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基底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会用基底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
2、掌握向量夹角的定义以及两向量垂直的定义。
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如共线向量、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等;另外学生对向量的物理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等,都为学习这节课作了充分准备
重点难点
重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
难点: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设置
火箭在升空的某一时刻,速度可以分解成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速度v=vx+vy=6i+4j。
活动2【活动】探究
已知平面中两个不共线向量e1,e2,c是平面内任意向量,求向量
c=___e1+___e2(课堂上准备好几张带格子的纸张,上面有三个向量,e1,e2,c)
做法:
作OA=e1,OB=e2,OC=c,过点C作平行于OB的直线,交直线OA于M;过点C作平行于OA的直线,交OB于N,则有且只有一对实数l1,l2,使得OM=l1e1,ON=l2e2。
因为OC=OM+ON,所以c=6 e1+6e2。
向量c=__6__e1+___6__e2
活动3【练习】动手做一做
请同学们自己作出一向量a,并把向量a表示成:a=31;31;31;31;____e1+_____
(做完后,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组实数是否是唯一的呢?)(是唯一的)
由刚才的几个实例,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给定向量e1,e2,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以表示成a=入1e1+入2e2。
活动4【活动】思考
问题2:如果e1,e2是平面内任意两向量,那么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还可以表示成a=入1e1+入2e2的形式吗?
生:不行,e1,e2必须是平面内两不共线向量
活动5【讲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l1,l2,使a=l1e1+l2e2。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一个平面向量用一组基底e1,e2表示成a=l1e1+l2e2的形式,我们称它为向量的分解。当e1,e2互相垂直时,就称为向量的正交分解。
说明:
(1)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作为基底的两个向量不共线。
(2)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即l1,l2是被a,e1,e2惟一确定的数量。
活动6【讲授】平面向量基底运用
例1. 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M,AB=a,AD=b,试用基底a,b表示MC,MA,MB和MD
活动7【讲授】向量夹角的定义
阅读教材P94,回答如下问题:
1、两个向量夹角是如何形成的?,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才是它们的夹角。
2、有向量夹角范围是多少?有夹角大小来描述一下向量同向,反向,垂直?
活动8【练习】完成《聚焦课堂》活动9【讲授】课后小结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运用
3、向量夹角的定义。
活动10【作业】课后作业
1、已知向量e1,e2,求做:-3e1+2e2
2、做育才报第八期专项训练1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学法:
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结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联系数的运算律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思路:
一、设置情景:
1、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2、情景设置:
(1)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2)若上题改为从A到B,再从B按反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3)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AB
C
(4)船速为AB,水速为BC,则两速度和:AB?BC?AC
二、探索研究: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A B C AB C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篇3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节内容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数章节之后,教本必修四的中间位置,为后面推导和差角公式做好铺垫,为解三角形问题和平面几何中的许多计算问题提供便利工具。
向量既有代数特征,又有几何特征,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向量具有代数特征,运算及其规律是代数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向量可以进行多种运算,如向量加、减、数乘和叉乘等。向量运算具有一系列丰富的运算性质,与数运算相比,向量运算扩充了运算的对象和运算的性质。向量具有几何特征,它不仅可以描述、刻画几何中的点、线、面及其位置关系,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空间当中的曲线与曲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工具。本教材能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经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概括出向量的相关概念,比以往教材更能使学生产生自然而亲切的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为理解抽象代数、线性代数、泛函分析提供了基本数学模型。他与物理学科紧密相连。由于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有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学价值,它对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结合向量的几何背景——有向线段,引入向量的表示法,规定了向量的长度的概念。定义了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和共线向量等概念。对于许多旧有的知识利用向量方法去处理,就会变得非常简捷,甚至变得十分明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牢固的记忆,更自如的应用,总之,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向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有着广泛应用。
二、单元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物理学里面的矢量,已具备基本的认知水平和运算能力,具备在运算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能力。
2、学生已基本掌握函数和三角函数章节的基础知识,会运用数形结合法,整体代换,分类讨论法,类比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通过力与力的分析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和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通过实例,掌握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和两向量数量积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3)理解并掌握向量共线和垂直问题。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及数量积运算。
(4)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来判断向量的垂直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感受和认知不同维度中的向量表示。
(2)通过让学生体会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物理是密切联系的。
