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希望这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__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后的学习目标。
活动三:技能拓展
教师: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
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分析大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活动四:复杂的气候
教师:情境设计
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行,他从广东省出发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改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异常炎热、干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我会读图
(1)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
2.我会探究
探究方案一: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图”,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预习回答: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亚洲纬度广,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域辽阔,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海陆间热力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
探究方案二:亚洲大陆东部从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说明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冬夏季风的性质是什么?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预习回答: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所以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
3.我会拓展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的原因一样吗?
①亚洲地域辽阔,面积广大,中部距海遥远,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②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造成其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又是什么?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教师:最后我用一句歌诀来形容亚洲的自然环境:
山地多、高原大,亚洲地形杂;
中间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
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最复杂。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回顾,是对本节课的课堂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反馈。用歌诀记忆增强学生的兴趣,最后的课后延伸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巩固。
【板书设计】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亚洲地形和河流的概况,通过地形分布图的判读,总结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根据地形图判读,明确了亚洲的地形特征,明确了地形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北美洲与亚洲的维度位置有相似之处,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存在差异,请课后类比探究。
四、教后反思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进行归类,从而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部流向四周。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的结论。学生能够体验到地图分析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2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使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半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情况.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国家》具体说明了几个国家各自特点。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五、总体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3、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
4、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4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