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1
输血和血型
学习流程;仔细阅读课本76-77页(4分钟)完成轻松起航(5分钟)完成试试身手(5分钟)完成能力提升(6分钟)实际应用(5分钟)小展示(13分钟)小结(2分钟)
总结:
AB型是万能受血者,
O型是万能供血者,
课题 4.4.4输血和血型 课型 预习+展示
教学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重点: 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
轻松起航
1.ABO血型分为 、 、 、 四种类型。不同血型相遇, 可能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
2.大量输血是应以输入 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输入少量的 型或 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4.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 毫升,能在短时期内自然恢复正常,如一次失血超过 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5.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试试身手
1. 一个AB血型的病人需要大量的输血,原则上应给他输入的血为()
A.O型血 B.A型血 C.B型血 D.AB型血
2.某人是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输入少量的()
A. A型血 B.O型血 C.AB型血 D.以上三种都可以
3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是()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4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其结果是()
A.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B.一个月可以恢复
C.三个月可以恢复 D.造成终生的损失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引发生命危险?()
A.1200-1500毫升 B.800-1000毫升
C.600-700毫升 D.400-500毫升
能力提升
1. 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凝集现象是()
A.白细胞黏结在一起 B.红细胞破裂
C.红细胞黏结在一起 D.血液凝固
2.小明被车撞伤住进医院,需要输血,小明的`血型是A型血,那么适合小明的血型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在无同型血的情况下,危险性最大的病人的血型是()
A. A型 B.B型 C.AB型 D.O型
4.将下列患者症状与该输入的血液成分用直线连接起来。
严重贫血者 血浆
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浓缩血小板悬液
出血不易止血者 浓缩红细胞悬液
实际应用
讨论:(先讨论后总结)
1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分?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202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 ) 知识: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 二)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 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 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 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 什么会有
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
(二) 新课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
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
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 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即20__年的.人口数量
生:讨论,计算,交流
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
师: 人口压力 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 的急剧增长?我国的 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
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
2、环境问题严峻
(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
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
(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过程
(3)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
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 ,互相补充
(三)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 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一、环境恶化:
人口增长过快
二、环 境问题严峻
1、 酸雨
202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2.通过对松树雌、雄球花;球果及叶片横切等的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在引导学生对松树的球花、球果与桃树的花、果实的比较和对松树与铁线蕨的比较,从而归纳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4.通过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的比较,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通过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这两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更适于在陆地生活,由此认识到裸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应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前边学过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在生殖过程中孢子显著,且脱离母体发育,称为孢子植物;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生殖过程中都能产生种子,称为种子植物。孢子和种子都脱离母体发育,但孢子只是单细胞的生殖细胞,而种子则属于生殖器官,其结构远比孢子要复杂得多,加之种子有种皮保护,所以使它抗旱能力比孢子要强得多,这样就决定了种子植物比泡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因此,种子植物与孢子植物的概念也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雌、雄球花和球果观察很少,这样对了解两类植物的区别,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所以松树的球花及球果的结构应作为本节难点。
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蕨类植物不同,与绿色开花植物也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较长又不易观察到,这样就决定了松的生殖过程也应作为本节的难点。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到雌、雄球花的着生位置,了解两者主要的不同,观察到球花和球果的不同,而且观察球花、球果要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花、果实进行对比;还要观察较为复杂的松叶结构,要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也就成为了本节组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的教学
出示松树、桃树、槭树等种子植物标本,请学生指出它们的名称,并提出问题: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种器官来进行繁殖的?
