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希望这份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1】
家庭是父母养育我们的地方,也是我们即将生育后代的地方。由此而言,繁殖是占主导地位的因素。而我们孝顺父母,是出于情感因素——感恩,其实也是出于生存的考虑——希望后代会在我们年老力衰时懂得照料我们。那么总而言之,组建家庭就是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
青年男女走在一起,是为了爱情。爱情,美好的纯洁的情感,是男女彼此在一起就无比幸福的感觉。而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因为什么呢?不结婚难道就无法继续美好的生活?难道没听人说过“婚姻往往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还是离不开一个繁衍的本能。
当你成年了,父母会期望你有个好的恋人;当你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会期望你尽快恋爱、结婚;当你结婚后呢?那自然就是生孩子啦。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似乎都是父母在起推动作用。
今天,如果预防措施做得较好,完全可以和恋人一直维持长久的恋情而不怀孕。那么结婚是为什么?为了维持彼此的情感?如果真是如此,那这恰恰是一种错误的选择,结婚后,彼此就要有很大的空间是共同生活的,并且诸事都要考虑到对方,还要考虑到以后的孩子。彼此都将失去很多自由,经济压力也会大大增加,这有什么好处呢?
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除繁衍本能外的其他考虑因素:担心,长久还不结婚,女性担心衰老而男人变心,男人要选择结婚来表示自己的忠心;某一方出于经济考虑,希望通过结婚来维持保证稳定的经济收入。
那么所谓的“爱情”存在于哪个阶段呢?结婚前?
如果婚后不是爱情的话,那么爱情其实就是一种原始冲动,只是我们善于用言语将其美化罢了。
如果婚后也是爱情的话,那这爱的也不单纯嘛。男女彼此都在担心,都在想办法将对方绑在一起。恰巧有婚姻这一合法途径可以获得。
不论今天如何自由与开放,人们还是不会随随便便选择结婚的。一旦结婚了也就不会随随便便敢于选择离婚的。
那么结婚成家对于谁来说最重要呢?最有益处呢?那就是人类这一种族和社会。不结婚,不选择生育孩子,人类会面临灭绝的境地;不结婚,不成家,社会生活的稳定系数会大大降低,自由主义泛滥,叛逆者过多。
随着科技的发展,体外受精、培育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可以把生育的义务放在一边了。社会来负责养育,是真正的“养”和“育”,那么家庭将何去何从呢?
对于不想结婚,对于恋人不满意者,我赞同他们选择独生的权利。不要被家庭观念、社会习俗而逼婚。
真正的平等,真正的自由,已经从自由恋爱开始,也应从自由家庭开始。单身不可怕,更不必害羞。
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2】
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往往由家长来完成。家长的言行是家庭教育的传播方式。而“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构成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平常话语。
“妈妈,那个墙后是什么啊?”“没什么的。”“妈妈,我想爬上去看看!”“不行!太危险了!”“不嘛!妈妈,让我爬一下嘛!好不好啊?求你了!”“不行!听话!”这段对话经常会出现在中国,家长们往往以“听话”来结束孩子们的请求。家长以为他们自己是在保护孩子,却殊不知,孩子的探险精神在妈妈的“不行”中被抹杀了。
曾经看到一个关于教育的访谈节目。嘉宾是一个美国妇人,他嫁给一个中国人,并育有一名儿子。她说:“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公公婆婆总是不让我的儿子干他喜欢的事!儿子想爬墙、爬树,他们就说不安全,让儿子听话!可是,这在美国是很正常的是,孩子有冒险的权力,更何况那样并不危险!我不想儿子没有勇气,没有冒险,不要他成为温室的花朵……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差异,更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这就是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教育的区别。让孩子置于“危险”之中并非坏事,这样可以让他们动手能力,有勇气,而不是一味地“听话”,我们何不对孩子们说:“如果你想,你尽可能自己动手支计划试试,告诉我你的感受,好吗?”,这样更适合家庭教育。
当孩子长大后,“好好学习”便成为了家长的口头禅。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呢?
