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生物教案

|何嘉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高二下册生物教案,希望这份高二下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高二下册生物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高二下册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其本质

2、使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初步理解酶的概念、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使学生理解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能力方面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酶的发现

教材简单介绍酶的发现历史,从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的巧妙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少数的酶是RNA,使学生对酶的研究历史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2、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安排了有关的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酶的三个特性,这样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酶的高效性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五、肝脏内的过氧化氢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切入;酶的专一性的特点,是通过比较《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切入;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通过《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切入。

本节内容的最后,安排了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节基础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教法建议

1、使学生在理解细胞水平上的新陈代谢概念及其本质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这是在细胞水平上对新陈代谢的描述。其实学生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新陈代谢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课绪论中,学习已接触到诸如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及其关系等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但那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对新陈代谢下的定义。本章的新陈代谢内容是对以往知识的深化和展开,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引导学生分析出生物体是如何自我更新的,合成与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及其二者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生命。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教师可结合前一章细胞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如发生在线粒体内的糖的氧化放能的化学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的化学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链的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这句话有一个感性认识。

2、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

生命体随时随刻发生着数量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又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的系统。细胞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可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而必须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下能快速、有序地进行的,这就要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反应能阈,这是新陈代谢为什么离不开生物催化剂,即酶的原因。

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

在引导学生分析酶的特性时,引导学生与蛋白质的多样性联系起来,可使学生易于理解酶的催化作用的专一注必定意味着酶的多样性,而且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酶的专一性催化关系密切。

3、使学生理解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是本节的重点,如何组织学生完成影响酶活性因素的选做实验并分析、讨论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组织学生操作、分析、讨论《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坐标曲线图,让学生概括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高二下册生物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2.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二下册生物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交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教材通过4个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涉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信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之--。理解这概念,才能正确理解依据染色体效目变异衍生出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多倍体育种技术。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e经学习了近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规律)、减数__、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识。因此,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知识结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直观而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整体理解,也可为介绍人类进传病、生物育种及生物进化等知识作铺垫。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细胞__过程中,是细胞__异常产生的结果,因此细胞__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如果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细胞__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会大大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并能有效帮助学生从已有知识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数目判断方法,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体组概念: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较为复杂,如果直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可以从展示男性人体染色体组成自制模型,让学生回顾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然后将人类染色体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两组染色体组异同点等方式人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

(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通过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单倍体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实例来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体内的染色体组数目,提出单倍体的概念,并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区分单倍体与一倍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二倍体、多倍体和单习是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单借体具有可比性将多低体和单伤体育种放在一-起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育种的学

(4)染色体结构变异: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5)“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学生先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后,第2节课进行实验操作。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构建奠定了认知基础。前面学习的有丝__、减数__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越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精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锅,不能灵活远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追时启发和酒时效励由浅人深,构建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1.说出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

举例说出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科学探究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四)社会责任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难点:

1.理解染色体组概念

2.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五、教学策略

1.通过多媒体直观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种类

2.通过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染色体结构变异

3.以辨图、设问讨论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

高二下册生物教案【篇4】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4、使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

5、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

二、能力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在教学中介绍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以及无土栽培的基础知识。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教材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础上讲述了:

(1)什么是矿质元素

将植物烘干后充分燃烧,植物体中的C、H、O、N元素会以二氧化碳、水分、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形式散失,而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矿质元素元素也叫做灰分元素,它们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虽在燃烧过程中散失,不存在于灰分中,但是氮与其它矿质元素一样,也是植物从土壤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吸收来的,因此,也将氮归于矿质元素一类。

(2)什么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目前,科学家确定的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N、P、S、K、Ca、Mg等6种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7种属于微量元素。

(3)简要地讲述了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

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主要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器官、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矿质元素的存在形式、矿质元素被植物吸收的形式、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其中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过程教材概括为两步:首先矿质元素离子通过交换吸附到根细胞表面;然后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教材特别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的运输

教材简要讲述了矿质元素进入根毛以后如何最终进入导管和矿质元素如何被利用的知识。教材还通过列举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根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还提到了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

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

4、教材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高二下册生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了解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各种因素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3、归纳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并设计表格比较微生物培养基与MS培养基的配方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培养基制备、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以及栽培等基本操作技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阅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课下查阅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资料,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课题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课题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基础知识

导入:以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引入新课.提问:如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1、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播放课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即细胞全能性)。

(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长出丛芽完整的植物体

2、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提问,并自主讨论:

如:什么是愈伤组织?什么是脱分化?什么是再分化?什么是外植体?3、教师归纳总结:

细胞分化: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会出现稳定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愈伤组织: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脱分化(去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学生自学后分组讨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组织培养.

