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

|少兵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希望这份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篇1】

【教学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采用"动手实验→启发探索→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成,引导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教学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

[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

①电流表指针偏转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

[播放幻灯片]: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可分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全密闭铅酸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四个主要部件是: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

【评注】提出问题,从身边走近化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课件]《伏特电池》的发明:

说起原电池的发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86年,著名的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挂在窗前铁栅栏的铜钩上的青蛙腿肌肉,每当碰到铁栅栏就猛烈地收缩一次。这偶然的现象并没有被伽伐尼放过,经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个提出了"动物电"的见解。他认为:青蛙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带有相反电荷,所以两者存在着电位差,一旦用导电材料将两者接通,就有电流通过,铁栅栏和铜钩在此接通了电路,于是有电流产生,由于有动物电流的刺激,蛙腿肌肉发生收缩。

"动物电"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他在多次重复伽伐尼的"动物电"实验时,发现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中的两种金属――铁和铜,若把钩着蛙腿的铜钩换成铁钩,肌肉就不会收缩。他认为"动物电"的实质是金属属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属带有不同的电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电位差,若有导线在中间连接,就会产生电流,蛙腿的收缩正是这种原因产生的电流刺激的结果。

伏打经过反复实验,深入钻研,1799年第一个人造电源——伏打电池(伏打曾叫它伽伐尼电池)问世。

[师]:这种可以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那么他们是如何构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原电池的原理。

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茹下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的能力。

C.情感和价值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A.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B.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A.本章主张自主学习为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B.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

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以生活中的事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引入,同学们能够想到的多数是利用其物理性质,告诉同学们除物理性质以外还可以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提出问题

在学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时,采取“回顾—引导—自学—讨论—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

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

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让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总结课堂:

总结性的让同学们先讲讲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点,让后教师归纳一下。在以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作业结束课堂。

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4. 通过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5.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

1、你能解释下列事实吗?

(1)、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2)、电解水制H2 、O2时,为什么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

2、电解质——在 能够导电的 。如 等;

非电解质——在 都不能导电的 。如: 等。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铜 ②氨水 ③CuSO45H2O晶体 ④盐酸溶液

⑤石墨 ⑥酒精 ⑦碳酸钠 ⑧蔗糖

【课堂教学】

为什么我们电解水制H2 、O2时向水中加入的是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而不是氨水或醋酸呢?

分析可能原因,设计实验、讨论方案。

【活动与探究】

1.我们将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来举例,根据经验,你认为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

2.若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盐酸和醋酸的性质比较

醋酸 盐酸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溶液的pH

与镁条的反应

【重点剖析】

1.金属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的本质是金属与 反应;

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 与镁的反应速率明显较快;

【学生归纳】

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 是不同的。

【阅读课本后分析】

第59页的图 盐酸与醋酸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

实验研究表明,有一些电解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在水溶液中能 ,而有一些电解质(如醋酸、一水合氨等)在水溶液中只能 。

【归纳总结】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学生归纳】

强 、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电离程度

存在形式

化合物类型

【问题探究】

(1.)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2.)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吗?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吗?

(4.)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 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 属于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无必然联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

【学生归纳】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关键是)

【课堂巩固】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 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 __.

a.铜丝 b.金刚石 c.石墨 d.NaCl e.盐酸

f.蔗糖 g.二氧化碳 h. 浓硫酸 i.硫酸钾 j. 醋酸

k. 碳酸 l.碳酸氢铵 m.氯气 n.硫酸钡

【问题解决】

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氨水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表。

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从同素异形现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从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

【教材处理】

1、以生活中熟悉的两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异”、“同”点为切入点,从“同素”和“异形”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帮助学生从微观结构角度认识两种晶体中碳元素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作用力和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认识它们性质不同的原因。同时,通过介绍现代科学研究中的热点:C60和碳纳米管等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点。

2、运用电脑图片,向学生展示“足球烯”、“纳米碳管”等碳的不同单质。

3、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学习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知识。

【教学重点】

以金刚石、石墨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

【教学难点】

金刚石、石墨、和纳米管道的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人类已发现的元素仅百余种,可它们却能形成数千万种不同的物质。这是什么原因呢?

[思考]金刚石和石墨都是C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区别?

[展示]金刚石与石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同学们从视觉上感受差异性。

[归纳]同素异形体

定义:

强调:

实例:

[讲述]构成金刚石的微粒是C原子,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金刚石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

构成石墨的微粒是C原子,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在石墨的每一层,每个C原子与周围3个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排列成平面六边行,无数平面六边行形成平面网状结构,石墨的不同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列表比较]

物理性质金刚石石墨硬度熔沸点导电性[思考]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在硬度和导电性有差异?

[介绍]明星分子“足球烯”

[思考]足球烯结构和金刚石、始末、纳米管道有何不同

[设问] Na和Na+是同素异形体吗?