比尔盖茨,全球首富,而他并非“好好学习”地在校园生活,而是退学创业,成为IT行业老大,他说:“我发现好好学习没有用!”软件是他的兴趣,那便是他的老师,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并不一定会“好好”,而兴趣是引导你走向成功的法宝啊!兴趣是动力,没有动力的航船是随波逐流的船,免不了倾覆的危险:兴趣是助燃剂,只有它的助燃,发动机才能更好的工作。
“你真没出息!”常常出自于中国家长口中,可是这回话不仅不会激励孩子,还会让他们倍受打击,甚至会挫伤自尊心。我们为何不换种说法——“你是最棒的!教育家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骂出来的!”鼓励比损人更事半功倍!激励是向上的车轮,只要注入燃料,它就能滚滚向前。
中国式家庭教育不尽完美,我们要从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从家长为中心。要爱护他,要鼓励他,更要适时地让他处于危险中以便锻炼他们!未来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
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3】
家风意味着一个家庭的风气问题,其实追根揭底就是家庭教育问题,正所谓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样,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地家庭教育环境,那么现在的社会一定会非常和谐。
道理是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这个问题是不也许完全解决的。就如同我们一天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人的性格也有黑白之分,古语也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也说过:人之初,性本恶。所以说明社会黑与白是相辅相成的,就看我们怎么把握了。因此,每家每户也有不同的家风,我们每家每户的家门都会不一样,就好比每个人的指纹,树上的叶子,都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家风也如此。也许有人会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同为一个家长教育出来的,怎么会有不同的家风呢,这就好比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一样,最初的教育是一样的,但每个认得性格不同,理解的就不同,因此接受的信息就不同,而后他的家庭和他兄弟的就会不同。
说这些,也只是想和大家说下我对于家风的理解,只要自己问心无愧,不必在意别人家怎么样,又或者自己家怎么样,也许我的想法大多数人不认同,但是我还是期望有认同的人。
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4】
好的教育是什么?老师和学校给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吗?父母为孩子有一个好的条件拼命挣钱,能给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回忆到“人,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相,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我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让他被别的孩子羡慕,那就是我爱我的孩子。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我挣钱就好。这观点是错误的。
看完这小品后,我想不少家长也知道了父母最大的爱是陪伴,看过《我的母亲》的家长,也会有新的认识。
说道傅雷,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兼特殊的教育家,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独特的见解,当时傅聪在国外学音乐,傅雷无法陪伴身边,就用家书的方式和儿子进行沟通,表达一个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关心。 傅雷坚持给儿子写家书长达几年,有数百封之多,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深深地蕴含在这些家书里,这也是父亲最真诚的陪伴。
家庭教育常被人忽略,如今,教育难,很多学生差距太大,叛逆心理的日益严重,厌学的人徘徊在更高一层。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接受老师的教育,可为什么差异那么大呢?我认为与其家庭教育有关。因为出现以上情况的孩子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又或者经常打牌,对孩子不管不顾,亦或是把对孩子打骂当成家常便饭,或与父母关系不好等等。
家庭教育有多大作用?我曾看过两则消息:①一位母亲用二十八年的严格管教和陪伴造就了儿子不一样的一生。②一位拥有两个肥胖无比且不能自理的儿子,他母亲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两个儿子,使这两个人现在以健康的心态,有追求的生活。还有很多,如:为子孟母三迁,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家教必不可少,当然学校的教育也不一定都能发挥作用,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每个孩子。也希望广大父母,家长能以执灯人的方式走近孩子的心,给他们细致的温柔和鼓励,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成长更快乐,未来也会更光明。
愿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和谐相处,愿社会更美好!
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篇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各位家长的事。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是家长给孩子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孩子性格的养成,做人原则的形成,都是靠家庭教育而完成的。家庭教育是家风的基础,家风靠家庭教育来培育。
家庭是园圃,孩子是苗,家长就是这个园圃的园丁。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可见,家风的重要。好的家风,能培育出积极、健康的孩子;不好的家风,只能把孩子带入歧途,形成不良的人生观。
重视家风,注重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华夏子孙世世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曾几何时,家风家教,被疏远,被遗忘,然而,带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社会上人的道德沦丧,人情淡漠,是非难辨,美丑不分。我们要像拯救民族文化遗产一样去梳理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去拯救我们的家风家教。我们要激活华夏民族优良传统,重新审视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有人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华民族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注重家庭美德教育”。
重视人伦教育,培养情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汉字“孝”的形义,不仅是“子”要继承“老”,而且是“老”传传给“子”。中华文化的人伦教育和情感文化的培育都是通过家庭代代相传。
走进新时代,国家不断加强对公民道德方面尤其是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不仅注重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而且还注重“个人品德”培养,加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教育。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实,儿童的早期记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优良沃土,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优良养份,好的家风又为孩子成长注入高尚的精神滋养。青少年高尚人格的形成,个人伦理道德的养成,都需从每个家庭的人伦教育入手,家庭美德教育入手,从家风家教入手,从每个儿童的早期教育入手。
注重家庭教育,唤醒家风家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全民道德水准需要;加强人文伦理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善举,是增进人们友谊和情感的需要。
注重家庭教育,唤醒家风家教,是公民道德教育从细微处抓起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是家庭美德、个人伦理道德教育的好载体,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我们要拯救民族文化,重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唤醒家风家教,激活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的基因。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放异彩,一个注重礼仪,注重个人美德的新型人文社会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让我们从每一个家庭入手,从家庭教育入手,从个人美德培养入手,从家风家教入手,摒弃旧的“三纲五常”中的糟粕成分,呼吁建立新型的亲子爱、夫妻情、师生义、同事情。
呼唤家风家教,愿家风家教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走进人们心里,走进千家万户。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被这“润物细无声”的家风滋润,滋养,成长,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