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生物教案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小学趣味生物教案,希望这份小学趣味生物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小学趣味生物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小学趣味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小学趣味生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
1: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小学趣味生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
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
五、本堂小结:
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如松树;仙人掌的根很发达,它的叶是针状,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所以它能够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
小学趣味生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词语;
⑵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⑶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掌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⑷ 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讨论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维护家园而努力。
【重点与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如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和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只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和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作业
誊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小学趣味生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知道“我”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并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表里面有没有什么生物?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1)读通读顺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3)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2.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3.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是分两部分写的: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被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只许看,不许动。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
(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观点?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进行体会。(学生画出相关句子,思考,朗读)
(1)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因为父亲不准“我”动手表,这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才根据蝉叫和虫鸣顺理成章地推断出表里有个生物。由此可以看出“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是那样善观察、勤思考,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
(2)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说明了“我”对表的好奇程度很深,一心想把表里的生物找出来看一看,从中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充满探索精神的孩子。)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我”对表十分好奇,好奇心即将得到满足,自然心情激动。)
(4)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
(因为“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心里得到了满足,有一种自豪感。)
(5)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自认为发现真理后高兴地四处炫耀,唯恐别人不知道,这样写,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
3.通过观察表里的生物,“我”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我”对表里的声音产生了强烈的,甚至认为它很;看到表里的世界后特别;后来被父亲说的表内有蜇人的小蝎子的话;弄清事情缘由后有一种极大的。
三、总结全文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2.你有过类似“我”小时候的这种经历吗?给同学们讲讲。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板书]
16.表里的生物
猜测——表里的生物
证实——自己的猜测——愉快
逢人便讲——父亲的话
天真可爱求知欲强
[教学反思]
我主要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生动、想象丰富的写作特点。我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体会文中的作者小时候是一个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究精神的孩子。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不足之处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太过关注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改正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