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澳门回归的讲话
20年前,澳门回归祖国怀抱。20年来,澳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现代化都市,“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斐然。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庆祝澳门回归的讲话,欢迎大家参阅。
庆祝澳门回归的讲话1
20年前,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历尽风雨的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从此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铸就又一个历史丰碑。今天,濠江流彩,莲花盛放,一个生机勃勃、安定祥和的澳门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祖国的南海之滨。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回归20年来,澳门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8.7亿澳门元增加至2018年的4446.7亿澳门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从幼儿园至高中实现15年免费教育,长者、婴幼儿、中小学生、孕妇纳入免费医疗,“莲花宝地”开创了历的发展局面。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彰显了“一国两制”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主席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回归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真正实现了与祖国内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国家认同,才能全面准确地实施基本法;只有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才能保持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只有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使澳门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实践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澳门问题的方案,也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制度,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唯其如此,“一国两制”实践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走稳、走实、走远,香港、澳门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澳门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有爱国爱澳的价值支撑,有澳门同胞的齐心协力,澳门这朵美丽莲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更加迷人的色彩。
庆祝澳门回归的讲话2
1999年12月20日,就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这曾是我们深沉的期待,而今亦是我们温暖的怀念。
一直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坐在温暖的房子里,隔着电视机,我看见一张张灿烂无比的笑脸,黑鸦鸦的天空瞬间蹦出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火花,随着一阵稚嫩的童声——“七子之歌”和人们悲喜的心情,绽放、绽放……
回首,我们的祖国正逐渐走向进步,走向强盛!那么,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是否和祖国一同进步了呢?
思绪飘扬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这样一个镜头……
那是一天下午,不知不觉,柔和的暮色开始悄悄地笼罩着城市,在仿佛镀了一层金的小路上,我悠闲地骑着单车。凉丝丝的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又俏皮地拨起耳旁的几丝头发。心情愉悦的我,两只手都离开把手,摆成“一”字状,仿佛要拥抱大自然一样……
“嘟!嘟!嘟!”一阵刺耳的车喇叭声像一道霹雳破裂天空一样,打破了宁静。我吓得连忙抓住把手,不由地皱了皱眉,心想:这声音在市内可是难得一闻的,谁这么没礼貌?仔细一瞧,这令人心烦的噪声来自一辆高级银色轿车,那车的主人,是个中年叔叔,他正将头探出车窗,凶神恶煞地盯着停在前面的一辆面包车,不顾形象地扯破喉咙似的大叫道:“嘿!前面的干嘛?不知道后面有车要过啊!”
面包车门终于打开了,走出一个身着蓝色制服的哥哥,他小步跑到轿车前,弯着腰,微笑着客气地与那位叔叔小声地说话,似乎在向他解释,请求他原谅。然而,那叔叔的脸上始终挂着一副至高无上的冷漠表情:“我不想听你解释,你快点给我让道,让道,听见没有?”身着蓝色制服的哥哥露出尴尬的表情,轻轻鞠了一躬,快步走回去并上了车。
于是,面包车笨重地开动了,轿车也跟着启动,一前一后,就这样沿着小路,直至远处的一个分岔口,一左一右,就这样各自融入了两条河流……
天空变得有些灰暗,心情也不再明朗。我无奈地摇了摇头,载着一颗沉重的心,继续骑去……
这类事明明可以和睦地解决,但那位中年叔叔却选择咒骂,选择了无理,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自己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然而,最终暴露了自己的的粗鲁与无礼……
祖国在进步,我们不也应该有所长进吗?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可现在的有些人,腰包是鼓了,可做人应有的素质却依旧没有鼓起来,他们总以为自己的行为和国家没有多大关系,谦恭礼让不见了,诚信宽容不见了,礼义廉耻也不见了……总是轻易破坏泱泱大国国民应有的形象,给祖国丢脸、抹黑!
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水平的排名靠前,就这样说它是一个强国还远远不够,因为那只是一个美丽的外壳罢了。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壳内的内容是否丰富,每个国民的素质真正提高那才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国。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同努力!努力去丰富那美丽外壳下的内容,让我们的祖国在世界面前,真正自信地抬头挺胸!
