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
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希望这份《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优秀10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更多《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
从20--年到20--年,《开学第一课》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对我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因为我是和最好的朋友卢静一起观看的。
本次节目分为三个主题:中国汉字、中国诗词、中国围棋。
当第一个嘉宾查理德·西尔斯从后台缓缓走上来时,中国汉字的帷幕也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他讲述了自己从美国到中国的艰难经历,为了创办网站他花光了所有积蓄,在他被迫要离开中国的时候,得到了因汉字结识的好朋友严迪新的帮助,从而才可以继续留在中国。一位外国朋友凭着对我们汉字的热爱,几近痴迷从而被大家公认为汉字叔叔。听过他的介绍,我心里想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位汉字叔叔真伟大。
第二个主题是我们中国的围棋。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的世界围棋之王柯洁与智能机器人对抗,因为紧张的缘故柯洁下出了他自己认为的“烂棋”,从而失去了与智能机器人对抗的机会。明明知道结局还迎接挑战,当董卿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却说:“如果害怕,你就已经输了。”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三个主题是中国诗词。这一课特别邀请了世界级的翻译大师,如今已有96岁高龄的许渊冲老爷爷,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许渊冲老爷爷都将其翻译成英文、法文,让中国的国粹传扬到世界各地。老爷爷和我们差不多大的时候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这背后要付出多大的坚信和努力啊,我在心里默默为老爷爷竖起了大拇指。
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有一位特殊的嘉宾,那就是我们可爱的钢琴智能机器人——特奥。特奥是人造钢琴型的机器人,有53根手指头,分别用来弹黑白两键。特奥和最厉害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徐子航比赛,虽然是特奥快了两秒,但在情感上特奥还有欠缺。最后,特奥和国际著名钢琴家朗朗还有徐子航一起演奏了一曲。
看完《开学第一课》让懂得,每个伟人的背后都有辛酸和眼泪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2)
今天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的我,感同身受。本次北京课堂由康辉、尼格买提担任主持人,武汉课堂由撒贝宁,朱广权担任主持人。
在课堂上,钟南山院士讲述了自己在父母的影响下学医从医,在“非典”时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疫情发生时奔赴武汉一线的故事。节目中,钟南山掷地有声地说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人权的表现!”
第二位主讲人是天津中医大学校长——张伯礼。在课堂上,张伯礼院士讲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疫情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本着对生命健康的坚守,在一次次磨难中,迎难而上,努力探索应对疫情的方法,正如张伯礼在节目中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个英雄的民族,它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
第三位主讲人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却把背挺得笔直,挺起了万家灯火的希望,从武汉疫情阻击战打响的那一刻起,张定宇就拖着蹒跚的脚步奋战在一线,他下定决心:“我一定要为我们的病人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国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作为一名渐冻症患者,他依然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来面对,用不屈不挠的态度说:“生命就是我们要珍惜,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第四位主讲人是陈薇,她是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在她所研究的疫苗诞生时,她只说了八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最后一位主讲人是张文宏,他用生动的语言为全国中我们送上既科学又实用的“少年儿童卫生健康宝典”,他还告诉我们洗手要二十秒,需要唱两遍《生日快乐》这首歌,希望孩子与家人可以认识到“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新时代的少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我们每个人都要怀着揣梦想,并且要为之付出努力,只有不断的奋斗,我们才能变得更强大,才可以报答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3)
炎炎夏日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学期已经来临,期待已久的《开学第一课》终于开播。这期开学第一课共分为五节课,分别是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和丝绸之路。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许渊冲和米斯巴·拉希德的故事。