当学生答出种子时,可让学生明确这些通过种子繁殖的植物叫种子植物。而前边学过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在生殖过程中都不产生种子(这点也可以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但是产生孢子,孢子显著。而且脱离母体发育,所以这三类植物叫孢子植物。在学生了解了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概念后,还要让学生知道种子的结构比孢子要复杂得多,而且其外有种皮保护,所以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于在陆地生活,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植物。
(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本质区别
先提出问题,我们平时买来的带硬壳的松子是松树的何种器官?买来的杏仁是何种器官?当学生答出:都是种子时。可让学生观察,松树的带种子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实,提出观察思考题:松子和杏仁分别长在松和杏的什么结构上?种子是否裸露?(雌球果选择鳞片裂开的,这样的雌球果俗称松塔;观察杏的种子,可先把杏纵剖开,再把内果皮砸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松的种子长在雌球果上,种子是裸露在外的;杏的种子长在果实内,种子不裸露。松树的雌球果和杏的果实,其相同点是:都有种子。不同点是:松树的种子外边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杏的种子外边有果皮包被,种子不裸露。因此他们虽然同属于种子植物但属于不同的类群,前者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后者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由此引出裸子植物的课题。
(三)关于裸子植物的教学
1.松树:
(1)生活习性:
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自然界中,在电影电视中所见到的松树的情况,说出松树的生活环境,然后展示松树的生境图(生活在高山岩石上的松树),使学生了解松树不仅广泛生活在陆地上,还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
(2)形态结构:
事先给学生准备好油松和白皮松的枝条,让学生从叶的形态上找出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特征,并思考为什么?当学生观察到针形的叶,并答出,针形的叶可以防止体内的水分过多地散失出去时,可告诉学生针叶常常成束生长,让他们继续观察以上两种松都是几针一束的,学生观察后能答出,其中一种是两针一束,另一种是三针一束。此时,告诉学生两针一束的是油松,三针一束的是白皮松,使学生了解松叶几针一束,是区分各种松树的一个重要依据。
下面请学生结合生活在岩石上松树的挂图,找出根和茎在形态上的适应特点,并思考为什么?若答不出来,可启发学生,松树是高大的乔木(讲清乔木与灌木的概念),它的根系会怎样,为何土壤干旱贫瘠时,还能郁郁葱葱。学生能答出:它的根系十分发达,可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和无机盐,它的茎很粗壮,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较快地向上运输。并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抵抗恶劣的陆地环境。
接下去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松叶横切面的切片,提出观察思考题:①松叶有哪些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②这些特点对它的蒸腾作用会产生什么影响?观察时可要求学生对照课本上松叶横切面图,按照由外向内的顺序,并注意与蚕豆叶对比进行观察。强调观察的重点:表皮细胞的大小、细胞壁厚薄、排列状况、有无角质层、气孔特点。学生经观察、思考、讨论后能答出:松叶与生活习性相适的结构特点有:它的表皮细胞很小、细胞壁厚、排列紧密,有角质层,气孔深陷在表皮下面,这样的结构特点,使针形的松叶能进一步减少蒸腾作用。
最后,由教师简要小结一下,松树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生殖:
事先准备好带有雌、雄球花和成熟球果(珠鳞开裂,内有种子)的松树枝条,充分利用标本和松生殖过程的剪贴图(或挂图),加强直观性,以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
首先让学生对照挂图观察松枝上雌、雄球花的着生位置,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雌、雄球花的内部结构,提出观察思考题:①雌、雄球花分别着生在松枝的什么位置上?②它是雌雄同株还是异株植物?③雌、雄球花内部各有什么主要结构?学生在观察思考后回答:雄球花着生在新枝的基部,雌球花着生在顶部,所以,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春天,在雄球花里能产生大量花粉,在雌球花内,生有胚珠,其内有卵细胞。学生回答后,可让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胚珠外有无子房壁包被,提出问题:①花粉带有的气囊在传粉时有何意义?②在雌球花内着生的胚珠是否裸露?(此问题解决,除认真观察雌球花外,还可认真观察成熟的球果,联系球果内裸露的种子考虑)学生经观察能答出:花粉具有气囊利于风媒传粉,通过风把花粉传送到雌球花上。雌球花内着生的胚珠是裸露的,无子房壁包被,这样胚珠形成的`种子也裸露,无果皮包被。
学生了解了松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后,可利用剪贴图或挂图,了解生殖的过程。提出问题:①松树从传粉、受精到种子成熟需要多长时间?②球果是由什么结构发育来的?其内的种子有何特点?为什么?③松的生殖过程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这部分内容,可充分利用剪贴图和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归纳出生殖的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边启发、边贴剪贴图、边由学生答出:春天时,雄球花内产生的花粉借助风散落到雌球花的胚珠上,并在胚珠内萌发形成花粉管,其内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此时,胚珠也就发育形成种子,雌球花也就发育形成球果了。从头年春天开始传粉到第二年秋天球果才成熟。
球果内的种子带有翅,可随风飘散,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松树。从松的整个生殖过程来看,受精过程已脱离了水的限制,所以比蕨类植物更适于在陆地生活。
最后,教师小结一下松的生殖过程,强调松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是:受精过程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所以它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比蕨类植物高等,是真正的陆生植物。
2.其他的裸子植物:
让学生观察侧柏、圆柏、银杏、水杉等裸子植物的标本或实物,了解这些裸子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陆地上。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让学生与孢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对比归纳出: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胚珠裸露无子房壁包被,因此,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并与蕨类植物对比归纳出:裸子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所以,适于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教师进一步小结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4.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给学生放我国各种各样的裸子植物及其经济意义的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了解我国裸子植物资源丰富,居世界之首,是裸子植物的故乡,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及日常的生活经验、讨论归纳出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复习巩固题:松为何比铁线蕨更适于在陆地生活?裸子植物与绿色开花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四节种子植物
一、裸子植物
(一)松树
1.生活环境:干旱、贫瘠的陆地。
2.形态结构:
3.生殖:受精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杉、侧柏
(三)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1.胚珠裸露无子房壁包被;种子裸露无果实包被。
2.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202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4
内容摘要
本文提出了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活动与探究
关键词
黑暗处理(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黑暗处理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淀粉;黑暗处理是实验中非常关键的步骤。)酒精脱色(色素能溶于酒精,排除色素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酒精脱色是实验中关键步骤。)自主与合作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探究能力(新课程教学理念)
一、学情分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查阅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明确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但都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环境因素如阳光、空气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光合作用发现史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绿色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从何而来的?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是否与柳树重量的增加有关?
