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

|邱妹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希望这份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篇1)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舆论监督是人民的刚需,是引导社会情绪的润滑剂,是媒体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主流媒体要肩负起使命与担当,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体系中来。基于此,我选择了20_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第15集《全媒体时代如何放大舆论监督的正面传播价值——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神秘曹园〉为例》进行观看学习,以求习得做好媒体正向舆论导向,发挥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正向价值。这堂课的主讲人管昕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记者,同时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新闻专题一等奖获奖作品《神秘曹园》的作者,在此次课程中他细致讲解了《神秘曹园》系列新闻报道的创作心路历程,从报道的选题、到采访、到制作成稿,多角度解析了如何创造一篇优质报道,放大舆论监督的正面传播价值,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下文将对此次学习作个人感悟总结。

思想上,正确认识和理性把握舆论监督是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前提。舆论监督类报道的题材基本上是负面的,但舆论监督报道要把报道的负面意义降到最低,极力追求其正面传播价值。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并非与正面宣传对立正确理性,科学监督,就能实现舆论监督的正面传播价值。

选题上,“精选一个好的选题,报道的传播价值就成功了一半”。舆论监督报道的选题应具有公共传播价值,符合时代的客观需要,具有典型性、前瞻性。2019年初,新闻记者管昕收到听众的热线反映“牡丹江市有人私毁国有林地,削山挖湖私建庄园,已被认定是违建却未受惩罚”,能够揭示出现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国家政策在地方落实不力之现象,具有典型性;报道这一题材,能引起地方相关部门的重视,帮助推动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很强的公共传播价值;帮助这一典型事件解决的同时,为地方相关部门敲响警钟,以媒体的力量促进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具有前瞻性;管昕随即开始了对该选题的深入调查。

与此同时,作为主流媒体要做好选题角度的选择,要选择具有最大公共价值的角度。继《神秘曹园》的首发报道之后,各媒体争相报道起“曹园”,在这一过程中有多家媒体报道了曹园主人的私人恩怨等问题,这些同样也是报道热点,甚至可能是为部分受众更为关心的,但这不是主流媒体应该追求的更具有公共价值的报道切入点,主流媒体在选择角度时要多加考虑。

制作中,调查报道的突破、采访路径的选择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大难点。需要记者具有智慧与勇气,积累采访经验,运用技巧,选择恰当的采访路径同当事人联系,同官方相关部门联系,力求获得真实、权威的信息,打开报道的突破口。但这往往很难,用管昕的话来讲“甚至需要一些运气”,媒体从业者一定要在工作中积攒好经验。

总结来说,舆论监督是媒体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舆论监督报道曝光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众热切关心的热点问题,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与使命。然而在今天,受到地方利益、形象维护、传统观念、官员升迁等因素的影响,舆论监督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形成良性的健康状态。但是,即使无法公开报道,媒体人也绝不能放弃通过内参的途径,给同级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曹园”报道最大的正面意义就在于推动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动中央工作的时候要敢于甚至善于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通过树立负面典型去影响干部群众,进而发挥负面典型的正面意义。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篇2)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主流价值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基本取向,反映了一个国家主流社会的基本意愿。而作为新时代的主流媒体更应该将有效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

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主流思想舆论持续扩大,主流媒体一直坚持团结稳定的正面宣传为主,围绕着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隆重组织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将报道聚焦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决策部署,各大主流媒体精心组织系列重大主题宣传,为全党全社会营造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这一点在新时代年轻人身上有着转变性的体现;全民悼念“杂交水稻之父”的传播现象正是主流价值观在多元舆论场主导地位的强势回归和重塑,袁老的离去引发了全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悲痛与追思;曾经一度在网络上看到的是粉丝对明星的哭喊送行甚至是守夜,却鲜有为科学家送行哀悼。而这次风向标出现了逆转,也正是新时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回归。包括为庆祝建党_周年的优秀电视剧《觉醒年代》也在年轻人的世界引起一股爱国思潮。而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在全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将社会主流思想更有效的传递到千家万户中去。