许渊冲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今年已经80多岁了。在小的时候,他连26个英文字母都说不清。许爷爷在节目中说:“小时候,我把英文字母W,说成打破了油;还把X,说成了吓死了人。”看到这儿,我不禁哈哈大笑。笑后,我在想,一位在小时候连英文字母都说不清楚的人,怎么成为了著名的翻译家了呢?原来,他是靠着执着和坚持才成功的。就是现在,许爷爷还坚持每天翻译一页莎士比亚,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3点才休息。这个故事启示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事,都要坚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米斯巴·拉希德是巴基斯坦的一位教授中文的老师,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在舞台上,她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大学老师杨老师的故事。杨老师是一位出色的中文系老师,她非常有爱心,把学生当作亲生子女一样看待。在课余时间教学生们剪纸、系中国结等中国传统文化。一天早上,杨老师刚到讲台上,同学们就发现,老师的脸红彤彤的,走路也非常慢。同学们就说:“老师,您怎么了,快回去休息吧。”杨老师却说:“不行,学校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必须把课上完才能走。”第二天,杨老师就病倒了,她患的是疟疾,急需输血。同学们知道后,都纷纷自发到医院,一共献出了四大瓶血,但还是无法挽救敬爱的杨老师。杨老师去世后,米斯巴·拉希德继承了杨老师的遗志,继续传播汉语。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外国友人都能致力汉语的传播,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理应从小就说好普通话、写好方块字,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各国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要把这堂课中的所思、所悟运用到今后的每一节课中去。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4)
9月1日,我看了《开学第一课》。
起初看到“幸福”这两个字,我轻蔑地笑了:幸福还不简单,只要获得自己喜欢的不就是幸福了吗?但是,当我看了佩杰姐姐的故事后,我否定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
佩杰姐姐的生活是非常艰辛和不幸的。在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母,一对热心的夫妇收养了她。可是,命运又一次开了个玩笑。在佩杰姐姐8岁时,养父离开了人世,养母也瘫痪在床。从那时起,年幼的佩杰姐姐就担起了全家的重任。每天早上五点,她就得起床给养母做一些伸展运动,准备早餐,照料好养母,她才匆匆赶往学校,而且没有一次是迟到的。如今的她已经上大学了,为了更方便照顾离家很远的养母,她向学校申请把养母接过来并租了间房子让养母住。佩杰姐姐的养母回忆过去,流下了幸福欣慰的泪水。她说:“要是没有佩杰,我就不会活到今天!”可佩杰姐姐则认为:幸福在于付出和奉献。
我看到这里,鼻子酸酸的,心中突然泛起一阵自责:现在我都快12岁了,饭也不会做,更不会照顾别人。虽然有时我会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六点多起床坐公交车上学,可现在我却觉得脸红,更为我自理能力差感到羞愧。因为每天都是妈妈早早起来叫我,我才会起来的呀!我有什么好骄傲的呢?妈妈那一声声温柔的声音包含着多少的爱呀!妈妈时不时流露的满足也让我惭愧,我是多么的幸福,可我何曾去品味?何曾去回报?
此时我觉得:真正的幸福不是索取,而是奉献。有时,默默无闻的奉献会更可贵!
你看那城市的美容师,早起晚归清扫街道,美化环境,虽屡遭种种白眼,但仍用那汗珠为我们换来美的享受;你看那辛勤的老师,为了那么多孩子,老师熬白了头,当看到孩子点滴的进步时,他们会无比欣慰。……
这些平凡的人,他们事事都想着别人,尽职尽责,岁月的无情让他们的背脊佝偻了许多。可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他们的幸福?我们在享受他们给予的这一切时,是否也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世上,有那么多人在奉献,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体会他们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去奉献,不为别的,只为了让他人快乐,让社会更美好。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5)
看完《开学第一课》这节目,我心中的爱国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节目中播放的影片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我感觉到书中和爸爸妈妈所说的英雄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的面前。第一节课的主题是“爱国”。节目中向我们介绍了国歌的故事,国歌是田汉爷爷和聂耳爷爷一起完成的,秦怡奶奶告诉我们,“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的国歌歌词是真实的故事,长城会战时,敌人的炮火在长城上轰开了个缺口,我们的抗日将士用身体筑起新的长城,奋力血战。赵一曼妈妈参加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日本人抓走了。之后,日本人对她施以各种残忍的酷刑,但无论怎样,她都一字不说,不出卖中国。赵一曼妈妈在给儿子的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赶快长大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的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这句话是最感动我的地方。节目中还播放了左权爸爸的故事,这位左权爸爸是八路军指挥部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了,他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位最高的将领。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勇敢”,王二小的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勇敢,我们要向王二小学习,学习他的勇敢,他把生命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约翰拉贝也是一位勇敢的人,他在南京大屠杀中挽救了很多中国人的生命,夏淑琴奶奶就是被他挽救的人之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国家的血泪史。
第三节课的主题是“团结”,我们听了孙九宏老人讲的独立团打破敌人封锁,营救美国飞虎队飞行员的故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八路军战士和美国飞行员结下的友谊就像歌中唱的“友谊地久天长”。两个小朋友操控的遥控飞机和遥控坦克,相互团结,相互配合,完成了好多难度很大的表演。何聪发大哥哥操控的航模飞机就像一只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给这一小节做了个完美的小结。
最后一节课的主题是“自强”,自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唯有自强,才会不被欺凌!
