对各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巩固练习]

1、潜水艇是模仿哪些动物的结构研制的?

2、萤光灯是模仿哪种动物研制的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它有什么意义?

    72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