学生回答:材料,营养,激素,pH、温度、光照等条件都有可能影响植物的组织培养.

2、教师指导并补充:

(1)材料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也有影响。幼龄、保存时间短的植物材料容易培养成功。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芽。

(2)营养因素的影响

需要配置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一种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如N、P、K、Ca、Mg、S;微量元素,如B、Mn、Cu、Zn、Fe、Mo、I、Co;有机物,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以及蔗糖等。

(3)激素的影响

在配置好的MS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植物激素的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以及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①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使用顺序实验结果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素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细胞既分裂又分化素同时使用分化率提高②当同时使用这两类激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4)pH、温度、光照等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植物对各种条件的要求往往不同。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将pH控制在5.8左右,温度控制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

3、巩固练习:

你能说出MS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吗?同专题2中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同时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与微生物的培养不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无机盐混合物包括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三、小结

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2、教师归纳总结。第二课时实验操作

一、学生自学后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

制备MS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

二、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制备MS固体培养基:

1、学生自学后简述制备MS固体培养基的过程和方法。①配置各种母液

将各种成分按比例配制成浓缩液,使用时,根据浓缩液比例计算用量,加水稀释。②配置培养基③灭菌

2、分组讨论制备MS固体培养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基和其他器械要一起高压蒸汽灭菌。3、教师总结。

(二)、外植体消毒:

1、学生自学后讨论外植体消毒的过程:

流水冲洗→软刷刷洗→流水冲洗20min→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s→无菌水清洗→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

2、教师总结注意事项:

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

(三)、接种:

接种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将工作台擦拭一遍。将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整齐地排列在酒精灯左侧。将消过毒的菊花茎段在无菌培养皿中切成小段(长约0.5~1cm)。左手持锥形瓶,右手拉开捆扎锥形瓶的绳子,并将封口膜攥于右手手心,以避免封口膜接触瓶口的一面被污染。左手持瓶,使瓶口旋转通过火焰;右手用镊子夹取菊花茎段,插入培养基中。插入时应注意方向,不要倒插。接种后,将封口膜重新扎好。

(四)、培养:

在无菌箱中培养,温度控制在18~22℃,每日用日光灯光照12h。

(五)、移栽

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试管苗在培养间培养几日。然后用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土壤中。

(六)、栽培:

将幼苗移栽后,每天观察并记录幼苗生长情况,适时浇水、施肥,直至开花。

三、教师精讲实验注意事项:

1、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①植物组织培养不同于扦插、分根、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如一些细菌、真菌等的生长。而培养物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前功尽弃,因此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②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消毒灭菌和植物材料(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灭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

③对接种操作中污染情况的分析:接种3~4d后,在接种操作中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物会表现出被污染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细菌污染可能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种时说话,或手及器械消毒不严等。真菌污染可能是植物材料灭菌不当。

④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培养物:操作后常出现培养物被污染的情况。一旦发现培养材料被污染,特别是真菌性污染,一定不要打开培养瓶。应先将所有被污染的培养瓶统一放在高压蒸汽锅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再打开培养瓶,进行清洗。

⑤有毒药品的用后处理:外植体灭菌用过的有毒药品要妥善处理(如氯化汞等),以免引起环境污染。

2、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组

①通过设置重复组和对照组可以选出最佳的实验材料、最好的培养基配方、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如设置对照实验可以取用一个经过灭菌的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与接种操作后的锥形瓶一同培养,用以说明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有没有被杂菌污染。

②不同组的同学设置不同的激素浓度,相互比较植物生长的速度。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

定期观察生长状态并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

(一)选材是否恰当: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

(二)无菌技术是否过关:如果出现了污染现象,说明某些操作步骤,如培养基灭菌、花蕾消毒或接种等有问题。

(三)接种是否成功:如果接种的外植体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组织培养的第一步就成功了。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愈伤组织或胚状体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五、巩固练习:

1、在选取菊花茎段的时候,为什么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外植体的生理状态是成功进行组织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态良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稳定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愈伤组织: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脱分化(去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

    28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