实验材料最好是天竺葵,植物,教师可在实验前1~2天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材料,对植物进行暗处理1昼夜,并启发学生对这一步骤的目的进行思考。注意实验材料的处理一定要在正常生长的状态下,否则实验效果不理想。
“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可分为5步:①暗处理;②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③酒精脱色;④清水冲洗、滴加碘液;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当进行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部分遮光?让学生明白,遮光与不遮光是这个实验中惟一的变量,是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的原因,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酒精脱色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用酒精脱色是因为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所以不能直接加热而选择隔水加热。实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加热时不能直视烧杯口。当绿叶在酒精中脱至黄白色时,停止加热,用镊子将叶片轻轻夹出,用清水冲洗,动作要轻柔,因为酒精脱色后的叶片比较脆,要防止叶片破碎。
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里。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回忆第3章“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根据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教具及实验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实验器材,学生实验设计报告和相关图片等,教学挂图。盆栽银边天竺葵,黑暗处理后,放置于光下3~4h;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
分享;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阳光)、产物(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课本P88海尔蒙特的实验)
教师: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水分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师:海尔蒙特忽略了什么问题?
学生:阳光。
教师:还忽略了什么问题?
学生:空气。
教师: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柳树生长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是否与柳树重量的增加有关?今天开始学习的新内容:光合作用
(显示板书: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2.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
教师:(板书:1.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学生:每组同学按照实验提供的材料完成实验。
教师:哪位同学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实验过程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①暗处理;②叶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h;③酒精脱色;④清水冲洗、滴加碘液;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教师:为什么要对一片完整的叶片部分遮光?
学生:不知道。
教师:遮光和不遮光是这个实验的唯一变量。
教师:为什么用酒精脱色?(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教师:淀粉遇碘呈什么颜色?
学生:蓝色
教师:叶片遮光部分呈什么色?
学生:不变蓝色。
教师:为什么不变蓝色?
学生:没有产生淀粉。
教师:未遮光部分呢?
学生:蓝色
教师:通过实验你看到蓝色了吗?
学生:看到了。
教师:根据你的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绿叶在光下合成了淀粉。
教师: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第一组同学说出你们的结论。
学生: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与光有关。
教师: 总结给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分别是光和淀粉。
【讨论、交流】
(1)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阳光下照射3~4h,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让学生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对实验植物暗处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在叶片自身的生命活动中被消耗掉,另一部分运送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储存或利用,实验时测到的淀粉是叶片细胞新制造出来的,这样使实验结果更科学。
(2)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侯遇到阴雨天
天气,就会造成减产。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让学生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实验中叶片被遮光的地方不能制造淀粉,说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如果植物长时间得不到光照,就不合成自身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所以家养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灌浆时遇到阴雨天会减产。
教师:请同学阅读(课本P90的一段文字)
教师:什么叫光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同时释放出氧气。
四、板书设计: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1.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讨论: (1)略
(2)略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同时释放出氧气。
五、目标检测
将绿色植物叶片放在暗处一昼夜,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在此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A、叶片全变蓝B、遮光一半变蓝
C、曝光一半变蓝D、叶片全不变蓝
2、在此实验中,将绿色植物叶片先放在暗处处理的目的是(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此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体现在( )
A、没有对照实验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六、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从海尔蒙特的实验入手,引导同学们对光照与植物生长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本节课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知识,了解实验的有关内容,自己动手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学素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是微观生命活动,内容抽象,只有通过外在实验现象来推理内部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把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究后,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很广,设计方案很多,看得出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但这样的教学设计的难度比较大。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探究教学”为指导思想,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放手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并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本节课能建立师生平等的。交流,教师客观的分析、巧妙的引导,给本节课增加了亮点。
202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篇5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净化空气。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们主要的植被类型
1、植被的定义: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森林面积少。
2、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3、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每年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3、绿化祖国,从我做起。
单元小结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3、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
4、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