《开学第一课》用四个小节向我们讲述了爱国、勇敢、团结、自强的道理。我们如今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国家的历史,我们要热爱由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中国,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要和同学们团结在一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自强不息,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6)
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九月一日在中央电视台1频道晚上8点正式开始,我和妈妈准时守在电视机旁等待节目的播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邀请了我最喜欢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爷爷来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名字的来由与含义,这一给人如大山般的坚毅之感的名字,有力量的承载并诠释了钟南山爷爷的人生追求,而钟南山爷爷也做到了真正的人如其名。
出生于1936年的钟南山爷爷,生长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候南京经常遭遇日本飞机的轰炸,钟南山爷爷有一次被困在了被炸毁的房子里,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才把他从瓦砾堆中救了出来。战争年代的成长背景,生与死的考验,让钟南山爷爷从小就懂得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立志报国的信念也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现场,年过八十依然身形矫健的钟南山爷爷,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健身之道。他号召大家要从小注意锻炼,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报效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做为中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更应该向钟爷爷学习,加强自身的锻炼,提升自己的健康意识,提升公共卫生意识。从我做起,用科学的力量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7)
9月1日晚上9点整,我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期盼已久的《开学第一课》。
吴磊哥哥的演唱拉开了《开学第一课》的序幕,我在一句句歌词中感受到了老师们对我们这些学生的美好祝福。接下来,王宁阿姨带我们进入了浩瀚的文字世界,让我们看到了汉字的魅力。最后,我们感受到了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对汉字的痴迷,让我震撼了许久……
所有的节目都非常精彩,时而会让我们欢笑,时而使我们感动,时而又引发了我的思索。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米斯巴·拉希德教授所讲述的真实故事。米斯巴是巴基斯坦第一位本土汉语教师,她被誉为“巴基斯坦汉语之母”,她的“杨妈妈”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中国老师。
“杨妈妈”和丈夫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来到巴基斯坦传授汉语,最后杨老师长眠在异国他乡。“杨妈妈”用自己的生命筑桥,筑成了中巴人民的友谊之桥,把一个个小小的中国汉字传到巴基斯坦,她的行为也感染了她的学生米斯巴,米斯巴立志将中文传授给千千万万的巴基斯坦学生,同时她也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最后孔子学院的老师们和米斯巴一起,给杨老师的爱人常敬宇爷爷献上了自己带来的茉莉花,希望常爷爷把茉莉花的清香带给杨奶奶。我觉得那些洁白可爱的茉莉花就像杨奶奶,我仿佛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我仿佛看到了中国的汉字就像那散发幽香的茉莉花一样,在世界各地播种,生根,发芽,成长,绽放……
这不同寻常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让我陶醉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更让我感到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而骄傲自豪!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8)
9月1日的晚上8点,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打开电视机。新学年第一天,有一节很特别的课,它不是数学,也不是语文,但全国却有2亿多师生和家长集体观看,它就是《开学第一课》。