2019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四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坚守在最一线的的主流媒体来讲是一次历史机遇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四全媒体”的打造和实施过程中,媒体人是主力军也是构建宏图的执行者应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新时代的媒体人更应该迎难而上、守正创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自新冠疫情狙击战打响以来,各级媒体人主动请缨投身于抗疫前线,将最新的消息及时、准确的带到公众面前安定人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大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如何践行一个新闻媒体人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就是要在党和人民最危难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坚守自己的责任。我更愿意称新闻记者为新时代的“战士”,他们可以躲避飞弹穿越在硝烟战场,也可以穿上防护服走进疫情“红区”。难道他们不怕吗?新华社记者说:“内心充满了恐惧。”可他仍然坚持在武汉抗疫一线坚守了两个月,即使被恐惧包围也仍然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当中;这正是我愿称新闻记者为战士的原因。紧要关头,媒体人冲锋陷阵、逆行而上,始终以最快的速度冲在一线,在形势最严峻的地方把最真切的消息传来,显示出了新时代新闻记者坚持党性、勤勤恳恳、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使命担当。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是青年周恩来写的诗句,原意指的是无论艰险还是顺利都不改志向,卧薪尝胆、刻苦自励,争相把道义的重担扛在肩上。无论社会的风云如何变幻,媒体人的初心与使命从未动摇。作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拍摄下的一个瞬间可能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拍摄的一张两名护士等待患者出方舱相互依靠小憩时的照片,因为被意大利的一家报纸用在了纸质版的头版以及Facebook的首页而被许多人所知;而这张照片正是见证了不仅仅这两位可爱的医护人员,也是整个武汉乃至整个中国对于抗击疫情的巨大付出。一张张铁证般的照片证实了我国在抗击疫情中生命至上,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巨大努力,击破了某些国家对于我国各种不实谣言与污蔑。这也同样体现了我国媒体人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新闻志向,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并不断地提高自身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全力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能力,新时代的媒体人更要坚守政治立场,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人民情怀坚持为党为人民群众发声;更要推出有温度、有思想、有品质的作品,不怕险阻、甘于奉献,以媒体人的优良作风赢得舆论场的“制高地”和主动权。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对新时代媒体记者最好的诠释。保持一颗纯洁而真挚的心,坚守内心的法律底线和伦理道德;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不仅要及时全面的报道信息、保证其专业性、更要在报道中体现出人文关怀。“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构建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新时代为我们指出了新的历史使命,传递好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每一个新闻人和媒体工作者的理想与追求,作为一个未来将要走向媒体工作的新闻人,我也深感重任在肩。“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是对我今后面对新闻事业最有力的警示,在求学期间掌握过硬的新媒体技术,专业的新闻素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响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号召,以“一片冰心”投身于新闻工作当中,做一名优秀的、勇于奉献的新媒体人,不管未来的路途如何艰难险阻,都要将“道义”扛在肩上,种在心底。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篇3)

新时代新闻人:舍我其谁,敢战必赢

通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直播中担任总导演的黄虹在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里分享的创作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场大型盛典的背后都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辛勤付出,也体会到了在新时代下每一位新闻人所具有的“舍我其谁,敢战必赢”的气魄和担当。

一、使命担当,高举主旗帜

黄虹导演与100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大气磅礴,浓墨重彩,震撼人心的盛世盛典。他们始终高举旗帜,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了在当天完成好直播任务,凸显国家领导人的风采和中国共产党员的风貌,工作人员担当起作为新闻人的使命,向全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也进一步增强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守正创新,善用新技术

工作人员在直播中大量引入新技术新创新,积极构建“5G+4K/8K+AI”格局。在创作中实现了很多个首次,首次设立系留机位,首次在东西向架设索道,首次在气球车、鸽子笼上安装直播卫星摄像机……在这场呈现给全世界观众的盛典中,新闻人守正创新,善用新技术,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貌完美呈现。

三、践行“四力”,锤炼勇铁军

这场盛典的直播总时长为151小时6分25秒,但这是所有工作人员历时100天的创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夜以继日地反复推演,训练,不辞辛劳地协调各方来架设好机位。他们扛着几十斤的设备健步如飞,在北京高温下汗流浃背依旧辛勤工作,不眠不休几十个小时后只在路边小眠。这是一场面对全世界观众的直播,力求做到无任何差池。总台工作人员在6月份就开始一天两遍唱本子,训练切换点位必须做到精准。曲过千遍自然熟,所以我们在直播当天看到的画面是一遍遍训练之后完美、零失误的辛勤成果。这些都是在这100天中所有工作人员的常态,能吃苦不抱怨。正如黄虹导演所说“我们的队伍无愧是一支拉得出,打得赢,敢胜利的新闻铁军”。

四、底线思维,把握主动权

黄虹导演在最后分享了底线思维的创作心得,她指出,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工作人员在机位的设置,系统架构,镜头脚本设计当中充分运用了底线思维这种方式准备了多版预案和备案。这种底线思维的方式,不管是正在高校学习的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还是在媒体工作的新闻媒体人,都应该加以学习和运用。

在最后,黄虹导演分享了一位媒体前辈的话“作为媒体人,能亲身参与去见证历史时刻,是职业的荣光”。我想,正是因为这种“职业的荣光”,所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奔赴在新闻现场的第一线、夜以继日地守在指挥台前、不辞辛劳地确认机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新时代下,新闻人更要有“舍我其谁,敢战必赢”的担当和气魄。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篇4)

践行“四力”,向年轻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故事

本期大讲堂以策划歌曲《少年》为主线,结合主流媒体如何发挥优势讲好百年党的历史,主讲人为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战略规划室主编曹磊。本期节目围绕五个主题进行讲述,分别为策划MV时如何从年轻人视角寻找策划突破口;在选取MV片段时如何让红色故事有言值也有颜值;重视与青年人的共情共鸣,传递情感力量;如何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脚力和眼力,选准党的历史故事的打开方式;最后,要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笔力和脑力打造立意远,站位高,接地气,有品质的主题宣传产品。