(3)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及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建立平面向量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物理知识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全面、科学的价值观。
(2)通过对向量正交分解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般的问题往往归结为人们最熟悉的特殊问题。
(3)通过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其他知识相联系,体会数学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的作用。
重点:
1.平面向量的概念,运算,共线问题,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和性质,向量的垂直问题。
3.体会向量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难点:
1.对自由向量,向量加、减法数乘向量定义的理解和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
2.对平面向量运算坐标表示及向量数量积概念的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3.用向量表示几何关系。
四、单元教学活动
1.引入向量相关概念时,除用教材中给出的实例外,鼓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实例。
2.学习向量知识的同时,尽量地联系熟悉的物理现象或其他生活实例,用向量表述和刻画。以便让学生领悟到知识之间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协作讨论,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边了解概念,边画图;边进行计算,边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形象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4.在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向量运算的两个方面:几何意义与代数表示。由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它们相对孤立,学生对他们的认识也就不容易形成体系。所以在教授新课时应有意识地做一些渗透和铺垫,在章节小结时应强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向量。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示。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索与发现的形成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初步掌握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分解向量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向量的应用意识,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积极探索勇于发现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三、教学难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讲练结合
五、授课类型:
新授课
六、教具:
电子白板、黑板和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课,板书课题
由导弹的发射情境,引出物理中矢量的分解,进而探究我们数学中的向量是不是也可以沿两个不同方向的向量进行分解呢?
(二)复习铺路,渐进新课
在共线向量定理的复习中,自然地、渐进地融入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师生互动合作的探究与发现中去,感受着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碰撞的火花,体验着学习的快乐。
(三)归纳总结,形成定理
让学生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并给出基底的定义。
(四)反思定理,解读要点
反思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实质即向量分解,思考基底的不共线、不惟一和非零性及实数对
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五)跟踪练习,反馈测试
及时跟踪练习,反馈测试定理的理解程度。
(六)讲练结合,巩固理解
即讲即练定理的应用,讲练结合,进一步巩固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七)夹角概念,顺势得出
不共线向量的不同方向的位置关系怎么表示,夹角概念顺势得出。然后数形结合,讲清本质:夹角共起点。再结合例题巩固加深。
(八)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回顾本节的学习过程,小结学习要点及数学思想方法,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九)作业布置,回味思考。
布置课后作业,检验教学效果。回味思考,更加理解定理的实质。
八、板书设计: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2、基底:
(1)不共线向量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基底:不共线,不唯一,非零
(3)基底给定,分解形式唯一,实数对
存在且唯一;
(4)基底不同,分解形式不唯一,实数对
可同可异。
例1例2
3、夹角:
(1)两向量共起点;
(2)夹角范围:
例3
4、小结
5、作业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篇5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平面向量的概念》,这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七章平面向量中的第一节的内容,我将尝试运用新课改的理念、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要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下面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五个环节,向各位专家谈谈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新的矢量,向量概念是《平面向量》的最基本内容,它的学习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向量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如向量间关系、向量的加法、减法以及数乘等运算,还有向量的坐标运算等,因此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平面向量的定义,会用有向线段和字母表示向量,能辨别数量与向量;
2)识记向量模的定义,会用字母和线段表示向量的模。
3)知道零向量、单位向量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对向量的学习,能体会出向量来自于客观现实 ,提高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向量的定义,向量的几何表示和符号表示,以及零向量和单位向量
教学难点:向量的几何表示的理解,对零向量和单位向量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能力分析:对于我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虽然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成运演阶段,但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认知分析:之前,学生有了物理中的矢量概念,这为学习向量作了最好的铺垫。
(3)情感分析:部分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究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
三、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并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学法:在学法上,采用的是探究,发现,归纳,练习。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类比等发现和探索过程。
四、教学过程
课前: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以生为本我选择生本式的教学方式,以穿针引线的方式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其中包括一些向量的基本概念,并提出:
1、你学过的其他学科中有没有可以称为向量的?
