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儿童最初的发展从家庭开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在其品德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资格证家庭教养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师资格证家庭教养方式【篇1】
一、论教育的作用与目标
马卡连柯认为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正常的遗传素质,那么他的发展一定不可能正常进行。
不过,同时他也认为,遗传素质只是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个因素,环境和数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他看来,儿童智力发展缓慢,个性品质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他曾说过:“我深信,男女孩子们所以成为违法者或不正常的人,都是由于受了违法的和不正常的教育的缘故。”
二、论教育的内容与原则
1.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的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青少年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教育的对象与主体。教育者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的欲望。
对此,他的解释是:“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正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2.集体主义教育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学校教育者不能轮流单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教育者必须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教育之任务。
他极力主张教育者要及早创立良好的学生集体,使学生集体也成为教育全体学生的力量。他把集体主义教育原则简单地描述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原则,又叫“平行教育原则”。
3.自觉纪律教育的原则
马卡连柯反复强调教育工作不能不尊重儿童,但尊重几童不是让他们自由行动,对他们放任自流,这样做实际上是害了他们。
他强调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建立严格的纪律制度。马卡连柯认为,建立纪律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他反对单纯的惩罚纪律,主张教育者要让学习者了解创建纪律制度的目的和必要性,让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教育者制定的纪律制度。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是不劳动的教育,那是不可想象的。”马卡连柯认为要让苏维埃学校的学生成为未来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重视把劳动教育引入苏维埃学校的教育中去,让他们在学校中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接触现代劳动知识,参与必要的劳动训练,把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论教师
马卡连柯认为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人,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他要求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身的素养,成为自身修养好、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愿意和孩子交朋友的人。
他说:“高度的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沉默寡言、实事求是、不辞辛苦,一这才是最能吸引孩子们的东西。
教师资格证家庭教养方式【篇2】
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两个维度:
(1)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或拒绝
(2)父母对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或容许。
根据这两个维度,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
(一)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是接受加控制的。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一种民主理性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权威来自于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经常与孩子交流,积极肯定的态度及时热情地对待孩子,对孩子的不同行为奖惩分明。在这一教养方式下,孩子在儿童期时心情愉悦,自尊意识较明显,而青少年期时则拥有高自尊心,具备社会道德成熟性。
(二)专断型的父母对孩子是拒绝加控制的。
专断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孩子按自己为其设计的蓝图发展。
这种类型的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孩子,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要求与意愿,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用严厉的惩罚。这一教养方式下,孩子在儿童时期焦虑、退缩、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敌对感,青少年时期则自我调整和适应较差。
(三)放纵型的父母对孩子是接受加容许的。
放纵型的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不要求他们做家务,也不要求他们学习良好的行为,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一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的后果是儿童时期冲动、不服从、叛逆,青少年时期自我控制差,在校表现不良。
(四)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是拒绝加容许的。
忽视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爱和情感的积极反应,与孩子互动很少,缺乏对儿童的基本关注,容易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如物质方面易于满足的要求,父母可能会做出反应,但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的社会行为等,父母很少去完成。
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的后果是儿童时期有攻击性行为,依恋、认知、情绪、游戏等存在缺陷,青少年时期自我控制差,在校表现不良。
面对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家长采用以下措施来促进儿童的学业成绩、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健康:
1.及时沟通: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父母应多从子女角度考虑,给予更多的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
2.体贴入微:父母做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监护者,应该细心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行为的微妙变化,给孩子以理智的爱和适度的控制。
3.适当要求:对子女提出知识和社会能力方面的要求,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4.监督学习: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制订学习计划,随时检查每一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以此作为调节进度的依据。
家长要慎用各种惩罚措施。研究表明,有着强烈亲社会行为和道德责任感的儿童,他们的父母采用的是权威型教养方式。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常带有情感色彩,并伴随着合理的解释,父母采用权威型的教养方式。
教师资格证家庭教养方式【篇3】
一、元认知及其作用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
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认知目标和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元认知控制是运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一)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与控制。分为三种: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跟踪监控和领会监控策略,即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并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二、错误概念的性质
错误概念是指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形成的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观念。错误概念不单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错误,它们常常与学习者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与整个认知结构密切联系,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
(一)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认知冲突指人在原有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到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为了解除认知冲突的压力,人会努力解决冲突以建立新的平衡。
1.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认知冲突可以做如下分类:(1)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2)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3)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
引发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2.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
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这几种:
(1)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
(2)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①机械记忆;②概念更换;③概念获取。
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可以是通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看到与原有理解相反的事实(反例),或者直接提出与学生原有理解相对立的新观念,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二)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1.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只有感到某个概念失去了作用,人才可能改变原概念。个体面对原来概念所无法解释的事实(反例),引发认知冲突,可以有效导致对原有概念的不满。
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学习者需懂得新概念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理解,需要把各片段联系起来,建立整体一致的表征。
3.新观念的合理性
个体需要看到新概念是合理的,这需要新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它概念、信念相互一致,不是相互冲突,它们可以一起被重新整合。这种一致包括:与自己的认识论信念一致;与自己其它理论或知识一致;与自己的经验一致;与自己的直觉一致。个体看到新概念的合理性,意味着他相信新概念是真实的。
4.新观念的有效性
个体应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它能解决其它途径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向个体展示新的可能和方向,具有启发意义。有效性意味着个体把它看作解释某问题更好的途径。
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之间密切相关,其严格程度逐级上升,人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是看到概念的合理性的前提,而看到概念的合理性又是意识到其有效性的前提。概念的上述三种状态不是概念实际上如何,而是个体所看到、所意识到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个体对新、旧信息整合过程的元认知监控。
(三)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观念;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观念。
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第二、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第三、引发认知冲突;第四、鼓励学生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