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小龙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要学好教育学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篇1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简答、论述)

(一)导向性原则

1. 基本涵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

2.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多见于案例分析题)

1. 基本涵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叫循循善诱原则。

2.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因材施教原则(常见于案例分析题)

1. 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四)知行统一原则

1. 基本涵义(名词解释题)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2.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篇2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而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1)教学是学校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并列;

(2)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3)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3.简述谈话法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目的明确

目标制定得当,使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

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4)结构合理

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

(5)语言艺术

讲普通话,要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

(6)气氛热烈

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

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8)态度从容

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

6.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篇3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423975