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

|少兵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希望这份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1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根据实物及图片口编加减应用题,学习7的加减。

2、学习用清楚的语言讲述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活动准备】

1、背景图2幅,磁性教具兔子、小猫各7个,1--7的数字2组,算术符号“+”、“-”、“=”。

2、幼儿操作材料: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和加减。

1、游戏:我的火车几点开。

规则:教师出示不同的算术题(如:3+2=?)问:我的火车几点开?幼儿回答:3+2=5,你的火车5点开。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2、出示数字7,复习7的组成。

请个别幼儿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说出7的组成。

二、口编应用题,学习7的加法和减法。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草地上有5只小兔在玩耍,这时教师又在图上贴上两只小兔,请幼儿根据图和老师刚才的操作,用三句话描述图意。

——请幼儿用加法算术来表示图意(5+2=7)

——幼儿认读算式题,鼓励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二,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显示游乐园里有7只小猫在游戏,这时老师从中拿走3只小猫,请幼儿看图并结合老师刚才的操作,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7-3=4)。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三、幼儿操作活动。

1、纸、笔人手一份,幼儿根据图意列出7的加减算式题。

2、检查幼儿作业,一起讲评。

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2、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

(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

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学前班数学教学教案精选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5以内的数字。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呀,小动物们都出来一起玩儿了,小鸭来到了池塘边,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在这儿玩呢?

师:除了小动物图上还有什么?

二、数一数。

图上有几只小鸭?我们一起拿出小手指来数一数。(几朵荷花?几只蝌蚪?几个荷叶?几只青蛙?)

三、认一认。

小鸭有“5”只,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字“5”是怎么样的。(1~4同上)

活动延伸:

数一数皮球。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64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