20_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的历史学习教育是主流媒体贯穿全年的报道任务。据统计,在《少年》MV发布仅两天,全网阅读和观看量达到1。6亿次,在网络上掀起一场舆论狂欢。90后和00后被称为网络原住居民,要想使新媒体产品如何更好地契合青年“口味”,就必须充分研究以90后和00后为代表的年轻网民的习惯,需求和流行偏好,这也是歌曲《少年》能够如此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歌曲《少年》特别注重与青年的情感共鸣,首先是歌词整体偏年轻化,其次视频剪辑体现年轻态,更加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截止到3月15日,歌曲《少年》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和抖音共有7600万次观看量,网友点赞量达到260万次,全网阅读观看量1。6亿次,成为20_年全国两会期间宣传报道的爆款产品。

观看完本期大讲堂,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构建四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理念上要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以正面宣传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少年》MV中着重强调与青年的共鸣,在MV中出现了大量青年人参加武汉抗疫画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次在内容上要把握好适度效,传递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创优考验的是记者的“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功夫,记者的视角和群众的生活必须紧密相连,这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此创作团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故事性与精神内涵相呼应。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新时代,在MV中将中国各个重要时间点进行梳理,合理把握各种素材地使用,每一个镜头都有故事。

最后在手段上坚持改革创新,创新理念,做好“四种角色”。同时也要进行信息的多样化传播,比如采用图文,短视频,H5,漫画,网络直播,宣传海报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增强新闻产品的趣味性和接受度。摒弃过去自说自话的表达,让新闻传播更加接地气,更加有人气。从“宣传”到传播,从单向到互动,满足受众对“信息随我走”的传播新需求。

在文章的结尾,我想说的是: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其实一百多年后道理反过来是一样的,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因为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强大的安全感,基于这份安全感,我们可以在这片和平的国土上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是即便是这样,作为青年的我们仍然不能松懈,要在前辈的基础上为之奋斗努力,为弘扬华夏文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精选篇5)

党育少年成长,少年跟党前行

《20_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第一集是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编辑曹磊作为主讲人讲述了今年3月9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制作发布一支MV《少年》,以MV《少年》为主线讲述了党的百年征程的发展史,MV一经发出,立即引爆了互联网。这一产品贯彻落实抓好青少年党的历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握年轻人接受心理和习惯,“十四五”规划报道相结合、“百年风华正茂”与“开启新征程”相贯通,获得广大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的一致好评。MV《少年》的创作过程,影响的不仅是青年人,而且对于媒体人在增强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做好媒体融合,讲好党的故事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MV《少年》的内容贯穿大讲堂的始终。按照可视化、年轻态、精品化要求,是由年轻网民喜爱、内容旋律健康向上的网络歌曲《少年》作为基础进行改编的。该产品紧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展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这一主题,弘扬了主旋律,展现百年大党的青春与活力。产品从年轻人视角寻找策划突破口,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从年轻人的视角观察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有效地传递给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百年奋斗征程的高度认同和崇敬之情。其次,视频的剪辑方面,有效的贴近了年轻人喜好的风格,剪辑体现年轻态,通过明快的节奏呈现出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MV《少年》在创新创意方面结合年轻网民偏好打造精品,注重整体和细节融合创新。改编后的歌词大气磅薄、激情昂扬,围绕“十四五”规划展开联想,强调“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副歌部分通过“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歌词与受众产生共情。“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以此推向高潮,展现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朝气和活力。这即是对于青年人的致敬与鼓励,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后依然永葆青春的生动体现。

从传播效果来看,MV《少年》看到了“最该追随的信仰”。收看、传唱、推送MV《少年》的过程,也是年轻网民学习、思考的过程。互联网上的留言,最真实流露出他们拥护党、热爱党的炽热情感:“仿佛一股清流让人振奋,看到中国年轻人最该追随的信仰”,“看到MV后面场景对比的时候,不禁潸然泪下。我觉得祖国还是那个少年,我们党还是那个少年,我们当代青年还是我们前辈那样的少年”。MV《少年》贯穿整个党奋斗百年学习的始终,充分运用新媒体展现红色资源。学党的历史、学理论,本身就是学业务。“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尤其需要我们加强自身党的历史学习,从而充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勇于尝试,通过新媒体产品形式串联各种具有高辨识度的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与渠道精心演绎、组合、搭配、推送,让红色故事既有“言值”也有“颜值”,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既有群体效应也有个性魅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其中的很多故事感人至深,本身就对年轻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MV《少年》定位于经历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百年征程仍少年的故事,通过“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等等歌词来突出那些百年以来为中国崛起,而不懈奋斗的青年,实现了时代奋斗主题,是在个人励志层面的投射,更是达到与年轻人群体在情感上的高度契合和共鸣。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深入人心,触及灵魂。而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头,知重负重,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是我们必然坚持的方向。百年恰是芳华,百年仍是少年。“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党育少年成长,少年跟党前行,红色基因必将代代相传,复兴伟业必然取得胜利。

    23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