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康华

无论是在思考问题、与他人交流还是参与小组活动,你们的积极参与和投入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实验准备:

大理石 稀盐酸 Ca(OH)2溶液 NaOH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试管 滴管 矿泉水瓶 集气瓶 锥形瓶 各类导管 烧杯 单孔橡皮管 U型管 铁架台 气球 鸡蛋 红墨水

教学过程:

复习:碱的通性;写出常见的碱Ca(OH)2 、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位同学回答碱的通性;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演示:将CO2分别通入Ca(OH)2、NaOH溶液中。

教师提问: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

学生回答:鉴别Ca(OH)2与NaOH。

引言: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板书: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提示: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

教师活动:进行巡视,参与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

板书:部分同学将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画在黑板上。

展示讨论: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教学设计

方案一:

生1:由于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我设计的方案是:将CO2与NaOH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HCl,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有一个问题:CO2也能与H2O反应生成H2CO3,同样含有CO32-,你怎么知道到底是Na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还是H2CO3中的CO32-与酸反应放出的CO2?怎么消除H2CO3的影响?

生1:先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使H2CO3分解,再滴加HCl。

师:经过改进,这个实验方案变得完整,设计的方案能否成功?我们用实验说明。

(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验,方案一获得成功)

师:实验证明,有气泡产生,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位同学的设计获得了成功,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方案二:

生2:由于NaOH是碱性的,生成的是盐,应该是中性的,我设计的方案是在NaOH中滴几滴酚酞,这时酚酞显红色,再通入CO2,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酚酞会褪色。

师:这位同学采用指示剂的方法,大家有异议吗?

生3:我认为不行,因为Na2CO3显碱性,同样会使酚酞显红色。

师:两位同学产生了分歧,到底谁对?我们也用实验来检验。

(老师演示方案二,酚酞没有褪色,方案失败)

师:虽然这位同学的设计没有获得成功,但他考虑到了用指示剂,

这也是思考的一个途径,的确有一些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

如:酸碱的中和反应。

方案三:

生4: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会使气压减小,因此我设计的方案是:在集气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U型管的橡皮塞塞紧,如果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师:他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学生相互讨论)。

师:这位同学的物理学得很好,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入手,注意到反应引起气压的变化,将化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想法很好,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实验是最好的证明。

(老师演示方案三,实验成功)

师:现象很明显,这位同学同样获得了成功,而且创意新颖。

方案四:

生5: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做过的一道题,用气球来做实验。在一个瓶子里收集一瓶CO2,迅速倒入NaOH,然后用一个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套上一个气球,我预计能看到气球鼓起。

师:这位同学很有心,联想到我们曾做过的题,如果能成功,是一个很有趣的设计。

(老师演示方案四,成功)

生:(发出赞叹声,露出惊喜的表情)

方案五:

生6: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烧杯里放入NaOH溶液,用一个集气瓶收集满一试管CO2,倒扣在烧杯里,如果CO2能与NaOH反应,集气瓶里的气体减少,水会上升到试管里。

师:这位同学应用的原理与前两位同学一样,反应的现象和我们曾经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

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部分同学齐声回答)。

(老师演示方案五,成功)

师:同学们设计出了一些实验,成功地证明了CO2与NaOH能反应,在同学们的设计中都用到了两种以上的化学仪器,能不能将实验装置简化,应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来完成实验?

方案六:

生7:(迅速反应)用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中收集满CO2,迅速倒入NaOH,盖上瓶盖,矿泉水瓶会变瘪。

(老师演示方案六,现象明显)

师:我们应用生活用品做化学实验,设计出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同学们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我也思考了这个问题,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请同学们帮我检验一下,看看我的方案是否可行。

方案七:

师:我设计的方案是在一个干燥的烧瓶里收集满CO2,迅速地倒入NaOH,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导管的中间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的下端伸入水中,打开止水夹,会有水上升到烧瓶里,形成美丽的景象。

(老师演示方案七,形成喷泉)

生:(一片惊叹声)

师:这个实验能否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生:能(齐声回答)。

教师:同学们的设计都成功地证明了CO2能与NaOH反应,设计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同学们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

生8: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检验产物,一个是从反应物状态的变化引起气压的变化考虑的。

师:好,总结得很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生9: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感觉到化学和生活联系很紧密,生活中的用品也能用于化学实验。

