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1对1教案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苏教版四年级数学1对1教案,希望这份苏教版四年级数学1对1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苏教版四年级数学1对1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1对1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定商,商的位置。
一、热身运动。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 120÷30 80÷20 360÷40
180÷30 240÷40 420÷60 240÷30
2.括号里能填几?
30×( )<280 20×( )<82 40×( )<278
70×( )<165 30×( )<182 90×( )<620
3.笔算87÷3和427÷6。
4.反馈。结合这两道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师适当板书除法法则。
5.揭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板书: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口算,估算。
(2)学生尝试笔算。学生自练,师巡视收集学生的各种典型情况。并进行板书。
反馈。
①判断对错。你能告诉老师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为什么?另外三个竖式错在哪里?为什么?
②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③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92÷30是怎么算的?提问: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④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3)笔算192÷30。
学生列式笔算。
反馈。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在笔算192÷30和92÷30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做一做:140÷20 280÷50 565÷80请三生上板演。
2.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练习
1.选择其中一组完成计算。
A 82÷30 102÷30 280÷70
B 78÷20 197÷80 364÷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练习十四,第2题。
3.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
陈老师原来打算买12只足球,用这些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只足球?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想:
1.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的复习铺垫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有一些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人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因此我在课前安排了3个小练习: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2、括号里能填几;3、笔算87÷3和427÷6。
2.要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诚然,计算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标准》注重了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1对1教案精选篇2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1对1教案精选篇3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平均数(一)(P116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会正确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
4、初步建立平均数的统计思想。
5、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求下列问题,必须已知哪两个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 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2)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3) 平均每组分到几本书?
(4) 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2、导入
(1) 象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平均每一份是多少。类似题
称之为求“平均数”。所谓平均数,就是把不相等的几个数量,在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其相等。
揭示课题:
平均数
(2)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
求平均数首先从问题中判断:把什么作为总数平均分;
是按什么平均分的,即与总数对应的总份数是什么;然
后用“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
二、探究
1、例1:
有4组小长方体,第一组有9个,第二组有5个,
第三组有7个,第四组有3个。平均每组有多少个?
(1)默读题目,想一想这到题的数量关系式
长方体的总个数÷组数=平均每组的个数
总 数 ÷ 份 数
(2)生列式,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9+5+7+3)÷4
问:平均每组的个数会不会比最多一组9个多,会不会
比最少一组3个少,为什么?
(3)阅书P116的例1
2、例2:
陈小红期中考试成绩,数学和英语都是98分,语文
96分,自然常识100分。她的’平均成绩多少分?
(1)自学例2的解题过程:
A.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括号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98相加?
总份数为什么是4?)
B.你能完整说说这题的数量关系式吗?
总分÷科数=平均成绩
(2)练习:
书P117的练一练的1、2(只列式)
三、运用
1、根据问题找总数、总份数
(1)平均每辆车运煤多少吨?
(2)平均每季度生产多少台?
(3)平均每人踢毽子多少个?
(4)平均每组踢毽子多少个?
(5)平均每次踢毽子多少个?
2、列式解答
(1)第一组植树12棵,第二、第三小组共植树20棵。平均
每组植树多少棵?
(12+20)÷3
括号中只有两个数字相加,后面为什么要除以3,不除以2?
(2)书P117的试一试
书P118/2
3、深化
(1)5个同学身高分别为145厘米、150厘米、144厘米、
142厘米、14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在大于( )
厘米和小于( )厘米之间。
(2)小芳、小华各有一些书,小芳的书比小华多4本。要使
两人的书同样多,小芳应给小华( )本书。
(3)选择正确的算式
学校举行科技小制作展览会。高年级4个班,选出172
件作品;中年级5个班,选出188件作品;低年级3个
班,选出96件作品。平均每个年级选出多少件作品?
A.(172+188+96)÷(4+5+3)
B.(172+188+96)÷3
(4)书P119/8
四、回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