[讲述]除了C元素有同素异形体外,O、S、P元素也有同素异形现象

O3O2色、味、态溶解度熔点沸点相互转化白磷红磷状态颜色毒性溶解性着火点相互转化[小结]

[板书设计]

一、同素异形现象

1.同素异形体:

2.强调:

①同种元素

②不同结构(性质不同)

③可以相互转化

3.实例:

①金刚石与石墨

②氧气与臭氧

③红磷与白磷

[课后练习]

1、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O2和O3 B.H和H C.H2O和H2O2 D.O2-和O 2、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

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AIDS),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与14N含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2C互为同位素

3、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科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2小题:

①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②O2和O3是。

[第二课时同分异构现象]

【课题二】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目标】

1、以同分异构现象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认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运用活动与探究方法,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材处理】

1、运用活动与探究方法,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同分异构现象

2、运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的结构知识

3、利用碳的成键特点与成键方式的知识,理解组成相同的分子由于原子间的成键方式、排列顺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

4、让学生自己尝试连接丁烷的分子结构球棍模型,体验和感知同分异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学生依照碳原子成键的可能方式动手实验,探究原子的不同连接方式和连接顺序,观察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位置,将会对分子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产生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

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难点】

各种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同素异形体的定义: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

[知识梳理]

依据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价键规律,请你思考一下你可以拼成几种分子式符合C4H10的结构?请用结构式表达出来。(可不填满也可再加)

[课堂活动]P20制作分子结构模型

[归纳总结]

1.同分异构现象:

2.同分异构体:

说明1:概念中的“结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①主链碳数不同——碳链异构

②支链(或官能团)位置不同——位置异构

③官能团不同——类别异构。

说明2:分子式相同,式量必相,但反之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式量相同,并不表示分子式就一定相同。举例说明。

说明3:分子式相同,组成元素质量分数必相同,反之则不一定成立。举例说明。

说明4:同分异构体的最简式必相同,但最简式相同,则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说明5: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比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因为支链越多,分子就越不容易靠近,分子间距离越远,分子间作用力也就越小,熔沸点越低。

3.写出你所了解的同分异构体的名称及结构式: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为同分异构体

C.金刚石和石墨是同分异构体

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种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小结]“三同”的比别:

概念描述对象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课后习题]

1、对于同位素的概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与质量数不同

B.原子序数相等,并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相同的质量数

C.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则中子数不同

D.化学性质相同,而质量数与原子序数不同

2、818O、816O、O2—、O2、O3是( )

A.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B.五种氧元素

C.氧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氧的五种同位素

3、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并依C、D、 B、A顺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且已知A、C同主族,B、D同主族;B、D两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A、C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的两倍;C元素与其它三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有关化学用语:①A的元素符号; ②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C、D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⑵同时含有上述四种元素的化合物有多种,试写出其中两种的化学式(要求:其中有一种水溶液呈中性) 、 。

⑶X、Y、Z、W四种常见化合物分别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三种构成,且各自组成元素均不完全相同。X、Y、W均为离子化合物;Z为共价化合物,且极易分解。在溶液中X、Y、Z两两之间均可反应,其中①Y和Z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生成W;②X与过量Z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生成D的单质。试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⑷a、b、c、d、e五种常见共价化合物分子分别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构成,其中只有a、c、d为三原子分子,c与e分子中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且知a、e均具有漂白性,b、c两分子以一定比例混合共热可得a、d两种分子,试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a+e ②b+c a+d 。

[第三课时不同类型的晶体]

【教学目标】

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

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质性质不尽相同各有特点。

3、认识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教材处理】

1、运用电脑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晶体。

2、运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向学生展示一些晶体的微观结构。

3、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理性质等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培养学生自觉的在事物的实质和现象之间建立联系,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相关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与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相关晶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定义

2.晶体的定义:。

[知识梳理]

1.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分为和;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2.构成晶体的微粒有。

[板书]一.离子晶体

1)定义:。

2)在NaCl晶体中

①每个Na+离子周围同时吸引着个Cl-离子,每个Cl-离子周围同时吸引着个Na+离子;

②晶体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是;

③在NaCl晶体中是否有NaCl分子存在? ;

3)注意:一个晶胞中离子的四种位置

①、晶胞里的离子②、晶胞面上的离子

③、晶胞棱上的离子④、晶胞顶点上的离子

4)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①一般说来,离子晶体硬度,密度,有较的熔点和沸点;(为什么?)

②离子晶体的导电。

二.分子晶体

1)定义: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

①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判断的方法:看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否是分子。

2)物理性质

①分子晶体具有较的熔沸点和较的硬度,如CO的熔点为—199℃,沸点为—191.5℃。(为什么?)