生10:我感觉到化学不是一门单独存在的学科,化学和物理是相互联系的,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应用物理知识。

师:两位同学谈了他们的感受,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所得所获。书中还有很多的实验都是没有明显现象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认识,掌握较难。本节课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气压变化两方面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该课以点带面,用一个探究问题带动了许多知识的综合巩固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酸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相关的物理知识等,进行了学科综合训练。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设计出了许多精彩的实验方案。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篇2)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初中化学”酸与碱的性质”一章教学的难点,因为二者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引入对比实验后,本节课的教学变得简单多了。教学过程如下:

收集两试管二氧化碳气体,一个倒扣在盛水烧杯中,一个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一,试管中液面上升,能否说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只能说明管内气压降低了,但到底是溶解了还是反应了事说不清的。但如果预先在水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那么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的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同理,第二支试管内的现象只有和第一支作比较,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从中不难体会对比实验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对比,建立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强化对了学生知识点的理解;

三、为学生深层次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提供了有力的直观依据;

四、充分发挥了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后续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篇3)

氢氧化钠(NaOH),俗称苛性钠、苛性钠和苛性钠,是两种常温下的白色晶体。它具有高度腐蚀性,可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碱,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药物之一。其溶液可用作洗涤液。氢氧化钠也可溶于乙醇和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和液体固体氢氧化钠。当溶解或用浓缩液稀释时,它会释放热量。市政笛烤有两种类型:固体苛性钠和液体苛性钠:纯中间苛性钠是白色的,带有块状、片状、棒状、颗粒状、脆性,而纯液体苛性钠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苛性钠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之一,能与许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反应。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灼伤人体皮肤等。氢氧化钠使水中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完全离子化,并能与任何质子酸进行中和反应。

氢氧化钠是制造肥皂的重要原料之一。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油,混合物将按比例反应形成固体肥皂。这种反应也利用了水解的原理,这种由氢氧化钠催化的水解叫做皂化反应。

什么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无色无味。它的.密度比空气高。它可以溶解在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也可以被压缩成固态,通常称为干冰。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篇4)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和变质,因为它在空气中遇到CO2:2Na0H+CO2—Na2CO3+H2O

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产生碳酸钠和水,而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产生碳酸氢钠。等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氢钠

氢氧化钠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当溶解或用浓溶液稀释时,将会释放热记录。与无机酸的中和反应也会产生大量的子热,并生成相应的盐。与金属如铝和锌、非金属和硅的反应释放出氢。歧化反应与卤素如气体、溴和碘发生。能从水溶液中沉淀金属离子形成氢化合物;它能使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有机酸钠盐和醇,这是去除织物油污的原理。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篇5)

氯化钙,一种由氯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盐,化学式为CaCl2。微苦,无味。它是典型的离子型卤化物,室温下为白色、硬质碎块或颗粒。

氯化钙常见应用包括制冷设备所用的盐水、道路融冰剂和干燥剂。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将氯化钙担载于分子筛上而制备的`复合吸附剂比单一吸附剂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无色立方结晶体,白色或灰白色,有粒状、蜂窝块状、圆球状、不规则颗粒状、粉末状。微毒、无臭、味微苦。吸湿性极强,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潮解。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钙的溶解焓为-176.2cal/g),其水溶液呈微酸性。溶于醇、丙酮、醋酸。与氨或乙醇作用,分别生成CaCl2·8NH3和 CaCl2·4C2H5OH络合物。低温下溶液结晶而析出的为六水物,逐渐加热至30℃时则溶解在自身的结晶水中,继续加热逐渐失水,至200℃时变为二水物,再加热至260℃则变为白色多孔状的无水氯化钙。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教案 (篇6)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初中化学”酸与碱的性质”一章教学的难点,因为二者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在引入对比实验后,本节课的.教学变得简单多了.教学过程如下:

收集两试管二氧化碳气体,一个倒扣在盛水烧杯中,一个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一,试管中液面上升,能否说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试管中液面上升,只能说明管内气压降低了,但到底是溶解了还是反应了事说不清的.但如果预先在水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那么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的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同理,第二支试管内的现象只有和第一支作比较,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从中不难体会对比实验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对比,建立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强化对了学生知识点的理解;

三、为学生深层次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提供了有力的直观依据;

四、充分发挥了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后续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67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