2、向量的特点是什么?有几种描述向量的表示方法?
3、零向量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是通过课前的预习明确自己需要在本节课中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我会在上课前就学生的完成情况明确主要的教学侧重点,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课上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由生活的实例引入,在对比于物理学中的速度、位移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给出本章研究的问题平面向量
【设计意图】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做准备。
2、 形成概念
结合物理学中对矢量的定义,给出向量的描述性概念。对于一个新学的量定义概念后,通常要用符号表示它。怎样把我们所举例子中的向量表示出来呢?
采取让学生先尝试向量的表示方法,自觉接受用带有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明确为什么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引导学生总结出向量的表示方法,强调印刷体与手写体的区别。结合板书的有向线段给出向量的模。
单位向量、零向量的概念
【即时训练】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
3、 知识应用
本阶段的教学,我采用的是教材上的两个例题,旨在巩固学生对平面向量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求模的基本方法,提升识图能力。
4、 学以致用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本环节我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开展教学,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回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再次加强学生对向量概念的理解。
5、课堂小结
为了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且将所学做个很好的总结。设置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各种角度入手)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6、 布置作业
出选做题的目的是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层层递进,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问题为驱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最后的实际应用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本节课更深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说明,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案精选篇6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活动。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来此予以指导。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对我的说课内容提出宝贵意见。
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向量的教学,所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一册下,教学内容为第96页至98页第五章第一节。本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基础相对较好。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着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等就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运算率),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是在学生了解了物理学中的有关力,位移等矢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向量的深入学习。为学习向量的知识体系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
(2)教学结构的调整
课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一课时,首先从小船航行的距离和方向两个要素出发,抽象出向量的概念,并重点说明了向量与数量的区别。然后介绍了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长度,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等基本概念。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同时深化其认知过程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将教学的顺序做如下的调整:将本节教学中认知过程的教学内容适当集中,以突出这节课的主题;例题,习题部分主要由学生依照概念自行分析,独立完成。
(3)重点,难点,关键
由于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本章的基础。为了本章后面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掌握向量的概念,要抓住向量的本质:大小与方向。所以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是这节课的重点。本节课是为高一后半学期学生设计的,尽管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多数学生对向量的认识还比较单一,仅仅考虑其大小,忽略其方向,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我认为向量概念也是这节课的难点。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多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相等的有向线段让学生进行辨认,加深对向量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共线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概念,会用字母表示向量,能读写已知图中的向量。会根据图形判定向量是否平行,共线,相等。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Ⅰ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突出以下两点:
(1)由教材的特点确立类比思维为教学的主线。
从教材内容看平面向量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物理学中的有向线段,矢量的概念类似。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类比作为思维的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由学生的特点确立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法
通常学生对于概念课学起来很枯燥,不感兴趣,因此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要多表扬,多肯定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活跃,对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Ⅱ教学手段
本节课中,除使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我还使用了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投影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计算机演示的作图过程则有助于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更易于对概念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Ⅰ知识引入阶段---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由生活中具体的向量的实例引入:大海中船只的航线,中国象棋中”马”,”象”的走法等。这些符合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由实例得出有向线段的概念,有向线段的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明确知道了有向线段的.起点,方向和长度,它的终点就唯一确定。再有目的的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向量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
(3)讨论研究——深化概念
在得到概念后进行归纳,深化,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向量的要素是什么?
②向量之间能否比较大小?
③向量与数量的区别是什么?
同时指出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和学习的主题。
Ⅱ知识探索阶段---探索平面向量的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1)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即共线向量,并且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规定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平行向量不一定相等,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平行向量,即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条件。
(2)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