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因材施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因材施教(精选篇1)
在江苏省教师编制考试中,桑代克教育学理论一直是考试的重要考点。这块知识,在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其观点的内容往往会通过概念反选、案例型的单选题、判断题等形式出现。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多花费一些功夫,对桑代克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区分。
下面,我们开始介绍桑代克和他的教育学理论。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1903年,桑代克发表《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除此之外,桑代克还是早期迁移理论中共同要素说的代表人物。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结果,总结出以下三条学习定律。
(一)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在桑代克的实验中猫是饿着肚子的猫,就是做好了准备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准备状态,防止出现突然袭击。
(二)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桑代克的实验中猫是通过多次练习后形成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题目的练习。
(三)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给予奖励维持联结。
二、桑代克的学习的迁移理论
桑代克在大学校园里做了一项实验(形状知觉实验),具体内容是:让大学生对平行四边的面积进行估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大学生进行测试,让大学生对矩形、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估值,发现只有矩形面积估值的成绩提高了。最终,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前后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要素的情况下,迁移才能更好的发生。
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
【例题讲解】
1.(单选题)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
A.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 B.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C.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D.准备律、练习律、消退律
【答案】B。
解析: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分别是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所以本题选B。
2.(多选题)相同要素说是由( )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答案】AC。
解析:相同要素说是由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
贾德的观点表现在概括说之中,奥苏贝尔的观点是现代迁移理论的内容。所以本题选AC。
以上就是对桑代克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因材施教(精选篇2)
夸美纽斯尖锐地批判经验主义教学形式,在指出其弊端与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经验主义性质的学校,教师使用灌输手段,把无用的东西塞进学生的头脑、把一年里可以学完的东西延长为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强迫儿童长时间的学习无用、不切实际的东西,无疑于一种酷刑。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夸美纽斯提出,教师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建立一种“把容易、迅捷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愉快而有效地开展。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分章论述了各种教学原则,其思想主张可归纳如下:
一、直观
夸美纽斯认为“事物是本体,文字只是衣着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壳,是皮。”因此,他反对单纯的书本教学,强调学习一些在现实生活能够用到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应当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将文字学习放在第二位。
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教学要直观的必要性。他从“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这一命题出发,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
夸美纽斯坚定的认为这是所有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金科玉律”,可见直观是他极为强调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他认为,“科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所依赖与感官的证明着较之其他一切事项都要多。”学习科学知识本身就需要直观教学,只有依据感觉所提供的种种证据,才能够获得关于各种实际事物的可靠认识。摆脱了对外界权威的盲目依赖,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才能真正地发展其智慧。直观地进行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夸美纽斯要求按照利用图片或模型代替实物。在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参观实验等活动。
二、循序渐进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活动的进行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是井然有序的。然而,在旧的经验主义性质的学校里,教学活动却十分混乱。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走上文字教学的绝路。语文的教学,先从文法开始,教抽象的原则,然后才给例证。
夸美纽斯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在知识教学活动的安排上,要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等。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师要仔细划分好。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已掌握的知识量,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导。
夸美纽斯强调有计划,按顺序进行教学,还包括重视打好学习基础的正确见解。这正像建筑师建造房屋一样,只有先打好基础,才能一步一步的修墙、盖屋顶。
三、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
夸美纽斯引用昆体良的话指出,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意愿,这是不能够强迫的。他认为,强迫儿童学习课本知识非但不能达到成人期望的结果,反而会造成很大的害处,这是违反自然规则的。
人的天性是渴望知识的,对知识是不会厌倦的。因此,父母、教师、学校以及国家,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例如,教师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循循善诱;选择实际有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注意教学艺术,使授课富有吸引力;利用图片和仪器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进行地容易而又愉快等等。
在上述的各项要求之中,夸美纽斯强调选择实际有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且向学生说明它的益处。他认为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积极性。
他还建议向学生对比说明他们所学的知识不是来自于乌托邦,也不属于柏拉图式的观念,而是环绕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学习它对我们很有帮助。
夸美纽斯还谈论到改善与美化学校环境的问题。他要求学校应有清洁明亮的教室,示以图片和伟人照片,还应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地以及可供休息观赏的花园。这会使儿童在学校得到美的感受,感到愉快,继而乐于入学。
四、教学要彻底与巩固
夸美纽斯认为,是否巩固的掌握知识并达到随时可以应用是衡量教学是否彻底的标准。他把学了知识却没有巩固掌握比喻成用筛子泼水,这显然是不会使人增长智慧的。
他要求教师讲课时要讲清事物的原因和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他主张学生要多做练习和经常复习,认为这可以磨练记忆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他还建议教师将书本的内容提炼成纲要,挂在教室的墙上,使学生的感觉、记忆和理解力,天天得到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
上述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一些主张是紧密相连的,互相渗透的。就其内容的广泛性、实用性及深刻程度来看,这已经形成一个教学原则的体系,而且是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因材施教(精选篇3)
因材施教这一词汇,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呢?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觉得应该是孔子。事实上,孔子并没有明确提出过因材施教这一观,。但他却是最早做出这一行为的人。
后来,朱熹把孔子的一系列言行进行总结,总结出“夫子施教各因其材”的论断。在《论语》中,我们找到这样一句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侧面地对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了描述。
在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有个别差异性这一说法。它指的是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例如:男生女生之间的群体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别差异,所以需得对症下药。这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启示就是因材施教。
在教师的劳动特点当中,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也体现出因材施教这一内容。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上。
在教学组织形式中,我们也有有关因材施教的内容。例如,班级授课制。由于它是一种大面积培养人才的形式,这就导致教师很难进行因材施教。与之相反的是个别教学制,它是历史记载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那个时候,学生不多,因而教师能够一个一个的教,所以能够实行因材施教。
在教学原则与德育原则中,均有因材施教这一原则。这里,我们要记住这两个原则的贯彻要求。
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是: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德育原则的贯彻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题目来巩固一下。
1.在我国,首次对孔子因材施教进行总结概括的思想家是( )。
A.王守阳 B.朱熹 C.董仲舒 D.荀子
【答案】 B
解析: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
【核心考点】教育学——教学——教学原则——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2.子路问孔子:“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1)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2)该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体现的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基本涵义: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核心考点】教育学——教学——教学原则——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