②分子晶体导电性。

3)常见的分子晶体

卤素、氧气、氢气等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

4)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

在二氧化碳的晶体中,每个二氧化碳的周围有个二氧化碳分子

三.原子晶体

1、定义:。

2、构成微粒。

作用力。

3、原子晶体物理性质的特点:

A.熔、沸点B.硬度C.溶解性

4、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

在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和个O原子形成个共价键,每个Si原子周围结合个O原子;同时,每个O原子周围和个Si原子相结合成键。

[回顾]金刚石、石墨的晶体结构

四.金属晶体及其特点

[小结]三种晶体的比较

晶体类型微粒作用力熔沸点事例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是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熔点是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能溶于CS2,熔点是112.8℃,沸点是444.6℃

D.熔点是97.80℃,质软、导电,密度是0.97g/cm3

2、下列晶体中不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

A.干冰B.金刚石C.水晶D.晶体硅

3、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 SO2和SiO2 B. CO2和H2O

C. NaCl和HCl D. NaOH和Na2O2

4、设NaCl的摩尔质量为M克/摩,食盐晶体的密度为ρ克/厘米3,阿佛加德落常数为NA。则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为厘米。(写出计算过程)

5.下表中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NaClMgCl2AlCl3SiCl4熔点(℃)801714190—70沸点(℃)1413141218057.57有关表中所列四种氯化物的性质,有以下叙述:

①氯化铝在加热时能升华,②四氯化硅在晶态时属于分子晶体,③氯化钠晶体中微粒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④氯化铝晶体是典型的离子晶体,其中与表中数据一致的是:(依据晶体的性质和题给数据来分析)

A.只有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④

必修2化学备课教案【篇5】

【知识目标】

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

2.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几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

离子键、化学键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启发

【教学用具】

PPT等

【教学过程】

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化学物质,例如食盐、氧气、水等。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这些微粒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

问题:食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食盐晶体能否导电?为什么?

什么情况下可以导电?为

什么?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多媒体展示图片(食盐的晶体模型示意图及熔融氯化钠和溶液导电图)

解释:食盐晶体是由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我们知道阴阳离子定向移动

才能形成电流,食盐晶体不能导电,说明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问题:为什么食盐晶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呢?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阐述:这些事实揭示了一个秘密: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很强烈。

问题:这种强

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形成的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请大家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板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因为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叫离子键。键即相互作用。氯化钠的形成是由于离子键将钠离子与氯离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问题: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是不是只有吸引力?也就是说钠离子与氯离子可以无限制的靠近?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归纳: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所以阴阳离子之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它们只能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平衡点震动。

如果氯化钠晶体受热,吸收了足够的能量,阴阳离子的震动加剧,最终克服离子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此刻导电也成为可能。

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独立的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

说明:原子存在着一种“矛盾情绪”,即想保持电中性,又想保持

稳定。二者必选其一时,先选择稳定,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同时原子变成了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电中性的物质。因此,任何物质的形成都是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也正是原子有这种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物质。所以说:“矛盾往往是推动事物进步、

发展的原动力”。问题:还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呢?

这种结合方式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它们之间最容易形成离子键。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这些阴阳离子随机组合形成的物质有NaF、K2S、

CaO、MgCl2、Na2O等。

活动探究:分析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我们把通过离子键的结合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即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板书:离子化合物:许多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讲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我们该用什么工具准确地表达出离子化合物呢?元素符号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阴阳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达阴阳离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赘,不够方便。考虑到阴阳离子的形成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我们取元素符号与其最外层电子作为工具,这种工具叫电子式。用点或叉表示最外层电子。例如原子的电子式:Na Mg Ca Al O S F Cl阳离子的电子式:Na+ Mg2+ Ca2+阴离子的电子式:F- Cl- O2-S2-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F、 CaO、 MgCl2、 Na2O、 K2S

列举两个,其余由学生练习。

引申:我们由氯化钠的形成发现了一类物质即离子化合物。那么,其它物质的情况又如何呢?

问题:氯气、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是不是它们的组成微粒间也存在着作用力呢?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说明:两个氯原子之间一定是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结合成氯气分子的,水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一定也存在着很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些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与离子键有些不一样。我们将这种相互作用叫共价键。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我们将物质中这些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统称为化学键。

板书: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总结:世界上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我们目前知道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从组成上看正是100多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千千万万种物质。才有了我们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而这些原子形成物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这是自然规律。

课后思考题:

1.认识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试分析氯化氢、氧气的形成。

2.结合本课知识,查阅资料阐述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二、共价键

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一般为非金属原子。

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分析:成键原因:当成键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时,成键原子双方相互吸引对方的原子,使自己成为相对稳定结构,结构组成了共用电子对,成键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电子对,而使成键原子之间出现强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达到了稳定结构。

板书:3.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讲解: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和学习中,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这种相邻的原子直接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板书:三、化学键

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讨论: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教师小结: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作业:

板书设计:

二、共价键

三、化学键

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62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