庆祝澳门回归的讲话3
20年前,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澳门同胞盼回归的心情。说起澳门回归20年来,大家一个显著的感受,就是经过不断的努力,澳门和内地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深入,从制度衔接到设施相通,从人员交流到经贸协作,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拱北口岸是珠海与澳门陆路连接的口岸,随着澳门回归,两地交往越来越密切,从拱北口岸过境的人数不断刷新。
两地频繁交往的背后,是速度的不断升级。20年间,珠海各口岸不断延长开闭关时间,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2018年10月24日,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运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在全国率先启用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模式。这种模式为过境旅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新从提出设想到实施,用了近6年的时间才得以实现。
新型的边检查验模式需要内地与澳门合作。2013年,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现为移民管理局)有了合作查验的设想,他们找到澳方时,对方表示赞赏,但也提出了现实的难题——法律和制度的差异。
经过多轮的论证、评估和协商,双方总算跨越了制度的差异,达成共识,但技术上还面临要解决的难题。
2013年提出设想,双方达成共识开始研发已经是2014年,期间克服种种困难,这次两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全新探索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最终得以落地。
如果说制度的创新便利了两地的交往,那么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则极大缩短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使港珠澳之间一小时通达成为现实。
通车一年来,港珠澳大桥日均客流量约为6.69万人次,总车流突破150万车次。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通道,港珠澳大桥对澳门旅游的拉动效应已经凸显。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这项世纪工程本身也成为的景点,它拉近了粤港澳的距离,给澳门未来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探索空间。
千万人流和滚滚车流的背后,是不断深化的粤港澳三地跨境协作。2016年,在珠海横琴自贸区,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内地、香港、澳门三地联营的律师事务所。
随着跨境案件的增多,相关法律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联营前跨境案件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律所成立后,联营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
三方联营,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便利,减少了损失,也提高了办案效率。因为各地所属的法系不一样,在遇到不同的跨境案件时,可以第一时间发挥所长。
三个地区,三种法律制度,事务所如何运营,需要三方商量磨合,但正是这磨合的过程,让三地律师彼此加深了了解,也开阔了视野。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让这个三地联营的律所看到了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港澳的律师希望香港、澳门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尽快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中来。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让空间有限的澳门有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澳门,一些青年社团一直致力于推动澳门青年了解融入祖国发展。现在,他们的活动不再局限于紧邻澳门的珠海,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深入到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了解当地的生活和发展状况。
这个周末,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又组织了大湾区城市的访问活动,目的地是中山。
这次到中山参观的澳门青年有公务员、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对于行程中的深中通道,很多人期待已久。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连接深圳和中山,全长24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深中通道通车后,将打破区域界线,打通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动脉。通道的开通,将直接影响到中山的经济发展。
从澳门出发,一个小时后,就到达了行程中的第一站——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在展厅里,团员们详细了解了深中通道的建设情况,这项了不起的工程得到了团员们的掌声。之后,当地政府安排澳门青年参观深中通道的施工现场。
离开深中通道,青年协会参观了中山住宿的配套设施。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和团员们分享了中山市的总体规划。
最后一站,团员们来到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的广东办事处。澳门街坊总会在澳门是小有名气的社区服务组织,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到内地发展,澳门街坊总会也开始在内地设办事处,为当地的澳门人提供服务。
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对于中山这个城市的交通、住宿、城市发展、社区服务,这些澳门的青年人都有了新的印象,这些刷新的观念和认知,将有助于这些澳门青年寻找在大湾区舒展志向的新机会。
1999年澳门回归时,澳门入境游客数约为700万;2018年,澳门入境旅客数3500多万,其中内地游客数2500多万。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到内地生活工作,大湾区建设让澳门更好融入祖国发展。
庆祝澳门回归的讲话4
2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惊鸿一瞥,却也能折射出沧海桑田。
回归20年来,澳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本地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大幅增至2018年的4447亿澳门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万澳门元跃升至2018年的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前茅;人类发展指数0.909,属于极高范畴;2018年居民平均寿命达到83.7岁,处于世界前列;至2018年底,累计财政盈余达5056亿澳门元,较1999年增长193倍;本地居民充分就业,失业率从回归之初的6.3%下降到2018年的1.8%……
从回归前夕连年治安混乱、经济低迷、民生欠账,到今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20年的澳门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澳门的成功,得益于祖国源源不断的支持
澳门回归20年来,中央政府始终坚持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不干预特区政府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坚决支持澳门特区政府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依法行政;坚决支持澳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特区政府有效施政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加大对外合作的政策措施。从2003年《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将内地庞大的商品、服务和旅游客源市场向澳门开放;到帮助澳门应对金融危机,宣布支持澳门经济稳定发展的9项具体措施;到2009年中央政府同意澳门大学迁建珠海横琴岛,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实施管辖;到2011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家“十三五”规划公布实施,明确澳门建设“一中心、一平台”的发展地位;到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草案)》明确澳门特别行政区管理海域从澳门陆地向东、南方向划定,面积为85平方公里;到2017年8月,驻澳门部队出动官兵约千人,协助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救助台风“天鸽”带来的重大灾害;到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2019年2月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再到2019年11月出台15项惠澳政策、《〈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第四议定书》签订,中央政府的支持为特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帮助澳门扩大国际“朋友圈”。澳门回归后依然保持独立关税区和自由港地位,澳门加入的国际组织从50多个增至100多个,参加的国际公约从150多个增至600多个,以“中国澳门”名义签署的国际协议分布在经济、贸易、金融、司法协助、民航等领域。澳门自然资源有限,这种特殊的国际地位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