晚会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分为担当、团结、科学三个篇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陈薇,以及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张文宏、吴尊友、毛青等,共同讲述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传递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同时,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还将讲述北斗卫星在抗疫中的运用,展现科学的力量。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湖北的王睿同学,通过云课堂连线的方式向钟南山爷爷表达了致敬,并立志要成为一名像他一样有担当的医生,而钟南山爷爷也在节目中向他表达了鼓舞和期许。他表示“中国的医生从来都是好样的,因为越到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就能看出一个医生的本色”,希望以王睿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能够“敢医疗,敢实践,敢说话”。8月24日,王睿收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钟南山的大学校友,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医学之路。
我希望自己能够像王睿同学那样,从小树立志向,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9)
爱的力量有多大?它是无限的。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我懂得了爱是去分享,去承担。一份去分享、去传递,这样地继续下去,那它的力量有多大。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哪怕它再大,只要大家永于分担,那它也就变得微不足道。这就是人间的爱。
观到马鹏飞同学的这篇文章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他是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孩子,只有家中那年迈无力的奶奶扶养他。这一打击深深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但在不久后的一天,奶奶不幸患上了糖尿病。双重打击让马鹏飞坚强起来,他开始拣垃圾,起早贪黑的挣钱来维持家中生活经济状况。
我想帮助他,但是我们这些生活条件比他优异的孩子呢?任性,调皮样样都有。要什么家长就得买什么,不买就哭。我真觉得惭愧。我们大的事情不讲,那些我们都干不了,那些利索能及的小事呢?擦桌子,拖地哪一样不简单?
爱是去分享,去承当。爱需要去行动,去努力。有爱让中国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小时就应该去奉献爱。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家都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帮助困帮助他们。
《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观后感(精选篇10)
《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是乘着梦想的翅膀,看完20x年《开学第一课》,我相信,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绚丽多姿的梦。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常常豪情万丈地谈论自己的理想了。梦想着长大以后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纯朴的理想之情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对梦想的追求。
梦想,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絮的至高境界。为了梦想,人们可以不顾一切,孜孜以求,甘洒血汗。
然而,梦想与现实却总是有着矛盾,总是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特别在变革时期,人在历史的潮流中显得无力、苍白和渺小,梦想似乎总是难以实现。从安土重迁到漂泊游移,从恬静安然到嘈杂喧嚣,从铁饭碗到竞争到自谋出路,时代变革的阵痛让我们撕心裂肺地品尝了快节奏的生活,人才辈出的时代,使我们时刻感觉到竞争的无情,淘汰的威胁。谁都弄不明白,周围的同胞们怎么突然间一下子站起来那么多?好像满眼都是在寻求谋生的忙碌身影……
眼下,生存成了我们最大的理想,成了人生的第一要义。试想,一个时刻感觉到有衣食之虞的人,谁还有时间、心情和精力去思想自己的梦想?梦想,似乎真的成了无法圆满的“梦想”?
不管你的梦想有多么宏大和精彩,也不管你对梦中的世界是如何地痴情和留恋,你都得面对严酷的现实,让自己好好地活着。只有活着,才有梦想,只有活着,才有圆梦的可能。梦想,是力量的天使,支撑着我们在艰难困苦中跋涉。曾经的痛苦、委屈和泪水,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现在,我们只得把梦想小心翼翼地收挂在心灵的一隅。允许的时候,为她添一把土,掬一捧水。在阴漓的岁月里,时常把她引领出来,带她到阳光下漫步留连,美丽心灵。
把梦想挂在心灵的风帆,是因为生命之中不能没有梦。
把梦想藏在心灵的一隅,是因为生命的意义就是要破译梦的密码。
一个一个的梦想,给人生铺砌了一条五彩斑斓的路途。飘逸的梦想,温暖着苍凉的人生。圆梦,是人生的最高终结,也是生命的真谛。而眼下,我们只能把梦藏在心里。我想,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任何的成功都要付出不同程度的代价,否则,人生还有什么色彩?
把梦藏在心里,毕竟是人生的一大缺憾。但是,待到条件允许的时候,千万不要到了无梦可圆的境地。无梦可圆,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