20年来,内地各省市纷纷加大与澳门特区的合作。资料显示,维持澳门正常运转的90%以上的淡水、60%左右的电力、80%的粮食和几乎全部的活禽蔬菜,均由内地省市常年不断地供应。
事实证明,背靠祖国,澳门才能一次次从容应对危机和考验,劈波斩浪,不断前行。
澳门的成功,得益于爱国爱澳的主流价值
澳门人历来有爱国爱澳、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从1849年葡萄牙人侵夺澳门的管理主权以来,澳门居民一直不屈从殖民统治,坚持不懈地与殖民者进行斗争。
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区政府始终把爱国爱澳作为社会核心价值加以倡导培育,持续广泛宣传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增强广大居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澳门同胞爱祖国、爱澳门的优良光荣传统,提升了澳门同胞的国家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
20年来,澳门特区政府从法律、政策等方面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2000年提出“爱国主义和公民意识应在整个教育领域内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切实的推行”;2000年10月1日,金莲花广场首次举行升旗仪式,此后金莲花广场每日都会举行升降旗仪式;2001年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公民教育,特别是有关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2006年制定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明确规定“培养及促进受教育者爱国爱澳、厚德尽善、遵纪守法的品格,尤其应培养其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制定实施《非高等教育阶段“爱国爱澳”教育实施纲要》《非高等教育范畴德育政策》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修订《国旗、国徽、国歌及区旗、区徽的悬挂及展示》。特区政府建立健全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法律和政策,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2月25日,澳门立法会高票通过了《维护国家安全法》。为基本法23条立法,是澳门特区全面落实基本法的必然要求及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强化澳门居民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澳门与国家的共同利益。
岁月流转,人事代谢。城市在变,世界在变,但澳门人的爱国爱澳情怀始终不变。广大市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日益提高,爱国爱澳已从民间的个人情怀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这是澳门“人心回归”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澳门社会得以团结发展、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民意基础。
澳门的成功,得益于特区政府民生优先的施政理念
回归以前,澳门社会治安问题重重:本地生产总值连续4年负增长,失业率高企,导致治安严重恶化,各种社会弊病如抢劫、谋杀、自杀、吸毒等问题日益严重。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依法施政,始终以广大居民为重。无论面临自然灾害袭击还是国际金融危机波及,特区政府都坚持把居民的安全保障作为优先议题。澳门警队不断提升执法效率和能力,加强打击犯罪力度,严密防范各种罪案发生,总体治安稳定良好,赢得澳门居民的充分肯定。
20年来,特区政府坚持把“发展为民、民生优先”的理念贯穿施政的全过程。特区政府不断深化民生工程建设,并把建设民生长效机制上升到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战略层面。在民生重点领域,先后建立六大长效机制,包括社会保障体系、住屋、医疗、教育、人才培养、防灾减灾等方面。推出现金分享和“医疗补贴计划”,不断加大教育及医疗资源的投入,提升职业税豁免额及退税……澳门居民享受着特区政府提供的各种福利和保障,分享着经济发展成果。
20年来,特区政府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响应社会和居民的民生要求,采取一系列具体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施政为民,纾解民困,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民生权益。
澳门的成功,得益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务实创新
回归20年来,澳门特区政府紧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贯彻以人为本,加强法治建设,有序推进民主政治,加强施政宏观战略研究,重视科学决策,构建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特区政府持续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公共行政改革,优化公共决策系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公共行政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廉政爱民、敢于承担、勇于创新的公务人员队伍;不断推动行政改革,在电子政务、架构重组、社会治理、区域合作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进步,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创新社会治理理念,不断走向“社会善治”。
特区政府从广大居民切身利益出发,深入推进澳门城市安全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区域稳定;本着“科技强澳”的理念,通过明确科技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重点领域,实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度重视解决交通问题,结合多种方式,努力构建高效、便捷、绿色的出行环境;深化绿色教育、倡导绿色生活,加强居民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特区政府还充分发挥澳门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施政中求同存异,通过不同社会文化的融合,维持和谐的氛围。
2019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澳门特区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时指出,澳门“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岁月为证。2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澳门回归祖国后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积累了丰富治理经验。历史还将继续证明,澳门一定会创造让世人更为惊奇的新的更大成就。
庆祝澳门回归的讲话5
自回归以来,澳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和葡萄牙、中国和葡语国家间加强经济、商贸和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与平台。2003年,中国政府发起并主办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简称中葡论坛)。据官方数据显示,自中葡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和葡语国家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已经从2003年的110多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1473.54亿美元。
葡萄牙—大湾区交流协会负责人米盖尔·勒莫斯·罗德里格斯表示,“中葡论坛等机制的建立显示出中国中央政府对澳门的关怀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澳门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将为澳门的发展带来新动力。我们希望以澳门为平台,加强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参与大湾区合作建设,为澳门及葡语国家间的合作拓展更多空间,实现共赢。”
葡萄牙新丝路协进会主席易曼晖表示,澳门是连接中国和葡语国家的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平台。“中葡论坛的创立加强了中国和葡语国家间的政策沟通、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推动这一平台变得更加广阔,使葡语国家可以接触更大市场,参与更多项目,共享中国发展机遇。这也将推动澳门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交流合作发挥更大作用,为其自身发展创造新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澳门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更广阔市场和空间。融入大湾区建设将为澳门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将推动地区整体发展。”克鲁兹表示,“随着澳门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澳门的经贸、旅游等行业都将从中受益,进一步夯实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地位,相信澳门的未来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